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地标、事件、风向标:
看病很少花银子、黄书包、绿军帽、第一颗人造卫星、粉碎林彪集团、中美关系正常化、恢复联合国席位
1970亿万军民大练民
1970年冬至1971年夏,在神州大地上,曾上演过一场波澜壮阔的亿万军民大拉练、大练兵的场景。当时,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六七岁的孩童,几乎无一例外地参加,真可谓:“七亿人民七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然而,这场野营大拉练、大练兵的前因后果,却鲜为人知……“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部队从严训练的传统。利用“三九”严寒的特点,部队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训练,从“吃、住、走、打”四个方面,摸索出一整套在严寒条件下提高部队生存能力、耐寒能力、适应能力、战斗能力的经验。同时,对存在的问题也及时提出了解决办法,为在严寒条件下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作出了贡献。冬季千里野营拉练的报告经层层上报,毛泽东阅后十分高兴地批示:“这样训练好。”
毛泽东“这样训练好”的批示,在全军迅速进行了传达,特别是东北、华北、西北三地区,当时战略位置关键,又属严寒地区,毛泽东“这样训练好”的批示,对“三北”地区部队的训练更具指导性。当时,“三北”地区的部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拉练。有的部队搞一次紧急战备集合,不仅时间长,而且丢东忘西,很不符合战备要求。北京卫戍区《关于部队进行千里战备野营拉练的总结报告》上报后,毛泽东批示:“如再不这样训练,部队就变成老爷兵了。”
毛泽东对部队千里野营拉练的两次批示,不仅在全军掀起野营大拉练的热潮,也揭开了全国亿万民众野营大拉练的序幕。当时,各行各业普遍组成野营拉练队伍,手举红旗,肩扛背包,身着军装,以棍当枪,组成浩浩荡荡的拉练大军,奔赴祖国的角角落落。一时间,神州大地人如海,歌如潮,埋锅造饭,浓烟滚滚。拉练队伍,川流不息,杀声阵阵,到处呈现战备景象。
亿万军民野营大拉练,从1970年冬一直持续到1971年夏。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工人进乡村,农民进城市,军人进山区,学生进军营,相互流动,相互接待,严重影响了广大军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甚至影响到社会治安。
年轻人弄到一套军装,便会感到无限光荣、自豪。因此,在一些地方曾一度出现抢军装、抢军帽事件,甚至出现盗窃枪支弹药的事。根据亿万军民大拉练出现的弊端,中央及时进行了纠正:要求工人以做工为主,农民以种地为主,学生以学习为主,亿万军民大拉练才得以逐步降温、停止。
1972革命化的春节
1972年的大年夜,影院里上映的是彩色电影《红灯记》、《红色娘子军》、《沙家浜》。此时,林彪反革命集团已被消灭。
“不回城市过春节,留在农村干革命”成为流行语。城市里通知各家大年夜不准放爆竹,以防止阶级敌人乘机破坏,或暴露城市目标,招致敌机轰炸……但午夜时分,仍然有鞭炮噼噼啪啪爆响。
春节这天,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人们是在打扫卫生的忙碌中度过的。前一天的《人民日报》刊发了新华社社论,社论号召广大革命群众掀起一个声势浩大的冬季爱国卫生运动,精神焕发地迎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中到来的70年代第二个春天。此时,报章杂志提倡的,仍然是过一个革命化节约化的春节。
广西省田东县甘莲大队贫下中农给《人民日报》写信说,“最近有些人大手大脚地花钱买这买那,打算在春节期间大吃大喝。这种作法不符合节约闹革命的精神,我们坚决反对。”
江苏省涟水县李集公社针对少数社员准备过春节请客送礼、大吃大喝的错误思想,在全公社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厉行节约、艰苦奋斗的教导,提倡勤俭过春节。通过学习,社员思想觉悟普遍提高,很快刹住了大办酒席、大吃大喝的铺张浪费歪风。李集公社报道组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说:“是勤俭节约还是铺张浪费过春节,不只是一般生活问题,思想作风问题,也是直接和现实阶级斗争有关的重要问题。”
这时候,群众生活与阶级斗争问题已被紧紧地纠在了一起,任何行动都将被灌注革命的气息。请看当年《人民日报》上的另一篇名为《革命化的春节》的文章:
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要来到了。旧社会,我们工人过年就是过关,每到年关,资本家逼债,往往使我们家破人亡。解放后,在毛主席、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我们的生活越过越美好,春节真正成了我们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节日。但是,剥削阶级不会甘心他们的灭亡,他们必然要在春节期间贩卖封、资、修的黑货,妄图恢复他们失去的天堂。因此,过一个什么样的春节,同样存在着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
