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10000000008

第8章 兴与礼(1)

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中,审美的出现伴随着人的感性、理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它从幽微不显到张扬肆意的过程正好是图腾崇拜、宗教观念、礼乐仪式、帝王强权等意识在人们心中消隐的过程。所以,我们在谈论审美观念、诗学精神时,一定要贯穿历史的观点。任何一种历史上存在并延续的审美观念,包括修辞手段,在走入我们当代人的视野时,绝对不可单面地解释它,而将它曾经有过的深沉意蕴忽略而过。“兴”是中国诗学、中国修辞学中一个意蕴复杂、品格独到的诗学概念。我们不主张用纯粹诗学的观点去阐释它,它从诞生之日起,并不是以纯粹诗学的姿态出现的,它具有着丰富的文化性和历史性。在漫长的历史演进和文化发展的历程中,人们对它赋予的社会历史意味是具有时代特点的,追溯兴的发展历程和内涵演变具有着深远的意义。

“兴”这一概念在世界诗学和修辞学中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可以将它当作一种比喻和象征,或一种审美方法,这大概并不会错。但要真正了解它却令人疑虑重重。关键性的问题包括:为什么会出现“兴”这一概念?“兴”的内涵在历史演变中理论家们作了些什么?如何评价“兴”的发展史?今天的我们应该如何站在时代的高度,在世界文化的广阔视野中,不失民族尊严、不失民族特色地去重新发现“兴”这一概念?兴作为一个反映着中国人独特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文学观念其独特性究竟在哪里?它独特的历史蕴涵我们如何去接受?

一、对兴演变史研究的批判

对于兴的解释和理论生发,五四以前就蔚为大观。理清这段历史颇不容易。由于文学、文化观念的殊异,在传统思想的失落和西方思潮成为风尚的当代,理论家在评价前人时并不公允,往往出现简单化的倾向。系统讨论“兴”发展史的有赵沛霖《比兴古今研究概说》,按照研究角度分为三类:一、主要以比的成份划定兴的界说,认为兴的实质是比。二、从物我关系上阐明兴的界说、性质与特点。三、从艺术效果方面阐明兴的界说与特点。文中通过归类方法,将郑玄、何晏、王逸、郑众、皎然、挚虞、刘勰、钟嵘、孔颖达、朱熹等理论家的观念纳入到以上三类中。类别的划分标准来源于当代人对现代意义的文学观念,显然,如此分类消解了古代理论的复杂性。严云受《“比兴”新论》一文,将历史上的比兴论分为两大派,其一是郑众、郑玄为源头的宗经派,他们均从儒家教化、美刺观来看待比兴,刘勰、朱熹等也属于宗经派,“宗经派对于赋、比、兴的解释自然也就对人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宗经派对比兴的解说,一方面揭示了诗歌艺术规律的某些方面,一方面则限制了诗歌的审美内容,对教化至上原则的坚持,导致了一种思维定势:处处崇尚古老的传统,力求探寻儒家经籍中比、兴的原始意义,依经评文,而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则注意不够。” 钟嵘开创了新的“比兴”说,解除了比、兴对婉曲讽谕的依附。胡寅、吴乔、李重华等人属于审美派。作者之所以做出如上判断的逻辑前提是:比兴就是寄托,比兴就是审美和抒情,把比兴当作寄托或抒情,作为一般性的解释可以,但如果以此为准绳来评价比兴发展历史是容易发生错谬的。王宇根在《“比兴”与中国诗学意义的动态生成》一文中也论述到了比兴发展脉络,他认为把兴看作一种比,是汉儒的代表性见解,对以后的比兴诠释影响甚大,而刘勰、朱熹、李仲蒙等人对比兴的理论建设则是把兴义从儒家诗教的伦理遮蔽中解救出来。他说:“比兴这种诗歌表现方法与中国诗学的思维方式紧密相连。‘兴方于物’‘托事于物’,‘索物托情’‘触物起情’等都涉及‘事’与‘物’、‘情’与‘物’之间的关系。从情物二元关系入手去概括和描述比兴的特征,已经开始触及“比兴”作为带有根本性的诗学思维方式的本质。明清论者进一步从情与景、意与境之间关系的角度论说比兴,认为‘情景合一’的关键在于‘比兴互陈’,将比兴和情景论联系在一起,在比兴说与情景论之间架设起了一座桥梁,为比兴向诗学思维方式的升华铺平了道路。同时,又将比兴与‘物之理’联系起来,进一步沟通了比兴与思维规律之间的联系:‘故必穷研物理方可与言兴’,‘比兴深者通物理’。”该文深入地讨论了比兴诗学意义的产生和发展,将心物论、情景论的产生归源为比兴论。从所谓现代诗学意义上来讨论比兴,来讨论比兴作为审美方法的意义是本文的基本思路,虽然作者给出我们一个清晰的线索,但简化了比兴的丰富内涵。情景论与心物论是古代审美发展的产物,但我们并不能将二者看作审美的正途或高级阶段,而将比兴置于原始的发端。事实上纯粹的或理想的审美是不存在的,它总是寄寓在独特的文化和智慧中,可以说,比兴中寄寓的审美是魅力迷人的,而在它们的延续中,有责任的文化巨人们其实都是在尝试着循古而求新。所以,在梳理比兴历史中,我们应该看到它们在重要关节点中的独特存在。徐正英《先秦至唐代比兴说述论》试图勾勒兴的发展线索,认为比兴是在对《诗经》表现手法的归纳中总结出来的。先秦至唐代对比兴的讨论分为两条线索、三个阶段。一条线索是经学家对比兴原义的诠释;另一条线索是文学家、文论家抛开比兴原义而对其文论意义的阐发,至唐代而成为我国重要的文学主张之一。三个阶段依次为:两汉比兴原义诠释阶段,魏晋南北朝原义诠释向文论阐发过渡阶段,唐代比兴文学理论正式建立阶段。从经学和文学两条线索去考察比兴概念的演变是该文特点,但并没有去发现经学与文学之间的密切联系,而有厚文学博经学的倾向,在以抒情或审美为中心的文学观指导下认识不到汉儒的历史贡献;在简单的文学进化论指导下则得出比兴文学理论在唐代才建立的观点,并指出这一成果的取得是完全抛开比兴原始意义的结果。

