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能力开发
阅读和书写能力开发
数学潜能开发
对自然科学的认识
语言能力开发
宝宝开始牙牙学语,看起来是顺其自然。从信息接收再到理解含义,再到口语与肢体语言的表达,一系列的认知过程,体现了孩子与外界的沟通能力。但从现实生活中观察,每一个宝宝的语言学习能力各不相同,除了生理与生活环境等因素,我们应该知道每一个孩子都因其个体差异,有发育早晚的情况,所以不需要做无谓的比较,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学习,是让孩子学会“侃侃而谈”的关键。
从生理条件看,宝宝的语言发展与感官发育有着直接而且密切的联系,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的开发,是宝宝开始学习的关键步骤。当婴儿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就已经有倾听声音的能力,那时就可以开始他们沟通能力的培养。1~4个月大的婴儿就能察觉外界不同的声音,还能分辨出不同声音所表示的情绪变化,而且他们那响亮的哭声就是宝宝在用自己独特的语言与他人进行沟通;一岁半以后的孩子,就能够分辨出唇部运动与其所发出的声音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能用他们那嘟囔的腔调和父母进行简单的对话。
语言表达很大一部分还与儿童的“认知”有关,因为认知能促使孩子对周边的事物进行理解与描述。儿童认知的产生,最早开始于对实际生活中一些事件的知觉,当他们接收到一定的信息,再加上足够的环境刺激时,他们的认知与理解就会相结合,从而能准确地通过语言将这个信息表达出来,而不是胡说。除了对事物正确的认知,儿童本身的性格气质也是影响他们语言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比如性格开朗、活泼的孩子,一般要比内向、害羞的孩子更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开口说话的机会越多,孩子便越愿意说话。
生活环境的刺激也是学习语言的一个关键。对于牙牙学语的宝宝来说,最亲近、接触最多的就是家人,如果父母能够提供给孩子足够丰富的感官刺激,多给孩子创造与外界互动的机会,让孩子在合适的情境中学习说话,将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也要记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培养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锻炼是最好的方法,所以亲子互动显得尤为重要。
小咪在小小咪还小的时候,就经常和她一起玩游戏。拿张纸巾,在小小咪面前给她吹起来,让纸巾飘一飘,这样小小咪有时候也会嘟起小嘴发出“哦,哦”的声音。
这个游戏可以训练婴儿口腔肌肉,同时妈妈还可以张大嘴或伸一下舌头,宝宝通过模仿一些简单的口腔动作来锻炼自己的口腔肌肉。当孩子慢慢长大以后,可以先教孩子学着说叠音词,比如鞋鞋、碗碗,然后逐步增加语句长度或词语难度,教孩子正确描述一件物品。
要想成功激发孩子说话的欲望,父母除了可以按照不同年龄段为孩子安排一些语言学习的游戏,还应该让孩子处在一个快乐、幸福的家庭环境中。当孩子的语言表达还不是很准确的时候,如果出现了错误,大人也不要去嘲笑他。如果孩子因为说错而害羞、觉得不好意思,以后可能会更少地开口,慢慢地不和周围的人进行交流。父母只要适当地告诉孩子应该如何正确表达即可,或者通过一件其他的事情告诉他正确的说法,他们就会记住的。
在教育的过程中千万不能着急,因为语言能力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阅读和书写能力开发
再忙也要陪孩子一起读书,这应该成为现在的父母每天的亲子活动之一,父母阅读的时间与兴趣会间接影响孩子的阅读习惯。开发孩子的阅读和书写能力很难吗?其实一点也不,而且让孩子越小开始亲近书本,就越容易让他们对阅读感兴趣,只要父母每天花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写字,很快就能享受到亲子共读的乐趣。
到底什么时候开始阅读计划比较好呢?阅读不是应该从孩子识字或是上学以后才开始的吗?或许很多父母都会认为,读书写字是孩子到了学校以后才开始的,是老师的工作之一,父母不必花太多心思。这些根深蒂固的观念,让很多家庭的亲子共读晚了许多,其实国外有很多家庭将零岁阅读作为新生儿父母的要务之一,新手父母除了要学习如何照顾新生儿,还要学习亲子共读的技巧。
当宝宝三四个月大时,可使用柔软的布书,轻声念给宝宝听,让宝宝熟悉爸爸妈妈的声音及语调。或者让宝宝自己拿着书,在潜意识里培养宝宝对书本的兴趣。当宝宝可以靠着大人坐着时,让宝宝拿着书,父母在旁边稍加指引,教宝宝翻页,同时给宝宝讲述书中的图画所代表的意思。简单的一些小动作,可以培养宝宝注意力的集中,也可以通过翻书的过程,加强宝宝手眼协调的能力。
再长大一点,宝宝开始学会爬行了,父母可以给宝宝把书和纸笔放在一个专门的地方,将宝宝平时喜欢的书和他写过画过的纸收在一起,让他自己可以随时去拿、去写或翻阅图书。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动手能力会越来越强,经常会被身边其他的新鲜事物所吸引,但这并不表示宝宝就不爱看书了,我们只要继续给宝宝提供书本,建立亲子共读、共写空间,宝宝还是会养成喜欢阅读和书写的习惯的。
常常有父母会担心自己的声音及表情不够生动丰富,画画不够形象,不能吸引宝宝产生阅读或书写的兴趣。其实,父母只需要随着书中的故事情节,用自己的声音读给宝宝听,将宝宝的注意力吸引到图书的画面上来,适时和宝宝采用问答的方式进行亲子间的互动,让宝宝用手指出答案,或者给宝宝一只彩色的笔,简单地画出来,或是涂上颜色。比如:太阳在哪里呢?可以让宝宝给太阳涂上颜色,或者让宝宝自己在书上画出来,父母通过语言或表情的鼓励,可以增加宝宝对故事的兴趣。
现在的儿童读物也多种多样,大多数父母都会希望买一本故事比较多一点、可以用得久一点的故事书,于是选择那种比较厚、字数比较多的书本,但是却忽略了书本对宝宝的适用性。针对儿童读物,最主要的要求就是色彩鲜明,主题充满乐趣,字数不宜过多,材料以布、塑料页、硬纸板为好。当孩子对书本内容不是很有兴趣时,不需要每天都强迫孩子阅读书本,可以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最好是挑孩子喜欢的人或事物有针对性地购买。
