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想象中的练习反而比现实中的练习的命中率还高呢?原因很简单,这就是心态在起作用,因为在想象中,所投的每一个球都是命中的,这也就是积极自我暗示的伟大力量。
著名特级中学教师魏书生老师,他就要求他所教的每一个学生书桌里必放一本伟人传记,有时上课还让学生集体进行“精神充电”,即全体起立,在意念上想象自己最崇敬的人,想这位伟人是如何面对学习,面对工作的。接着想自己进入最崇敬的人的角色,自己就是这个人,就像演员饰演伟人一样,自己来扮演伟人的角色。自己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为人处世,都和自己最崇敬的人一样。想得越逼真、越形象、越生动、越细致,精神充电就越成功。正因为魏书生老师懂得积极自我暗示的重要性,所以他要求学生必须学会自我暗示,并贯穿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因此,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让“放弃、不可能、办不到、没法子、成问题、行不通、没希望……”这类愚蠢的字眼从自己的字典里彻底消失,让“我能行、我能赢、我是最优秀的”这类字眼紧紧陪伴在自己身边。
德国最近有一研究发现,从生理学角度进一步印证了医学上的安慰剂效应,即心理暗示对于病人潜在的积极影响。从心理学角度讲,暗示是指以言语或非言语的,简单的或复杂的方式,含蓄地、间接地、也可能是直接地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当暗示发生时,虽然我们只能看到生理或化学反应,但首先是人的心理反应或精神性反应,然后基于这个反应才引起生理的反应。积极的暗示可帮助被暗示者稳定情绪、树立自信心,战胜困难和挫折,消极的暗示却能对被暗示者造成不良的影响。
当人们了解心理暗示的功能后,就应该相信心理暗示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自我调控的。因为经常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长期坚持,就能自动进入潜意识,影响意识。
科学研究和众多的实例表明,坚持心理上积极的自我暗示,对个人的成长和成功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放弃那些不必要的忧虑,并时常给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只有这样才能拥有快乐而成功的人生。
放下心灵的负担
人的一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应该学会放下,自省自励,不要让自己活在无穷无尽的烦恼之中,不要让自己活得太累。佛教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要人放下,放下不必要的执著,轻松超脱的生活。
佛陀在此时,有一位黑氏梵志,来到佛陀的座前,运用神通,两手拿了两个花瓶站在佛陀的前面,想把这两瓶花奉献给佛陀。
佛陀见了,说:“放下。”
梵志以为佛陀叫他把花瓶里的花放下,立刻把左手里的那个花瓶放下。佛陀又说:“放下。”
梵志以为佛陀要他把右手的那瓶花也放下来,所以他就把右手里的花瓶又放下来。
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
梵志非常不解地问道:“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的了。请问佛陀,现在我还应该放下什么?”
佛陀说:“我叫你放下,并不是叫你放下手里的东西。我要你放下的是心灵的负担。当你把这些负担都放下时,你就再也没有什么对待。没有什么分别,你就可以从人生的痛苦、生死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了。”
梵志这时才了解佛陀叫他放下的真义。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总是喊着活得太累,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人际交往复杂,其实就是不能放下。如果我们都像佛陀指示的那样能够放下,便会获得轻松,获得幸福。我们无法左右命运的走向,但是却可以放弃心中的负担。如果总是不能忘记过去的悲伤,并且一直在为过去而悲伤,所以我们必须经常卸去自己的心理负担,因为太多的记忆,反而会影响我们生活的质量。
一个青年背着个大包袱千里迢迢跑来找无际大师,他说:“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和寂寞,长期的跋涉使我疲惫到了极点;我的鞋子破了,荆棘割破了双脚;手也受伤了,血流不止;嗓子因为长久的呼喊而喑哑……为什么我还不能找到心中的阳光呢?”
