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过,郑庄公是春秋早期最活跃的诸侯,正如现在活跃的世界政坛领袖,总是能创造出一些大新闻,今天来点儿贿赂还不够味儿,明天再来点儿性丑闻啥的。但是从我们姬难产同志才瞧不起这些,他要创造的,是真正的大新闻,他要成为华夏政坛的焦点。
(1)交换人质
为了处理内乱,郑庄公很久没有上洛邑处理王室政务了,如此一来,周平王就对他有意见了,咱的确都是申侯的外孙,可我是周天子,你小子只是郑国君,还是个伯爵,让你家三代为周卿士,那是看的起你,你到好,把咱这儿当你家后院,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太嚣张了!
平王就对来朝的虢公忌父说:“哥们儿,郑伯这厮也不知道在忙啥,老不来入朝,不如把这卿士之位给你吧!”
虢公知道郑国的实力,他可不犯那个傻,连忙说:“郑伯不来,肯定国里边有事儿,如果就这样让我代替他,那他怨的就不是我了,怨的肯定是您呐!”
平王一听这话就来气,一个诸侯有什么资格怨我!他说:“让你当你就当!屁个什么话!”
虢公没办法,他可没有郑国的实力,得罪不起天子。
郑国的耳目马上就向庄公禀报:“老大不好啦,天子说你老不来上班,把你炒鱿鱼啦!”
庄公一听脸都绿了,不过也没说什么,他马上就向周平王“认错”了。
郑庄公说:“董事长,听说您把我炒了,让虢公担任经理一职,我觉得挺合适,我的才能不及虢公万分之一,您这么做是英明的!”
平王一听脸就红了,说了很多,“哎呀,哥呀,快别这么说了,你老不来,我很担心你呀,现在你来了,我就放心了。我当然知道你是国中有事才来的这么晚,所以找虢公那个老小子代替一下嘛。”
庄公心里偷笑,嘴上还是不饶,“你还是把我炒了吧,我没啥才能,只是靠上辈才当上东周公司经理的,还是让虢公来吧。”
周平王急了,人一急就容易说一些惊世骇俗的话,“你要是还不相信,我把太子送到郑国当人质怎么样!”
郑庄公愣了,各诸侯国君愣了,天堂上的武王周公愣了,后世的孔子也愣了。
没听说过天子的太子放到诸侯手里做人质的。郑庄公马上否定这种做法,平王还解释说:“这不是做人质,是想把太子放到郑国好好学习学习。”
郑庄公最后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双方交换人质。当然,当时叫派出未来国君互相学习,换人质多难听。
就这样,周太子狐到了郑国,郑世子忽到了洛邑。
(2)矛盾的激化
周平王51年,天子崩了。周郑换质的合同到期了,郑世子忽回到了郑国,周太子狐却没能够当上东周公司的董事长,可能是太伤心了,这小子哭死在了半道上,提前去见祖宗周武王了。于是太子之子姬林即位,他就是周桓王,是他让郑庄公成名。
东周公司的新老板周桓王是个暴脾气,他认为老爸的死跟郑国脱不了干系,肯定是郑国给老爸的饭菜里用的全是地沟油。在一次早朝上,周桓王明确提出让郑庄公滚蛋,说咱庙小了,容不下你姬难产这个大菩萨,你滚吧。
郑庄公这次脸不光是绿了,还红了半边,这个富二代姬林,白眼狼,我爷爷桓公我爸爸武公再加上我,三代辅政有功,这小子竟然这样对我!
回到郑国,朝中大夫知道这件事后都非常气愤,一致认为新天子是个忘恩负义的主儿。
大夫高渠弥是主战派,他认为应该发兵攻进洛邑换一个天子。
大夫颖考叔是主和派,他认为应该和平来往以德报怨,让天子后悔。
正卿祭仲是中间派,他认为,咱们毕竟是诸侯人家是天子,不能说打就打,但也不能忍气吞声,那不符合咱郑国的脾气,必须要搞点儿小动作。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祭仲率军来到离洛邑很近的温地,祭仲对温大夫说:“哥们儿,咱郑国今年颗粒无收(绝对是骗人的),借你点儿粮食怎么样?”
温大夫说:“没有天子的允许,我不能随便借。”
祭仲看着温大夫那副样子,有一种上前把他胖揍一顿的冲动。他什么也没说,转身就走了,对他来说,这只是象征性一问,还是那句诗说的好:“无论你借,还是不借,我都会去割你的麦子。”
看着郑军士兵忙碌割麦的身影,温大夫表示无语,这哪是借,分明是抢!
割着割着,就割到了成周洛邑,管你熟没熟,割你没道理。
周桓王怒了,怒疯了,一个字:打!
