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节目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主持人的风格的显现。这种个性的展现是以第一人称“我”来实现的。这种“我”不仅只是表层上的第一人称,在深层上主持人已成为节目的主体。“由我主持”、“我认为”、“我想”等表层的第一人称与深层的主体资格,应是贯通一致的。因此,在为主持人撰写稿件时一定要围绕主持人的个性风格来做文章。稿件要适合主持人的身份,要适合节目的特点,特别是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不能忽视。否则,主持人就会又出现“播稿”的情况,就会出现主持人说的话“假”的情况,人们就会对主持人失去信任感。
比如,根据节目的构思需要介绍一位受众急待了解的热点人物,为了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引出这番介绍,可以由“我”出面构成一个噱头。
沈力在一次节目开头说:“前些时候,我在路上遇到几位熟悉的朋友,问起一个人现在的情况,并且告诉我对于这个人,人们有种种有趣的传说。正巧前几天,我见到了这个人,告诉他朋友们都在关心他,希望他来这里和大家直接见个面,他很乐意,今天他就来到了我们的播音间……”
主持人的直接介入、“现身说法”,使得叙述更有真实性、可信度和亲切感。
“我”的真情实感集中地反映了主持人的个性特征,因而,在编辑中要注意“我”的议论。主持人的议论是展现主持人个性“我”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编辑过程中,要通过节目主持人在传递信息、报告新闻、介绍知识的同时,通过议论来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表明主持人对人生、交友、事业、爱情乃至对某件事、某个人的主观感受认识,从而突出体现“我”的个性。
“自我的角度”不仅要求稿件以“我”的口吻进行叙述,更要求体现节目主持人自我的观点见解。一个没有自己观点见解,只会人云亦云的节目主持人注定是没有个性的主持人。因此,即使是照播别人写好的稿件,主持人也应当结合个性特征,对稿件进行再处理,使之成为与自身个性风格相吻合的充分体现主持人自我风采的稿件。
例如,四川金堂电台主持人节目《凤凰为什么折断了翅膀》,就是通过形象生动、含义深刻的议论,成功显现了“我”的个性的:
“听众朋友,不改变小生产思想观念,我们的改革怎么可能深入下去呢?四化建设需要更多的金凤凰,如果我们凤凰们忍痛让人拔毛,如果我们看见凤凰折断了翅膀也无动于衷,甚至幸灾乐祸,又怎么可能会有更多的金凤凰出现,又怎么谈得上四个现代化呢?所以我觉得应该再加一个现代化,就是思想现代化。听众朋友,让我们都来保护飞在我们前面的金凤凰,使他们的羽毛更加丰满,同时希望我们周围能有更多的凤凰竞相腾飞。”
(二)适合主持人语言特点的角度
正确选用与同类型主持人节目相对应的、带有风格色彩的词语句式,是形成主持人节目语言风格的重要因素。比如,中央电视台的主要对象为学龄前儿童的《七巧板》;针对中学生的《第二起跑线》;针对老年人的《夕阳红》,各有不同的语言特点。
一般说来,新闻评述类节目语言严谨、犀利、思辩性强、充满可信性和权威感;服务类节目语言亲切、通俗、富有人情味;少儿节目语言活泼、生动、形象、洋溢着天真;欣赏性节目则有如诗歌或散文的语言,抒情而有韵律。
广播电视语言表达方式丰富多彩,有提问、说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等,不论用哪种方式都需要尽量做到像和受众交谈一样,直接平等、通俗易懂、平易自然、和蔼可亲。这是主持人节目语言的共同特点。而主持人节目与非主持人节目在语言上的最大区别是“说”与“读”的区别。这种语言平和自然,接近于大家的互相谈话,是一种自然的口头语体。这一体式风格应在稿件的编写上得到鲜明的体现。口头语体的稿件是主持人谈话式主持时的依据。在撰写主持人节目稿件时要追求简单明了,要让人一听就明白。不要使用那些文绉绉的、生涩难懂的、容易产生歧义的语言。例如,这样一段文字资料内容是介绍多功能综合性电影城的,其中写道:“……四个立体声电影厅以颜色划分,黄厅最大,900座位,厅内的布置都是黄色的……”这里“黄色”一词可以作两种可想而知的解释,尽管可以凭我们的经验知道这里应该用其“黄的颜色”的意义,但毕竟存在着误听误解的客观基础,因此,就有必要把“黄色”改成“黄颜色”。
