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醒的冬三月
【健康红绿灯】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在这万物萧条的冬季,很多小动物开始冬眠,以避开食物匮乏的寒冬。人们好像也变得越来越贪睡,似乎怎么也睡不够,不但喜欢赖床,起床后还提不起精神来,干什么事情都没劲。这“睡不醒的冬三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健康探究竟】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万物生长之道,也同样适合人类。常言道“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在进入冬季以后,很多人都受到“瞌睡虫”的困扰,总是提不起精神来。冬三月说它睡不醒,看似略带贬义,其实,这是人体和自然相适应的一种正常表现。
冬天人们睡不醒主要是因为冬季日照时间减少,天气寒冷,人的情绪容易低落,阳气不足的人就会感到没有精神,容易困乏,再加上冬季夜晚时间大大长于夏秋,人们还来不及调整生物钟就被叫醒,于是就出现了俗话中说的“睡不醒的冬三月”。
适当睡眠是恢复体力的必要手段,但是睡眠时间过长与睡眠不足一样,都可导致神疲、体倦、心跳减慢、肌肉松弛、代谢率低。久而久之,人就会变得懒惰、软弱无力,不利于身心的健康。所以想用增加睡眠时间的方式来增进健康,也不可取。
“冬三月”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1.《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中提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晩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2.“睡不醒的冬三月”其实是人体和自然相应的一种正常表现,是人们积攒精力,以备来年的沉淀阶段。
3.我们经常说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植物生长之道,是动物生存之道,同时也是我们人类的生命之道。
特别提示:
1.冬天嗜睡不是病,是人体适应环境的正常表现。
2.正确地进行睡眠的自我调节,顺应时节和人体的生物钟的变化,可以增强我们的体质。
3.多睡会引起头晕脑涨、浑身乏力、心悸气短等,会减低人的抵抗力。
医生提醒:提高睡眠质量可促进身心健康,缓解冬季嗜睡。
1.日常生活中最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使人体周期与太阳相应,做到“天人合一”。
2.注意自我情绪调节,尽量做到使心志沉伏,千万不要妄劳妄动。
3.在生活居所或日常劳作中,要注意保持温暖,远离寒冷。
4.在治疗上要慎用攻破之法,尤慎发汗,以防汗出阳气开泄。
5.冬季补中益气,温胃散寒食物:萝卜羊肉汤。
材料:羊肉750克,白萝卜500克,盐、鸡精、料酒、葱、姜、胡椒粉等适量。
方法:羊肉洗净切粗丝,白萝卜洗净切成丝。羊肉先煮熟,后放白萝卜,熟软后食用。
我们可做到的几点:
1.按时睡,勿熬夜。临睡前,要放松。
到点睡觉,不要熬夜。
睡前要让身心放松,可做些舒缓运动。
2.睡衣裤,别单薄。调温差,少赖床。
睡觉的时候把室内的温度调得跟被窝的温差小点。
睡觉的时候别穿得太少。
3.睡觉前,勿太饱。兴奋物,少食用。
晚餐七八成饱即可。
睡前不食用咖啡、巧克力、可乐和茶等影响睡眠质量的食物。
4.早起床,晨锻炼。增耐寒,体质好。
晨起后,有规律地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提高体温调节的功能,增强对冷的耐受力。
小心!流感也会致命!
【健康红绿灯】
2002年的一天,一名年仅20岁的女孩死于流感引起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左心衰竭。
最初,这名女孩被流感袭倒,发烧、咳嗽、食欲不振。几天后,她的症状加重,出现胸闷、心悸、不能平卧等症状,直至昏迷。家人这才引起重视,将她送到医院,可此时已回天乏术了。
【健康探究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疾病。
典型流感起病急;患者会突然发冷、持续高热(体温可达39~40℃);全身症状较重(显著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咽干及食欲减退等)、呼吸道症状较轻(部分病人有鼻阻、流涕、干咳等症状)。
流感高传染性造成的最大危害是容易出现较大范围人群集中发病。对于个人健康而言,流感最大危害是严重并发症导致的住院甚至死亡。
特别提示:
1.一旦发现自己出现发烧、咽喉疼痛等不适症状,要及早到医院就诊。
2.老人、孩子和慢性病病人最好在每年的10~11月中旬接种1次流感疫苗。
流行性感冒和感冒的区别
1.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四季均可发生。全身症状轻微,发热较低,但呼吸道症状明显,常以鼻咽部发干、打喷嚏开始,然后出现流涕、鼻塞等症状。如无并发症,一般5~7天痊愈。
2.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冬春季多见。传染率可达50%。起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常引起暴发或流行。流感恢复较慢,易引起并发症,特别是儿童、老年人及体弱者,可因并发症而死亡。
3.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威胁最大。甲型流感病毒常在10~15年内发生突变,引起大流行。目前在全球暴发的甲型H 1N 1流感说明病毒的变化趋于活跃。
3.流感和肺炎是冬春季节慢性病患者死亡的重要诱因之一,因此流感绝不是小病,需要积极防治!
