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起来的次数要比被击倒的次数多一次。
失败者一无所有吗
某大公司招聘人才,应者云集,其中多为高学历、多证书、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经过三轮淘汰,还剩下11个应聘者,最终将留用6个。可想而知,这一轮的竞争将会何等残酷。为了公平公正而又不致百密一疏,一直在幕后的总裁终于站到前台,亲自担任了第四轮的主考官。
他扫了考场一眼,那里坐着的不是11个而是12个。“谁不是应聘的?”总裁问。
“是我。”后排一个男子应声站起,“不瞒您说,我第一轮就被淘汰了,但我想参加一下面试。”在场的人都笑了,包括站在门口一位服务员打扮的老头儿。
“你第一关都过不了,现在面试又有什么意义呢?”总裁面带微笑,那通常是对失败者的安慰和宽容。
“我掌握了很多财富,我本人就是财富。”
大家又一次笑开了,包括主考官,只有那位老服务员没有笑。
“我只有一个本科学历,一个中级职称,但我有11年工作经验,我先后在18家公司任过职……”
“你的学历和职称都不算高,11年中你跳了18次槽,太叫人吃惊了!”“我没有跳槽,而是他们先后破产,我不能在一棵已经枯萎的树上吊死……”“你真是一个倒霉蛋。”总裁摇了摇头,朝门口看了一眼,显然,他是想结束这场毫无意义的谈话了。一直站在门口的服务员拎着水壶走过来,给总裁的杯子里斟满了水。
“我不认为这是我自己的失败,我只有31岁,我很了解那些公司,我也曾和大伙一起,帮他们出主意力求挽救他们,虽然最终还是失败了,但我从中学到了许多东西。很多人只是追求成功的经验,而我却拥有避免失败和错误的经验。”应试者边说边朝门口运动,“我认为,成功的经验是相似的,而失败的原因却千差万别。别人的成功经验不太容易成为我们的财富,而别人的失败过程却不难转化为我们的经验。”
说到这里,应试者微微一笑,说:“你们不相信我在这些年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培养成的观察力是不是?我现在只举一个小例子,今天担任面试主考官的,不是主考位置上的那一位,而是这位端茶倒水的老先生。”
一语既出,全场哗然,10多双眼睛不约而同地投向那位老服务员。老人爽声笑了。慢慢直起身来,说:“很好,你第一个被录用了,因为我急于知道,我表演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您还认为失败者一无所有吗?每当我们开始干一件事时,总难免要失败,不许失败,无异于不许成功。家长们常说:“孩子只要能立就能走,能走就能跑。”每个家长都懂得孩子不摔几跤是学不会走和跑的。而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跌倒中学会走路时,心情是非常激动的。事实上,所有人都是这样长大的。
人的一生不可能没有失误。人们往往会忽视一点:当你失去的时候,正是你得到的时候。
有人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但他没有一味地悲伤叹惋,而是俯身精心地收集起了满地的碎片。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10至100克的最少,1至10克的稍多,0.1克和0.1克以下的最多;同时,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表现为统一的倍数关系,即较大块的重量是次大块重量的16倍,次大块的重量是小块重量的16倍,小块的重量是小碎片重量的16倍……于是,他开始利用这个“碎花瓶理论”来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学和天体研究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人就是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