从上面的例子就可看出,一个稍微仔细的修改,就会使词义通俗明了。缩短主持人与受众的语言距离,首先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自己亲自编写,最少在直播前要多顺几遍。杨澜初做主持人时,总是拿着串联词硬背。搭档姜昆告诉她,不要老念别人的稿子,要变成自己的话说出来,这样才自然。后来和赵忠祥合作的两年半时间里,赵忠祥言传身教带着杨澜一起写《正大综艺》的主持人串联词。从此,杨澜养成了自己动手的习惯。杨澜说:“并不是别人写得不好,可人家写的话是人家的感受,我要硬念出来就很容易像背台词,受众听了也不会感动。只有我自己有感而发出的话,受众才会觉得亲切,情绪上才容易被感染。”其次,缩短距离的另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增加相互间的沟通、了解。第一届“金话筒”奖获得者傅成励总是积极参加《午间半小时》编辑部里的年轻人聚会,与他们神侃,把他们在酒桌上的话写进节目中去。他愿意和编辑们交谈,哪怕是片言只语,一个火花。他更愿意让他们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他认为那些主持人的编辑不好当,要让他们了解“主持人意识”,选材、构思、语言都以塑造主持人为中心,便提高了节目成功的保险系数。
要编写出适合主持人语言特点的稿件还要注意,尽量少用过长的“紧张句”,过长的句子常见于一些翻译的作品。另有些人在写稿时怕说不清楚,就不断加长定语,一口气说不完,让主持人根本就没法说。口语表达要求语句尽可能简短上口,以保证说起来流畅,听起来轻松。语句简短的主要方法是减少修饰成分,把一句长话分成若干短话来说,这是主持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语言的简短不仅仅是“说”的要求,在编写稿子的时候就应当尽量予以考虑,尤其是论说性的稿件,如果可看不可说,那就不能算真正完成了编辑任务。
对于主持人稿件的口语化要求大家应该不会有异议,但是,不能靠一些地方的俗语和“啊、嘛、呢、吧”之类的习惯上的“毛病”来体现“口语”。主持人的语言既是通俗易懂的,又应是经过提炼的、带有艺术性的语言,它应该代表一定的文化艺术品位。例如,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假日生活》节目中有这样一段开场白:
“听众朋友,《假日生活》节目又和大家见面了,……这个时候,您可能正在准备早餐,也可能在阳台上拾掇着花草,或者已经在农田里忙活了一阵子,赶回家来稍作休息。当然了,星期天往往是女同志最忙的时候,许多家庭主妇在假日里要清扫房间,洗全家大小脱换下来的脏衣服……好,听众朋友,您不妨一边忙着活,一边听……”
这段话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自然熨贴,语句轻松流畅而十分注重风格色彩,其中“拾掇”、“忙活”等词语是典型的口语词,用在这里相当妥贴。这段话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节目主持人的亲切体贴。
(三)有利于双向交流的角度
谈话体稿件是主持人主持节目时进行交流的依据,编辑好谈话体主持人节目的稿件是有利于进行双向交流的前提。
为了严格地把握好平等交流、亲切谈话式的主持人节目的基本语体,需要对写好的稿子仔细审看,反复推敲,避免细节上的疏漏可能引起的不良效果。沈力就经常推敲编辑为她准备的稿子。比如,一次节目讲怎样做酸奶。有一段话原准备这样说的:“酸奶是发酵而成的,吃下去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作用?这一点我可以让你打消顾虑。”推敲之后,感到“我可以让你……”多少带一点居高临下的意味,于是琢磨着改成了这样:“这一点您可以不必顾虑。”这样略作改动后,口气就和缓了,更显得与人平等了。
