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宫廷之争”是机遇
高宗来到感业寺行香,武则天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了激情催泪戏。此情此景感动了很多人,但也导致了很多人的不满。此前,天下人并不知道两人之间有这么深的感情,他们更没有想到李治作为一国之君,可以和父亲的小老婆好上。当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两人的表现虽说引起了众人的猜疑,但大家毕竟不能说什么。他们只是流着泪,执手相看泪眼,这可以说是母子情深。因为李治幼年丧母,武则天作为唐太宗的才人,在日常生活中照顾李治,继而建立起了母子之情,这也是说得过去的。以这个理由去堵天下悠悠之口,并不是难事。但是,天下人都不是傻子,你可以堵他们的嘴,却不能阻止他们心里往歪处想。尤其是那些关陇贵族,他们先前看不起武则天的父亲,现在自然更看不起已经是尼姑的武则天,皇上和这样的女人好上了,那怎么成呢?何况这个女人还是先皇的妃子。他们嘴里不说,心里却是极度的反感。
于是,流言蜚语多了起来,皇帝爱上了尼姑,这可是天下奇闻。事实上,从感业寺相见后,李治和武则天暗地里没少往来,激情像热火干柴,燃烧得很旺。
武则天似乎快要达到自己的目的了,然而,她要想回到皇宫,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李治纵然能和她把激情戏演得惊天地、泣鬼神,也无法抹去她作为太宗才人的身分,还有她那没有了头发的尼姑头,这也是一个坎儿。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有句话说得好:“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一个人要是运气来了,你想挡也挡不住。此时,一个人向武则天伸出了援助之手,把这个大问题变成了不是问题的问题。这个人不是别人,是李治的嫡妻王皇后。
这就有些让人看不懂了,情人争风,势同水火,王皇后脑子是不是进水了,居然把皇帝的“情人”召进宫来,这不是引狼ru 室吗?
事情远不像我们想象的这么简单,王皇后之所以这么做,自有她的道理。
王皇后何许人也?我们看一下她的出身,就会明白她为什么能把武才人这个大问题变成不是问题的问题。
王皇后出身于当时的高门大族——太原王氏。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门阀制度兴起,世家大族成为当时的社会精英,执掌国家大权,正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世族与庶族之间在门第、社会地位上相差悬殊,两者互不通婚,互不深交,是天然对立的两个阶层。到了隋唐时期,北方所有世家大族中,有“五姓七望”最为显贵。所谓“五姓”,是指崔、卢、李、郑、王。其中崔姓和李姓又分别有两支显贵,合起来就是所谓的“七望”,它们是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这“七望”是贵族中的贵族,高不可攀。
在当时,作为一个功成名就的男人最荣耀的事有三:中进士,娶“五姓”女,修国史。如果你娶不到“五姓”女,哪怕你娶了皇帝的女儿,成了当朝驸马,也是憾事一件。
