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韩信之死,司马迁在《史记》上有这样一段记载:陈豨拜为巨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韩信之所以被杀,是因为他怂恿陈豨谋反,并主动在京城做内应,被吕后和萧何杀了。现在让我们根据司马迁的记载来看看韩信是怎么被杀的。
这位陈豨原来是韩信的部将,深得韩信的赏识,智勇双全,是当时有名的兵法家,也是刘邦手下能独当一面的大将之一。陈豨非常崇拜韩信,公开宣称韩信是天下第一军事奇才,经常向韩信讨教历代战役的得失,相互切磋兵法。
汉王朝建立后,燕王臧荼叛乱(其实,所谓叛乱,多半也是“莫须有”的罪名,因为刘邦要剪除所有的异姓诸侯王,然后封自己的子弟为王,让他们护卫汉王朝中央政府。在他看来,外人靠不住,还是自己人可靠。其实,自己人也不可靠,后来的“七国之乱”就是他那帮身为藩王的子孙跟中央政府对着干),陈豨跟随刘邦讨伐燕王臧荼有功,被任命为赵国的相国,同时代替樊哙(樊哙是重臣,不宜长期留在外面)负责赵、代等地的防务,防止已投降匈奴的韩王信(当时有两个韩信,一个是韩国的韩信,他是韩国贵族,被刘邦封为韩王;一个是楚国淮阴县的韩信,先后被刘邦封为齐王、楚王,后来又贬为淮阴侯)侵扰。
陈豨知道此行责任重大,赴任前,特地到淮阴侯府上辞行,向韩信请教搞好赵、代防务的方略。大概此时处境不妙的韩信心里有些感激,因为自被贬为淮阴侯后,朝中上下几乎都认为他失势了,成了刘邦的眼中钉,纷纷疏远他,对他敬而远之。只有陈豨等少数人(当然也包括此前所提到的樊哙),仍然像当初他为将、做王时那样尊重他。所以,见陈豨临行前特地来拜访自己,韩信心里很是感动,想对他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于是,屏退左右,伸手握住陈豨的右手,以眼神暗示。陈豨知道他有重要的话要说,便跟着他来到院子中间漫步闲聊。在这里,除了他们两人,没有任何人。
韩信仰天长叹道:“陈将军,我可以与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吗?作为朋友,有些话我不得不跟你讲呀!”
陈豨一向佩服和尊重韩信,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将军尽管说,一切听将军指示。”显然陈豨仍把自己视为韩信的部将。
“陈将军目前是朝廷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你此去赵、代一带负责防务,执掌的可是天下最精锐的部队,赵、代一带又当天下之重,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现在将军贵为陛下的宠臣,虽然目前深得陛下信任,但是你想过没有,这样的宠遇到底能维持多久呢?”大概韩信还说了“我韩信就是一个例子”之类的话。
陈豨听了韩信的这一席话,默不作声。
韩信继续说道:“如果将来有人暗地里控告,说你拥兵自重,图谋不轨,那么第一次陛下有可能不相信;但如果继续有人这样控告,说你谋反,那么第二次陛下可能就会产生怀疑;如果再继续有人告你要背叛朝廷,那么陛下就会撤除你的兵权,甚至亲自率兵前往攻打你。”
陈豨听了这几句话,心里猛然一怔,忙问“如此一来,该如何是好呢?”
