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有很多不利因素会给你带来压力,你需要做好准备。(其实社会生活总是充满压力,应对压力的技能就是很重要的适应技能)例如,你长期脱离社会环境,不可能一下子就很适应社会环境,要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现在的就业形势不是很好,如果加上你没有市场要求的经验与技能,可能会在较长时间里找不到工作,这也需要做好心理准备。你要学会一些心理调节手段,比如体育锻炼、与朋友交流、为将来的职业做做准备等等,这样就可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机遇降临的时候就能够抓住。
第二,要善于借助外力,善于学习。由于自己的基础较差,这就需要善于学习,善于借助外力。可以与人多多交流有关的信息。例如,面试容易紧张,不要简单的归因于自己的心病,其实没有心病的人也是会紧张的,可以向他们请教一下如何应对紧张。也可以询问他们是怎样寻找工作信息的,甚至可以发动亲戚朋友家人给你提供具体的就业信息。有时某项工作有某种具体技能可以向有这种经验的朋友及时请教。总之,面对困难不要害怕,而是要开动脑筋,挖掘自己所有可以动用的资源,这样就会慢慢积累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
应该说到了这个阶段,“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不攻克这个阶段,前面的战果可能会散失殆尽,因为无法适应环境,会带来很多压力,会打击你的自信心,在状态不佳的情况下,所谓的心理疾病症状就会出现。但是只要克服这个困难,就是真正战胜心理困扰。
3. 第三阶段:心病恢复阶段
阶段的划分以关注为指标,每个阶段从三个纬度论述:对症状的关注、对发展的关注与自我改变的动机结构。可以看出下面的论述中有些纬度没有论述完整,需要进一步思考。
I 症状关注期:
1级:症状很严重,只能依靠药物治疗,当事人自我改变的动力微弱。
2级:受症状困扰较为严重,负性情绪较多,积极行为相对较少。对心病存在强烈的否定和恐惧态度,幸运的是这种逃离痛苦的负性动机为治疗心病提供最初的动力。
3级:虽然受症状困扰较为严重,负性情绪较多,积极行为相对较少,但是开始了一些积极行动,带来了一些良好体验。此时对心病仍然是否定和恐惧的心理占主导方向,但是因为有了正确理论的指导,破除了“无药可救”的悲观想法。负性动机仍然占据主导,但是初步的成绩成为促进其行动的积极因素。
II 症状共存期:
4级:症状和负性情绪开始减少,积极行动带来初步的成果。对心病的否定恐惧明显下降,增强了克服心病的信心。
5级:症状和负性情绪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相对平稳的阶段,但是会有不定期的加重现象。积极行为较多,但是受到低谷的影响,或者有“歇一歇”的松懈思想,可能会有波动。这个阶段是初期成果的巩固阶段,是真正理解心病本质在实践上的突破关键期
6级:症状会有进一步的减少,低谷期也相应减少。由于有了前一个阶段的积累,已经能够正确理解心病的本质,正确对待出现的心理不良现象。消极动力减少,追求美好生活的积极动力开始占据优势。
III 发展关注期:
7级:真正开始关注自己的学习、工作与爱情(婚姻),虽然也有情绪的低潮,但是已经不再把它们看成心理疾病,持一种否定态度。生活的重心是如何经营这些人生任务,实际的行动也有较大的投入。
8级:在经营人生任务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实际的问题,但是并不会为此特别苦恼,而是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在这个阶段,会积累一定的事业、情感方面的基础,基本适应生活。
9级:能够很好地适应生活,与人关系良好,能够很好适应生活的变化。此时自我实现是人生的动力。
四、大学生如何克服心病
目前大学生中有的是“毕业恐惧”不愿离校,有的是谈了恋爱无心学习,还有的长期被人际关系所困扰,一些重点高校的学生甚至严重到无法坚持学业、想休学的地步。于是不少人趁开学前向专家寻求“良方”。专家指出开学前大学生寻求心理帮助主要有三大类:一是由具体事物引起的心理障碍,比如考试焦虑症、人际关系不协调等;二是情感类的心理障碍,比如面对恋爱、面对亲情产生困惑等;第三类是关于如何应对竞争压力、怎样面对求职面试等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产生这些心病的主要原因一是大学生面临一定的就业竞争压力;另外暑假中大学生走出校园,直接面对社会、家庭,从中接触到了在校期间得不到的复杂信息,原先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受到冲击,就产生心理障碍。他们中不少人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主动要求得到心理帮助。
