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古称朱鹭、红朱鹭,是鹳形目鹮科朱鹮属中的珍贵涉禽。朱鹮是世界上一种极为珍稀的鸟,素有“东方宝石”之称,被世界鸟类协会列为“国际保护鸟”。分布在中国、日本、朝鲜等地。
朱鹮可算得上是当今世界最濒危、最珍贵的鸟类了。当今世界上仅存50余只,比国宝大熊猫还稀少。
1960年朱鹮被列为“国际保护鸟”,也是中国的一级保护动物之一。
朱鹮又名朱脸鹮、红鹤,是东亚地区的特有种类。成年的朱鹮体型大小和白鹭相似,但喙向下弯曲,飞行时长长的脖子向前伸直,这点和鹭类不同。朱鹮体长约79厘米,重约1.8千克,喙像一个褐色长筒,大约长有17厘米。它的喙稍稍弯曲,这样有利于在水田中捕食。朱鹮全身羽毛为白色,羽基稍稍呈粉红色。到了春季,朱鹮的繁殖期,成鸟的脖颈和上背部的羽色,都变成了深灰,而翼上的飞羽、尾羽的下侧,全会变成艳丽的朱红色。
朱鹮
它在展翅飞翔时,会显露出翼和尾下红艳艳的羽毛来。后枕部长有长长的柳叶形羽冠,额到面颊部的裸露皮肤为鲜红色。腿为朱红色,大约有9厘米长。
朱鹮在天空中飞行时,白色的羽毛、红色的羽轴、朱红的喙在阳光下显得分外漂亮。一般栖息在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喜欢在大树上栖息、筑巢,在清澈见底的涉溪水、秧田中觅食。它们的食物主要是小鱼、蟹、蛙、田螺和水生昆虫。朱鹮属于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
朱鹮大多群体活动,它们互相之间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白天一同外出觅食,夜晚一起栖宿过夜。朱鹮休息的时候和丹顶鹤的姿态很像,常喜欢“金鸡独立”,并且把它的喙插入背部的羽毛中,盘头养神,悠然自得。
东方宝石——朱睘鸟
每年的早春二月,朱鹮成双结对地飞回繁殖地,占领一个好地盘,然后选择一个“风水”独好的高大树木,在距离地面10~20米的粗树枝上建造自己的巢。朱鹮天敌很多,乌鸦和青鼬常来争巢毁蛋,伤害幼鸟,所以它在选择建巢的地方时非常认真。它们早出晚归,收集“材料”。在这一过程中,它们经常要防备一些可恶邻居,比如喜鹊等其他鸟类的“恶作剧”。喜鹊经常把朱鹮刚刚叼来的“建筑材料”抽走。于是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房子”还没来得及建好,雌朱鹮就已迫不及待地把第一枚卵产下来了。它们一般是一边孵卵育雏,一边扩大加固窝巢。这样要持续到所有的卵都孵化成雏鸟为止。雌朱鹮5月产卵,每次产三四枚淡青色具褐色细斑的卵,雄、雌鸟要轮流孵卵。大约一个月左右,雏鸟破壳而出,仍由亲鸟轮流照看,共同喂养。小朱鹮一个月后羽翼逐渐丰满,开始学习独立生活,不久就能独自外出寻找食物。
在20世纪下半叶以前,朱鹮广泛生活在我国、朝鲜、日本和前苏联远东地区。但由于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朱鹮的数量急剧减少。1981年5月之前,在前苏联境内,已经看不到它们的身影。在韩国境内,1974年曾发现过四只,但到1980年,再也找不到它们的踪影了;在日本,还有一雄三雌存活,但都失去了繁殖的能力。在我国直到1981年,鸟类专家才在陕西省洋县姚家沟发现已经失踪了20多年的朱鹮,这在当时轰动了世界。
此后人类对朱鹮的保护和科学研究进行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果。特别是饲养繁殖方面,于1989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孵化成功,自1992年以来,雏鸟已能顺利成活。截止1995年,我国的野生朱鹮种群约35只,饲养种群有25只,为拯救这一珍禽带来了希望。
朱鹮被发现后,当地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同时,不断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为朱鹮繁衍生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浅山丘岭地貌、纵横的沟壑、密布的水库、多处的湿地成为朱鹮这个美丽的“神鸟”的栖息地。
朱睘鸟夫妇
朱睘鸟正喂她的孩子们
截止2000年底,野外朱鹮共营巢119处,产卵360枚,出壳268只,目前野外可见数量约100余只。为保护这些珍禽而建立的约占地2公顷的陕西朱鹮救护饲养中心,多年来救助了很多病、伤、残朱鹮幼鸟,人工繁殖朱鹮97只,为拯救这一濒危珍禽做出了突出贡献。
