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话,说得鲁肃哑口无言。等了半天才说:“你的话,未必没有道理。不过我却很不方便照你说的办?”诸葛亮问道:“有什么不方便呢?”鲁肃说:“过去当你的主公落难时,是我引领你们去见了我的主公;后来(因为你们不还荆州)周瑜要发兵攻打你们,是我极力拦住不让发兵以免伤了和气;再后来你们又说等到刘琦公子去世以后再还荆州,又是我为你们作保证;现在你们却不履行承诺,教我怎么回去向主公交待?我的主公和周都督必然会降罪于我,我虽然因此死了亦没有什么话说,只怕(你们这样做)要惹恼东吴,发兵前来攻打你们,皇叔你也不能安安稳稳地在荆州安身,到时只怕会被天下人所笑话。”诸葛亮说:“曹操统领百万大军,我也没有害怕过他,何况周瑜这样一个小小的都督了?如果害怕你回去交不了差,我可以劝说我的主公立下一纸文书,上面写明我们是暂时借荆州作为安身之处;等到我们再得到别的城池的时候,再把荆州还给你们。这样说你可以回去交差了吧?”鲁肃说:“你要等到得到哪座城池的时候,才肯把荆州还给我们?”诸葛亮:“中原短时间内无法得到了;西川的刘璋软弱无能,我的主公想要得到他的地盘。等到我们打下西川时,就把荆州还给你们。”鲁肃没有办法,只好照办。诸葛亮继续说道:“我是皇叔自己人,难道还要我作保人吗?烦劳你也签个名,到时见了你们主公你也好交差。”最后诸葛亮叮嘱道:“你回去见了你们主公,多说好话,劝说你们主公短时间内不要再对荆州有什么妄想了。如果不批准今天立下的这个文书,我一恼怒,索性连你们的八十一个州县一起攻下。现在(这样做)只是为了两家的和气,不想让曹操看笑话(才做出这样大的让步)罢了。”
面对东吴的人索要荆州的要求,诸葛亮并没有象以前那样一味使用“拖”字诀,而是先行强占理,使对方感到自己理亏;然后顺势提出更多的要求,使对方只好照办。从而得到意外的收获,诸葛亮的计策和口才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他总是最后的赢家。
古为今用:
美国谈判大师罗杰·道森在他的书中将自己培训谈判学员的经验技巧公诸于众。在提到跟对方谈判之初必须提出更多更好要求的谈判法则时,他讲述了一个事例:
“我们与墨西哥政府进行了一次关于一大笔国际贷款偿付问题的谈判。他们大约拖欠了820亿美元的贷款。他们的首席谈判家是朱塞斯·赫佐格,他是财政部长。我方的代表有财政部长罗纳德·里根及联邦储备局主席保尔·伐尔科。我们提出了一项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法,要求墨西哥为我们的战略石油储备提供大量的石油。赫佐格同意这么做,但是,这并没有解决问题。我们建议墨西哥政府支付给我们一亿美元的谈判费。这是一种政治上可行的办法,可以让他们支付我们一部分贷款的自然增长利息。但当洛兹·波蒂罗总统听说这件事后暴跳如雷。他说:‘让罗纳德·里根死了这条心吧,我们不会给美国支付谈判费用的,一个比索都不给。’”
美国政府提出要墨西哥政府赔偿他们一亿美元的谈判费,而墨西哥总统则扬言“一个比索都不给”,看来这下谈判要陷入僵局了。
可结果却是:墨西哥政府付出了5000万美元。
想象一下,如果当初美国政府认为5000万美元的赔偿可以接受,就直接提出此一索赔数额,那结局会是怎样呢?