得失本就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矛盾共同体。记得有一本杂志曾归纳出失败的优胜面:
失败并不意味着你是一位失败者——失败只是表明你尚未成功。
失败并不意味着你一事无成——失败表明你得到了经验。
失败并不意味着你是一个不知灵活性的人——失败表明你有非常坚定的信念。
失败并不意味着你要一直受到压抑——失败表明你愿意尝试。
失败并不意味着你不可能成功——失败表明你也许要变换一下方法。
失败并不意味着你比别人差——失败只表明你还有缺点。
失败并不意味着你浪费了时间和生命——失败表明你有理由重新开始。
失败并不意味着你必须放弃——失败表明你还要继续努力。
失败并不意味着你永远无法成功——失败表明你还需要一些时间。
失败并不意味着命运对你不公——失败表明命运还有更好的给予。
英国小说家、剧作家柯鲁德·史密斯曾说过:“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荣幸就是每个人都失败过。而且每当我们跌倒时都能爬起来。”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只不过是他不被失败左右而已。
日本人把“不倒翁”这一玩具称为“永远向上的小法师”。每当人们参加竞选的时候,就有用它当成装饰品的习惯。有的人把“不倒翁”的一只眼涂黑;还有的人若是当选了,就把“不倒翁”的下半身涂黑,以示庆祝。
“不倒翁”因为重心在下面,所以无论你怎样推它,只要一松手,它就会马上弹起来,因此是个很招人喜欢的玩具。
正是因为不断地经受磨难,人才能变得更加坚强。在日本有个“八起会”,这是那些因不走运而倒闭的经营者们的集会。他们的领导者曾以“失败是开路的手杖”为题,为“八起会”的成员们做了讲演,这给予当时在座者以极大的鼓舞。
的确,人们从失败的教训中学到的东西,比从成功的经验中学到的还要多。
失败的原因很多,其中有骄傲自大、过分自满、夸海口、滥用职权等等。总之,大体上都是因为一些小事而导致巨大的损失。中国的韩非子曾说过:“不会被一座山压倒,却可能被一块石头绊倒。”但是,无论什么样的失败,只要你跌倒后又爬起来,跌倒的教训就会成为有益的经验,帮助你取得未来的成功。
格林斯说:“人生成功的秘诀只有那些在奋斗中尚未成功的人才知道。”如果你问一个善于溜冰的先生如何取得成功时,他会告诉你:“跌倒,爬起来,便是成功。”
失败只是一种迂回
失败通常会被人们认为是一种不幸,但是只有很少数人能够了解失败之所以会成为一种不幸,主要是因为人们把它当成是一种不幸。只有少数的人知道这个真理:失败不是永恒的。
回想一下你在过去几年内的经历你就会发现,一般来说,你的失败结果反而是祸中有福。失败可以使人们得到只有失败才能带来的教训。还有这种教训用的是通用的语言,失败所带来的重大教训中,有一条是谦逊。如果一个人拿自己与他四周的世界、天上的星星以及大自然的和谐相比而不感到自己渺小,这个人将无法成为伟大的人物。
如果有一个富家子弟能够成为对人类有用的人,那么同时就会有99个能对社会提供有利服务的人士经历过贫穷苦难。这似乎不仅是巧合!大部分认为自己失败的人,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失败者,而只不过是一种暂时的挫折。如果你可怜自己,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不妨想想看,如果你和那些境况真正悲惨的人换个位置,你的情况又会多么糟糕。在仔细分析过100名伟大人物之后,我们发现他们都曾被迫经历过困难、暂时的失败与挫折,而且这些困难与挫折可能是你永远不知道,以及将来也永远不会知道的。
英年早逝的威尔逊总统是一个饱受诽谤与失望的受害者,毫无疑问他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时间,这一伟大奇迹的制造者,却把威尔逊的名字排在真正伟大人物名单的前列。目前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从威尔逊的“失败”中产生一种对全球和平的强烈愿望,因而使战争有可能再度发生。林肯逝世时并不知道他的“失败”为这地球上一个强大的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哥伦布死时是名被套上铁链的囚犯。他怎么也没想到他的“失败”意味着一个国度的发现。这个国家曾由林肯和威尔逊用他们的“失败”来领导过。