专家们认为克服“心病”主要还从自身下手。大学生的生活不应当失去“校园阶层”的文化品位,对外界的物质诱惑要有正确的鉴别能力,不要轻易被眼前的信息所迷惑。一旦遇到了自身无法判断的变故,一定要求助于社会经验较丰富的长者。同时在暑假尾声应该提倡大学生过健康、充实的生活:多做规划,多参加体育锻炼,培养高尚的兴趣爱好;在学习方面多做一些和今后毕业有关的社会职业交流,如参加单位实习、预习功课等,尽快建立和学校生活适应的作息模式,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而学校也应该重视大学生“开学不适应症”,理解大学生正常的情绪波动,积极引导学生的心理困惑。
§§§第二节 现代人与“心病”
一、心病不是一种时尚
仿佛一夜间,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里涌入诸多“不速之客”——他们个个研习攻心魔法,人人手握心术专学之资质证明,或开诊所做咨询,或做访谈搞研究,还有机构专门培养心理保健师,一时间,报名者踊跃。更有身边“案例”佐证:本人最近一个月内,已经听见几个人说,在读或者刚读完心理学某学位了。
不知道现代人压力大,口头禅改用“郁闷”一词了吗?没看见伟仔们也要找慧琳们,诉诉无间道之苦闷吗?看,都市人有多脆弱,心理医生的“市场”就有多大。
据说,这也是时下流行的一种时尚。
世界卫生组织在定义人类健康标准时,把心理健康当作其中主要因素来对待;现代人作为社会属性的一面,常常陷入不平衡的心理困境中——从这两方面说,心理学受到重视当是一件好事。可是,这阵标榜时尚的风刮来,总让人感到有些不适,甚至不安,莫非现代病人真的越来越多?病得越来越重?
发短信该是一种时尚吧?可是你知道吗,英国的研究人员发现,越是频繁收发短信的人,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忧虑感和内向型个性就越强烈——这样的结论想必也不是人们心中所愿。
都市人不假思索地追求时尚的生活方式,也常常让原本优质的事物出现色香味的偏差。不过,与其被“时尚”施了魔法,不如以平常心来增加自己的定力。再说了,心态平和也是心理医生应该具备的一种潜质。
二、苦恼像瘟疫一样蔓延
社会的巨大变化对中国人的心理造成巨大冲击,有段时间很流行一句话是:不是我不懂,是这社会变得太快。父母和孩子,老师和学生,一个家庭的三代人都留下自己那个时代的社会烙印,混在一起时就必然会有冲突,孩子是弱势的一方,如果彼此不能沟通理解的话,悲剧就发生了。现在的孩子为了成绩,为了考重点,上大学,以后找个好工作拼命读书,好容易熬出学校,发现工作不是那样好找,好容易找到工作却不一定自己喜欢或长久,要成家还得有钱给自己找个窝,有了家还不知哪天又没了......总在压力中生活,有时就不知自己活着为什么了?许多家长自己都不知道,更不知道如何去引导孩子应该具有怎样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了。一位仅高中毕业,身家过亿的年仅25岁的总裁说:首先他为自己负责,对自己都不负责怎么会对别人负责呢?
德国之声报道,世界上每三起自杀事件中就有一起发生在中国。轻生者多为涉世不深的青少年。
14岁那年的任天辉一向成绩优异,却在一次升学考试中意外败北,与重点中学失之交臂。痛定之下,任天辉想到了自杀。就在他站在屋顶上,纵身俯跃之前的一刻,母亲及时制止了他。但任从此未能走出精神分裂的阴影。
22年过去了。任天辉在北京一家精神病医院里苦捱年月,好转迹象却是丝毫全无。任的母亲曼玉华将儿子的悲剧归罪于过于严苛的教育制度。他说:“学生们的压力太大了。”苦恼像瘟疫一样蔓延。中国抑郁症及恐惧症患者人数节节攀升。身心稚嫩的青少年首当其冲。据统计,患不同程度心理疾病的中学生及大学生比例高达30%之多。
寻根究底,近2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为国民内心的不安与忧患埋下了伏笔。与经济改革接踵而至的是家庭破裂、饭碗不稳以及工作及学业竞争的日益白热化。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治疗师姜云(音)说:“以前什么都由国家包了,落在个人肩上的负担很小。如今大多数人只能自己孤军奋战。”
现代化的中国──难道就是要使人疯狂?
