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价上涨,肉价上涨,超市里的东西一天一个价,而且这种涨价并不是“此起彼伏”,而是“全家老少齐上阵”,争奇斗艳。这无休无止的上涨使得人们对通胀格外关注。联系到3月份CPI同比增长5.4%,4月份CPI同比增长5.2%的数据,进一步加强了市场对通涨预期上升的担忧。
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4月份我国的CPI同比增长5.2%,比上个月略微下降,但也只是“略微”而已。近期CPI的上涨带来了宏观经济总体指标上的变化,也带来许多经济结构中的微观元素的变化。
CPI是宏观经济形势的重要指标,价格水平也是重要的政策信号,仔细解读CPI,我们会发现经济发展中各种矛盾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可以确定的是,目前CPI数据的变化说明中国经济已经走出了通缩的阴影。2007年以前,CPI数据一直处于低位徘徊的态势,许多经济学家甚至担心,中国经济进入通货紧缩的阶段,经济周期达到拐点,可能进入下降区间。从当时的经济情况来看,这个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特别是2006年7月之前,全国工业品价格中用于居民最终消费的生活资料价格连续14个月下跌,导致最终消费品的成本不断下降,使价格水平的涨幅一直保持较低水平。虽然CPI仍然是正数,但是增长幅度不断下降的趋势使经济学家们不敢掉以轻心。因为通货紧缩往往伴随着经济衰退、CPI持续下降的趋势,按照经济学的理论,经济周期的变化也将如影随形。财政投资支出恢复经济增长。
然而,我们刚刚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马上又迎来了通货膨胀。当然,通货膨胀给我们带来的并不仅仅是坏处。在业内看来,实际上通缩可能比通胀更麻烦,而且货币政策可以调整通胀,似乎对通缩并没有十分有效的调控手段。特别是出现凯恩斯的所谓流动性陷阱的时候,无论利率如何降低都刺激不了投资增长,只能大幅增加在中国经济存在内外失衡的格局下,适度的通胀水平,可能并不至于导致经济的恶化,如果调控得当,还可能有利于经济的平稳发展。
那么,什么样的通胀水平才是“适度”的呢?这个没有统一的标准,要根据现实的经济状况来决定。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每年的物价上涨率在2.5%以下,不能认为是发生了通货膨胀。当物价上涨率达到2.5%时,叫做不知不觉的通货膨胀,此时的我们,就跟“温水青蛙”一样,不会觉得有危险,而是过得很惬意。
经济学家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搞一点温和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经济的增长。因为提高物价可以使厂商多得一点利润,以刺激厂商投资的积极性。同时,温和的通货膨胀不会引起社会太大的动乱。温和的通货膨胀即将物价上涨控制在1%-2%、至多5%以内,则能象润滑油一样刺激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1.不是居民购买力下降,是纸币购买力下降。也就是说,如果价格上涨一倍,收入也上涨一倍,居民的生活水平依然不变。对于经济体而言,只要市场中流通的实际货币量没有太大变化就不会有严重问题
2.扩大内需是强调刺激居民消费,例如降息,钱放在银行不如拿出来花了,因为获取的利息极低。还有投资也是总需求的一部分,(因为投资本身就是对生产要素的购买),国家建设铁路,银行低息放贷都是为了刺激投资……也就是刺激总需求。温和的通货膨胀并不影响总需求的增加,只是物价上涨过度(及极端的通货膨胀)就可能会使价格机制失灵。
3.出台的政策既有刺激消费又有刺激投资的内容。
4.影响的还是价格,通货膨胀会导致价格上涨,温和(低速)自然就是缓慢上涨。价格起着信号的作用:高价的时候厂商会增加供给,如果价格长期完全不变,厂商的积极性自然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