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期来各种食品价格的节节攀升,“通胀”开始成为了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连“CPI”这样的经济学术语,也不再只是经济学家和政府关注的话题,而是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了某种日常词语。
当前中国物价水平越来越高,不仅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价格连续11个月处于高位运行,而且PPI(生产品价格指数)和RPI(社会零售物价指数),甚至于GDP平减指数也越来越上涨。
对于通货膨胀的看法有很多,其中有一种观点颇为流行:通胀对经济增长是非常有利的。其主要根据就是,要想维持经济的高增长,就应该多印钞票,保持货币充足的流动性,不至于无钱可花,这样通货膨胀给经济带来的就是利处。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已经知道通胀有温和的通货膨胀、疾驰的通货膨胀和脱缰的通货膨胀,我们已经如同坐在老虎的屁股上,只有战战兢兢的坐着的份,并没有那个能力去控制老虎的速度。
有经济学家认为,超发货币无疑是向穷人征收一种隐形的“通货膨胀税”,作为消费链条上的最后一个环节,百姓已被迫成为高涨物价的买单人。眼下,百姓已深切感受到此轮通胀给他们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如今黄金、珠宝等的热销,就与百姓对通胀预期的担忧不无关系。更有人说,通胀是洪水,来了先淹死穷人,通缩是天塌,砸下来富人先撑穷人怕通胀。因为通胀时物价飞涨,钱不禁花;富人(老板)怕通缩,因为通缩时物价下降,不单利润减少,而且买的人不多,生意难做。
那么,国内物价水平快速上升,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有人将其解释为成本推动型(比如说是因为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结果),也有人解释为需求推动型(比如说是由于国内居民住房需求刚性),还有人认为是国际市场价格快速上涨传导到中国的结果。对于这些解释,每一个人都能够给出不同的理由,从中也能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找到所对应的一部分,我们不能武断地认为谁对谁错,但是这些解释是否把握到当前问题的实质则是另外一回事。正因为这些解释与现实经济生活相差较远,从而也就无法找到一种应对这种通货膨胀高企的有效政策。
可以说,当前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的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一些政府部门对通货膨胀认识,在于一些政府部门不知道通货膨胀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或明知通货膨胀的原因却因为个中的外界因素以及顾虑而作出误导性解释。正如2007年上半年,国内股市泡沫四起,有人提出当时中国股市的泡沫是什么结构性泡沫,既然股市泡沫是结构性的泡沫,那么股市的泡沫存在也就没有多少关系,只要通过适当的政策调整就会应声而落。结果是,股市的政策越是出台,股市的泡沫吹得越大。最后结果是当股市泡沫吹得很大后,从2007年10月16日起股市泡沫开始逐渐地破灭,到2008年4月21日股市指数下跌了50%以上。到这个时候,股市的结构性泡沫再也没有人说了。
在收入预期并不乐观的市场条件下,通胀对所有人都不是一件好事。政府要为百姓做的事,首先当然是要管理好市场,对那种因成本和供求关系导致的物价上涨,政府最好少插手或不插手,因为纯市场内部的事情,市场自己就能解决好,干预过多会适得其反;而对那种企业之间、行业内部的价格垄断协议或销售联手同盟,政府则必须毫不留情地加以制止和取缔,这才是维护公平竞争环境的要责所在。在此基础上,管理好通胀预期,使百姓对市场前景充满信心而不是心怀忧虑。
除了管理还市场以外,政府要为百姓做的事还有增收和减税。今后经济如果进入了一个高通胀的区间,增收对百姓的作用就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国的税收现状就是中低收入者挑起个税大梁、“税”不上“富夫”,如果这种情况在今后几年内能有所改变,那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将是莫大的福音,也将是正义事业莫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