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吃米,把秧栽,要过河,把船摆;穷哥要想得自在,人人拥护苏维埃。
保卫鄂豫边这是一个不平凡的冬天。
******重兵“清剿”,红一军前委决定兵出皖西,从战略上无疑是正确的,但这样一来,鄂豫边苏区便完全失去了主力红军的保卫,形势危若累卵。
1930年11月28日,地下交通员带着一个相貌英俊的青年,翻山越岭走进了鄂豫皖特委秘书处所在地,孝感小河溪樊家村。
雪花纷纷扬扬地飘下来,落进山林、田野、村边,但很快就化为乌有。不得温饱的山民们家家户户都在屋中垒有火塘,吊起锅壶,既可烧水煮羹,也可烤火取暖。
设在家族祠堂内的特委机关同样也有个烤火的火塘和吊壶。
这一年的夏秋之交,由于李立三“左”倾错误的指导使鄂豫皖苏区总暴动失败。
李立三“左”倾错误导致全国范围内的失利引起了共产国际的严重关注。1930年7月23日,共产国际做出决议,要求****立即停止在各地执行李立三的冒险计划。不久又紧急指示瞿秋白、******回国。8月下旬,瞿、周二人回到上海。9月24日,****中央六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选了中央政治局,霍、周二人成为****的实际领导,李立三离开中央领导岗位。全会决议立即在全党和全国红军中展开一场纠正“立三****路线”的斗争。
****中央新领导注视着鄂豫皖苏区的战争。10月,****中央确定了全国六大苏区,鄂豫皖苏区名列其中。为了更有效地领导这二苏区的斗争,****中央派了一个新的鄂豫皖特委书记兼********到大别山!
“郭书记,客人到了。”交通员一步跨进屋内,对火塘边正在搓手的大个子青年喊道。
正因鄂豫边苏区无兵可守而焦急万分的特委书记郭述申一眼便认出了他是谁。
“曾中生!……呵呵,中生同志,是你来了!我太高兴了!”“述申同志,你好!”他也向前快走几步和郭大个子握手。
郭述申眼中涌出欢喜的泪光。
“申生同志,我这里急得要死!中央派你来,真是太好了!”
“咱们坐下谈,快把情况讲给我听!”曾中生举重若轻,十分沉静地说。
两个人就在院子里坐下来,郭述申向这位中央新派来的特委书记兼********汇报了鄂豫边苏区面对的危机局势。
“鄂豫边苏区还有多少地方武装?”曾中生问。
“各县赤卫队、游击队、红色补充军加起来有两万人。只是武器太落后,钢枪不多,大多是土枪、大刀、长矛!”
“现在让红一军返回已经不能了,再说许继慎同志决定兵发皖西苏区也是对的,”
曾中生沉吟一下,说道,“郭述申同志,应当马上动员鄂豫皖苏区全体军民,拿起武器与敌人战斗!……另外,我来时中央已令鄂东蕲水、广济、黄梅的红十五军向鄂豫皖苏区靠拢,与红一军完成合编。……有没有他们的消息?”
“据说正在北上。现在还没消息!”郭述申回答。
曾中生,原名曾钟圣,湖南资兴人,1900年生,1925年入党,黄埔军校四期生。
参加过北伐,北伐军进武汉后担任过《汉口民国日报》主笔。大革命失败后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参加过****“六大”,回国后出任中央军事部参谋科科长和南京********,是一位军政兼优的青年革命家。现在,为了纠正“立三路线”对鄂豫皖苏区的影响,他被中央政治局任命为这里的最高负责人。
曾中生的到来,尤其他面对敌人的“围剿”表现出来的沉静和从容不迫的态度,稳定了特委和鄂豫皖苏区军民的心。
第二天,曾中生在樊家村主持了特委紧急扩大会议,传达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有关鄂豫皖苏区工作的指示,着手部署大别山西侧的反“围剿”工作:紧急动员鄂豫边苏区全体民众,实行坚壁清野,不给敌人留下一粒粮、一根柴、一口水井,让白军进了苏区,吃不上饭,喝不到水,睡不成党;将所有的地方武装都组织起来,展开广泛的游击战争,村自为战,区自为战,县自为战,对敌人进行昼夜不停的袭扰和伏击,一小股一小股地消灭他们,积小胜为大胜,从精神上打败他们,令其军无战心,自行撤出;紧急派人,去联络红十五军,令他们赶快向鄂豫边苏区前进,参加反“围剿”斗争。
会后,曾中生派人赶往麻城、黄陂边境,寻找红一军,传达三中全会精神和特委紧急扩大会议决议;又派人前往鄂东,迎接红十五军。
做完了这些事,曾中生把苏区“红色补充军”总指挥王树声。政委曹学楷找了来。
“树声,学楷,久闻你们是两员猛将。红十五军没有赶来之前,保卫苏区的重担就落在你们身上了!要带领补充军四面出击,到处开火,让敌人进了苏区,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步一个陷阱,同仇敌忾,准备与敌拼死一战。”
12月上旬,敌肖之楚四十四师、徐源泉四十八师、夏斗寅十三师由徐源泉统一指挥,先行出动。鄂豫边保卫战正式打响!
