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行交子
仁宗是一零二三年正式登基的,改元为天圣。他一登基就遇到了许多棘手的财经、军政等麻烦事,等着他去解决,因此他的心情就有些烦乱。加上刘太后的垂帘听政,与生母李妃的不敢相认,更使他感到压抑与忧郁,时常无端向左右发火。
首先遇到的是通货的问题。随着商业的发展,货币需要量极大地增加了。但是北宋每年铸造的铜、铁钱五百五十多万贯,虽然超过唐代每年铸钱三十多万贯这个数字近三十倍,仍不能满足流通需要。金、银也在市场上流通,作为货币使用,并有销铸兑换的金铺。四川是使用铁钱的区域,千钱计重二十五斤,给商旅交易带来很大的不便。真宗初年,四川十六户豪民在官府的支持下,发行纸币,称为“交子”,代替铁钱。以后因不能兑现,争讼屡起,引起朝廷震动,大臣恐慌。
仁宗便是在这当口上登基的。许多大臣向仁宗上表、进言,痛陈交子之弊,请求下令禁止交子的使用。也有一些大臣进谏说交子利大于弊,其产生是大势所趋,禁不得,关键是要使交子政府化、合法化、统一化。
仁宗难以取舍,便日夜寻思交子之事。他让史官找来大量史书及有关货殖资料,发现了钞币的优越性。
钞币是当时的纸币,它本身没有价值,是代表一定价值的符号,是在信用关系比较发达的情况下为社会所公认的一种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钞币的出现,表明大宋货币已发展到较先进的阶段。
仁宗从大量书籍中发现,纸币的雏形,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叫做“里布”。春秋战国时,又有“皮币”、“傅别”。汉武帝时有“白鹿皮币”。唐朝有“飞钱”,“便换”。五代十国时有长沙的“契券”。严格地讲,这些都还不能算是真正的纸币,但是它们对钞币的产生有着重大的影响,也说明钞币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须,乃顺乎民心天意的。当时的钞币都是以兑换券形式出现的,凭券随时可以换取现钱或现银,所以是兑现的钞币,并不是不兑现的钞币。
计省三司史——计相上奏说::“最初的钞币产生于四川。大宋开国前后,四川流通行使的是铁钱。铁钱体重值小,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大铁钱每千枚重二十五斤,小铁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买一匹绢,需用二万个小铁钱,重量共达一百三十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至道年间(990—997年),出现了交子。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以便贸易。交是交换的意思,指凭券即可交钱,所以是兑换券性质。由于交子随时能兑现,因而它可以代替现钱在市场流通。”
仁宗点了点头,道:“嗯,爱卿可否见过交子是何模样?”
三司史道:“回陛下:微臣已派人取得样本在此!请陛下龙目御览!”便从袖中拿出一张交子递给侍臣。仁宗从侍臣手里接过三司史递上的交子,仔细端详起来。只见这些最初的交子,是一张两面都有出票人印记的收据式的票券,上面有密码花押,朱墨间错。仁宗便问:“这交子为何没有注明金额?”
三司史启奏说:“启禀陛下:交子的票面金额是临时填写的,可大可小。”
仁宗道:“依此说来,真是钱等于纸了。若人人皆可随意印制票券,那岂不乱了套?”
三司史回禀道:“交子初创时,是由一些大商号分别签发的,所以又叫做私交子。后来成都十六家富商联合建立交子铺,统一负责交子的发行工作。印制交子,改用统一的纸张,图案花纹用铜版印刷,这就避免了交子印制发行的混乱现象。”
仁宗微微点了点头,又问:“这交子该如何使用?怎见得就比铁钱方便?”
计相道:“使用者只需向交子铺收票人交付现钱,即可领到交子。兑现时,每贯收取手续费三十文。”
仁宗点头微笑,道:“如此说来,确实方便!”
计相道:“所以,交子使用起来,比铁钱具有很大的优越性,简便易行,携带方便,做大生意的富商巨贾也就不必再用车载驴驮了。故而交子极受人们欢迎,但也被举办交子的商户利用来赚钱。”
仁宗道:“不劳而获、坐收渔利,岂不教我大宋臣民皆来坐享其成?”
计相说:“微臣以为不然。交子铺主为交子使用者服务,也是劳作,不能算不劳而获、坐收渔利。况且,陛下可以下圣旨,由政府设置交子务,发行官交子,以取代私交子。如此一来,交子务所得服务费便可以作为圣库收入,岂不利国利民、一举两得?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仁宗低头思虑片刻,点头赞成:“爱卿言之有理,待朕于明日朝时再与众爱卿计议!”
当晚,仁宗奏请了垂帘听政、大权在握的刘太后。刘太后于这事也已思考了很久,觉得皇儿见解有理,便让他照计相及宰相等的意见去办。于是,次日早朝上,仁宗与大臣讲了纸币发展史;又与大臣计议,权衡利弊,计较得失,终于决定交子不可禁,但应改私交子为官交子。从大臣见皇帝表态、刘太后赞成,只好齐声盛赞:“陛下圣明!圣母皇太后圣明!”
仁宗遂于天圣元年即一零二三年十一月,将民间交子改由政府发行,由政府设置“益州交子务”,开始发行官交子了。
2、浅斟低唱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柳三变又来到怡红院。鸨母见三变困居京城多年,手头已紧,便渐渐地对他有些冷淡起来。好在三变还能以教人填词谱曲挣几两银子;加之有虫娘、楚楚、春雪、姝娘、秀香、英英、瑶卿、心娘、佳娘、酥娘等人资助他,才不至于山穷水尽、弹尽粮绝、囊中羞涩、捉襟见肘。但是毕竟不同于从前了。他暗暗自嘲道:“好你个柳三变,居然忘了‘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之谚语。想当年初涉花街柳巷,手头阔绰,那才叫挥洒哩!如今我只是脱毛的凤凰不如鸡了!”边想边揣着春雪赠他的那几两碎银子,走进怡红院。
鸨母看见三变裹着一身大雪走进怡红院,便冷冷地说:“柳公子呀!天这么冷,你还从春香楼那么老远的地方赶来了,真难为你了!可是,只怕虫娘身子不爽,未必有心情见你哩!”
