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采访的自我意识还体现在独有的公关优势上。这种优势又造成了“形象效应”。这里当然指的是包括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的主持人总体形象。主持人一旦在节目中确立了良好的形象,便会在受众的心里留下美好的、可信任的记忆。他们会引你为知己,对你怀有信任感,并渴望得到见面、谈心的机会。当你走下荧屏,走出收音机,以朋友的姿态来到他们中间时,“形象”的效应就发挥出来了:他们不仅不会敬而远之,与主持人有陌生感,反而会面对采访话筒畅所欲言。一般说来,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形象”越牢固,越有基础,采访的效果也越佳。这也提醒节目主持人要表里如一,经得起受众的直观“检验”,还要注意风度举止这些“外在形象”方面的因素,要和环境、对象融洽。事实上,主持人的出色采访本身也是完善自我形象的一种机会。
“公关优势”还体现在“声音效应”上。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声音条件是经过挑选和锻炼并符合专业要求的,一些受众完全是凭借主持人的富有特色的声音形象来记忆心目中的主持人的。当然,主持人并不能单一地依靠外在的声音来树立形象,而是要靠在优美的声音中体现出的丰富的内涵、渊博的学识、亲切的语气、自然的语调来感染受众,要通过“真”来树立形象。
不仅是声音,包括主持人采访时的化妆、着装等都要是真实的展现。
这里有这样一件事例,某台有一位很著名的女主持人,主持节目时经常穿着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服装,很受农民朋友的欢迎。但在一年夏收夏种时由于刚刚从事完另一节目采访,没来得及换装,就穿着一身漂亮的连衣裙来到了水稻插秧现场,最后只好在水稻地中一手提着裙子、一手拿着话筒完成了采访,画面上可明显看出很不协调,也很狼狈。多年以后,这位主持人还常常提起此事例作为教训。
四、采访主持 融汇贯通
主持人的采访,事实上是将采访与主持融为一体的,可以说是主持性的采访。如果说直接性、现场性是主持人采访与记者采访的形式上的区别,那么控制性、主持性则是他们之间本质的不同。
主持人在采访中除了要像记者采访那样,努力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去拓展信息、捕捉信息、挖掘内涵以外,还要始终注意调整节目气氛、把握节目节奏、控制节目进程和时间。
主持性的采访表明了主持人是节目的主体。他需要掌控全局,要处于节目的主导地位,始终把握住节目主旨,善于提问,机敏应变,既尊重对方,又不能被动地被对方牵着走。要能够很好地控制自我、掌握分寸、调节情绪,既要与对方沟通思想、产生默契,又不能受对方过度激动或消沉情绪的影响,明显地溢于言表。
主持性的采访,要求主持人要充满自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有“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涵养,要镇定自若,以乐观轻松的心态、优雅的气质、洒脱的风度,机敏灵活地去采访和主持。
在采访中,被采访者千差万别,有的被采访者自我中心意识很强,他们在有意无意间总明显表露出强烈的主宰整个谈话内容和进度的意图;有的则恰恰相反,对采访消极应付,勉强应答;还有的对采访可能采取抵触和不配合的态度。面对各种各样的被采访者,主持人就更需要采访前的策划,设想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灵活掌控全局。
素质不同的主持人,在采访中能够把握、控制的层面有所不同。高素质的主持人不单要能把握主旨、营造气氛,还要能够发掘节目的深度和广度,对采访中话题的选择、视角和时空的转换、交流的程度以及情绪调节、节奏快慢都能控制自如。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世纪亲情”是新世纪来临时播出的一期节目。节目组请来了“世纪老人”隆友于。这位老奶奶100岁了,在座的93位观众全都是老人的子孙。看看崔永元在现场采访中是如何实现时空转换的:
“……
崔永元:奶奶,你出生的时候是在1901年,那还是在清朝。
奶 奶:清朝。
崔永元:您那个时候有什么印象?
奶 奶:那个时候不能说。我没有吃过一天安乐茶饭。
崔永元:奶奶,你说现在好不好?