12月9日,敌四十四师首先由南向北进占黄安。12日,该师先头团占领黄安以西、七里坪西南数十里的河口镇。
苏区军民立即开始行动,坚壁清野,进入深山。与敌保持接触的只有王树声、曹学楷的红色补充军。他们分散成战斗小分队,到处袭扰白军。
进入苏区的白军官兵很快发现,他们所到之处,既见不到一个老百姓,也找不到一粒粮和一根柴禾。他们甚至于也找不到一口水井。
“这些‘****’真坏。”徐源泉闻报大怒,“没有柴禾,就拆他的房子!找不到水吃,你们吃河水!”
白军所到之处,一座座房屋被焚烧,林子被夷为平地。藏进山林的群众看在眼里,恨得咬牙切齿。
曾中生与王树声、曹学楷在一起。透过林木间的空隙,他们望见了山下敌人的行军队列和一座座冒着黑烟的村庄。
“肖之楚来得最快,先打他!”曾中生下了决心。
红色补充军兵分数路,在各县、区地方武装配合下,白天藏匿在山林中,夜晚突然集中起来,向黄安城发起了火力袭击。曾中生、王树声、曹学楷各带一路,在城东、城西和城南埋伏停当,一起开火,枪声此起彼落,大有攻城之势。城中守敌慌忙应战,机枪、步枪、迫击炮朝城外乱打一气,闹了一个通宵不敢睡觉。
这时,曾中生早带队伍转向黄安以西的河口镇,出现在该镇四面的山林里。
“开火!”曾中生命令。
枪声在河口镇四周炸响起来。守敌仓促应战,一个团的人马彻夜不得安眠。
敌团长气坏了。第二天早上,他命令各营抽出一个连,出镇子向四处村庄“扫荡”红军游击队。曾中生接到情报,让王树声。曹学楷将队伍秘密集中到距河口不远的一条山道两旁,埋伏好。
“消灭他一路,让他不敢出来为非作歹!”他说。
黄昏,一队敌人“扫荡”归来,进了补充军的伏击圈。王树声一声“打”,山头上钢枪、土枪齐放,敌军死伤一片。王树声、曹学楷率领大刀队冲下山去,与敌肉搏。半小时不到,一个连的敌人全部被歼。
打扫了战场,部队迅速撤入山林。
肖之楚四十四师官兵被曾中生灵活机动战法闹得胆颤心惊,不敢继续长驱直入。
北线及西线之敌本不是******的嫡系,见南路敌人处处受困,损兵折将,也找借口推迟出发的日期。这样鄂豫边军民就用英勇机智的游击战,迟滞了敌人,为红十五军的到来赢得了时间。
曾中生率领鄂豫边军民与敌艰苦战斗之时,一支一千八百人的红军队伍正在大别山北段的崇山峻岭间行进。她就是曾中生日夜盼望的红十五军。
红十五军的前身是成立于湖北阳新的红八军四、五纵队,以及鄂东蕲春、黄梅、广济的地方武装。且正月,中央决定将鄂东蕲、黄、广游击区划归鄂豫皖特区,合并红一军和红十五军为******。接到命令后,军长蔡申熙、政委陈奇即率全军撤出鄂东苏区,北上鄂豫皖,寻找红一军。11月16日,这支队伍在当地党组织协助下,兵发太湖,歼敌六十名,占领太湖县城,准备就此北上皖西,与红一军会合。因敌情严重,北上之路受阻,两日后回师黄梅,12月初改道英山、罗田进入大别山主脉,翻山越岭,几天后进至皖西苏区中心金家寨。金家寨已被敌潘善斋旅占领,他们不得已越过鄂豫边界,进入南溪,仍然没有找到红一军。经过一番休整,这支队伍再次转道西南,翻越大别山主脉,向鄂东北苏区前进。这时,他们离开根据地已一日有余,粮弹两缺,军衣褴楼,从军长到士兵,每个人走起路来都头重脚轻,摇摇晃晃。
“同志们,咬紧牙关往前走!”路上,蔡申熙不断用下面的话鼓舞战士们,“到了鄂豫边苏区,要粮有粮,要枪有枪!”
“军长,到时候只要能饱饱地吃一顿,叫我马上打冲锋也行!”
“还要睡一个好觉!这一个多月”,真把人困死了!”