韩信暧昧地回答说:“到时候,将军只好见机行事了。不过,你怎么做我都会支持你,必要时,我会从内地起兵策应你,这样一来,天下大事就可图了。”
陈豨了解韩信的才能,素来对韩信的谋略深信不疑,一听韩信这样说,便郑重地回答说:“在下谨记将军的教诲。”
于是,陈豨就前往赵、代一带赴任了。
后来因为刘邦对赵王张敖(张耳的儿子,张耳死后由儿子张敖袭封赵王)傲慢无礼,引发了赵王的大臣图谋刺伤刘邦一案,此事虽然是赵王张敖的臣下所为,他毫不知情,但他也脱不了干系,打定主意要剪除异姓诸侯王的刘邦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趁机剥夺了张敖“赵王”的封号,晋封自己的宠姬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做了赵王,无奈赵王刘如意的年纪太小,刘邦担心自己岁数已大,可能无法照顾他成人,再加上吕后个性嫉妒、强悍,生怕在自己死后刘如意会遭到吕后的伤害,于是他和群臣商议,以求万全之计。
符玺御史赵尧建议说,可以为赵王找一位强有力的丞相辅佐他,而这位丞相的人选最好是能让吕后、太子和群臣都非常敬畏的入,并向刘邦推荐了御史大夫周昌这个人。
于是,刘邦就任命周昌为赵王的相国,命他立即保护刘如意一起赴赵国上任,以避免刘如意留在长安遭到暗算。
周昌出任赵国的相国,陈豨的相国一职便被撤销了,他在行政方面的事务改由赵王府接办,陈豨只负责军事防务,这对雄才大略的陈豨是个不小的打击。这时,他想起了当初淮阴侯韩信对他说的话,看来韩信说得对,刘邦在逐渐疏远自己了。陈豨的危机意识越来越强烈,他对前来削弱他权力的周昌非常排斥,行为上显得非常傲慢粗鲁。周昌是个心细的人,对此自然非常不满。
偏偏陈豨又是个非常豪爽的人,他很崇拜战国时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到了赵、代地区后,他也学起了信陵君,开始大规模地养士。因此,每逢他由北部边境返回赵国都城休憩时,总有大批宾客跟随,车子多达干余乘,一度使得邯郸的官舍全部爆满,场面非常盛大,这让负责行政管理的周昌头痛不已。不少赵国官员与陈豨的宾客之间经常发生争执。
面对这些现象,周昌无法做好行政工作,便亲自到长安向刘邦报告此事。
刘邦一听,肝火大动,大骂陈豨不识好歹,决定收拾陈豨。于是立刻派人调查陈豨在赵、代地区是否有违法乱纪的事情。
其实,自古以来,有权的官员谁没有一点以权谋私的事,关键看上面追究不追究而已。如今刘邦存心要拿陈豨开刀,那怕是小事也会被说成是大事,况且你陈豨不是爱招养宾客吗?那好,我就治你个结党营私、建立黑社会组织、扰乱社会治安的罪名,甚至还可以把你这个组织定性为庞大的特务组织,反正话语权在中央,在我刘邦。
当然,对于刘邦的暗地调查,陈豨也早有所警觉,他知道刘邦要对他下手了。为了寻求自保,便和投奔匈奴的韩王信取得了联系。韩王信也派出王黄、曼丘臣等人与他接头,设法引诱陈豨叛离汉朝。
不久,正逢太上皇祭扫大典,刘邦派使节召陈豨回关中述职,并参与大祭。陈豨恐回京受害,便和王黄等联合正式举兵造反。
陈豨的军势非常强大,为了安全起见,周昌立即保护刘如意撤回关中。于是,陈豨自立为代王,占有代国和赵国北部地区。地刘邦决定御驾亲征。当时,周昌虽撤离赵国,但邯郸的防务尚称稳固,陈豨并未能占领邯郸。
刘邦率领主力大军顺利进入邯郸后,立即部署新的防线。他看到陈豨的军队并未利用这个空当大举南下,便笑着说:“陈豨不能在占有优势的情况下占领邯郸,无法掌握漳水天险,可见其内部的实力并不强。我认为,这场战争我们赢定了。”
不久,刘邦又获知陈豨军队中的将领不少是商人出身,高兴地说:“这下子,我知道怎么来对付陈豨了。”
于是,刘邦下令用大量的钱财去引诱陈豨的主要将领。果然,有不少将领阵前倒戈,于是此消彼长,双方的实力出现了逆转。
过了一段时间,各诸侯援军陆续抵达了邯郸,汉军兵势大振。
随后,两军展开决战,经过一系列的战斗,陈豨军战败,损失惨重,只得撤往塞外。刘邦下令以重金追捕叛将,王黄和曼丘臣皆被捕杀,陈豨逃脱而去,韩王信战死在参合战场上。刘邦留下周勃防守陈豨,随后班师,凯旋回到长安。
而刘邦回到长安,淮阴侯韩信早巳被杀,对于韩信的死,他是“且喜且怜”。那么韩信又是怎么死的呢?