奶 奶:现在当然好了,女人站起来了,女人能够说话能够办事了。
崔永元:奶奶,你看现在日子好了,大家都想长命百岁,所以大家特别羡慕你,你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你的长寿秘诀,怎么身体这么好?
奶 奶:我没什么讲究,我吃的都是咸菜饭,什么都可以吃,包谷、棒子面,我最喜欢吃这些。我就喜欢简单,粗茶淡饭,再好的那些我都看不上。
崔永元:奶奶你刚才说吃了五谷杂粮,然后心情愉快,不生气,还有什么秘诀呀?
奶 奶:劳动,我注意的是劳动。平时一秒钟都不停,到现在衣服还是我自己洗,不要别人给我洗。我那个屋子都不要别人给我打扫,我都是自己打扫。
崔永元:奶奶,你前边说你喜欢看电视,但是我看你家里收音机特别多。
奶 奶:有两个。好像一天不听就不舒服。
崔永元:你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际上的事吗?
奶 奶:国际大事我都关心得很。
崔永元:您知道美国现在正在选总统吗,现在?
奶 奶:我知道,布什、小布什嘛!
崔永元:奶奶,您看这是我给您准备的礼物。我听说您喜欢收音机,我特别高兴,因为这收音机便宜。奶奶,这合不合适?我特别选了一个大钮的,大钮的奶奶使用起来方便。
崔永元:其实奶奶的观念,我们听起来特新。但是是不是就这么新呢?是不是所有的新鲜事都接受呢?
女 儿:也不是。我举个例子,我的女婿从国外回来时给我买了一台洗衣机,第一次用洗衣机,她怕费水,完了以后,大盆小盆,非要把水都接起来,我说太累了,不要了……卖了(洗衣机)又舍不得,后来,她的衣服都是用手洗,她不要用洗衣机。
崔永元:我觉得奶奶的这个观念特别好,因为现在许多城市都缺水,大家一定要重视节水问题。”
以上的例子中,主持人巧妙地把老奶奶的位置从清朝转换到现在,转换到观众的角色,转换到消费者的角色,是极其成功的。
记者的采访如果不成功,可以不发或者补充采访,但主持人的现场采访和主持却是一点退路也没有。
主持人采访的主导性,还表现为主持人应有鲜明的时间意识。因为无论广播还是电视的采访,幕前还是幕后的,都有时间的限制。广播电视节目本身是时间性非常强的,不像报纸,随时可看。记者采访也没有时间限制,多多益善,写作时可以再提炼。主持人可不行,漫无边际的交谈,冗长的对话,都是不行的。更何况许多主持人的采访过程,也就是主持节目的过程,节目时间完全由主持人把握着。如果主持人没有时间意识,也就不能适时展开节目进程,甚至有头无尾,草草结束。
主持人采访策划的运作
广播电视采访长期以来被看作是一项独立的工作,甚至是一种岗位分工,然而随着主持人节目的出现和发展,采访也已成为主持人所必备的基本功,并且主持人的采访因其节目的特点,又有了许多新的要求。
应该说,不论采访的复杂程度如何,良好的策划都会使一次采访进行得更为顺利。从实际效果来看,策划对于采访特别是主持人节目采访是至关重要的,对于直播的主持人节目就更加重要。
一、策划的必要性
主持人采访必须要有一定的策划,这是因为:
(一)获得采访机会的需要
采访现场的人和环境有时是非常复杂并瞬息万变的,而且有些采访面对的是特殊行业的问题,甚至是横跨多个学科、有复杂的人文历史等背景的问题。
在一些重大采访中,有时由于采访对象无暇顾及采访的主持人,而造成采访的困难;有时采访对象可能不乐于接受采访;有时主持人甚至无法接近采访目标。面对一瞬即逝的采访机会,主持人在采访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必要的准备,要精心策划、周密筹谋。
美国许多著名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都是经验丰富的记者出身,其中,巴巴拉·沃尔特斯是以采访名流而著称的记者型主持人。在古巴举行的一次不结盟会议上,巴巴拉·沃尔特斯想要采访约旦国王侯赛因、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和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但这些人物都是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更何况会场上世界各国记者云集,警卫森严,巴巴拉无法接近任何领导人。