不要随便使用“失败”这个字眼。记住,暂时背负一个沉重的十字架并不算“失败”。如果你身上沉睡着成功的真正种子,小小的困难和暂时的失败只会滋养那粒种子,使它迅速成熟。
一位能干的经理会挑选那些忠诚可靠、坚毅以及具备其他必备的品质的人充当其助手。重大的责任以及随之而来的报酬,总是落在那些不愿把暂时性的挫折当做永久性失败的人身上。
如果你把暂时的挫折或逆境当做不可或缺的良师,那么在你的眼中这一切就不属于失败。事实上,在每一种逆境和挫折中都蕴含着永恒的教训。而且通常来说,这种教训是无法经任何其他方式获得的。挫折常常以一种“哑语”向我们说话,而这种语言却是我们所不了解的。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就不会反复犯同样的错误,并且不知从这些错误中汲取其中的教训。
柯利·坦·布姆说:“要是你能认识到失败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种迂回,那你就踏上成功之路了。”
如果成功易于到手,那它就算不上是真正的成功。历史上一些最成功的人都懂得把失败看成是实验性和富有创造性过程的自然产物。此外,这些人从成功中往往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把失败只看做是走向成功道路上的一个转折,如果采取这种态度,那么希望之花就能结出成功果实。
当我们面临挑战并克服了走向成功道路上的各种障碍,成功便不期而至了。无论古今,成功往往是随着一系列的挫折而到来的。
威廉·福克纳年轻时曾遭到过好些出版商的退稿,原因就在于他们不懂他富有创新性的叙事文体。虽然屡遭失败和穷困潦倒,福克纳却坚持不懈,终于成为美国南方最拔尖的小说家并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托马斯·爱迪生是另一位与失败较量过的人。然而,通过勤奋工作和坚信“失败乃是转败为胜的开始”的道理,他终于发明了电灯泡、留声机和电影,而这些不过是他众多发明中的很小一部分而已。
由于学习是一个过程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挫折,因而暂时的挫折对成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一旦明白,暂时的挫折是通向成功结论的一种很自然的过程,这个人就很难被暂时的挫折所打倒。他会认为这不过是前进道路上的曲折、迂回,而绝不是走不通的死胡同。
如果你认为自己被打败,那你就被打败了;如果你认为自己并未被打败,那你就并未被打败;如果你想获胜,但又认为自己办不到,那你必然不会获胜。如果你认为你将失败,那你真的失败了,因为在这世界上,我们发现成就始于人们的意念——完全视你的心理状态而决定。
柯利·坦·布姆在其著作《藏身之处》里曾提到与母亲所进行过的一次讨论,谈话中涉及与他们相处多年的姑妈坦特·贝布。柯利发现贝布姑妈感到自己很不快乐,她老是抱怨他们这个家,并把这个家和她当过管家而令她感到“十分快乐”的“华勒一家”相比。但柯利的母亲深知个中缘由。于是她对柯利说:“你知道她什么时候这样极力赞誉华勒一家吗?正是她离开他们家的那天!但她待在那家时,她就只有抱怨。她认为华勒家根本比不上以前她当过管家的范·霍克斯家。但在范·霍克斯家干活时,她的情形实际上糟透了。柯利,幸福可不是只取决于我们环境的某种东西,而是成就于我们内心的东西呀!”
除你自己之外,没有人有权说你失败。如果在某个沮丧的时刻,你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失败者,请记住那位富裕的哲学家罗伊斯的话:“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像是绕着一只轮子旋转,因此没有人是永远不幸的。”他的话里包含了多么奇妙的教诲啊?