很显然,这样一来,美国政府只能得到远远低于5000万美元的赔款数额,甚至可能真的就像墨西哥总统所言,一个比索都捞不着。
因为谈判的任何一方对于对方提出的要求绝没有痛快接受的道理,总要想方设法降低对方的要求。而向对方提出比你原计划高得多的要求不仅对自己有利,而且对对方也不无好处。因为这可以给对方一个还价的余地。自己一旦做出“让步”,对方马上就会产生成就感——这是他努力争取的结果。
5、 牵着对方的鼻子走
说话的最高境界就是“牵着对方的鼻子走”,让对方的一切举动都影响不了你,把主动权牢牢地控制在你的手里。这样的人才是最高明的口才专家。
诸葛妙语:
诸葛亮说:“曹真与我有约定。我有一封书信,你可以把它带回去,交给曹真,必有重赏。”他的书信中写道:“汉朝丞相、武乡侯诸葛亮,送书信于魏国的大司马曹真:我私下里认为作为一个大将,就应当能进能退,可柔可刚,能上能下,可弱可强。静时如大山一样,变化时又如天道无常;如天地一样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国家的粮仓一样有充实的胸怀;浩荡如同四海一样,光芒夺目如同三种最这的光。能够预先知道天气的干旱与水涝,能够提前观察到地形的变化和起伏;看透对方布阵的方法,明白对方用兵的短处与长处。象你这样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逆天而行;作战时只知道一开始打就把盔甲和兵器扔下(便于逃跑),都督都被打得心惊胆战,毫无斗志,手下的将军象老鼠一样四处逃窜;再无脸面去见家里的百姓,也无法再回到自己的相府;同时史官也会如实地记下你的每一次失败,百姓也会到处传诵你的‘光辉业绩’;就是司马懿也闻风就害怕,曹真更是听说(我的名字)就失魂落魄;我们的部队(相比之下)兵强而马壮,将军正在跃跃欲试去进攻你们;扫平秦川这样的山脉作为平原,把魏国打得只剩下小丘陵一样的地方!”曹真看罢,怒气填满了胸膛,到了夜里,死在了军中。
面对魏国的主帅曹真,诸葛亮并没有和他互相比拼,消耗实力,而是采取了一种更为高明的策略,那就是“牵着对方的鼻子走”。仅仅用一封书信,就把曹真给“杀”掉。曹真呢,也身不由己,完全被诸葛亮所控制,加上他也是一个空有虚名的人,极易动怒,于是就让诸葛亮不费一兵一卒,就收获了胜利。
古为今用:
在与人交谈时,高明的人士往往会采取“牵着对方的鼻子走”的策略,把说话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当然,这一切都要建立在高明的口才术之上。
(1)巧妙转移对方的注意力
在心理紧张的情况下使用“流星战术”,转移对方的注意力,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是,不同的情况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有个大约3岁的小孩站在一家商店的玩具柜前大声叫嚷:“我要这个!我要这个!”小孩的母亲看到这种情况,便指着天花板说:“戴维,你看,飞碟!”孩子立刻停止哭闹抬头张望,好像已经忘记刚才自己哭闹要求的东西。不久就乖乖地被母亲牵着消失在人群中。
这就是“流星战术”,是一种转移别人注意力的技巧。
所谓“流星战术”,并不只对小孩有效。表面上看它只是哄小孩的把戏,事实上,在心理紧张的情况下使用,往往能收到奇效。在事过境迁之后,大家也许会感觉到自己受骗了。可是在当时却都会落入这个圈套之中。如果对象是个容易受骗的人,这种战术更易奏效。
某公司的经营者,在跟劳工代表交涉,快要作出决定时,突然说道:“喂!先生,你的声音相当不错,好响亮啊!”使得当场的气氛有了很大的改变,劳工代表们面面相觑,不知该说些什么好,整个会场陷入一片寂静中。
像这位经营者,能把对方的气氛,一瞬间扭转过来,的确是将“流星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2)打断战术的运用
在争论的场合,对于难缠的对手,应该采取打断战术,即扰乱对方的思路,或故意把话题转到别处。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当你充分准备好了自己所要讲的内容,而又正式开始叙述时,若在不被任何人打断或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你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完成你的演讲。反之,若有人三番五次中途打断你的话,你的讲话就会变得杂乱无章。
在日常生活中最难说服的就是那些思路清晰的人。若想以理论对付这种人,反而会陷入对方的圈套,可是如只是默默地听他说话,又会使他在心理上占了优势。
所以,对于这种难缠的对手,应该先扰乱他。如可以频繁地说着:“嗯,有道理。”以打断对方话语的流动。有时也可以将头转向别处。当话语的流动被打断后,对方的理论思考自然就会受到影响,露出弱点,使你有反驳的机会。这种心理技巧,即使是在国会的争论场合中也被经常地运用。政府官员在国会中,通常都会照事先准备好的稿子宣读,所以议员们若想攻破其理论也并非易事。
但是,有经验的议员都自有一套。当对方回答问题时,他会支吾其词地应对着,或者将故意将话题转至别处,采取扰乱对方的“打断战术”。即使是相对习惯于质询的政府官员,碰到这种情况时,也难免穷于应付,最后可能说出一些原来不准备说的话。这种“打断战术”,对付那些说话时思路畅通的人十分有效。
(3)以静制动的技巧
以悠闲的态度及缓慢的语调,控制正处于激动状态的对方,能够平心静气地进行交流。
当在打紧急求救电话时,相信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求救者的口吻急促甚至紧张得口齿不清,而听者却口吻镇定,问话清晰。为此,曾有人抱怨说这是因为接听者不在现场或司空见惯的缘故,其实不然。
因为一旦犯罪事件或火灾发生时,大部分人都会因为太紧张,因而说话不得要领。所以,接受报告者能以镇定的口吻应付,报告者的情绪自然会稳定下来,而将真实情况报告出来。
如果不是如此,又会有什么结果呢?譬如接电话者一接到电话,就急匆匆地问道:“失火了?在哪里?是你家吗?火灾现场在哪里?你亲眼看到的吗?那边的电话号码是多少?不!那边的住址是什么?快!快!”