【健康DIY】
医生提醒:病毒性感冒自然病程约一周左右,治疗上不能操之过急!
1.感冒发热患者需卧床休息,多喝水。
2.感冒没有特效药,主要是对症治疗,缓解症状。
3.治疗感冒需防治各种并发症。
4.有明显继发细菌感染者(咽喉肿痛,咳脓性痰等)可加用抗生素。
我们可以做到的几点:
1.人多处,少停留。遇喷嚏,巧回避。
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当发现别人要打喷嚏或咳嗽时,应马上退到1米以外;如此时正在电梯或公共汽车上,可马上转过身去,因眼睛和鼻子是最易传染的部位。
2.乱吐痰,不卫生。勤洗手,少传染。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
自己打喷嚏、咳嗽时,要用纸巾或手绢捂住嘴。
要用肥皂彻底洗净双手。
3.勤通风,常换气。空气好,少感冒。
住所要通风,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不要在封闭的空间待太久,防止空气不流通,病菌滋生感染。
4.调饮食,保健康。睡眠足,强体质。
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包括睡眠充足、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等。
治疗冻疮以预防为主
【健康红绿灯】
每年冬季,小玲都会因长冻疮而烦恼。从第一次长冻疮起,几乎是一年冻,年年发。发作时脚趾、手指肿得像小红萝卜,暖一暖又刺痒、烧灼难忍。如果冻疮破了,破溃处还很疼。遇到天气特别冷时甚至耳朵和脸部都要长冻疮。手脚部位的冻疮特别影响劳动,这让小玲苦恼不已。怎么才能不长冻疮呢?
冻疮的主要表现
1.冻疮好发于手足背、足跟、指趾、耳廓及鼻尖等处。损害大小不一。
2.初起为红或紫红色的淤血性红斑,压之褪色,去压后红色缓慢恢复。
3.严重者可有水疱,破后形成溃疡。自觉局部肿胀、冰凉,暖热后有瘙痒、灼热或疼痛感。愈后常遗留下萎缩性疤痕。
【健康探究竟】
冻疮是外露的皮肤受到寒冷的刺激,皮下血管发生痉挛收缩,血液流动不畅,使局部组织缺氧,导致组织细胞受到损害引发的冬季常见皮肤病。
冻疮是冬天的常见病,生冻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身体长期暴露于寒冷、潮湿的空气中,使人体末梢循环障碍。而缺乏运动、手足多汗、营养不良、贫血、鞋袜过紧等原因都是冬季冻疮发生的诱因。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有两亿人受到冻疮的困扰,其中主要是儿童、妇女及老年人。冻疮一旦发生,在寒冷季节里较难快速治愈,要等天气转暖后才会逐渐愈合,但一到冬天又易于复发。所以有“一年生冻疮,年年生冻疮”的说法。
特别提示:
1.禁止把患部直接泡入热水中或用火烤患部。
2.禁用冷水浴,禁用雪搓、捶打等方法。
3.在冻疮的局部不要用力按摩,以免破皮感染。
【健康DIY】
医生提醒:每年发病者,可采用冬病夏治的方法!