在《宝库》一书里,W.R·比提表达了这样一种看法:真正的成功可以在建造的过程中,即在制订规划、奠基、选择材料、测量许许多多的部件、使它们互相吻合的这些过程中体味到。在他看来,一个人最大的快乐,往往来自能预见每天所取得的成就及圆满完成一项任务后所得到的满足感。
永不放弃希望
丹尼尔·鲁蒂现在是一位富于鼓动性的演说家。鲁蒂在伊利诺伊州乔列特长大,从小就耳闻圣玛丽大学的神奇传说,梦想有一天去那儿的绿茵场踢足球。朋友们对他说,他的学习成绩不够好,又不是公认的体育好手,休要异想天开了。因此,鲁蒂抛弃了自己的梦想,到一家发电厂当工人。
不久,一位朋友上班时死于事故,这使鲁蒂震骇不已,他突然认识到人生是如此短暂,以致你很可能没机会追求自己的梦。
1972年,他在23岁时读印第安纳州圣十字初级大学。鲁蒂在该校很快修够了学分,终于转入圣玛丽大学,并成为帮助校队准备比赛的“童子军队”的一员。
鲁蒂的梦想很快要成真了,但他却未被准许穿上球衣参赛。翌年,在鲁蒂多次要求后,教练告诉他可以在该赛的最后一场穿上球衣。在那场比赛期间,他身着球衣在圣玛丽校队的替补队员席就座。看台上的一个学生呐喊道:“我们要鲁蒂!”其他学生很快一起叫喊起来。在比赛结束前27秒钟时,27岁的鲁蒂终于被派到场上,进行最后一次拼抢。队员们帮助他成功地抢到那个球。
17年后,在圣玛丽大学体育馆外的停车场,一个电影摄制组正在那儿为一部有关他的生平的电影拍外景。
你只要不放弃自己的梦想,便没有办不到的事。坚持到底、永不放弃,是一切成功者的箴言。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总裁松下幸之助出身贫寒。年轻时到一家电器工厂去谋职,这家工厂人事主管看着面前的小伙子衣着肮脏,身体瘦小,觉得不理想,信口说:“我们现在暂不缺人,你一个月以后再来看看吧。”这本来是个推辞,没想到一个月后松下真的来了。如此反复了多次,主管只好直接说出自己的态度:“你这样脏兮兮的是进不了我们工厂的。”于是松下立即回去借钱买了一身整齐的衣服穿上再次面试。负责人看他如此实在,只好说:“关于电器方面的知识,你知道得太少了,我们不能要你。”
不料两个月之后,松下再次出现在人事主管面前:“我已经学会了不少有关电器方面的知识,您看我哪方面还有差距,我一项项来弥补。”这位人事主管紧盯着态度诚恳的松下看了半天才说:“我干这一行几十年了,还是第一次遇到像你这样来找工作的。我真佩服你的耐心和韧性。”
正是松下幸之助这种不轻言放弃的精神打动了主管,他得到了这份工作,并通过不断努力逐渐成为电器行业非凡的人物。
我相信一个人总有一天会成功的。即使到处受挫,也不应当产生绝望;即使有时候他会感到精疲力竭,而且事物的发展往往又出乎意料,这时,他必须重新鼓起勇气,振作精神。伟大的事业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由许多平凡的事务积蓄而成的。伟大的事业不是靠侥幸取得的,而必须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成就。
时常会有人对你说“为了成功,我曾试了不下上千次,可就是不见成效。”你相信这句话是真的吗?别说他们没试过上百次,甚至于有没有10次都颇令人怀疑。或许有些人曾试过8次、9次,乃至于10次,但因为不见成效,结果就放弃了再试的念头。
“肯德基”现在举世闻名。要知道,它的创办人桑德斯上校在65岁时,却还是穷困潦倒,身无分文。当他拿到生平第一张救济金支票时,金额只有105美元,内心甚是凄凉。
但他没有就此自怜下去。他想,如何能改善自己的生活呢?自己又能向别人提供些什么?他反复思量着自己,最终发现,他拥有一套应该是人人都爱的炸鸡秘方。若是把秘方卖了,卖掉的钱可能还不够付房租。而要是把炸鸡炸得好的技术教给餐馆,如果客人点名要他的炸鸡,生意越做越好的话,倒有可能与餐馆老板一起分享收益。
桑德斯就此展开行动,把他的想法告诉每一位餐厅老板。人们的反应却是残酷的。很多人都当面嘲笑他:“得了,老家伙,若是有这么好的秘方,你干吗还穿着这么可笑的白色服装?”