这位机智的女记者想出了绝妙的点子:写字条叫卫兵递上去。巴巴拉写给侯赛因国王的条子是这样的:
“亲爱的陛下:我们可以确定我们的采访吗?我穿着粉红色的外套,坐在记者席上。如果你看见我,请挥手。巴巴拉·沃尔特斯。”
结果,收到条子的这几位领导人出来举行记者招待会时,不约而同地在记者席间寻视着什么,并向巴巴拉挥挥手,当然,她也就得到了难得的采访机会。
(二)协调配合的需要
主持人采访、特别是电视主持人的现场采访需要工作群体的密切配合。目标、角度、题材、环境、人物、背景、事件、设备等各环节之间的设计都要紧密衔接,要有事先详细的策划。否则,面对复杂的环境和突发的的事端就很难默契地完成采访任务。
(三)达到目的、保证获得真实的第一手资料的需要
主持人在采访前,应通过策划来设想采访现场的一些情境,要事先有明确的目的。这样在一些可预知的新闻现场就能够准确把握住现场介入方式,迅速找到拍摄的对象和细节。
例如,1983年“植树节”,中央领导同志到十三陵水库参加植树劳动。当时,邓小平同志正在铲土。有位记者没有事先对采访作详细策划,他提出了“对这次植树的感想”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大,正在劳动环境下的邓小平同志只好说:“我是来劳动的,不发表谈话。”
发现这种情况,有备而来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刘振敏同志迅速把题目化小,介入方式非常巧妙,提出了一个好回答的具体问题:“您说植树要坚持20年?”。邓小平接着回答说:“要坚持一百年,一千年,世世代代坚持下去。”由于事先刘振敏已经掌握了许多资料,于是他接着问:“二十五年前您来过这里修水库,变化大吗?”。邓小平同志直起腰,看了一眼四周说:“喔,现在满山是树。”刘振敏最后圆满地获得了宝贵的现场采访资料。
(四)完成节目样式的需要
采访的最后成果是节目,由于广播电视节目有样式的限制、有自身的要求和规律,因此,节目主持人在前期采访时必须将后期完成的节目样式预先构想好,这也是要求进行采访策划的重要原因。
1992年9月30日,北京二环路周边竣工投入使用。为了打破常规的报道方法,向受众充分展示二环路设有红绿灯后速度提高以及对北京市民生活的影响,一名记者对自己的采访活动进行了周密的策划。
竣工前一天,记者乘车绕二环路走了一趟,记录了公里数和行车时间,并用摄像机镜头将这一过程记录下来,其间记者还在行车中做了出镜的报道。
此外,记者还采访了与二环路有关的代表性人物,如司机、交警、二环路周边居民等,竣工仪式上还采访了工程负责人。这些不同的采访对象以各自特殊的身份、表情和语言叙述了二环路改造带来的变化。
在后期节目制作时,记者采用特技手段,把二环路行车路线图以及顺畅行车的画面与人物采访组合在同一个画面中,通过声音的延续来衔接不同的人物,通过“抠像”等手段来叠加不同的时空,还以图表、字幕、记者现场述评等手段交代新闻背景、展示二环路的走向和位置。
在最后完成播出的节目中,不同时间地点的采访、连续不断的行车以及新闻背景的衬托等,都以同一时空呈现在受众面前,其效果比起其他媒介的报道更为形象生动。
在事后总结中采访者说:“需要说明的是,后期编辑时那些特技的运用,是我早已构思好的,不然就不会有这样的采访和拍摄。”——可见,电视采访和节目的完成是一个整体,采访前必须策划先行。
二、策划的运作机制
除了现场直播的采访外,一些需要制作的主持人节目还要考虑到节目的后期制作,因为,采访与后期的节目制作是密不可分的。广播、电视的采访应在策划期间就将后期的节目完成样式、包装等内容考虑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