大师问:“你的包裹里装的什么?”青年说:“它对我可重要了。里面装的是我每一次跌倒时的痛苦,每一次受伤后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时的烦恼……靠着它们,我才能走到您这儿来。”
于是,无际大师带着青年来到河边,河水哗哗的流淌着,看起来很深。大师和青年一起砍下一棵树,放在河里,踩着树过了河。上岸后,大师说:“你扛了树赶路吧!”“什么,扛了树赶路?”青年很惊诧,“它那么沉,我扛得动吗?”“孩子,你扛不动它,也不用扛它。”大师微微一笑,说:“否则,它会变成我们的包袱。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眼泪……这些对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升华,但如果时刻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负重。”青年放下包袱,继续赶路,他发觉自己的步子轻松而愉快。原来,生命是可以不必如此沉重的。
在如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就像是附在高速运转的机器上的螺丝,只有铆在上面跟着转的份儿,绝无擅自离开或者中途停下来的道理。有许多人感到“活得太累”,这种“累”并不仅仅是体力上的疲劳,更主要是心理上的感受和体验,是精神负担过重、极度疲劳的表现。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为了生活疲于奔命,都已经非常辛苦了,如果时刻再牢记过往的痛苦和悲伤,那岂不是跟自己过不去。过去的事情,该忘记就应该忘记。那些快乐的事情多想想,这样以后的路走得会更轻松,不快乐的事情就该忘掉它。虽然说失败、苦难会给我们以后的人生提供经验,但是太多,就会使人对未来没有希望,失去向前的勇气。
小说家荷摩·克洛伊说:“不要为了打翻的牛奶哭泣。否则,打翻的将不是牛奶,而是你的心血……”
一生中,我们要经历的事情很多,有快乐也有悲伤。对于智者来说,他们忘记的总是那些不快乐的事,而记住的却是那些快乐的事,所以,他们过的是一种轻松而充实的生活。
世界上最恐怖的监狱并没有铁窗和围墙,那就是我们为自己所造的心灵监狱。走在路上,看着匆忙的行人及眉间带着的疲惫,我们真的应该给自己减轻一些压力,让那些痛苦与忧虑远离我们原本纯洁本真的心灵。
生命有时候也是很脆弱的,不能背负太多的痛苦与悲伤,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乐观一些,放弃忧伤与不快,方能活得轻松,活得快乐。
太多的痛苦与悲伤于事无补,不能解决任何事情,只是和自己过不去。要想快快乐乐地生活,享受生命的价值,就必须舍弃那些毫无意义的思想包袱。
回归心灵的单纯
简单生活到底是怎样的生活?简单生活并不意味着要抛弃洋房、香车,放弃世界旅行,把钱捐给希望工程,然后自己过清苦的日子或者追求素食主义。
我们现在所要说的“简单”应该是带有后现代意义的。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不容否定的,我们更不必自找清贫。简单生活也不是文化反思所带来的对“苦行僧”似的生活追求,而且我们至今深信,苦行僧似的生活只是一种选择途径,而并非它们的最终选择目的,肉体上的磨炼和精神上的充实一定是同方向的。
现代文明已经走到了尽头,人格商品化带来的是空虚和贫乏,心灵在梦中觉醒,精神要寻求自己的真谛。简单生活并非是物质的匮乏,但一定是精神的自在;简单生活也不是无所事事,但一定是心灵的单纯。回归内在的真实,才是真正的富足。
简单生活应该是简单而有意义的生活,和谐、悠闲、幸福。一个流浪汉和一个百万富翁同样可以过简单生活,充分享受人生的乐趣;一个8岁的孩子和一位耄耋老人如果认同简单的做法,他们也同样可以更充分地享受生活的乐趣。“简单”的关键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和内心感受。就像素食主义只是简单主义者的一种选择,但并非简单生活的目的。
简单,其实是一种全新的哲学。
头上是万里无云的朗朗晴空,手中是沁人心脾的冰镇啤酒。“独身漫游者”俱乐部的一些成员来到这漫漫荒原来享受一个下午的快乐时光。
这数十名俱乐部成员全都是头发灰白的老者,而且全部都是单身人士。他们聚集在一簇簇风滚草旁开始饮酒、讲故事。这个俱乐部是在西部的高速公路上打发光阴的、人数越来越多的退休者大军中的一支队伍,斯拉布城是他们的最新休憩地点。他们在临时搭起的帐篷上空升起美国国旗,国旗在沙漠的疾风中呼呼作响。
伊尔玛·鲁思和她的两位朋友倚靠在一辆满是泥土的汽车后面。她自豪地说:“我从1991年起就成了全职旅游者。这样的生活真自由啊!”他们三个人全都60多岁了。
霍西·罗恩插言说:“你会意识到你根本不需要你的那些家当,而且一路上你会有许多新的发现。”
埃尔伍德·威尔逊问道:“你以为我们会愿意整天闲坐着不动吗?”他喝下一大口米尔沃基啤酒后说:“绝非如此。”上年纪了,住进退休者之家,日夜守在电视机旁,周日没完没了地招待儿女和孙辈,谁愿意过这样的日子?他们大家所向往的是没有尽头的公路,尤其是西部那些一流的高速公路。
漫游在公路上像斯拉布城这样的地方宿营的老年人究竟有多少,没有精确的统计数字。但是研究这种文化现象的学者相信他们的人数在100万以上,而且他们的队伍还在迅速扩大。现在已经有了专为以公路为家的老年人服务的医疗保险计划、网址和宿营地。