这些话是否让桑德斯上校打退堂鼓呢?丝毫没有。桑德斯并没有就此放弃,他一次次请求,一次次被拒绝,在他得到第一位餐厅老板的“同意”之前,整整花费了两年,被拒绝了1009次。这两年的时间里,他就是独自驾着那辆又旧又破的老爷车,走在美国大地的某个角落上,困了睡在汽车后座,醒来逢人便诉说他那些点子,他所示范的炸鸡,经常就是自己果腹的餐点……
如果前进道路上有一道铁墙,你都要咬牙闯过去。你绝对、绝对不要在心里说算了、放弃。
再试一次
1927年,美国阿肯色州的密西西比河大堤被洪水冲垮,一个9岁的黑人小男孩的家被冲毁,在洪水即将吞噬他的一刹那,母亲用力把他拉上了堤坡。
1932年,男孩8年级毕业了,因为阿肯色的中学不招收黑人,他只能到芝加哥读中学,家里没有那么多钱。那时,母亲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让男孩复读一年。她则为整整50名工人洗衣、熨衣和做饭,为孩子攒钱上学。
1933年夏天,家里凑足了那笔血汗钱,母亲带着男孩踏上火车,奔向陌生的芝加哥。在芝加哥,母亲靠当佣人谋生。男孩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中学毕业,后来又顺利地读完大学。1942年,他开始创办一份杂志,但最后一道障碍是缺少500美元的邮费,不能给订户发函。一家信贷公司愿借贷,但有个条件,得有一笔财产作抵押。母亲曾分期付款好长时间买了一批新家具,这是她一生最心爱的东西。但她最后还是同意将家具作了抵押。
1943年,那份杂志获得巨大成功。男孩终于能做自己梦想多年的事了:将母亲列入他的工资花名册,并告诉她算是退休工人,再不用工作了。母亲哭了,那个男孩也哭了。
后来,在一段反常的日子里,男孩经营的一切仿佛都坠入谷底,面对巨大的困难和障碍,男孩已无力回天。他心情忧郁地告诉母亲:“妈妈,看来这次我真要失败了。”
“儿子,”她说,“你努力试过了吗?”
“试过。”
“非常努力吗?”
“是的。”
“很好。”母亲果断地结束了谈话,“无论何时,只要你努力尝试,就不会失败。”
果然,男孩渡过了难关,攀上了事业新的巅峰。这个男孩就是驰名世界的美国《黑人文摘》杂志创始人、约翰森出版公司总裁、拥有3家无线电台的约翰·H·约翰森。
命运全在搏击,奋斗就是希望。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放弃努力。
有个找工作的年轻人来到微软分公司应聘,金发碧眼的外籍总经理一时没反应过来,因为公司没有刊登过招聘广告。见总经理疑惑不解,年轻人便用不娴熟的英语解释说自己是碰巧路过这里就贸然进来了。总经理听清后颇感新鲜,心想莫非对方真是个人才?便笑着说那今天就破例一次。
面试的结果却出乎意料。对总经理来说这是他在微软任职以来所经历过的最糟糕的一次面试。年轻人的中专学历与微软所要求的本科学历不符,他对软件编程也只略知皮毛,对于总经理提出的许多专业性问题,年轻人要么答非所问,要么根本就回答不上来,面试中双方几度陷入僵滞的尴尬局面。面试结束,总经理显得很失望,他对年轻人说:“要知道微软公司人才荟萃,从高级管理到专业技术人员,都堪称业界精英,微软的大门不是能够轻易叩开的。”
正当总经理要回绝他时,年轻人说:“对不起,这次我是因为事先没有准备。”总经理认为他只是找个托词下台阶,便随口说道:“那好,我给你两个星期时间,等你准备好了再来面试。”
回去后,年轻人去图书馆借了计算机编程专业的书籍,然后足不出户在家昼夜苦读。两周后年轻人果然又去见总经理,总经理没有想到对方竟真会再次前来面试,但他想还是要兑现当初的承诺。第二次面试,年轻人对总经理提出的相关专业问题已基本能应付下来,不过他仍没有通过面试,因为凭他的编程知识与微软所要求的软件工程师水平相差实在太悬殊,但在总经理眼里,两周时间里能有如此进步已经是很不容易了。面试结束后,总经理建议性地问道:“不知你对微软的其他岗位是否感兴趣,比如销售部门?”年轻人接受了建议,可是对于销售他却一窍不通,于是总经理又给了他一周时间去准备。