选择合适的阅读和书写时间,可以利用孩子精神状态好、专注力强的时间进行阅读和书写培养。当孩子主动提出来的时候,更应该把握好这个时间段,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要太心急把孩子培养成神童而过分要求孩子每天看书的次数和时间,要了解宝宝的生理作息时间,根据宝宝的需要和孩子一起阅读,才能增加孩子对书本的好感。
和宝宝共享阅读与书写之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阅读与书写不仅能培养宝宝的识字与认知能力,更重要的是,宝宝经过不断地触摸和观察,可以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和动作协调能力。所以,对孩子的阅读和书写能力的开发应该从小做起,相信很快孩子就能感受到亲密又充满书香的亲子关系。
数学潜能开发
数学概念对幼儿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启发,通过数字与逻辑概念的逐步建立,孩子可以用准确的语言来形容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数学潜能的开发最早最有效的一个时期是胎教期,第二个时期便是出生后的第一年,孩子的数字敏感期要好好把握。
我们可以发现,1岁左右的孩子,很喜欢把手中或是桌上的物品向下丢,很多父母遇到这样的情况,都会认为孩子不听话,把东西乱丢,不爱惜东西。但事实上,孩子丢东西的原因是因为物体与其他东西接触时发出的声音吸引了孩子,同时孩子只能把东西向下丢,还不具备将物体向上抛的能力,因此丢东西便可以成为我们训练孩子的一项新的模式与乐趣。
当孩子出现丢东西的习惯后,我们可以请他把东西捡回来。比如说:“请你帮妈妈把地上的一张纸捡起来。”或者是:“请你把你的那一辆小汽车收回玩具箱。”在每一次的对话中,加上物体的量词及单位名称,孩子便会很快就学会那个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很多父母教孩子数学,都是从数数开始,一般2岁的孩子可以从1数到10,或者有的小孩子能数更多。但是,数学概念的培养应该从理解数字的量开始,而不是单纯地记住那些数字。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幼儿潜能开发丛书,内容都很丰富且富含数学概念的内涵。当我们和孩子一起互动的时候,可以指着图片问孩子“有几朵小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公园里玩?”和孩子一起用手指点着,一起数一数,几次之后,孩子就能建立数量的概念。当孩子慢慢可以自己数出数量时,便可以加入数字的符号,让孩子练习一下数字的排列。孩子的玩具小车或是一些小塑料盒是非常好的工具,只要凑齐了10个然后在上面贴上数字,就可以让孩子练习1~10的排列顺序,还可以设计一些让孩子练习数字数量的游戏。
当孩子理解了数字概念,能准确无误地将1~10按顺序排列下来后,就可以做更深一层的游戏了。有时候,当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后,会告诉家长,哪些数字是奇数哪些数字是偶数,可能你们会觉得很惊讶,其实,让孩子学会奇数与偶数的概念并不难,只需要一些小小的技巧,三四岁的孩子很快就能明白。比如说在指导孩子排列数字时,两两成行,当排列完成后,可以告诉孩子:“看看这些数字,单独的一个没有好伙伴的是奇数,有好伙伴的是偶数。”把数字概念用小朋友的思维诠释出来,还可以利用家里孩子喜欢玩的玩具做排列练习,孩子便能很容易就掌握奇偶数的概念。
要想成功的开发孩子的数学潜能,除了要知道给孩子灌输那些数学概念以外,我们还应该学会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或孩子能够接受的游戏方式向他们讲解有关的知识,让孩子理解这些知识的含义,从而使孩子能正确运用这些知识,并在运用中学会举一反三。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每一个部分的内容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在教孩子数学时,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贪多求快,欲速则不达,影响了孩子现阶段的学习事小,重要的是影响了孩子以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甚至让孩子从小对数学就产生强烈的排斥和恐惧心理,影响了以后的发展。所以父母最主要的任务是帮助孩子建立对数字的兴趣与信心,这些并不需要死记硬背,只要从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做起就可以。比如将一些生活中简单的小变化编成游戏和孩子一起互动,更容易帮助学龄前的孩子建立数字的概念,开发孩子的数学潜能。
对自然科学的认识
儿童对他身边的所有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和疑惑,但由于他们接触世界的时间不长,所以他们对人类已有的文化知识和经验还不够了解。但孩子有他独特的视角,这就是发挥他们创造力的基础,因此每一个儿童都具有创造力。儿童对其他事物的理解过程就是他们创造的过程,他们创造性地在自己具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去感应或接受他们所不知道的知识、经验等。
儿童的创造力是脆弱的,尤其他们对自然科学的认识需要得到父母的支持,在自然科学知识教育中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尤其是在科学活动中指导孩子养成一种自主的探究习惯十分重要。比如说让孩子学习“沉浮”的科学活动,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材料——木头、石头、塑料盒、玻璃球、纸板等,给孩子一桶水,让孩子自己去研究这些物体沉浮的现象。孩子本来就喜欢玩水,在这个活动中,他们可以用这些材料分别做实验,研究他们在水里的情况,能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