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99200000007

第7章 (1949-1953)新生与过渡(6)

1953一个伟大的“新构想”

1952年9月24日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讲到了一句话:“10年到15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不是10年以后才过渡到社会主义。”由此,一个伟大的“新设想”开始呈现在世人面前!

毛泽东这时提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的设想,即以往先经过一个相当长时间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当各方面条件成熟后,再采取重大社会主义步骤的设想,改变为从现在起即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薄一波在《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把毛泽东的这句话转述为:“大意是: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10年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并认为,毛泽东的这一构想,“显然已不同于刚进城时他本人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的设想了”。“那时的设想是可能要在建国15年之后才能考虑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问题”。逄先知、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中说:“毛泽东上述讲话表明,他关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步骤、方法同原来的设想,发生了变化”。“从现在起就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而不是要等到10年或15年以后才向社会主义过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带有转折意义的大事”。

上述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的讲话,是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起点。但正如1965年12月30日薄一波给田家英的信《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问题致田家英的信》中所说,这时“未形成一句完整的话”。何时形成为“一句完整的话”呢?该信中说到了1953年2月27日书记处会议。在这次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还多一些的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及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薄一波所说的“一句完整的话”,也就是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轮廓。

根据相关人员的日记、回忆和档案资料,《毛泽东传》(1949―1976)在对毛泽东1953年2月15日至26日南下视察的记述中,对这个问题作了更详细也更确切的说明。从中可以看到与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有关的几个重要史实:

一是从河北省邢台县委负责人的汇报(2月15日)中,毛泽东得到了该县已有87%的农户加入互助组、合作社,以及合作社建社当年即实现了粮食增产的信息,由此进一步加深了他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认识,这就是:互助合作“是一条由穷变富的道路”,多数农民是愿意走这条道路的,关键是领导者采取什么态度。“农业不先搞机械化,也能实现合作化,中国不一定仿照苏联的做法。”

二是毛泽东对湖北孝感地委负责人的谈话(2月17日)中,解释了“过渡时期”问题:“什么叫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的步骤是走向社会主义”,“十年到十五年走完”。

三是毛泽东在同中南局、湖北省委、武汉市委负责人的谈话(2月17日)中,第一次批评了“要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的观点,提出:“新民主主义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在这个过渡阶段,要对私人工商业、手工业、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现在起大约需要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这是和逐步实现国家工业化同时进行的。”这已明确讲到了过渡时期要完成的任务。

四是毛泽东在同中南局负责人的谈话(2月19日)中,进一步提出了过渡的办法:“个体农业,要用合作社和国营农场去代替,手工业要用现代工业去代替……对民族资产阶级,可以采取赎买的办法。”

这些事实说明毛泽东是在1953年2月南下视察中,即2月17日同中南局等负责人谈话中,最早勾画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轮廓的。毛泽东从1952年9月后多次讲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问题。在1953年12月,中共中央批准了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制发,经毛泽东审阅修改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实质和特点作了全面系统的解释。这条总路线完整地表述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提纲指出: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基本结束,第二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2.由于中国经济的极端落后性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当时估计至少需要三个五年计划或更长一点的时间。

3.党在过渡时期有着两项互相联系的基本任务,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过渡时期总路线是革命和建设同时并举的路线,“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二者互相关联而不可分离。

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经济基础。

6.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是发展重工业,以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由于我国的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工业化,因此,必须首先发展国营工业,并逐步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7.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必须经过合作化的道路,必须采用说服教育、示范和国家援助的方法。

8.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样要经过合作化的道路。

9.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在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方针指导下,第一步把私人资本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来,第二步逐步地变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为社会主义经济。

10.加强党的领导作用,是我国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彻底胜利的保证。这个总路线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第一,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然条件。第二,人民政权巩固和国民经济根本好转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势在必行。这要求从根本上解决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解放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束缚的生产力。第三,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客观要求。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总路线是侧重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逐步实现三大改造作为“两翼”,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为主要目标。总路线的“一体”与“两翼”,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二者共同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一体”是保证社会主义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物质基础;“两翼”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首先是要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旧中国的工业极端落后,这是中国社会长期贫穷落后的一个根本原因。落后就要挨打。近百年来,帝国主义各国侵略我国。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曾有许多仁人志士提倡“实业救国”。他们希望通过发展工业,使国家富强起来,不再遭受外国的凌辱。他们用心良苦,但是,没有国家的独立、自立、民主与统一,就不可能发展工业,富国强兵的愿望就不可能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成了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国家。这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中国获得了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前提。尽管经过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三年的努力,我国的工业有的比较大的发展,但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还是非常落后的。要改变这种落后状态就必须努力发展工业,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在现代社会中,工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我们只有大力发展工业,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才能改变我国的经济结构,用工业推动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的发展;才能增强国家的财政经济力量,增加人民的收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同时,现代工业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基础。我们只有大力发展工业,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才能推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牢固地建立在强大的物质基础上。

总之,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突出地提出了这一任务,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完全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次是要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

中国共产党总结国际和中国革命的经验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的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不能是资本主义。要进入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就必须触动生产资料私有制,变私有制为公有制。因此,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不可避免的。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以工业化为主体,三大改造为两翼,二者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这条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它指导我国顺利地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指导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胜利建立。虽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过渡时期总路线存在着难以避免的历史局限性,如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性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但历史证明,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1953粮棉油票,统购统销

现今的社会物质极其丰富,因为我们能用钱买到我们想要的所有美好的东西,如房子、车子、衣服、食物。但曾经,在中国的历史上却有那么一段时期,你再有钱哪怕富可敌国也没用,因为你买不到东西!