朱是世界公认的濒危鸟类之一。据文献记载,朱曾广泛分布在亚洲东部。自20世纪30年代起由于人类大量的捕杀以及栖息地的破坏等原因,加上一些动物天敌如乌鸦、豹猫、青鼬、猛禽等的捕食,朱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分布区也逐渐减小。到了20世纪50年代,朱的身影基本在各国绝迹。到了1982年8月为止,日本只剩下两只,我国也仅剩下7只野生的。
朱在我国被发现后,世界各国的动物学家们的目光都投向了我国,希望这种极度濒危的鸟类能生存下来。随后,“秦岭一号朱群体观察站”在姚家沟建立,并在朱栖息的青桐林畔搭了观察棚。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的科学家们日夜观察记录朱的全部生活情况,研究它们的生活习性,为增加朱数量提供了宝贵信息。
朱的幼鸟羽毛颜色呈灰色,随着幼鸟的长大,灰色逐渐退去变成白色。《中国东部的鸟类》中提到的“朱有两种类型:白色型和灰色型”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所谓这两类,实际上只不过是它的成鸟和幼鸟两种形态而已。
朱被视为鸟类明珠,是一种非常美丽的中型鸟类。它体型肥硕,全身覆盖白色的羽毛,而羽干、羽基、翅膀边缘的飞羽又略带淡淡的粉,初级飞羽为鲜艳的粉红色,仿佛是晚霞般染成的一般。它的裸露无毛的额顶和面颊都呈朱红色,与长长的喙的喙尖相辉映。后枕部的冠羽,呈柳叶形,远远看去别有一番俏丽的风味。它的腿和脚都为橘红色,和它头部的朱红色遥相呼应。朱的全身的基调为红色,有深有浅,好像高超的绘画大师笔下最精心的作品。
朱的卵大小与鸭蛋差不多,重约60~75克,一般每窝产2~4枚青绿色或蓝灰色,上面带有褐色的斑点的卵,每年产一窝。孵化的责任由雌雄鸟共同承当,1个月左右小朱破壳而出。幼雏绒羽为淡灰色,腿则是橘红色。新出壳的幼雏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由双亲进行喂养。亲鸟将捕捉来的食物吞进食道的夹袋里,制成半流食,再飞回巢喂雏鸟。喂食时,雏鸟把喙伸进夹袋里吃东西。亲鸟喂食很有秩序,它总是先喂第一个出壳的雏鸟,然后是第二个出壳的,然后是第三只……亲鸟每次喂食都严格按照这个顺序进行。如果一窝雏鸟数量较多时,往往轮到最后一只雏鸟时,亲鸟夹袋里的食物已经被吃光了。这样下来,后面的雏鸟因为饥饿逐渐瘦弱下来,最后还会被抛弃。一般情况下,亲鸟的喂养能力只能承当两只雏鸟,三只就显得十分吃力。
在“秦岭一号朱群体观察站”,1981年人们就发现,一窝3只雏中的最后出壳的一只因为食物匮乏而身体瘦弱,直至最后被抛弃巢外。1985年一窝4只雏鸟中的最后一只也遭到遗弃。这种现象更显示了自然界中自然淘汰的残酷现实。后来人们一旦发现被遗弃的雏鸟,就立即送到动物园,由人工饲养。雏鸟由于进食半消化的食物,因此长得很快,大约1个月就能长大,可离巢觅食。朱1~2年就能达到性成熟,寿命为20~30年。
1楼昵称:小雪
前几天去动物园,看到很多动物。在百鸟馆看到了朱,人们都称它为“东方宝石”,为什么呢?
2楼昵称:小叶
看来你对朱不是很了解,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物种之一,并以它的美丽为世人所瞩目,被称为“东方宝石”“吉祥鸟”,其身影可追溯到6000万年前的始新世时期。
3楼昵称:雨笑
1981年,我国在陕西洋县姚家沟发现了野生朱的最后栖息地,正如该烟标副标上的一段文字:朱系鹭科鸟类,现仅存于陕西汉中地区洋县和日本界内,已经濒于绝种,属于稀世之宝。
4楼昵称:梅雨天
朱是当今世界最濒危最珍贵的鸟类。
从前,有一只乌鸦,她非常高傲,认为自己比那些愚蠢的同伴要高贵得多。可是她对自己的羽毛和嗓音很不满意。每天,她不停地照镜子,不停地感叹自己空有一世聪明,上帝却没有赐给自己美貌。哪怕像朱鹮那样有一身洁白的羽毛也好啊!想到这里,她忽然想起画家用的白色涂料来。
于是她趁画家不注意把涂料全部偷出来,把自己全身染成白色。她开心极了,立刻到朱鹮那里去炫耀:“朱鹮,看我的羽毛!是不是和你的一样漂亮。”
朱鹮正忙着建房子,他随口说:“很好!”根本没有心思看。乌鸦很生气,就去找兔子。兔子正在打洞,乌鸦还没张口兔子就说:“乌鸦,冬天快到了。你的家去年不是破损了吗?今年修好了没?”“你没有看到我的羽毛不一样了吗?你怎么没有看到呢?”乌鸦很难过地说。“小乌鸦,你再改变颜色也还是乌鸦啊!”兔子笑着说。乌鸦撇了撇嘴,她继续向前飞去。
她看到平时的伙伴时,故意把头扭过去,装作没看到。伙伴中有的人和她打招呼她也不理睬。就这样她到处炫耀自己。终于,冬天到了,她的家因为没有及时修缮,已经被风吹了下来。乌鸦冻得到处借宿,可是很多人都拒绝了她。她的羽毛被涂料染过之后,已经没有先前那么保暖了。
一天,当一群乌鸦出去觅食的时候发现一只白羽毛的鸟躺在地上,被冻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