官方数字显示,中国大约有8300万精神病患者,世界上每三起自杀事件中就有一起发生在中国。自寻短见者的年龄大多介于15岁至34岁之间。
加拿大医生迈克尔·菲利普斯深深为中国的高自杀率感到震惊。他说服卫生部在北京建立了一处自杀研究及预防中心,并自2003年以来,开通了一条咨询热线。菲利普斯说:“我们接到过许许多多的求救电话,年轻人占了多数,其中不少是大学生。”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医师平均每月提供2万通电话服务。
迄今为止,中国国内的心理治疗依然极度匮乏。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国每10万户居民仅拥有1.3位心理医生,大约只占德国的十分之一。全国范围内的儿童心理学医生人数总共不超过150名。
生活在偏僻乡村的8亿农民更是对高尚意义上的心理保健闻所未闻。父母将疯孩子拴在院子里,患痴呆症的老人被锁在棚屋里,这样的现象不在少数。
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学专家姜云称,近几年来,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关注。加拿大医生菲利普斯也证实了这一点,但他同时表示:“目前只有精英阶层才消费得起心理咨询。”
另外,大多数中国人耻于谈论“心病”,菲利普斯的研究中心也从不把“自杀”二字挂在嘴边。鉴于“精神疾病”不被列入医疗保险范畴,患者家属必须自行为昂贵的治疗费用买单。
45岁的心理学工作者姜云表示,“整个社会存在着一种严重的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心态。”大约7年前,临床经验丰富的姜云率先在北京开设了一家精神康复中心。由于条件有限,治疗中心人满为患,一间房间里往往要挤下十五、六张床铺。尽管如此,这家私人诊所的医护环境依然优于许多国有医院。大约两年前,姜云 ──这位笑口常开的中年女性凭借外国友人的帮助为患者建立了一家“疯狂糕点铺”,专门向德国大使馆学校销售花卷、油条等自制点心。
如今,曼玉华也将现年36岁的任天辉送进了姜云的治疗中心。她说:“我儿子先前住过的国有诊所费用是现在的两倍贵。却到处都是脏乱不堪。而在这里,他至少还有一个动手的机会。”
三、现代人的隐形杀手:心理疲劳
近半个世纪以来,高血压、冠心病及肿瘤等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这些疾病的病因、病理较为复杂,但一般与精神心理、社会环境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不久前,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份报告中称:“工作紧张是威胁许多在职人员健康的因素”。这一结论明确指出了过度劳累对人体的危害。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太累、太疲劳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流行词”了。心理疲劳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现代人的“隐形杀手”。
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疲劳是由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反复的心理刺激及复杂的恶劣情绪逐渐影响形成,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化解,长年累月,在心理上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在精神上会造成精神萎靡、精神恍惚甚至精神失常,引发多种心身疾患,如紧张不安、动作失调、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工作效率下降等,以及引起诸如偏头痛、荨麻疹、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月经失调、性欲减退等疾病。
心理疲劳是不知不觉潜伏在人们身边的,它不会一朝一夕就致人于死地,而是到了一定的时间,达到一定的“疲劳量”,才会引发疾病,所以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消除心理疲劳呢?下列8种方法值得一试:
(1)健康的开怀大笑是消除疲劳的最好方法,也是一种愉快的发泄方法;
(2)高谈阔论会使血压升高,而沉默则有助于降压,在没必要说话时最好保持沉默,听别人说话同样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3)放慢生活节奏,把无所事事的时间也安排在日程表中;
(4)沉着冷静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有助于舒缓紧张压力;
(5)做错了事,要想到谁都有可能犯错误,从此不再耿耿于怀,继续正常地工作;
(6)不要害怕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说“不”;
(7)夜深人静时,悄悄地讲一些只给自己听的话,然后酣然入梦;
(8)既然昨天及以前的日子都过得去,那么今天及往后的日子也一定会安然度过,多念念“车到山前必有路”。
三、现代都市人“五大烦”
1.第一烦:睡不着就是睡不着
2000年,松果体素片一时成了人们常用语之一,安定则一如既往地维持着它的市场份额。对于现代人来说,失眠是个什么滋味,恐怕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有了自己的切身感受。偶尔一两次的失眠并没有什么大问题,然而睡眠障碍却是现代人面临的一个特大问题,许多现代病都能引起睡眠上的障碍,然后又因睡眠障碍引起其它的病症,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完全以睡眠为中心环节。
据卫生部1999年公布的一份统计资料披露,我国失眠症患病人数已达120万~140万人。在我国城市居民中,失眠症的发病率已高达10%~20%。估计有睡眠障碍的人数还要在这之上。专家建议:每天能够很好地睡上三四个小时要比脑子里乱七八糟地睡上10小时都好。造成失眠的原因很多,但如果出现问题,千万不能姑息待之。调节心理,查明原因,对症治疗,都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2.第二烦:胖得系不了腰带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福了。“啤酒肚”成为成功男士的标志,女士发胖也成了普遍现象。我国今年公布的医药调查报告显示,每百人中就有18个人超重。
肥胖给现代人带来了精神上、身体上的极度痛苦。肥胖不仅是外表不能让人满意,而且因肥胖引起的连锁疾病也随时危害着人们的健康,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的发病率日益提高。
专家建议:得肥胖症的患者在饮食等方面必须特别注意,身体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至于遗传性的肥胖则可寄希望于基因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