这都是由于提前退休的人有所增加,医学的进步使更多的老年人健康长寿,有了像佛罗里达公寓一样舒适的新型车辆,把以公路为家变成了一种比较容易适应的全新的生活方式。因此,许多人卖掉房子,乘坐各式各样的车辆,冬季穿行于西部广袤的沙漠,夏季漫游于太平洋西北沿岸茂密的森林,然后再转动方向盘,开始新的游历目标。
有些人在公路上生活得太久了,以至于对任何其他生活方式都不能接受了。
退休护士佩吉·韦布自五年前和她那退役的丈夫卖掉房子,就一直驾车漫游。一天早上,她一边在画板上练习绘画一边说:“我从未想到我会有这样的勇气。但是,我们的孩子都长大成人了,我们住在空空荡荡的房子里,不知道该干什么。于是我们便上路了。现在我认为,我永远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生活了。”
也许,这种生活方式该算最彻头彻尾的“简单生活”了。
西方包括美国的许多人,早就在提倡过一种“简单的生活”。他们试图离开汽车、电子产品、时尚圈子,看能不能活得快乐,这被称作“草根运动”,他们强调简化自己的生活,并非完全抛弃物欲,而是要把人的分散于身外浮华物上的注意力移出适当比例,放在人自身上、精神上、心灵情感上。过一种平衡和谐从容的生活,一个真正有感知的人的生活,实质是提升生活品质。
简单化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它是安定,是整顿,是率直,是单纯,它通常表现在诸如简单的饮食、更有规律的日常作息这种简单的生活方式上。换言之,简单化就是在喧嚣的世俗里增加一份安静,增加一份安宁。
不追求名车别墅,不垂涎山珍海味,不赶时髦,不扮贵人,放弃那些占据我们生活和心灵的杂物,过一种简单自然的生活,一种外在的财富也许不如人,但内心享受充实富有的生活。这是自然的生活,有劳有逸,有工作着的快乐,也有与家人共享天伦的温馨、自由的闲暇。
我们应该追求简单的生活,真正的幸福是发自内心的,选择一种简单的生活就是挣脱心灵的桎梏,回归真我,放弃繁琐和复杂。简单的生活是快乐的源头,为我们省去了多少汲汲于外物的烦恼,又为我们开阔了多少身心解放的快乐空间。简单而艺术的生活应该是大多数人所向往的一种至高境界。
卡尔逊说,生活不是自甘贫贱。你可以开一部昂贵的车子,但仍然可以使生活简化。一个基本的概念在于个人想要改进自己的生活品质而已。关键是诚实地面对自己,想想生命中对自己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当我们的生活趋于简单时,我们将更真诚地对待自己,我们也将更乐于参与各种活动。除了能实现自我的理想之外,更能超越自己,对他人有所贡献。
总之,过简单的生活,就是以最简单的、最符合心灵需求的新生活方式,以替代目前日渐奢侈、日渐繁冗的生活,还心灵的安宁与单纯,从而摆脱沉重而乏味的人生。
简单生活不是自甘贫贱,而是追求一种精神上的净化和安宁,实质是提升人的生活质量,是一种人性化的生活方式。
且舍且得选择人生
在人生的每一个转折点,都会遇到选择。如何选择,才能更好的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就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在选择时,我们应该知道,没有好不好,只有合不合适。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把握住人生中的每一次取舍,正确做到舍与不舍。
没有最好,只有更合适
目标是一种方向,需要我们恰当地选择。假如一个目标发生了问题,应当更换另一个目标,这样才能确定自己的强项,才能把事情做好,因为不管什么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目标同样也不例外。
从小到大,比特做什么事都要比别的孩子慢半拍,同学讥笑他笨,老师也说他不努力,他曾试图去做好、去改变自己,然而却始终做不好。直到比特上了九年级后,才被医生诊断出患有动作障碍症。高中毕业后,比特申请了十所最一般的学校,心想不管怎么也会有一所学校录取他。可直到最后,他连一份通知书也没有收到。
后来,比特看了一份广告,上面写着:“只要交250美元,保证可以被一所大学录取。”结果他付了250美元,有一所大学真的给他寄来了录取通知书。看到这所大学的名字,比特即刻想起了几年前,在一份报纸上看到报道有关这个大学的文章:“这是一所没有不及格的学校,只要学生的爸爸有钱,没有不被录取的。”当时比特只有一个信念:“我要用自己的成绩去证实这是个错误的说法。”
在这个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了房地产行业。22岁时,他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房地产公司。此后,在美国的四个州,他建造了近一万幢公寓,拥有900家连锁店,资产数亿美元。后来,比特又进入到银行业,做起了大总裁。
比特是一个笨孩子,他是怎么走向成功的呢?比特自己讲述了以下三点:
“第一,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最强的一项,有的人会写,有的人会算,对有些人难的事情,对另一些人却很简单很容易。我想强调的是:一定要做最适合自己的事情,不要为迎合别人的口味而去做一件不属于自我,但是又要付出巨大代价的难事。
“第二,我非常幸运自己有如此谅解我、对我容忍又有耐心的父母,如果有一个考题,别人只花15分钟,而我必须用两个小时完成的时候,我的父母从来不会因此而打击我。对于我的父母来说,只要自己的儿子尽力而为,他们就已经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