据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陈豨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刘邦决定御驾亲征。因为刘邦清楚,这陈豨不是等闲之辈,打仗非常厉害,派其他将领去很难有胜算。刘邦打算带韩信一同前往,而韩信一直称病在家,很长一段时间不上朝。所以,就没有跟刘邦一同前往,而刘邦则率领众文武大臣去了。司马迁还说,在这期间韩信曾暗中派人前往陈豨处,说“你尽管发兵,我会在京城响应你。”由于当时韩信手中已经没有军队,他就准备与家人在夜里矫诏赦免那些宫奴和犯人,直接袭击吕后和太子,夺取禁卫军的控制权,进而在关中起事,响应陈豨的叛乱。偏偏在这个时候,韩信的一个家臣因事得罪了韩信,韩信将其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这位家臣的弟弟从他哥哥那里得知了韩信的起事计划,为了救自己的哥哥,就向吕后告发了淮阴侯韩信阴谋造反的事情。
吕后听了大吃一惊,本想召见韩信质问,又怕韩信不来,并趁机发起叛乱。吕后没有了主意,便找萧何前来商量此事。萧何也零星听说过一些有关韩信与陈豨来往过密的事情,但是无法判断韩信造反事情的真假。不过这种事他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以免酿成大乱。因为他是京城留守,出了大事,他脱不了干系。
于是,萧何和吕后商议,决定假传刘邦的捷报,说陈豨已兵败被杀,皇后要召集群臣在长乐宫庆贺。韩信作为淮阴侯,自然也在邀请之列。
不过,接到邀请后,韩信仍然称病不去。
萧何见韩信不去,便亲自赴淮阴侯府去邀请韩信,并装出一副设身处地为韩信着想的样子对韩信说:“君侯即使有病,也得抱病前往。皇上在前线打了胜仗,平定了叛乱,这是大喜事,况且朝中上下谁都知道你和陈豨素有交情,不去,恐怕会招致皇上的怀疑!”
萧何是韩信在事业上的举荐人,当年韩信逃离汉中就是萧何把他追回来的,然后才被刘邦拜为大将,建立了盖世功业,所以,韩信一向信任萧何,从不怀疑他,见萧何亲自来请,便与萧何同往长乐宫。
韩信一入大殿,埋伏在两旁的刀斧手立刻一拥而上,将韩信逮捕。韩信方知上当,大呼萧何,萧何早已抽身而去,哪里还呼喊得应?吕后坐在长乐殿上,声色俱厉,大骂他与陈稀密约谋反,意欲加害她和太子,根本不给韩信任何申辩的余地,随即令刀斧手把他拖到殿旁钟室中处死。
临死前,韩信仰天叹息说:“真后悔当年不听蒯通之言,如今却为儿女子(指吕后)所诈,真是天意啊!”韩信还真够厚道,他没有骂萧何,尽管是萧何骗他去长乐宫的。看来朋友也是靠不住的。
一代名将,汉王朝开国第一功臣就此殒命。后人叹曰:“生死一知已,存亡两妇人。”这话是说,萧何是韩信的知己,韩信因为有他举荐而成功,也因为他的欺骗而失败;对韩信一生有重要影响的有两个女人,一个是淮阴城的那位漂母,一位是吕后,漂母在韩信饥饿难耐的时候分饭给韩信吃,救了他一命,而吕后则以“莫须有”的所谓谋反罪名杀了韩信。
紧接着,韩信的三族都遭到诛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