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第1周妈妈的泌乳量还不是很丰富,宝宝会因为饥饿而不断地要求吸奶,妈妈在哺乳时可按照宝宝的需要进行。随着吸吮次数的增加,乳汁分泌也会丰富起来。如果生产顺利,像小咪这样的,妈妈和婴儿状况都健康良好,就可以让刚出生的婴儿尽快吸吮母亲的乳头。早接触早开奶,不仅可以获得营养丰富的初乳,也能刺激乳腺泌乳。
母乳喂养不仅对婴儿有很多好处,对母亲自己也有许多益处。母乳喂养可以促进母亲产后子宫恢复、减低乳癌的患病率,还能降低骨质疏松及髋部骨折的概率。很多妈妈在怀孕时就担心自己身材走形,想生完孩子后立即瘦身。其实母乳喂养能帮助产妇更快地恢复体形。除了这些,母乳喂养还能省去出门时大包小包的麻烦,也不用担心卫生及冷热的问题,既方便又经济。
妈妈在哺乳时,看着怀中宝宝满足吸吮的神情,都会感到无比的喜悦与骄傲。“母乳是上天送给宝宝最珍贵的礼物”,不需要经过任何特殊加工和处理,就可以让宝宝摄取到充足的营养。但有时候妈妈在哺乳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也伤透了脑筋,甚至想放弃母乳喂养。
有的妈妈在喂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疼痛感,而80后多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忍痛能力比较弱,若是因此而打消母乳喂养的念头,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实际上,一般发生乳房疼痛、不适等问题的妈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与宝宝含乳方式不正确、清洁护理方式不当有关。如果宝宝在吃奶的时候,不是将妈妈的乳晕部分全部含进嘴里,而只是咬住了乳头,当宝宝用力吸吮时,乳头上的皮肤就会与宝宝口腔上下硬腭发生摩擦,当这样的摩擦持续不断发生时,妈妈的乳头就会破裂,甚至出血。最初的症状是妈妈在宝宝吸吮乳头时感到疼痛,或者乳头上出现小水泡、发红甚至出血。
正常的乳头皲裂在三四天后会自然痊愈。一旦乳头皲裂妈妈们都会感到疼痛难忍,但为了宝宝的健康又不能放弃母乳喂养,所以妈妈们在产前就应该开始准备哺乳的事前工作,在孕中期开始做乳房护理,可以减少产后哺乳时乳头皲裂的现象。还要调整宝宝吃奶的姿势,用正确的姿势哺乳:先将宝宝的身体、头靠在妈妈的手臂上,并托住宝宝的臀部,以C型手势握住乳房,将乳头触碰宝宝上唇,诱发宝宝的寻乳反射,耐心等宝宝张大嘴巴,再轻柔地将乳头及乳晕放入宝宝嘴里,使宝宝的嘴含住乳头及乳晕。
母乳喂养不仅仅是一个生理养育过程,还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母爱,是每一个做母亲的所面临的“母爱第一关”,是养育孩子不可替代的一个喂哺方式。养育孩子确实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母乳喂养可以促进亲子感情,让妈妈们都自愿享受其中的乐趣。妈妈在喂哺母乳时,可以和婴儿同时感受到对方身体的温暖,熟悉对方的味道;婴儿吸吮母乳可以刺激妈妈荷尔蒙的分泌,增进感情,这都是一种身体与感情的结合,也是培养日后家庭安全感与爱的基础。
健康饮食要从小开始
婴幼儿期的饮食习惯,决定着他们将来的饮食观,也是他们保持健康体魄的基础。现代饮食日益精致、零食品种繁多、洋快餐四处泛滥,许多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不好的饮食习惯,出现肥胖、蛀牙、性早熟的比例越来越高。再加上平时没有培养孩子定时、定点用餐的习惯,到了用餐时间,家长仍由着孩子嬉闹,久了容易导致孩子用餐间隔混乱,影响孩子食欲。或者有其他诱因,如电视等,都会让孩子无法专心进食。为了宝宝的健康着想,应该帮助宝宝从小就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
一定要让孩子吃早餐,能自己准备更好;中餐不宜太随便,可与保姆、祖父母、幼儿园老师商量;晚餐是家长比较有时间准备的一餐,要特别注意营养均衡,但应避免营养过量的问题。
如果说日常饮食能做到六大类食物均衡摄取,而且孩子身高、体重成长都达标,那么偶尔吃些零食或许没有太大问题。反之,如果平时饮食就不太讲究,再以零食为主食,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是非常有害的。更何况孩子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同样的饮食不均衡,影响却远比成人大。
当孩子出现明显偏食的情形时,要纠正就没那么容易了,这时父母只得辛苦一些,经常改变一下烹调方式以增加食物的风味,或改变食物外观,并且从少量提供开始,吸引孩子尝试。期间可以利用孩子的模仿能力,父母表现出津津有味的模样,相信也会对孩子有帮助。只要饮食能够配合,问题多可迎刃而解。家长不要过度依赖营养补充品,而要回归正常饮食、回归正常的烹调方式。
孩子出现种种饮食问题,代表某些环节可能被忽略了,建议父母重新调整孩子的饮食习惯,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饮食习惯自宝宝出生两三个月后就要开始培养,饮食不仅是维持生命、成长发育所必需的,也对其健康、将来的饮食习惯更有极深远的影响。就现代饮食形态来看,吃得饱已非难事,如何吃得好、吃得健康才是关键。