王皇后出身于太原王氏,可见其家庭和社会背景多么显赫。她的祖母是唐高祖李渊的妹妹同安公主,她的母亲出身于另一望族河东柳氏,她的舅舅柳奭时任中书令(宰相)。王皇后不仅出身高贵,人长得也漂亮,而且深得唐太宗喜欢。太宗临死之前,指着李治和王皇后对那帮顾命大臣说:“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
家族显赫,先帝喜欢,按理说,王皇后在宫中的日子应该是顺风顺水的。的确,她在当太子妃和晋升皇后的道路上没有遇到任何麻烦。然而,她也有一个致命的伤痕,那就是上天给了她高贵的出身、美丽的容颜,却没有给她李治对她的欢心。这不怪李治,主要怪她与李治的性格不合。一般而言,夫妻之间性格不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要一方能够屈己迁就另一方,也能和和美美过一辈子。但问题是王皇后出身高贵,习惯了大家风范,总是一副矜持、端庄、沉稳的样子,不会刻意去讨好任何人。而李治是一个多情、敏感之人,有着浪漫的情怀、儒雅的才情。他当皇帝之后,白天在朝堂上戴着面具面对群臣,下朝后回到后宫想轻松一下,却发现皇后比那些大臣还一本正经,真是郁闷极了,渐渐地,李治就开始疏远她了。
而更要命的是,她没有给李治生下一儿半女,作为母仪天下的后宫一号,不能生儿子,这是她最大的悲剧。所谓母以子贵,没有儿子,就意味着大唐帝国未来的继承人将从其他妃子生的孩子中选择,别人的孩子成了帝国的继承人,还会认她这个皇后吗?实际上,早就有人打起了太子之位的主意。这个人是谁呢?是萧淑妃。
萧淑妃是李治当太子时娶进宫里的,当时的身份是良娣,也就是太子的二老婆。论长相,萧良娣并不比时任太子妃的王皇后强到哪里去,但她的肚子很争气,接连给李治生下了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在李治所有的妻妾中,她的生育数量是最多的。而且萧良娣的家族背景也很显赫,出身于南方世家大族兰陵萧氏,这一家族在隋唐时期非常显赫,要知道,当初隋炀帝的皇后萧氏就是出身于兰陵萧氏。萧淑妃因为自己出身好、长相好、肚子又争气,且她的脾气性格也很合李治的口味,所以在东宫很是得宠,仗着这些,她和王皇后开始了明争暗斗。
李治当了皇帝后,原来的太子妃王氏成了王皇后,萧良娣则水涨船高,成了萧淑妃。老爸做了皇帝,自然要对儿女进行封赏。李治当时已经有四个儿子,老大、老二、老三都是没有名号的宫女所生,只有老四李素节是萧淑妃所生,当时刚满五岁。李素节被封为雍王。
大家知道,当时的雍指长安一带,所谓雍王,就是指管理首都长安及其周边地区的王。按照惯例,雍王这个衔是应该封给皇后生的儿子,如今封给了萧淑妃的儿子,那不是意味着萧淑妃享受皇后的待遇了吗?照这样下去,下一步她的儿子就要立为太子了。王皇后得知这一消息,气不打一处来,可是她也不能找李治理论,谁叫她的肚子不争气,生不出儿子呢?
王皇后虽然无可奈何,但也不甘心,她心想:我得不到的东西,你也别想得到,谁叫你这些年一直跟我争风吃醋,抢我的风头呢?她盘算着如何对付萧淑妃。
就在此时,有关李治和武则天的流言蜚语传开了。人们绘声绘色的描述,最后传到了王皇后的耳朵里。王皇后听后当然是忿忿不平,这皇帝太不像话了,我哪点对不起你,你不爱我,宠着萧淑妃这个狐狸精不说,现在还跑到宫外跟一个尼姑偷鸡摸狗,这成何体统!不过,她在忿恨之余却发现自己的转机来了:不就是一个尼姑吗?皇帝跟尼姑偷情不过就图个新鲜,这个尼姑又能碍自己多大事呢?既然皇上对那尼姑感兴趣,何不把她引进宫里来,让她缠住李治,这样不就可以转移皇上对萧淑妃的感情了吗?
于是,王皇后悄悄派人去看望武则天,告诉她把头发留起来,准备回宫。
武则天终于又看到了人生的曙光!