从几篇宏观把握比兴史的文章中可以看到一些问题,首先,他们对两千年以来一直进行的“比”与“兴”的类别区分采取了回避态度,求其共性。其次,对兴的历史过程的描述是粗疏而不客观的。再次,由于偏执于现代意义上的审美观,低估了古人的比兴的理论价值。

复次,对“兴”的本质的理解模糊宽泛,从情景交融、心物契合等角度去理解“兴”。虽然“兴”是人与外界的某种契合或沟通,但它的方式是独特的。

兴,从魏晋以后成为心物感应的一种方式,创作者依微以拟议,通过观察、思索幽微世界而感发情感,这一思想影响深远。以后有理论家将这种天人合一关系下的心物关系更加玄虚化,如妙悟说、神韵说、情景交融说都是将文学创作等同于理想的审美模式,都是想将情感从社会历史的重负中摆脱出来,与自然建立和谐之关系,因而兴的手法建立的大致是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企图用虚静的心灵捕捉复杂的大千世界。文学从来不是纯粹文学的,伴随着文化分工的精细,人类****的解放,人们一直在寻找着利用语言文字自由地表情达意的方式、感性地观照世界、认识自我的方式,以审美为中心的文学观念便产生了。但是,这只能算作一种方式,崇尚情感不应该等同于唯情是论,而片面强调情感的文学也是贫乏的文学。文学是想像,也是记忆与历史,它表达现实情感,也不乏理性的思索和神秘感触。它发自个人情思,但也必须具有社会历史内涵和文化品位,以及超出人类思想的永恒之美。作为文学表达方式的“兴”,一直以来被人推崇,尤其是到当代在中西文化比较的视野中其独特性越来越被认识。

二、从礼仪行为探源兴

从古到今研究兴者,有从用《诗》角度研究兴者,有从作《诗》角度研究者,有从心物关系、意象、意境、情景交融角度研究兴者,有从文化人类学角度探究兴者,这些论者的共同局限在于脱离“兴”这一概念的历史文化根源,或避开历史谈论原始思维,或无视文化而泛论审美,虽不乏见地,但离事实本身渐行渐远。笔者拟从礼的角度对兴作探源,尝试获取兴的原初含义。