三变知道鸨母是个市侩恶俗只认银子不认人的婆娘,怕自己囊中羞涩会亏了她,所以才用这话来刁难搪塞的。但三变还是陪出笑脸,将自己口袋里仅剩的几两碎银子掏了出来,说:“妈妈知道,最近我因忙着应考,故而少挣了银两。这几两碎银子只怕不够妈妈买炭取暖,还望妈妈切莫见怪!”
鸨母一见银子,脸上顿时绽开了笑容,恢复了一贯的嗲声嗲气,道:“哦唷,柳公子呀,瞧您说的!我刚才不过是说着玩儿的,你可千万别当真。虫娘她可一直怪你这些天怎么就不来,正生你的气,怕你已忘了她哩!你这一来,一片乌云也就散了。柳公子你是知道的,凭他什么富家子弟、纨绔儿孙,虫娘都必无心于他们,只你这柳大词人一来,她就比见了元宝还开心哩!你快去吧!”
三变笑着说:“妈妈有所不知,我这阵子因忙于应考,所以才少来这里。小生这就去向她说明白!”便向鸨母作了一揖,转身兴奋地快步登上楼来。
三变刚走到门口,便听见里面隐隐约约传来一阵古琴之音,如泣如诉、似断似续。三变便轻轻地推门进去。只见虫娘正穿了白领银狐裘,临窗静坐,那姿态大有不胜之意。虫娘心不在焉地随意拨弄着琴弦,果然是“未成曲调先有情”,“别有幽愁暗恨生”。但见她双目茫然地望着窗外那满天飞舞的鹅毛般大雪,似有万种思绪,教人怜惜不已。三变正欲开口叫她,忽听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哎!撒盐空中差可拟,自然莫如柳絮因风起了。只可惜,纵有咏絮之才,奈何生为女儿之身!”便将琴弦猛地一拨,“哗啷啷”一声巨响,正是:“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三变被这举动给震住了,便也发起痴病来,自言自语道:“谢道韫虽为女流之辈,然实在是巾帼不让须眉也!”
虫娘听身后有人说话,以为大白天见了活鬼,不觉大吃了一惊,猛地扭头看见三变站在身后,便从内心深处涌出一阵欢喜。正待起身相迎,却又立即按下心跳平静下来,并未移动。只是将头复转向窗外,淡淡地说道:“柳公子多日不来,今日大风雪天气,怎么倒来了?”
三变便走过去,握住她那双冰冷的纤纤玉手,将她拉立起来,动情地注视着她那双忧郁幽深的大眼睛,柔声说道:“我因近来忙于应考,在春香楼蜇伏多日,每日只以用功读书为事。今日大雪天气,乃好景致,不忍让我可心的虫虫独守空闺,故此踏着玉碎琼瑶、冒着风雪严寒,迤逦赶来,好与娘子共赏这难得之雪景!”
虫娘却冷笑一声,道:“难得官人还能记起我。我以为天下男人都只不过是与我们这些风尘女子逢场作戏,萍水相逢,露水一夜哩!”
三变见她说得怪可怜见的,便愈加惜香怜玉起来,他将虫娘的双手放入自己的怀中捂着,一边深情地说:“我岂是那等轻薄子弟、薄情寡义之人。况我柳七乃是在下第后落魄无聊、失意彷徨之情形下得到娘子之垂爱的,这可是地道的患难之交,有道是患难见真情,有如白乐天《琵琶行》所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柳三变虽愚顽不化、蠢笨混浊,然亦知道这爱的纯洁无私,难能可贵,敢不倍加珍惜?如果有了举场的好消息,待我一举成名之后,定不忘记报答娘子待我之似海恩情!”
虫娘却从他怀中抽出自己的双手,复去坐下抚琴,道:“我才不在乎什么回报哩!只眼下你倒是为我作一阙好词来,便是对我的好心。咱们再一起来唱词赏雪,岂不好?”
三变听她如此建议,便高兴地应道:“如此最好!”便去案上就虫娘平素所用之文房四宝,写成一首《征部乐》。虫娘看过,内心自然喜悦不已,但外表却依然不露半点声色,遂抚琴弹奏起来。三变依韵唱道:“……但愿我虫虫心下,把人看待,长似初相识。况渐逢春色,便是有举场消息。待这回好好怜伊,更不轻离拆。”
虫娘见三变最初科举考试下第之后 ,仍怀着希望,所以才这样安慰她的,这使她内心十分激动,便柔声款语道:“不管你考中能否,虫娘我都一心一意在你身上,我岂是那因势利而与公子相好之人?但凡公子不以我身在娼家而嫌弃我,不以我身陷污泥濯淖而觉有辱公子,便是公子对我最好的爱护。”
三变复又握住虫娘的纤纤玉手,万般深情地注视着她,道:“我柳七便是做了宰相,也不会嫌弃虫虫的。我敢指天发誓:如若辜负虫虫,便遭……”虫娘忙用手堵住三变的嘴,嫣然一笑,道:“只要心诚,何须海誓山盟,信誓旦旦!我能信得过你!”
三变便搂住虫娘的纤纤细腰,相拥着来到床前。两人各脱衣解带钻进被窝,颠鸾倒凤,一行巫山云雨,鲁水欢洽,二五妙合,诸种妙处,难以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