1.若发生冻疮,初期可将冻疮局部用温水慢慢浸泡,以促进血液流通。
2.可有效地预防冬季冻疮的发生的一些民间验方:
①鲜芝麻叶揉搓法:
鲜芝麻叶适量,放在生过冻疮的部位,用手来回揉搓20分钟左右,让汁液留在皮肤上,1小时后再洗去。每日1次,连用1周。
②西瓜皮揉搓法:
把吃剩的西瓜皮适当留得厚一些(形成白中稍带红的样子),用它轻轻揉搓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次3分钟,每日1次,连用1周。
③生姜白酒涂搽法:
取生姜60克,捣烂,加入白酒100毫升,浸泡3天即可。使用时用消毒棉签蘸药液外搽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日两次,连用1周。
我们可以做到的几点:
1.洗脸脚,用凉水。勤锻炼,利抗寒。
坚持体育锻炼,增强抗寒能力。
常用冷水洗手、洗脸、洗脚以提高肌体抗寒能力,有效预防冻疮的发生。
2.围围巾,戴帽子。衣鞋袜,宜宽松。
寒冷季节要注意对身体暴露部位的保暖(如出门应戴口罩、帽子、围巾、手套等)。
衣服鞋袜宜宽松干燥。
皲裂
【健康红绿灯】
一到冬天,随着空气变得越来越干燥,使得人的皮肤感觉紧绷,许多人的手脚会出现许多深浅不一的裂口,疼痛出血,不易愈合。裂口严重的,会妨碍正常的工作生活,有些人甚至到夏天空气湿润后才能逐渐好转。这就是冬季常见的一种皮肤病——皲裂。
【健康探究竟】
皲裂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的皮肤干燥开裂。多发生于寒冷、干燥季节,常见于掌面、十指尖、手侧、足侧、足跟等处,又称手足皲裂。此病多见于老年人及妇女。
发生皲裂跟干燥有关,跟职业也有关。冬季气候寒冷,皮下汗腺分泌减少,皮肤干燥,角质增厚,失去弹性,易导致皮肤皲裂。
此外因工作关系经常用碱性较强的皂类、洗涤剂等皲裂的主要症状初起手足皮肤微觉发紧、变硬,以后皮肤变得粗糙并增厚,失去润泽,继之可出现深浅不等的裂隙,有明显痛感甚至影响手足活动、皮损由皱裂至龟裂至皲裂,严重者皲裂可至深部肌层,为长短深浅不一的裂口,在皮肤较厚处更加疼痛难忍,并可能伴有出血。
洗手、洗衣物,或经常接触能够溶解脂肪和吸收水分的物质,使皮肤逐渐变得肥厚、干燥和粗糙,也容易发生裂伤。农民、水泥工人、洗染工人、厨师和户外工作者易患手足皲裂症,称为“职业性皮肤症”。
特别提示:
1.手足皲裂防重于治。
2.皲裂患者要保护好伤口,防止细菌侵入,避免形成化脓性感染。
【健康DIY】
医生提醒:严重的手足裂口,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1.出现手足裂口时,甘油、凡士林、橄榄油等都可以涂用,每天外涂1~2次即可。
2.一些含有激素类的药物,如掺有“松”类激素的复方软膏,则要慎重使用。
3.对老年人来说,手脚裂口用药不能见好就收,涂药最好坚持1~2个月,这样才能防止手脚裂口反复发作。
4.可用甘油60%、红花油15%、青黛4%、香水1%、75%的酒精20%混合调均,涂于患处,每天3次。
我们可做到的几点:
1.饮食好,多饮水。吃果蔬,养分多。
平时生活中还应注意饮食多样化,多吃水果和蔬菜,多饮水,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保持皮肤的水分和弹性,这样就可预防手足皲裂的发生。
2.御寒冷,多油脂。老年人,增营养。
在干燥寒冷的季节宜多吃油脂。
老年患者应该增加营养,适当多吃一些猪肝、猪皮、羊肉、阿胶、鱼肝油丸之类食品。
3.避强碱,保滋润。护手足,要保暖。
生活中要注意洗手足时避免用太多碱性过强的肥皂、碱水及其他洗涤剂。
冬季常用温水浸泡手足,浴后擦干,除用护肤品保持皮肤滋润,还要注意保暖。
4.工作中,易皲裂。保护好,少患病。
在容易引起职业性手足皲裂的环境中工作时,应加强劳动保护,减少患病的可能性。
小心暴饮暴食诱发胰腺炎
【健康红绿灯】
喜欢品尝美食的周先生经常大鱼大肉吃得痛快。一天下午,周先生突然觉得一阵剧烈的腹痛,痛得满头大汗,脸色发白。到医院一查,原来是急性胰腺炎发作。周先生以前曾经得过胆囊炎,做过胆囊切除手术,医生一再叮嘱他进食要有节制,尤其不能食用油腻、高蛋白、高胆固醇的食物。“因为太爱吃了,总把医生的话当耳边风,这次可受到教训了。”周先生沮丧地说。
【健康探究竟】
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引发急性腹痛的病症,可分为普通型和坏死出血型。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的因素有:胆道疾病、酗酒、暴饮暴食、十二指肠溃疡、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腹腔手术、腹部外伤等因素。
慢性胰腺炎是由于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造成的一种胰腺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慢性胰腺炎常伴有胆道系统疾患,患者有上腹痛、脂性腹泻,有时并发糖尿病。慢性酒精中毒时也常引起本病。
胰腺炎的典型症状
1.起病十分突然,多在饱食或酗酒后。
2.半夜突然发生剧烈的中上腹部疼痛,常放射到左腰、左背或左肩部。
3.还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上腹部有压痛。
特别提示:
1.重型胰腺炎引发急性腹痛甚至出现腹水或休克,若治疗不及时,有生命危险!
2.如有胆道病史,暴饮暴食后左上腹剧痛,应考虑急性胰腺炎的可能,禁用止痛药!
3.慢性胰腺炎的治疗重在预防急性发作,做好家庭饮食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