六经是史,也都是礼。《乐》是礼,古代的礼仪活动中,宗庙祭祀、朝聘、宴飨都举乐。《诗》也是礼,“古人行礼,有辞、有乐、有仪,三者配合而不分。《诗》是古人行礼的辞的部分。”在礼仪活动中有占卜,有烦琐的仪式,也有音乐,也讽诵诗,这个复杂的系统构成了中国特有的礼仪系统,以沟通、调和包括人与人、人与神在内的各种关系。有论者将它看作“中国文化中,最完备的表意系统”。 在这一系统中,强调着尊卑贵贱的伦次,以及种种现实关系,也象征性地重现着历史记忆。如在馈食礼的设置上,有“郊血、大飨腥、三献爓,一献孰”的区别,越是尊贵的越用血腥,以表示尊崇之意,有反本修古的功能。另外,根据郑玄、孔颖达注疏,荐血腥是象法上古——伏羲以上时代,爓祭是象法中古——神农时代,荐熟食是象法下古——五帝时代。可见,在礼仪过程中有意地保存和演示着人类由古到近的发展信息,仪式的复杂性并不仅仅在于繁文缛节,而是在于其背后的文化蕴涵和意味深厚的象法仿效。

在古礼中“兴”是一个重要的行为,它有时是起的意思,是礼仪活动中的行为仪式。如《仪礼》士冠礼有:“宾右手执项,左手执前,进容,乃祝,坐如初,乃冠,兴,复位。赞者卒。冠者兴,宾揖之。适房,服玄端爵韠,出房,南面。”士昏礼有:“舅坐抚之,兴,答拜。妇还,又拜,降阶,受笲腶脩,升,进,北面拜,奠于席。姑坐,举以兴,拜,授人。” 乡饮酒礼:“主人坐取爵于篚,降洗。宾降。主人坐奠爵于阶前,辞。宾对。主人坐取爵,兴,适洗,南面坐,奠爵于篚下,盥洗。宾进,东北面,辞洗。主人坐奠爵于篚,兴对。” 士相见礼:“退,坐取屦,隐辟而后屦。君为之兴,则曰:‘君无为兴,臣不敢辞。’君若降送之。则不敢顾辞,遂出。大夫则辞,退下,比及门,三辞。”

兴这一动作是调和各种关系的仪式之一,我们在《礼记》中可以明确其深义,如果说《仪礼》记载了各种礼俗仪式,那么《礼记》揭示了礼仪的意义。《礼记·乡饮酒义》曰:

宾主,象天地也。介僎,象阴阳也。三宾,象三光也。让之三也,象月之三日而成魄也。四面之坐,象四时也。天地严凝之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此天地之尊严气也,此天地之义气也。天地温厚之气,始于东北而盛于东南,此天地之盛德气也,此天地之仁气也。主人者尊宾,故坐宾于西北,而坐介于西南以辅宾。宾者,接人以义者也,故坐于西北。主人者,接人以德厚者也,故坐于东南。而坐僎于东北,以辅主人也。仁义接,宾主有事,俎豆有数,曰圣。圣立而将之以敬曰礼,礼以体长幼曰德。德也者,得于身也。

宾主和辅宾、辅主在社交中他们的座次遵循着天道规律,他们的行动仿效着仁义道德的闪现,在这里人事和天道组成一种天人结构,这样,礼仪中的任何一个行动举止都成了意味十足的发动于人身而通于天地鬼神的一个事件。而“兴”是反复出现的一个很重要的举止,它与起、升、降、坐等动作一起完成着系统的交流,所以,兴总是与感情的萌动,虔诚、神秘的情感体验联系在一起的。

兴也指兴言语。兴作为肢体动作,在礼仪活动中表达着复杂的情感,具有着浓重而特色鲜明的传播功能。在三礼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兴这一词汇与《诗》之语言、实在事物、缥缈之象结合为新的概念,表达兴起之意,完成着系统的礼仪功能。

《周礼·春官·宗伯下》曰: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於瞽宗。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示,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客,以说远人,以作动物。