上世纪中期,中国商品匮乏,为了保证人人有饭吃有衣穿,国家实行计划分配的经济运行机制,各种票证繁多,买东西不仅要钞票,还要有票证,如粮票、布票、针织票、油票、肉票、肥皂票等。

同类推荐
  • 怎样办好农家乐

    怎样办好农家乐

    本书内容包括:了解农家乐文化的重要性、了解农家乐市场特点、开办我的农家乐、农家乐经营理念及经营方式、农家乐规划与设计、餐饮服务内容与技巧、客房服务内容与技巧。
  • 中国经济:战略、调控与改革

    中国经济:战略、调控与改革

    本书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2006-2007年度基本科研专项资金课题优秀成果编辑而成。
  • 疯狂的温州商人

    疯狂的温州商人

    本书主要从温州人“疯狂”的天性入手,分别在其创业、头脑、炒作、冒险、抱团、财技、营销、抓钱、攻伐、资本、速度、人脉这十二个环节上,对温州人的“疯狂”做派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其中不仅包含了对温州人经商技巧和经商智慧的总结,而且针对每一环节的特点,还加入了真实、生动的温商的成功案例,以对其所代表的方法特征加以运用和证明。
  • 不为公众所知的改革

    不为公众所知的改革

    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经历了经济增长、发展和制度变迁的精彩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太多引人入胜的故事、试验、决策、辩论和学术的研究。它是经济变迁的过程,也是政治变化的过程,还是一场大规模的社会试验和思想革命。经济学家在这个经济变革过程中的参与、感受和经历显得格外不同。
  • 金融:丰富金融形态

    金融:丰富金融形态

    本书包括山西票号产生的背景、钱庄的产生与消亡、当铺的特色经营、账局业务的兴衰等内容。
热门推荐
  • 语文新课标必读-名人传

    语文新课标必读-名人传

    罗曼·罗兰,20世纪上半叶法国文学大师,著有十卷本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等作品,并获得了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罗曼·罗兰生于1866年1月29日,父亲是公证人,是城里德高望重的绅士;母亲虔诚端庄,自从她的一个小女儿夭亡之后,就笼罩在一种淡淡的哀愁中,而把所有的心思都花费在照顾柔弱的儿子和另一个女儿身上。罗曼·罗兰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是法国大革命以来的斗士的精神和信仰,而母亲带给他的是来自波尔罗亚尔女隐修院的探索精神、艺术感受力——音乐性的、神秘的敏感;二者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补充。
  • 几时有你

    几时有你

    几万年前的战神血瞳几万年后的独眼冰仙虐恋情深
  • 异域之创世龙门

    异域之创世龙门

    在锦州附近一个小山村,被称为废人的孩子突然觉醒,天道自有轮回,没人能否定别人的价值,就算是废人,也能撑起异域的一片天,看一个废人如何逆天改命,终成大器,敬请关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魔女的品格

    魔女的品格

    魔女也有自己的品格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赌上魔女的尊严
  • 才女成长策略

    才女成长策略

    简介:做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舞酒花茶无一不通的大齐第一才女……的亲生女儿,王怡真表示:自己真的一样也不会谁让亲娘死得早,她被放养太久了呢。好在亲娘的在天之灵,一直在保祐她。不但自己成为了才女、财女和豺女,还自带旺夫命格王怡真:“是我帮扶着夫君,成为伯爵。”夫君:“……”可我原来是公爵啊……
  • 都市之浮沉

    都市之浮沉

    人生太长,一不小心,我们就都在喧嚣中迷失了自己!
  • 隋代宫廷演义

    隋代宫廷演义

    宫廷演义是传统历史演义的一个重要门类。它以宫廷为中心,以帝王后妃之间的爱恨情仇、朝臣阉竖之间的纠葛争斗为主线,旁涉广取,把当朝重要史事都引入其中。它细节描摹方面不无夸饰,但大事上基本忠于史实。尤其是在趣味性和可读性上,超过了其他史传类著作。
  • 花朝集

    花朝集

    有人宠冠六宫,有人冷宫长叹,来倾听后宫百花的故事吧……
  • 再见忘忧

    再见忘忧

    左忘忧踏遍明月大陆东西南北,途涉山川河流,历经阴晴圆缺,尝遍人情冷暖。她为浪人,不知何处为家?直到再见,忘忧酒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