就这么一问,相信报告者连自己的地址都说不出来了。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那些抗议你意见的地方,应该以缓慢的语调来应对,不要直接触及正面理论。有时,故意掏烟点火,或慢条斯理地重复对方所说的内容,或将之记载在备忘录里以拖延时间,也是很有效的。
对方无论内心多么急躁,如果碰到你慢吞吞的动作,就会逐渐失去迫切感而冷静下来,这样,你取得说话的主动权就很容易了。
出租车公司在处理车祸事件时,也常用这种心理技巧,以悠闲的态度及缓慢的语调,控制正处于激动状态的对方。
控制对方,并非全凭三寸不烂之舌,利用说话速度和动作都可达到目的。
当你遇到一些极端的情况,比如在谈判中对手仰仗强大的实力,向你施压、逼你让步时,这时你该如何应对?当然,硬碰硬是绝对行不通的。
这时你就必须采取以下的策略:
(1)在貌似强大的对手面前,自己的态度要坚毅刚强,旗帜要鲜明,要抱定必胜的信心,始终不渝。
(2)用以揭露强敌的理由要充足有力,举证要确凿无误,不让对手有空子可钻。
(3)触机便发,言辞犀利,字字句句都要极富分量,极起作用。
(4)釜底抽薪,当头棒喝,要让对手感到,再不还以公道,将产生严重后果时,就悔之晚矣。
如此这般,哪怕是对付那些强权的对手,也能稳操胜券,这一点,也正是采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讲硬话的方式中最突出的优势。
不仅如此,反击的言论或举动还应比对方的高出一筹,这样,才能在两相对照中,既保持主动地位,又能够打动对方,产生巨大的说服力或震慑作用。
战国时代,各国争雄,互相侵袭,为了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一大批善于辞令的谋臣辩士便应运而生。
有一次,秦王派人去告诉安陵君,秦国愿意用土地500里来换他的领地。安陵君说:“承蒙大王照顾,用大的换小的,真是好极了!不过,我们的土地是祖先传下来的,我不敢调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为了说服秦王,安陵君派唐睢出使秦国。
唐睢来到秦国,拜见了秦王。秦王十分傲慢地对唐睢说:“我愿意用500里的土地来换安陵,安陵君却拒绝我,这是什么道理?况且,秦国已经灭韩国、魏国,安陵君只有50里的地方却依然存在,是因为他是个谨慎的人,我没有把他放在心上的缘故。如今我用十倍的土地来扩大安陵君的地盘,他却违抗我,这不是轻视我吗?”
唐睢说:“不,不是这样。安陵君从祖先那里继承的土地要永远保住它,即使拿1000里土地也不敢调换,何况大王只拿出了500里呢?!”
秦王听了甚为恼怒,说:“你可听说过天子之怒吗?”
唐睢说:“我没有听说过。”
秦王说:“天子一发怒,会使百万尸首横地,鲜血流淌千里!”
唐睢说:“大王可曾听说过布衣之怒吗?”
秦王说:“布衣之士发怒,想来也不过是扔掉帽子,空手赤脚,用脑袋撞地罢了!”
唐睢说:“这只是常人的发怒,不是士人的发怒。从前,专诸替吴公子行刺吴王的时候,彗星冲击月亮;严仲子杀韩愧的时候,白虹穿过太阳;刺客要行刺吴王的儿子庆忌的时候,苍鹰在殿上扑击。这三位都是布衣之士,他们的满腔怒火还未迸发,上天就降示预兆。现在加上我,将要变成第四人了。如果布衣之士非要发怒不可,倒在地上的尸体虽只两具,流血不过五步,可是天下的人都要穿上丧服,现在是时候了!”说完,拔出长剑,跃起身来。
秦王吓得变了脸色,耸身长跪,向唐睢道歉,说:“先生请坐。我明白了,韩、魏两国之所以灭亡,而安陵只有50里还能存在,那是因为有先生你啊!”
秦王用500里地换安陵君的50里领地,显然是个政治阴谋;安陵君如果同意交换,500里地显然不能很快到手,反而失去了祖传的“根据地”;如果不同意交换,则背上了违抗轻视秦国的罪名,也会被吞并。安陵君岌岌可危!然而先秦时代,“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于是,安陵君派辩士唐睢出使,拜见秦王。开始秦王傲慢地责难,唐睢委婉地应对,后来,秦王露出了狰狞面目,直言天子发怒的情形;唐睢则胸有成竹,以布衣之士发怒相对,在辩析常人发怒与士人之怒的不现并连举三例后,用“倒地尸首两具”对“百万尸首横地”,用“流血不过五步”对“鲜血流淌千里”,结果士人之怒会使天下人“都要穿丧服”,同时拔剑挺身,宣称“是时候了!”吓得秦王连连道歉,放弃了侵吞安陵的计划。
若没有唐睢的针锋相对,根据秦王的话语安排和组织自己的话语,从而牵着对方的鼻子走,令对方无计可施,安陵君岂能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