成均是太学的古称,贵族子弟在此接受教育,其目的是学习礼乐以从政。大师也教授瞽矇,其教学内容也略有不同,其中乐德、乐舞的修养演练类似于兴、道、讽、诵、言、语所学的六德、六律,而国子所学“兴、道、讽、诵、言、语”也与瞽矇所学“赋、比、兴”大致相同,但有论者认为国子所学之兴与瞽矇所学之兴是有区别的,不能等同。笔者以张先生的看法为是。国子所学之兴与瞽矇所学之兴应该是大致相同的。我们虽然不能提出直接的证据来证明,但我们发现在祭祀活动中国子也有参与,如“凡祭祀之用乐者,以鼓征学士”,“(大司乐)帅国子而舞”,瞽矇所学之兴常用于祭祀,国子所学之兴也不能单独看作是便于政事,何况当时的政治与礼教关系尤其密切。

同类推荐
  • 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下)

    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下)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学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学校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 对话:中国网络电视

    对话:中国网络电视

    前言在中国,做电视本来是广电系统的独家盛宴。近几年,各方力量都开始进入视频领域,这个领域的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短短几年内,我们见证了在这个原本属于广电的视频领域,逐渐融入更多的行业,汇聚成一个“热闹江湖”的过程。我们花费一年时间,对进入视频领域的各方力量的“掌门人”进行了采访。他们的探索、实践、思考,体现了这个行业从萌芽、野蛮生长、混战到逐渐规律发展的过程,是“网络视频”或“网络电视”领域的宝贵财富。我们将这些思想汇集成册,希望能够成为这个行业发展到此阶段的一个见证。在本书的书名中,我们提到“网络电视”这个概念。目前在行业中,出现了很多……
  • 胡适讲国学

    胡适讲国学

    胡适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者。其对国学的通彻见解,让他人恐之不及。《大师讲国学文库:胡适讲国学》全面收录了胡适先生精华的国学理论,结集了多篇胡适先生在国学领域的不同文章,其内容更是涉及诸子百家、文学等多个领域,为读者更好地了解国学理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参考。
  • 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

    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

    1979年,哈佛学者傅高义教授在日本社会经济腾飞的前一刻,发表了惊世之作《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定义了之后十年“向日本学习的风向”。2016年在中国的新版亮相,傅高义特别撰写新序,再度肯定日本,认为日本即使经过了“失落的二十年”,属于《日本第一》时代的优良特质依旧存在,对于发展中国家甚至像美国和中国这样的大型的经济体,仍能给予重要的启迪。深入研究日本的现代组织、经济团体、企业文化和官僚制度等社会结构和管理案例之后,傅高义认为日本的成功,并非来自传统的国民性、古已有之的美德,而是来自日本独特的组织能力、措施和精心计划,从日本社会模式的成功中亦可窥一二:日本的教育水准高且普及度好;社会治安好,犯罪率较低;有一套培养精英官僚、抑制腐败的有效体系;强调认同感却不缺乏竞争性的企业文化;提供合理保障又不致养懒汉的福利体系,等等。这也是为什么在面对有关“日本第一”这个说法的热议时,傅高义强调:“我说‘日本第一’不是指日本经济是全世界最强大的,而是要告诉美国人,日本是如何发展的。”复旦大学美研中心主任、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沈丁立译新版序。
  • 语文教学的趣味歇后语设计(下)

    语文教学的趣味歇后语设计(下)

    语文教学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此情况下,怎样从语文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语文教师探索的问题。根据广大青年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充分利用语文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搞活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热门推荐
  • 亡国公主PK腹黑皇帝:六宫无妃

    亡国公主PK腹黑皇帝:六宫无妃

    推荐我的新书《亡国公主PK蠢萌妖王:烈艳江山》大家加我的微信公众号:yxyq117;详见腾讯全文《六宫无妃》全文300万字版本;北国灭燕国,议和前夜,北国皇帝罗迦提出收养燕王八岁的小公主芳菲为义女。当一众尊贵的公主,妃嫔们因为亡国之恨沦为妾奴之际,唯有她一人咸鱼翻身,脱颖而出,成为强大的北皇陛下最宠爱的养女。不料,这是个天大的阴谋,18年后,祭天大典,等待芳菲的命运便是被大火活活烧死……太子跟她一见钟情,却被父皇横刀夺爱……一只狼抓住羊,豢养起来不吃,仔细观察它的生长周期,这是什么原因?答:因为狼爱上了羊?错:是要养肥了吃。(本文出版名《一路芳妃》)
  • 丞相走慢点