职场圣经语录
牛顿说:“我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所谓站在巨人的肩上,就是要善于借助外力。武则天之所以能离开感业寺回到皇宫,得力于王皇后,她没有丝毫的主动权,能不能回宫,取决于王皇后的一句话。王皇后本想借助武则天的力量去对付萧淑妃,却反被武则天借了力,成了武则天成功路上的垫脚石。
2.在夹缝中站稳脚跟
王皇后为什么会选择迎武则天回宫呢?她不怕武则天成为第二个萧淑妃吗?这除了当时她没有别的办法,有些病急乱投医外,还在于她的自信。王皇后出身高门贵族,是在礼教的熏陶下长大的,看问题当然不会脱离道德伦理规范。当时的婚姻都讲究门当户对,在李治众多的嫔妃中,能和她王皇后门第相当的只有萧淑妃,而且萧淑妃是正常纳入的妃子,又给李治生了儿子,儿子现如今又被封为雍王,假若自己再生不出个儿子,照目前的趋势看,萧淑妃要取代她是水到渠成的事。武则天则不一样,她的出身不高,又是先帝的才人,有历史污点,纵然李治一时被她迷惑,但碍于礼法,也不可能突破伦理的底线,给她任何名分。一个没有名分的女人即使得宠,也不会对自己构成太大的威胁。况且她认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武则天身居感业寺,等于是身处水深火热之中,一辈子永无出头之日,现在自己把武则天从感业寺拉扯出来,这样的恩德等同再造,武则天理应感激她,就算得宠,也会对她感念三分。
王皇后的算盘是这样打的,所以,接下来她也是这么做的。
转眼又是一年过去,永徽二年七月,唐太宗的丧期已满,李治除掉丧服,王皇后开始考虑高宗的嫁娶之事了。
王皇后找到李治,从容地对他说:“陛下,您和武才人的事情,臣妾早有耳闻,既然你们那么情投意合,何不把她接回宫里?现在你们一个在宫里,一个在寺院,彼此相思,多有不便,干什么事都得偷偷摸摸的,还给流言蜚语提供了口实,这多损陛下的形象呀!”
李治心里早有此意,只是有那个贼心,没那个贼胆。一则,自己跟先皇的老婆纠缠不清,本身就是见不得人的勾当。二则,皇后是六宫之主,招纳新欢必然要过她这一关。虽说他不怎么喜欢王皇后,但也挑不出她的不是。王皇后素来端庄严正,是标准的母仪天下,这种违背伦常的事,他怎么好意思跟她开口呢?所以,她和武则天的事一直是在偷偷摸摸进行,真有点儿做贼的感觉。现在好了,王皇后主动提出把武则天接回来,今后他不用再偷偷摸摸了。此时的李治有说不出的感动,还是皇后顾大局、识大体呀!他恨不得一下抱起王皇后好好疼她一下,可皇后还是一脸端庄,他只好作罢。
不管怎么说,此刻,李治从心底里感激王皇后。
就这样,武则天没费什么周折又重新回到皇宫,她的命运出现了转机。
重新回到宫里的武则天没有任何名分,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宫人。这也合乎情理,毕竟此前她是先皇的才人,此时给她任何名分都有违伦常,王皇后不愿这么做,唐高宗也不愿冒这个险,干脆让她从最底层干起。
其实名号对武则天来讲没有什么,自己能从感业寺回来和高宗厮守,这已经是上天的恩赐了。武则天很满足,这就叫饥不择食,寒不择衣,贱不择位。
此时的武则天已经二十八岁了,莫说在那个时代,就是放到现在,也算是大龄青年了。想当初自己十四岁进宫,成了唐太宗的五品才人。如今十四年过去了,自己再次进宫,却只是个普通宫女,什么品级也没有,也许这就是命。
对于武则天来说,她来不及长吁短叹,当初她是带着使命进宫的,而这次能够回宫,王皇后又给了她一个使命,尽管王皇后没有明说,但她心里是明白的。
一边是后宫一号王皇后,一边是生了儿子、有背景、有来头、正得宠的萧淑妃,她哪边都得罪不起,除了这两个实力派人物外,后宫里还有一些隐形力量,她看不见、摸不着。她知道自己能回宫很不容易,她很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决不能再有任何闪失,如果再次离开皇宫,那将是万劫不复,永远也不会再有重见天日的机会了。