不过这次没打成,周公黒肩劝桓王先忍一忍,什么都不说,郑庄公心里一没底一害怕就会来谢罪。周公黒肩的智商明显比周桓王的高,郑庄公一看,天子那里什么反应都没有,郑庄公心里确实有点儿害怕,他准备来谢罪。
郑庄公老谋深算圆滑老道,但像他这样的人都有一个不足之处,那就是胆小。春秋初期,周天子的威严还是很大的,还是有很强的号召力,而郑国一来是小国,二来太年轻,其实上文讲到的郑庄公的爷爷郑桓公就是郑国的第一任国君,桓公是周宣王的异母弟,到庄公这儿才是第三代,比起周围的齐鲁卫晋宋陈蔡等国,显得很没有威信,而且郑国从西边迁来,毫无疑问与宋卫等国产生矛盾,郑国还不宜太横。
综上所述,庄公准备给天子认错。本来庄公去认个错,周桓王虚荣心一满足,这事儿就算过去了,偏偏老天就不让郑国安稳,偏偏要把这事儿一拖再拖。
(3)五国伐郑
第一件事是小事,齐国来了位使者,来提亲了,齐僖公想把一个女儿叫文姜的嫁给庄公的大儿子郑世子忽,世子忽不干,细节后文会讲,这里先卖个关子。
第二件事有点儿大,卫国出事儿了,卫国的公子州吁弑君篡位。
卫桓公的异母弟就是州吁,卫桓公软弱,公子州吁骄横。卫国有个正直的大夫叫石蜡,他不成器儿子石厚跟州吁狼狈为奸。周桓王即位的时候,卫桓公要去朝见,州吁假意给桓公设酒宴践行,一刀捅死了自己哥哥,托言暴死,篡位成功。卫桓公的亲弟弟公子晋逃到了刑国。石蜡已经告老还乡,石厚也就顺利当上了上大夫。
按说卫国出事儿,跟郑国有啥关系,为什么要为这事儿耽误朝见天子,郑庄公的答案让人惊叹,这是他第一次展示出他在对外政治军事方面的特殊才能,这个才能让他的郑国度过一次又一次的危机。
郑庄公知道公子州吁在卫国是没有什么好名声的,而且此人好动武,他篡位必然引起国人不满,为了转移国内矛盾,也为了宣扬他的威严,必会对外发动一场战争,那么他会选谁,答案只有一个,郑国。
果不其然,在石厚的教唆下,州吁发兵攻郑,而且来的不只是卫国,还有鲁宋陈蔡四国的军队。郑国和齐国有盟约,州吁和石厚担心一打郑国,齐国会来救,于是发动五国联军攻郑。鲁宋陈蔡四国凭什么要听卫国的,以下是石厚给出的答案:
陈蔡国力较弱,向来听话,周天子和郑国有矛盾,以此为理由让两国发兵,不可能不给面子;
鲁国大权掌握在公子翚手里,鲁隐公只是傀儡,而公子翚又是个贪财之徒,只要以重金相诱,鲁国必然出兵;
宋国最复杂,当年宋宣公没把君位传给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也就是宋穆公,宋穆公非常感激,将死之时又把君位传给了哥哥的儿子公子与夷也就是宋殇公,宋穆公的儿子公子冯就非常怨恨老爸和公子与夷,奔到了郑国,只要和宋殇公说公子冯想要以郑国之力夺位,宋必出兵。
就这样,五国联军战车1300乘浩浩荡荡杀向了郑国。
郑国群臣大乱,当然也仅仅是群臣大乱,郑庄公还在微笑着,在他眼里,所谓的五国联军就是一支国际马戏团,郑国虽然兵力不及,但化解这次危机还是够的。郑庄公哪来的信心?他给我们的解释如下(有点儿眼熟):
陈蔡国力较弱,与郑国无冤无仇,其战斗力肯定不强,一击必溃。
鲁国公子翚是贪财才来助战的,肯定也无心久战。
宋国稍稍有点儿复杂,他们是真心助战,但他们是为公子冯而来,只要把公子冯移走,宋军必走。
最后还有一个卫国,州吁只是急于打一个胜仗来宣扬他的威严而已,诈降就可以让他走。而且卫国的石蜡为人正直,肯定不会让州吁嚣张太久,州吁命不久矣,我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真可谓妙哉,一切皆如庄公所料,郑军把公子冯送到了长葛(地名),宋军随之而走,宋军一走,陈蔡鲁也松动了,卫军和郑军开打的时候,陈蔡鲁三军一动不动。郑军诈退,卫军也不追,抢了点儿战利品就回去了,原因是害怕国中出事,不过最后还是出事了。
州吁回国之后,石蜡联合陈国除掉了州吁和自己的儿子石厚,迎立公子晋,是为卫宣公。
五国之兵五天之内全部退去,郑国度过了一次危机。
郑庄公就此成为诸侯间的焦点,一号新闻人物。紧接着,郑庄公又创造了春秋第一个大新闻。
<a href=http://www.*****.c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