去年,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进行一次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的教导,在春节期间对干部和工人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狠批迷信、买卖婚姻等“四旧”,使广大职工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过了一个革命化的春节。进入农历腊月,我们继续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开展以下几种活动:一、组织全厂职工联系本厂阶级斗争的实际,深入学习党的基本路线。请苦大仇深的老工人讲家史,忆厂史,对职工进行阶级教育。召开了批判大会,狠批了刘少奇、林彪一类骗子鼓吹的“阶级斗争熄灭论”。二、利用黑板报和小评论等形式,大造破旧俗、立新风的革命舆论,打击“四旧”的歪风邪气。
三、对干部和工人进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革命传统教育。通过以上活动,大家纷纷表示:不铺张浪费,不请客送礼,要勤俭节约,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
四、遵照毛主席关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伟大教导,加强春节期间的治安保卫工作,百倍提高革命警惕,严防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革命化”春节的本意是不要铺张浪费,不要磕头送礼拜年,但发展到后来,民间变成了“试图取消春节假日”,包括春节在内,几乎所有的传统都被当作“四旧”破除了,说那是封建残余。后来禁止的东西越来越多,连做年品都禁止了。其实不禁止也没有什么办法,在那个集体吃食堂的年代里,哪里有什么细粮来做年品啊。大人们都是偷偷摸摸地拿出没有被拿去大炼钢铁的小锅,掏出节省下来的细粮,在晚上为孩子们做上一点点年品。
农村的冬天本来就是很悠闲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农活,所以有了“冬闲”的说法。但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根本就没有悠闲可言,即使是在大年初一。大年初一头一天,家家户户都被村委会的大喇叭唤醒:“老少爷们儿,该上工了。”
于是大家都拿着工具慢腾腾地走出来,等待生产队长分配任务。我们这里不需要修建梯田,也不需要修建水库,所以很多报纸上介绍的活动没有办法去做。但是为了展示“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展现人们高昂的革命热情,让群众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村干部们还是能折腾出不少事情的。而众多怪异事件中,最荒谬的就是“运雪到田”了。
村干部们为了让大家过个“革命化的春节”,发动大家把积雪全都运到田里,当作是给农田浇水,口号是“要让每一滴水都到它该去的地方,为革命做贡献”。但是我们的村子附近就有一条小河流过,庄稼用水方便得很。这种做法完全就是“乱折腾”,但在那个年代里,这种情况并不稀奇。于是大家都赶着车,拿着工具开始干活。先把村子里的积雪全部运走,渐渐延续到村外,甚至走到别的村子附近。有时候,如果那个村子也在发动类似的活动,两个村子的干部还会吵几句带有革命气息的架。这个说:“我们这样做都是为了革命,革命怎么能分你我?”那个说:“革命不分你我,但是我们要保卫集体主义的胜利果实。这里的雪是我们村子的集体财产。”这个又说:“你这思想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残余,是‘山头主义’在作怪。”那个又说:“你这是非法侵占革命成果,我们要给予严厉的回击。”大家也都放下手里的活,乐悠悠地看着两个村干部吵嘴,直到两个村干部呵斥一声,才继续做起活来。
当时,尚在干校的诗人郭小川甚至奋笔疾书,写下了以下豪迈的诗句:
我们怎能不欢乐!
因为我们拼命劳动;
我们怎能不欢乐呵!
因为我们拼命革命。
1973天降大任
1974年7月至1975年4月,毛泽东最后一次离开北京,先后在武汉、长沙、南昌、杭州停留270天。在此期间,特别是在长沙停留的114天,毛泽东作出了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重大决策——推出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取代在中共十大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的王洪文,主持中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