武则天小心翼翼地应付着。不管怎么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皇帝一后宫,她得把新天子的后宫情况摸摸清楚再说,不知道水深水浅那是不行的。她一方面小心讨好王皇后,另一方面也不得罪萧淑妃,对其他原东宫的妃嫔也尊重有加。慢慢地,她在后宫站稳了脚跟。
职场圣经语录
中国有句俗话,叫“万丈高楼平地起”。再次回宫的武则天吸取了第一次入宫时的浮躁心态,变得小心内敛了。内敛不等于害怕,而是隐蔽自己的锋芒,积蓄自己的能量。内敛的人最善于审时度势,一旦他们找准对手的软肋,敝准时机,就会给对手以致命的一击。这个时候的武则天若再出招,绝不会像当初驯獅子骢那么冒失了。
3.成为有人脉的女人
一番试水之后,武则天开始梳理头绪,她认为宫中的对手虽多,明里暗里的力量派系不少,但真正能决定她在宫中的命运的人只有三个:一是皇帝,二是皇后,三是宫女,尤其是皇后和萧淑妃身边的宫女。
目标锁定了,她就开始打感情牌了。二十八岁的武则天无论是社会阅历还是在宫里的阅历,远远比这些后辈强,打起感情牌来很是得心应手。
在皇帝面前,她委曲求全,事事顺着皇上的意思,绝不让皇上生气。她温柔多情、处处体帖、问寒问暖,像母亲、大姐、妻子那样关心皇帝,有时也像小妹那样在皇帝面前撒撒娇,真是把皇上迷得神魂颠倒,一天也离不开她。
在王皇后面前,她是“下辞降体事后”,即以谦卑的言辞和皇后说话,处处下矮,卑躬屈膝,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口口声声说皇后就是自己的再生父母,如此恩德当结草衔环相报,只要皇后一声吩咐,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辞。其实这正是王皇后接她回宫的目的,王皇后等的就是这番表白,要的就是这份忠心和感恩戴德。是呀,我是你的再生父母,我的事就是你的事,我的敌人就是你的敌人,我的枪指向哪儿,你就往哪儿打,有你这份忠心,我还怕她萧淑妃吗?
对待宫女,武则天是很有心得的。她暗中观察,看王皇后和萧淑妃对哪些宫女苛刻,哪些宫女对王皇后和萧淑妃最有怨言,她就去跟她们结交,好言相告。皇帝赏赐给她的东西,她全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点儿也不吝惜,广结善缘,到处称姐道妹,感动得那些宫女无不说她好。
武则天这几张感情牌打得很有水平,很快收到了效果。皇帝说她“能奉己”,把皇帝侍奉得舒舒服服的。一个没有名号的普通宫女能得到皇帝的这番评价,就好比一个企业里最普通的员工得到了董事长的赞赏一样,不被提升也会被奖赏。
皇后也被武则天哄得高高兴兴的,好几次在高宗面前夸赞武则天,说武则天这个人真是不错,为人诚实,做事有分寸,顾全大局。这样的人难得,咱们要好好对待她。
宫女们因得到了好处,自然是逢人就说武大姐那真是知冷知热的大姐呀。她们不仅说武则天的好话,还给她通风报信,于是,王皇后和萧淑妃的一举一动全在她的掌握之中。由此看来,武则天还真是搞情报工作的好手,她在宫里为自己组建起了一个反应迅捷的情报网。
皇帝这个董事长认可了,作为总裁的皇后认可了,作为群众基础的宫女们也认可了,组织部门自然顺利通过了考核。于是,武则天结束了宫女的身份,被封为昭仪。
昭仪是九嫔之一,在后宫属二品,地位仅次于妃。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武则天从一个没有品级的宫女,一跃而成为二品的昭仪,这样的升迁速度,真是无人能及。
一个人要是运气来了,真是挡都挡不住。就在武则天晋升昭仪的同一年,她的肚子也隆起了,当年十月,她生下了自己的长子,取名李弘。
与此同时,萧淑妃却失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