造就主持人策划能力的保障机制是指造就优秀主持人、造就优秀节目的一种组织运转体系。
我国的主持人节目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由低水平的办节目发展到较高层次的质量竞争,而主持人节目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一位主持人能否成为优秀的主持人,能否成为具有策划创新能力的主持人,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所谓素质,就是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与知识积累、实践经验以及智能锻炼等状况的综合表现,是人的体力、脑力、智力以及能力的有机结合体。主持人策划、采编和主持节目的过程,就是展示自身素质的过程。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在主持人具备基本素质的情况下,主持人的能力尤其是策划节目的能力显得更加重要。
有人认为,作为主持人只要外形好、音色好就行了,这一看法有失偏颇。应该说主持人的外形和音色及普通话只是作为一名主持人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主持人的能力和素质。评价一位主持人,认为评价对象长得漂亮、外形好就肚里没货是不公平的。说一些长相一般、外形一般的主持人就肚里有学问也不是实事求是。但事实是有些主持人的确不是靠真才实学去感染受众,而是单从发型、服装、化装等包装来推销自己。当他们一张嘴,就暴露出了其徒有其表,腹内空空的实质。有的主持人为了烘托气氛,哗众取宠,使出浑身解数,或者自我贬低,或者自相挖苦,有时受众看了、听了不仅觉得一点也不好笑,甚至浑身起鸡皮疙瘩,产生厌恶之感。
但许多成功的例子又说明许多主持人或有些即便是外形稍不尽如人意的主持人,因为具有良好的气质、独特的个性、广博的学识及较强的创造能力和策划能力、较强的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如《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虽无英俊的外貌,但他亦庄亦谐的神情,画龙点睛的语句,一针见血的提问,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主持风格,深受观众喜爱,也使《实话实说》栏目成为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半边天》主持人张越也是这样,其犀利、独到的风格奠定了自己在《半边天》栏目的地位。水均益、白岩松、敬一丹等主持的《焦点访谈》,王刚主持的《东芝动物乐园》,倪萍主持的《综艺大观》等等,都通过他们的内在的素养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进而深深地吸引了广大观众,使栏目收视率大大提高。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的主持人何炅、李湘默契地配合,何炅的机智、幽默,李湘的活泼、伶俐,两种主持风格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使《快乐大本营》成为湖南卫视的王牌栏目。他们的学识和素质使得那些“哇”声一片的贫乏主持相形见绌。
因此,一些眼光远大的主持人开始为自己“充电”。《中国新闻》主持人徐俐在走进直播室后才明白了“工夫在诗外”的道理,才知道这一行并非想象的那么轻松和浪漫,需要勤勉和韧性,于是她又重新背起书包,走进校园。而方静拿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本科证书,梦桐则进修了北大的社会学研究生课程。至于《焦点访谈》的几位主持人敬一丹、白岩松、水均益、方宏进等均是高等学府走出的才子。扎实的底子使他们能完美地进行节目策划,准确地把握住节目的灵魂,精辟、准确地阐述主题,层层深入地揭露本质,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而赵忠祥、沈力等著名主持人虽没有在大学深造过,但他们不断地学习,注重自己气质和学识后期培养,他们的主持已是典范。后期的学习和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过,从我国目前状况来看,主持人的能力培养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更缺乏一套保证、促进和激励的机制。
当前主持人队伍的现状可以概括为:
首先,主持人队伍整体素质严重不均衡。相当数量的主持人根本就没有受过任何专业培训,经验和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了主持人节目发展。
其次,没有形成良性的人才竞争氛围和流通体制,人才难以流通。大多数台只是局限在当地招收主持人。
最后,在政策、待遇、编制、经费、制度等许多方面缺乏保证。一方面,有些台严重缺乏具有策划能力的优秀主持人;另一方面,有些台由于机制等诸多因素,又造成了人才浪费和积压。
在未来的日子,商业属性会在广播电台、电视台之间表现得更为突出、明显,而未来广播电视的竞争又会突出体现在主持人领域。为了在未来的收听率、收视率竞争中争取生存的空间,为了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早日建立一套有利于保障主持人策划、创新的综合素质提高的机制尤为重要。
造就主持人策划能力的市场机制
虽然我国的主持人节目经过多年地发展,在整体水平上已大大提高。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到各省级台、市级台已涌现出了许多名牌节目,也拥有了一批名牌主持人,但是地区与地区之间、各台与各台之间的主持人水平和能力、主持人节目水平之间良莠不齐,发展不平衡。