如何在主持人播讲稿编辑时有利于双向交流呢?陆锡初《广播新闻编辑教程》一书中引用了徐曼的六条经验可供借鉴:1走进播音室,如同来到一个气氛和谐的家庭,和其中一个朋友进行交谈;2对所谈事物要发生兴趣,有一种与听众交流的欲望;3交谈时语调要轻松、活泼、自然流畅,不使对方感到紧张费力;4在话筒前与听众交谈,使对方感到你是一个有礼貌、有教养的人,感到对他关心、体贴;5讲解政策性、说理性内容时,要用商量口吻、探讨的语气,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尊重朋友;6语气、声调不能造作、虚假,要落落大方、实实在在。
可以说,没有双向交流的节目就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主持人节目。这种“双向交流”在主持人节目的编辑中,应该是在文字稿撰写之时就已经考虑到的。在主持人节目文字稿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可以通过“情景再现”来充分调动活跃的形象思维,让自己眼前仿佛始终有着具体可感的交流对象,脑海中展现出那音容笑貌、那呼之欲出的举止神态,要让每一位受众感觉到 “主持人是对着我说的”。
沈力曾经有一次在《为您服务》节目里学做“四种凉食”,原先当介绍完凉莱、凉糕、凉粉、凉面的做法以后稿件上的词是这么说的:
“这四种凉食都不复杂,一看就会,您做做看,我想它一定会使您增加食欲的。这次节目就播到这儿,下次节目再见。”
而当节目播出时我们听到的是这样的结束语:
“四种凉食做好啦,按说应该先请您尝尝,可惜隔着荧光屏,没办法请您尝,那就请您自己动手自己来品尝品尝吧!祝您做得成功,吃得高兴。”
显然,修改后的结尾交流感、人情味浓多了,主持人和受众虽然“隔着荧光屏”,心与心却是毫无阻隔地碰撞在一起。
精心设计努力表现这样的交流感是节目主持人的一大能力,也是主持人节目得到受众拥戴的重要因素。
千万不可忘记,编写主持人节目稿件时,一定要在脑子中设想好主持人与受众的交流,设计得好,主持人与受众之间能够“天涯若比邻”;设计得不好就会“咫尺天涯”。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主持人节目对大家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那就是电波和屏幕上的“交流感”。因此值得在这方面花一番功夫。
大凡有经验的节目主持人总善于在如何增强“交流感”上精雕细琢。沈力不愧为是一位热诚的《为您服务》的主持人,她就格外注意和受众之间的近距离效应。尽管节目稿件来自编辑之手,并且也写得有声有色,但往往还要经过她的悉心处理加工,使之成为真正代表她情感、意愿的心里话。这样的事例很多。在“洗衣机纵横”节目的开头,编辑设计了一组人们争相购买洗衣机的画面,并配上画外音: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洗衣机进入了越来越多的家庭。目前市场上供应的洗衣机,主要以波轮式为主,而洗衣机的生产则正在向半自动和全自动方向发展,那么选择和购买哪种洗衣机好呢?我们先不忙定论,还是在洗衣机市场上浏览一下为好。”
接下去便开始介绍各种洗衣机的性能特点。按说这样的编排没有什么不妥,然而沈力感到与受众的距离还不够近,缺乏感情色彩,节目的针对性也显得不太强。于是便把它改成“面对面”的交谈:很多朋友来信说:
“现在洗衣机种类比较多,不知买哪一种好,让我们给参谋参谋。因为我们不了解您家里的具体情况,这个参谋怕当不好,所以就录制了一个节目叫‘洗衣机纵横’,向您介绍各类洗衣机的特点。您可以根据自己家的情况和条件看看买哪种好。”
沈力的实践告诉我们,节目的交流感绝不是主持中的即兴发挥,更不是“口惠而实不至”的“套近乎”。而是一种真心相待的情感态度的表示。它的“言外之意”的作用和效果是显著的,因此有必要作为节目稿编写中的一项“重点工程”来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