年轻人去书店买了一些关于营销的书籍,又埋头苦读一周。可令人感到晦气的是,一周后,年轻人虽然在销售知识方面进步不小,但他仍没能通过面试,无奈之下,总经理只能歉意地摇头并问年轻人,为何你偏要应聘微软呢?年轻人的回答令总经理大出意外,他说:“其实我并非只想应聘微软,我也知道微软录用人时的苛刻条件,我只是想哪怕不行,好歹也积累了一定的应聘经验。”总经理哑然之余,不乏幽默地说,那我多给你几次增长经验的机会。结果为了应聘,年轻人总共在微软面试了5次,前后共用去两个多月的时间,而总经理也破天荒地给予一个普通的中国小伙子5次机会。
在第五次面试时,年轻人没有回答任何问题,因为当他第五次跨进总经理办公室,总经理已经对他宣布,其实在第三次面试时他就已经成为微软的一员了。见中方副总经理疑惑不解,外籍总经理解释说,我发现他接受新东西的速度非常快,这说明他是一个有发展潜质的不可多得的人才。尽管他没有本科文凭,但微软将来的希望就在这些年轻人的身上;而且5次应聘他都没有退缩,这说明他很乐观,心理很健康。他还勇于尝试,敢于接受挑战,不放过哪怕1%的机会,这说明他有强者的素质。微软需要的不光是有知识和技能的员工,还需要那些有勇气和毅力的人。不久,年轻人就得到了微软的重点培训。
这是个故事吗?不,这恰恰是发生在上海浦东新区的一个真实的应聘小插曲。在这个年轻人心里,没有失败与否的考虑,他只是想“即使不行,也能增加些经验。”他一试再试,结果成功了。人类心理学先驱艾尔费烈德·艾德勒说:“你愈不把失败当一回事,失败愈不能把你怎么样;只要能保持个人心态的平衡,成功的可能性也愈大。”简言之,成功人士根本就不去考虑失败。经过对近百位成功男士和女士的采访和研究(这些成功人士包括高级管理人员、议员、教练和许多其他行业的人士),事实上,他们甚至根本不用“失败”一词。他们倾向于用“错误或冒失的开端”或者“挫折”等。他们中的一个说:“如果说我的成功有什么诀窍的话,那就是我希望我能尽快并尽可能多地犯错误,以便从中吸取教训。”另一个人引用了哈里·杜鲁门的名言:“无论什么时候,如果我做了一个糟糕的决定,我就立刻出去再做一个另外的决定。”
弗莱彻·布罗姆是科佩尔公司的总经理。那是一家经营建筑材料并提供相关服务的公司。当被问到,他这一生中做过的最困难的决定是什么时,他回答说:“我不知道什么叫困难的决定,我总是尽我的最大努力去做事,担心、焦虑只会阻碍你正确地思考问题。”
在商场拼战了数十载的威廉·史密斯伯格,始终牢记着他年轻时犯过的“错误”,并时常语重心长地对他的员工们说:“我希望你们大胆地去冒险。在这个公司里,没有哪一位高级管理人员没有犯过错误,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对某种产品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也包括我。它就像学习滑雪,如果你没有摔过跤,你肯定也学不会。”
尽管我们不能说我们所采访的这些成功人士高度赞美他们的失败,但是他们确信他们能够从失败中学到知识。几年前,IBM公司的一位极有前途的年轻的高级管理人士因为一次冒险的投资,使得公司损失了数百万美金,托马斯·沃森,IBM的创立者把他叫进办公室,那个年轻人脱口问道:“我猜想你一定是想让我辞职吧?”沃森却说:“你这话不可能是认真的吧!我们才刚刚为你交了数百万美元的学费呢!”
医学科学家乔纳斯·索尔克博士经过201次实验发现了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的疫苗,结束了这一病症对人类的肆意蹂躏。有一次人们问他:“你取得了如此卓越的成就,彻底结束了脊髓灰质炎对人类的肆虐,取得这样的成就后,你是怎么看待先前的200次失败呢?”索尔克博士这样回答:“我这一生中从来没有经历过200次失败。我们家的字典上没有‘失败’这个词。前200次尝试增加了我的经验,让我学到很多东西。实际上是我做了201次发现。没有前200次的学习,我不可能得到这样的结果。”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一个心理学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有一批狗在完成一个很简单的任务时都失败了,那么狗的“字典”上是怎么出现失败这个词的呢?