战士们纷纷地说。
“没有什么问题,只要咱们坚持走去,找到鄂豫皖苏区的领导同志,什么都能解决!”军政委陈奇说。
蔡申熙,湖南人,1906年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黄埔军校一期生,1924年入党,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此后任过江西省委军委书记,曾组织罗炳辉起义,创建了红六军。后任鄂东特委书记,创建了红十五军。陈奇,湖南桂东人,1904年生,1924年入党,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秋收起义后跟随******上了井岗山,任湘赣边游击大队长,红五军五纵队二大队党代表,红八军四纵队司令,与黄刚一起开辟了鄂东根据地。这是两位有着坚定革命意志和丰富游击战争经验的青年红军将领。
他们坚韧不拔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感染着队伍里的每一个人。大家怀着将在鄂豫边苏区受到良好接待的美好愿望,越过大别山主峰,进入了鄂豫边苏区中心。
曾中生飞马赶来,与蔡申熙、陈奇相会。三位革命者,一时十分激动。
“中生同志,快给我们补充点粮食,部队断粮已经好几天了!”蔡申熙急切地说。
曾中生说出了另一番话:
“申熙、祖汉(陈奇原名)同志,鄂豫皖苏区等待你们的不是粮食,而是艰苦战争!眼下苏区群众天天跑反的就有一万多,他们都没有粮食吃,哪里还有粮食供应部队?同志们需要粮食吃,只有到敌人那里去夺!”
他把苏区当前的险恶局势介绍了一遍,蔡申熙、陈奇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中生同志,这样吧,”蔡申熙想了想,说,“粮食没有就算了,我们请你给队伍讲一次话,给大家鼓鼓气,行吧?”
曾中生站到了队伍前面。
“同志们,我是曾中生!我代表鄂豫皖苏区军民欢迎你们!红十五军是一支英勇的队伍,你们辗转千里来到苏区,本应受到热情的接待,但是敌人不让我们这样做,他们的十余万大军,已四面包围了我们!同志们,你们缺粮食,缺子弹,这些东西我没有,敌人那里有,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将这些东西夺过来!你们有没有这个勇气?……”
曾中生的话,让这支极度饥饿疲惫的队伍明白了自己的处境,陡然鼓起了奋起一战的豪气。
鄂豫皖特委经过紧急动员,弄来了二百斤米,给红十五军指战员们熬了几锅稀粥。当晚,这支队伍一路西行,向黄安以西的河口挺进。天亮前,部队到达河口镇外围的山坡上。
蔡申熙、陈奇将各团、营的首长召集起来。
蔡申熙说:“我们没有多少子弹,战士们也没有多少气力,不能跟敌人打消耗战,要趁敌人尚无准备,一个猛冲进去,将其打垮,明白吗?”
“明白!”大家说。
“不要四面包围,避免敌人与我作困兽之斗,能把敌人击溃就行!”陈奇补充道。
天色还是一片昏暗,红十五军兵分三路,摸至镇外,齐声喊“杀”,向镇内扑去。守敌在镇外的防御阵地首先被冲破,镇内敌人仓促应战,一片混乱。红军战士枪里虽没几发子弹,但打起肉搏战来,白军士兵却不是对手。敌团长不知来了多少红军,率先逃跑,他的部下也跟着跑,一顿饭工夫,一个团的敌人跑得只剩下一个营,被红十五军全部解决。
敌团长跑进了黄安城,害怕上司追究,谎报说他们遇上了红军的主力。南线敌人听到这个消息,不避虚实,各部转攻为守,北进之势完全停顿下来。
河口一战,红十五军将敌一个团的给养和弹药全部缴获,军容一新,士气高涨。
“军长,政委,你们说得不错,到了鄂豫边,真是要枪有枪,要粮有粮啊!”
战士们吃着白军的洋面,高兴地对蔡申熙、陈奇说。
蔡申熙、陈奇找到曾中生,主动请战:
“中生同志,只要有了粮食和子弹,红十五军便不怕打仗。请特委给我们任务吧!”
北线吉鸿昌三十师、张印相三十一师在南线敌人多次催促下,正大举从光山、罗田南下,越过宣化店,向七里坪进击。曾中生令红十五军火速北上迎敌。蔡申熙、陈奇将部队带至七里坪北部一线山头上,挖掘阵地,做好阻止敌人的准备。
12月27日晨,吉鸿昌三十师先头团率先赶来。作为冯玉祥部下的一名爱国将领,吉鸿昌此时已接受了一些革命道理。三十师接到调令赴鄂豫皖地区与红军作战,吉鸿昌就看出了******的一箭双雕之计;既打击了红军,又削弱了非蒋系部队的实力。
于是进入苏区之前,他便打定主意,与红军取得联络,彼此互不侵犯。但是,直到部队推进七里坪附近,他仍然没能与红军联系上,结果他的这个先头团,便稀里糊涂地受到了红十五军的重创。
团长率残兵退回去,见到吉鸿昌,满面羞愧。“兄弟丢了大哥的人,兄弟该死!
让我带人再打回去!”他说。“无能!”吉鸿昌怒冲冲道,“下去休息!”
团长退下去了。
“师座,还打不打?”参谋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