1岁前的婴儿期,六个月之前不需要给宝宝添加辅食,主要的营养来源为母奶或配方奶;而六个月以后,可开始让宝宝吃米粉、菜泥等辅食,以满足其营养需求,但要记住一次只给宝宝尝试一种食物,过两三天后,确定宝宝已适应这种食物,就可以再换另一种新食物,或在原先的食物中添加第二种食物。让宝宝多多尝试各类食物,熟悉食物的风味,以减少偏食的发生率。
1岁以后的宝宝,开始进入幼儿期,牙齿也慢慢长出来了,已有咀嚼的能力,因此一般大人吃的食物,只要注意烹煮原则都可给孩子食用,如不要加调味料;尽量采用蒸与煮的做法;避免使用炒、油炸(容易有致癌物)的烹调方式。而且,一岁以后的幼儿已具咀嚼能力,就不要再只给他吃稀饭了。许多父母亲因为过度保护,没有让孩子习惯质地比较硬的食物,到了幼儿园孩子仍习惯吃稀饭、碎肉等质地软的食物,反而影响到孩子的咀嚼功能。家长可以让孩子有逐渐摄取各种食物的机会,并让孩子透过食物的取食练习过程,帮助协调他的感官。
幼儿期是孩子所有生长阶段中最容易发生营养不良的阶段,所以这段时间健康的饮食习惯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从小注意孩子各种营养的均衡摄取,才能帮助他们奠定一生的健康基础。
哪些营养才是好营养
2003年的非典还让人心有余悸,接踵而至的禽流感都让大家惊叹这个世界怎么了?专家不停地强调做好卫生管理与提高个人免疫力的重要性,事实上,人体的免疫系统与营养息息相关。哪些营养才是好营养,怎样才能保证营养,从而提高孩子的免疫力,打造抵抗力强的体质,想必是每一位父母都关心的问题。
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保护身体不受外来物的侵犯,比如病毒、细菌等。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过度精致、饮食习惯不合理、垃圾食品摄取过量等,造成大部分现代人营养摄取不均、营养失调,使得免疫系统无法对身体进行有效的保护。正确且适当的营养可供给人体充足的各种营养素,同时再搭配适度的运动,就应该能使人们的免疫系统确实地发挥功效。
如果父母能把握“均衡、清淡且新鲜”的饮食原则,避免给孩子吃过多的零食和垃圾食品,建立他们正确的饮食习惯,相信孩子的抵抗力一定会增强!
当宝宝4~6个月大时,体内所储存的铁质已基本耗尽,所以,在添加辅食时,应该给予含铁丰富的食物,比如强化铁的米粉,或者深绿色的蔬菜泥(菠菜等)。因为维生素C能帮助吸收食物所含的铁元素,所以可以自己榨一些新鲜的橙汁、猕猴桃汁等富含维生素C的果汁,加水稀释后喂给宝宝。新食物的添加由少量开始,并且一次只给一种新食物,以免宝宝出现不适应,或因同时添加多种食物,而不知道是因哪一种食物造成不适的情况(如腹泻,过敏等)。
七个月以后,开始给予宝宝蛋类、豆类、鱼类、肉类及其他食物。蛋、豆、鱼、肉类可提供给宝宝蛋白质、脂肪、铁质、钙质、维生素B群及维生素A等营养素,喂养的时候注意按照宝宝胃口的大小调整食物的分量,不要过量摄取;水果及蔬菜类可以提供给宝宝丰富的维生素A、C,水分及膳食等营养素;五谷杂粮类可以给宝宝提供糖类,蛋白质,维生素B1、B2等营养素。
许多研究指出,蔬菜水果吃得多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癌症及其他慢性疾病的风险显著较低。而单纯的维生素滴剂并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因为蔬菜水果中不只是单纯含有维生素,还包含了其他营养素及各式各样的微量元素,因此具有抗氧化、抗发炎、预防癌症及改善代谢等保健功效。对于幼小的宝宝而言,适量摄取蔬菜水果,的确有益于免疫力的提升,但不宜过量,而且不建议给宝宝吃生的蔬菜。
近来也有研究指出正确摄取益生菌有助改善过敏症状及调节免疫力。而市面上销售的添加益生菌的产品五花八门(如:有添加益生菌的婴儿配方奶粉,添加益生菌的葡萄糖、酸奶,专门的益生菌添加剂等)。虽然说酸奶类发酵制品中的益生菌对人体有很多好处,但1岁以下的宝宝因肠胃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较不适合食用,此阶段的宝宝喂养方式最好还是喝母乳,或食用含有益生菌的合格婴儿配方奶。
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健健康康地长大,但很多家长可能只会想到给孩子吃名牌穿名牌就好了,其实宝宝1岁以后,除了要喝奶之外,更需要摄取各种各样的食物,以补充成长所需的均衡营养素。因此,养成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是相当重要的,均衡摄取六大类食物,不仅可以得到宝宝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更可以适当补充能强化免疫力的维生素与矿物质。给予宝宝多种类的食物,能够给宝宝提供不同的营养素,使宝宝健康成长。
让我们来看看营养的构成
大概到了3岁以后,很多小孩子都表现出不爱吃饭的现象,一到吃饭的时候就开始哼哼叽叽、磨磨蹭蹭,连饭桌边都不愿意靠。
小咪也是为了这个问题很伤脑筋,每天吃饭家里都要大闹一场。但有的小孩子吃饭很听话,自己拿着大勺吃得津津有味。小咪就觉得很纳闷,还曾怀疑过自己的手艺不好,做的饭不合小小咪的胃口,她还特意跑去请教了一些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