实验中,有一个很大的笼子,底是铁做的。笼子中间有一个铁栅栏,把笼子分为两半。把狗放进笼子的一边,在笼子底通上电,狗就受到电击,感觉到尖锐急剧的刺痛。一些狗受到电击后,会很快地跳到笼子的另外一边去,从而躲避了电击。在另一边受到电击时,这些狗又会很轻松地跳回来,到没有通电的一边去。这个任务是很简单的,随着通电的部位变化时,狗就在这个箱子中间跳来跳去,穿梭跳动以躲避电击。因此这个箱子也被形象地称为“穿梭箱”。但是,有另外一批同样的狗,它们在穿梭箱中受到电击时,不做任何跳跃和挣扎的动作,只会浑身发抖,低声哀鸣,一副失败的可怜样。为什么这些狗会表现出这种任人宰割的惨相呢?原来,心理学家在把这些狗装进穿梭箱前,对它们进行了如下的操作:把这些狗拴在一个铁柱子上,时不时地用电刺激他们,狗受到电击后会挣扎、跳跃、咆哮,但是无论它们挣扎,都摆脱不了电击的折磨。经过几天数十次的电击和无效的挣扎后,这些狗都放弃了努力,在受到电击时,只是趴在地上,瑟瑟发抖,低声哀鸣,再也不挣扎了。这时,再把这些狗放进穿梭箱中,对这种轻轻一跃就能摆脱的电击刺痛,它们也认了。
人当然比狗聪明,把人囚禁在一个地方的时候,不管原来有多少次失败的经验,但是他们总会想逃脱并且会不断想出办法,不是有很多人九死一生历尽千辛万苦从戒备森严的监狱中越狱而逃吗?但是,人不是也同样会像上述的狗一样自认“失败”吗?不也曾放弃所有的努力听任命运的安排吗?
在这个世界上,所谓的命运又是什么呢?
有一次火灾中,一个小男孩被烧成重伤,下半身没有任何知觉。出院后,妈妈每天用轮椅推着他到院子里转一转。
有一天,妈妈推着他到院子里呼吸新鲜空气,有事离开了。迷人的景色让他的心从沉睡中醒来:我一定要站起来。他奋力推开轮椅,用双肘在草地上匍匐前进,爬到篱笆墙边,努力扶墙站起来,拉住篱笆墙练习行走。
一天天过去了,他的双腿始终软弱地垂着没有任何知觉。可他不甘心于轮椅的生活,他握紧拳头告诉自己:未来的日子里,一定要靠自己的双腿来行走。终于,在一个清晨,当他再次拖着无力的双腿紧拉着篱笆行走时,一阵钻心的疼痛从下肢传了过来。他惊呆了,自从烧伤后,他的下半身再也没有任何知觉。他怀疑是自己的错觉,又试着走了两步,那种疼痛又一次清晰地传了过来:在他不懈的锻炼下,他的下肢已开始恢复知觉了。
自那以后,他的身体恢复得很快,最后有一天,他竟然在院子里跑了起来。自此,他的生活与一般的男孩子并无两样,到他读大学时,还被选进了田径队。
他,就是葛林康汉宁博士。他曾经跑出过全世界最好的成绩。
也许,就在那一试之下,我们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无论如何,再试一次吧。
希拉里不止一次地向朋友谈起她的销售经历:
“我们公司的销售经理曾来到主要大街上的一家银行,想看看他们是否愿意购买我们的录像带和我们所提供的服务,但是他们拒绝了。于是经理问他们,是否能和他们保持联系,6个月后再与他们见面,他们同意了。6个月后,他们又拒绝了,然而,经理和我与银行里的人建立了一点关系。6个月后,我们发现,决策者换人了,我们又可以重新开始了。”
那么,每6个月,我们都会遭遇“不,谢谢”,那些我们自认为已经建立关系的人都换掉了。终于,4年后,他们买了我们两盒录像带,在那之后,又来了一笔订单。6个月后,我们接到了一笔价值4万英镑的录像带订单。一年后,订单增加到价值10万英镑的录像带及其他产品。下一年,仅该客户一家,我们就为他们提供了价值45万英镑的服务。
希拉里说:“我自己曾经有过无数次想放弃业务的念头,我别无他法,经历了无尽的拒绝。但那时我想,‘我再打一个电话试试。’正是这一个电话,给我带来了业务。”
因此,一定要试试那一个电话!