目前,一方面,我国仅电视观众就达到了八亿多人,广阔的受众市场对主持人节目和主持人形成了强大的需求;另一方面,仅电视台就已发展到700多座,系列频道就更多,这也形成了对主持人的旺盛需求。
据有关权威专家估计,目前我国节目主持人总数介于8000人左右,可是加上大量的业余和兼职主持人,会远远突破“8000”这一数字。何况新的主持人仍在不断走上岗位,在岗的主持人总数仍在不断上升。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主持人发展历史较短,一些高校新开办的主持人等专业由于师资等方面的原因,还无法大量地培养高素质的主持人。专业院校所培养的少量优秀主持人远远不能满足这一特殊岗位需要;而一些来源于社会的在岗主持人,他们中许多人没有受过任何专业培训,未来的发展则要完全要看自己后天是否努力。若平时多注意学习和研究探讨,就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若自己不努力基本上就会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由于现在电视台、电台的频道和频率套数大大增加,节目的播出时间延长,主持人、特别是有直播节目的电台主持人,每天都有不止一档的直播节目,工作量大,根本就无法静下心来学习,就更不要说系统地学习了,即便是学,相关的专业书籍也很少。而配套的管理和制约机制又跟不上,对业余人员多实行粗放管理,或管人不管节目,或管节目不管人,因此,这些主持人基本上是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加之现在的用人机制比较灵活,业余主持人、签约主持人流动性又比较大,有些基本成了“打工族”,哪儿工资高就去哪儿。这也导致了一些台不愿投入大的经费对他们进行培训。
有些人可能从来都没有接触过主持人专业,在能力上根本就不具备发展的潜力,但只是因为其本身的普通话较好,一次大奖赛后就成了“名主持”。这些主客观方面的情况都制约了主持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发挥,严重影响了主持人整体水平的提高,影响了主持人节目质量的提高,成为主持人节目策划、创新、创优的严重制约。
主持是一门艺术。它不是单单地动动嘴皮子就叫“主持”。这门艺术也是一门系统的艺术,包含了对节目的策划能力等等。有些人单从主持一个角度判定“主持无艺术”就是忽视了主持的系统性,忽视了主持人的策划等能力。也正因为主持是一门内容丰富的艺术,涉及面广,对主持人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等能力要求都很高,国家广电总局才特别设立了旨在鼓励和表彰主持人的“金话筒”奖。
在当前情况下,如何造就出更多的优秀主持人?市场化是一个必然动力。
广播电视也具有产业属性,其生产的广播电视节目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必然受到市场规律的调节和制约,因此也不能违背市场经济规律。节目主持人是主持人节目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主持人节目本身的产品化、市场化造成了主持人价值可以通过竞争得以实现。
建立人才竞争机制,可以形成有利于节目主持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环境。应当从思想观念上形成通过竞争来提高主持人水平的共识。可以公开竞争节目时段,公开职责目标,双向选择上岗,建立逐级聘任制,拉开工资档次。让主持人在中央及省市之间,地区和地区之间流动起来,能者上,庸者下。
我们看一下美国三大广播公司,他们对主持人的争夺和高薪聘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八十年代初,美国三大广播公司的竞争焦点就已经集中在高水平的主持人身上。为了挽留丹·拉瑟,CBS以10年2000万美元外加其他费用50万的高薪予以挽留;ABC则以年薪300万美元的高薪“挖墙脚”。最后丹·拉瑟还是留在CBS接替了克朗凯特。
由此可见,建立人才竞争的机制,竞争高水平主持人是非常重要的。在竞争中我们要注意:
首先,建立人才竞争机制要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人才流动,选用主持人不能只停留在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要通过优厚的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人才。现在,一些电台、电视台已经开始尝试在本地之外公开招聘主持人。中央台开始吸引和招聘地方台的优秀主持人;大城市开始吸引并招聘周围城市的主持人;经济发达地区的台开始吸引和招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主持人;广播电视改革走在前列的台吸引发展较慢的地区台的主持人;工资待遇高、工作环境好的台吸引和招聘工资待遇差的地区的主持人;一些影响大的台还吸引了其他行业的精英加入主持人行列。事实非常明显,拥有人才制高点的台,现有主持人整体素质都较高,这实际是竞争产生的结果。
其次,建立人才竞争机制要在用人上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由过去的打破“铁饭碗”,到现在的打破“铁交椅”,实行岗位竞争。受众欢迎的主持人,创新、创优能力强的主持人就上;在岗位上应付,工作平平的主持人就下。主持人队伍应该是流动的泉水,只有流动才会有朝气、有活力。
造就主持人策划能力的选拔机制
中央电视台在选择主持人时采用的标准是:具备大学本科学历,受过高等教育,有较为广博的知识;形象上做到外形与气质的有机统一;掌握标准的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