    丞相走慢点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徐娇很是郁闷,明明被蛇咬了之后,很小心了,最后还是没了。
  • 在你心口跳舞

    在你心口跳舞

    我要在你的心口留下我的名字,让她随你心脏的跳动而起舞,翩翩起舞。支持新坑《红颜越女殇之花依泪》书号:2133203
  • 傲世狂妃之妖孽别过来

    傲世狂妃之妖孽别过来

    她是21世纪出名的金牌特工兼鬼医。她是风火大陆出了名的废柴。在某一天,她穿越到异世界,变成了称作废柴的她,从此,她不是废柴。你说我是废柴?胡说,我明明就是低调多年的大佬。炼丹炼器制符制毒什么都会,就问你们服不服,不服我用符篆砸死你!读者们:“服…服了服了,大佬惹不起!”某妖孽对凤澜月撒娇道:“月儿,你就从了我吧~”“休想!”“你如果不从了我,我倒是不介意生米煮成熟饭~”“滚开,别挡老娘的强者之路。”———男女双强文,超甜宠文———(?????????)第一次写小说,有什么建议请评论吧,我会根据这些建议把《傲世狂妃之妖孽别过来》打造成一本优秀小说的(?????????)
  • 噩梦边缘

    噩梦边缘

    自从卫明启触发“许愿池”系统后,他便从心想事成转化为泥足深陷,血的教训令他深深地厌恶起了这场欲壑难填的危险游戏。奈何系统开启竞赛季,仿若展开真人游戏,参赛者们被压缩生存空间,被迫参与进这场资源掠夺战。都市的钢铁丛林化为黑暗森林,吞噬着一个个暴露行藏的参赛者。正义、偏执、贪婪、恐惧、疯狂,烈火烹油的野心咆哮着撕咬输家,胜者为王。在这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下,追踪神秘组织,掀开隐藏的黑幕不过是个开始,局中局不寒而栗,阴谋永不停歇。兄弟阋墙,背道而驰,他们的信念将受到最严酷的考验。谁能笑到最后?类型:都市,剧情,悬疑,心理惊悚,双男主,无主线BG,非耽美,有黑化。
  • 门派从散修开始

    门派从散修开始

    带着师傅的遗愿开始,正兴门派。种田流,无系统,慢热型。
  • 我只是想活

    我只是想活

    自那一天起,人类跌下了食物链的顶端。。。在断壁残垣之中重建我们的家,这不是英雄的赞歌,这只是我的故事。
  • 神医少女在都市

    神医少女在都市

    一手针灸,天下无敌。幂婚当日,神秘男人现身拯救。之后,开始了神奇的开挂人生,且看小女人如何纵横江湖,挡我者,杀无赦!直到更加奇怪的事情发生,她才知道,原来,这就是宿命......
  • 曝光

    曝光

    黑豆乡乡长李蓝,一心想把经济搞上去,力排众议建立了经济开发区。但在拆迁问题上却因为工作疏忽酿成了突发事件,国家级电视台CCTV派人采访。李蓝经过短暂的意志消沉之后,依然按照先前的计划工作着。随着新闻被曝光,各式各样的人物纷纷出头,之前支持他的人与反对他的人各自表演了万千好剧。面对高居副市长的妻子、面对养育过自己的兄长、面对曾经钦佩的领导、面对穷凶极恶的煤老板,他能做的只能是为逝者报仇,努力维护正义的尊严。
  • 佛剑

    佛剑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寒风凛冽,大地一片雪白。这是一个非常寒冷的冬天,尤其是在帝国的北方,更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在这样的日子里没有什么人会冒着寒风出来活动的,一个个都缩在屋里子烤着火盆。即使是以打猎种田为生的农户,这时也是躲在的屋子里面,因为天实在是太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