那些成功者很早就从生活中学会没有“错误” 这种东西,而只有“学习机会”。“失败”之所以是失败,是因你不再重新开始,而使失败成为定局。我常常“失败”,但那是我达成既定目标过程的一部分。
与其只为“失败”犯愁,不如仔细研究它们,因为它们往往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其后,再试一下,直到做对为止。
我们从丽贝卡·克拉克所著的《巨人的力量》一书中摘录一则真实的故事。你可以对照这个故事,认真思索一番。你的心灵、意识或许可以从这个故事中领悟到真正的勇气与力量。
托马斯·卡莱尔完成了他的巨著《法国大革命》,他打心底里松了一口气。这叠厚厚的手稿花费了他两年时间,他几乎将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到了其中。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努力用他敏锐的才思捕捉在纸上跳跃着的这些人物形象。他终于完成了这项工作。他抱起这份厚厚的手稿送到他的一位挚友约翰·斯图亚特·米尔的手上,请米尔先生谈一谈看法。
几天过去了。一天晚上,托马斯·卡莱尔正在喝茶,忽然传来急促的敲门声。托马斯·卡莱尔快步走过去开门,他要听听朋友对他这部新著的评价。当他打开门时,看到的是米尔先生一张惨白的面容,米尔先生仿佛大病了一场。
“到底发生了什么?”托马斯·卡莱尔把朋友拉进门,急忙问道。米尔先生结结巴巴地向卡莱尔讲述了发生的一切。原来,米尔先生家的女仆竟将这份珍贵的手稿用来点火了!
托马斯·卡莱尔听到这个消息,悲痛得简直要发狂了。一连几天,他在自己的房间中来回地走动着,愤怒地咆哮着,诅咒万恶的命运竟会让如此不幸的事件降落到他的头上。整整两年的心血,转瞬之间就化作了灰烬!他该怎么办呢?他已将自己的全部知识都写进了他的著作中,他已经精疲力竭了,他什么都没有留下,他没法重新获得他在写初稿时的那种激情、感受和知识。他灰心丧气地摇着头,他放弃了重新拿起笔的念头。
托马斯·卡莱尔在楼上卧室的窗前久久伫立着,目光阴郁地向外凝视。一天早上,正当他沮丧地向窗外张望时,楼下的一个目标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定睛看去,原来是一位泥瓦工正在砌一堵墙。卡莱尔先生注视着。那位泥瓦工一块砖一块砖地砌着,从容、快乐地摊开灰浆,将每一块砖都砌得整齐、匀称。卡莱尔先生观察了一整天,随着泥瓦工坚持不断的工作,一道美丽、坚实的砖墙出现了。
突然,卡莱尔先生的脑子里闪电般出现了一个念头——正是由于耐心、坚持不懈和目标单一,才使得泥瓦工砌成了这堵墙;他,也同样可以重新构建他的著作《法国大革命》!
宁静终于回到了他心中,种种构思又重新涌现出来。托马斯·卡莱尔仿佛忘记了他的挫折,再一次投入到他一生里最伟大作品的写作中。他的认识有了飞跃性的进步,他将所有这些新的认识全都融进这部著作中,使它远远超过初稿的水准。
同一年(1837)9月下旬,卡莱尔又一次写出了他的巨著。
我们应该以托马斯·卡莱尔为榜样,再来一次,从失败中获得收益,一个词一个词地、一个理想一个理想地构筑我们的成功,而成功的大厦正是这样砌成的。作家威廉·马士腾如此写道:“生命中如果有哪个因素是能导致成功的,那就是从被击倒中得到益处。就我所知的每个成功,都是因当事者能够分析被打倒的原因,而在下次再试时从中得到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