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没想到的,阿敷因为心疼丈夫,居然跑进宫和周元帝商议,让他给何莫减负。
周元帝对着女儿自是好好安抚一番,但是等阿敷离开后,转头便将何莫召到跟前,状似关心地问了好几遍,他是不是觉得太累?
何莫有些莫名其妙,自然说臣尚能应付,结果周元帝就坡下驴,命他即刻前往胶东,亲自打探徐骥和“复楚会”的底细。
等回了家和阿敷一对证,才明白是自己媳妇好心办坏事。不过何莫也没讲什么,只告诉阿敷自己要出外几日,让她好好看着家和孩子。
只是徐卫那儿他还是放不下心,临走之际又特意跑了一趟徐家。
何莫人到的时候,刚好徐卫从衙门回家,正抱着双喜在家院子里转悠,旁边芙儿由仆妇帮忙在往土里栽小花苗,而何愁大概在下厨。打眼看过去,儿女双全,一家和乐,上辈子便是徐卫做了皇帝,也没见这么舒坦过。
可有些话真是难以启齿,何莫不敢拿徐骥说事,既怕惹徐卫生了疑心,更怕他暗地给徐骥通风报信。犹豫再三,何莫只好编了通瞎话,“徐卫,这些日子最好哪儿都别去,皇上最近考核大臣风纪,城里四处都安了暗哨,若有个什么不妥,定要追根究底。”
“还有这事?为何?”
“此事机密,皇上自有他的考量。你万不可与他人提及,切记除了衙门和自个家,哪都不要去!”
见徐卫点了头,何莫自觉言尽于此,余下了他真也无能为力了。
次日何莫未带一人,只身往胶东方向而去。
跑这趟胶东,固然有周元帝捉弄何莫的成分,但身为内卫营首领,他其实也考虑过要来探探“复楚会”的虚实。只没想到,机缘巧合之下,何莫居然还真有幸得见那位传说中的“前楚太子”。
此事还得从夏河身上说起。
当日夏河给造了个佃户之子的身份,加之他面相看着小,便跑去给一个叫杨挺的落第秀才人当了书僮,当然这都事先打听过了,杨挺是京城“复楚会”分支的小头目,并且还挺积极。
因为夏河少言寡语且办事得力,杨挺倒颇信任这孩子,几乎走哪带到哪儿,时间久了,夏河也顺理成章地加入了“复楚会”。
后来京城风声日紧,杨挺便想要南下胶东,夏河一力要跟着,于是主仆二人一起离了京。
胶东有“复楚会”总舵,自然是人才济济,杨挺虽从京城而来,在当地也算个人物,可一到胶东这地界才知道强龙斗不过地头蛇,总舵的人根本没将他看在眼里,于是便有些心灰意冷,觉得不管大周还是大楚都不待见自己。
夏河在一旁瞧出来了,便劝他别跟那帮子下面人混,到了胶东,只有往高了走才是出路。
简直是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杨挺从此对夏河刮目相看,并开始改弦更张,卖了自家在京城的两间铺子,得了钱便到处撒,一个接一个地攀交“复楚会”里有头脸的人物,到最后用一座鎏金镶玉四臂观音像与大当家身边的一个亲信元仲搭上了线。
“复楚会”里的人都知道,徐家的家主徐骥才是他们大当家,这位徐老一手建起“复楚会”,而那位只闻其名却始终未见其人的前楚太子,还真是没人见过。
你要说有多少人真正怀念前楚,那简直是笑话。楚成帝在位时早已民生凋敝,官员腐败横行,连税都收不上来。相比而言,大周建立后提倡农桑,促进商业,还统一了货币,军队更是威震四方,虽也遇过荒年,却不复前楚时流民四起的景象,百姓日子比前楚时不知好了多少。
所以那些参加“复楚会”的人都是出于什么目的,各自肚里都有本账。就比如杨挺,论学问真没多少,却一心只想做官,屡屡碰壁后就想借着“复楚会”的势头,来个浑水摸鱼赌上一把。
而如今用钱打路,杨挺总算闯开了局面,索性放开手脚,又给“复楚会”捐了不少银子,到后来连徐骥都听说了杨挺此人,特意召过去见了,并对他舍财取义的壮举大加赞赏,自此杨挺算是成了徐骥面前的红人。
这一日,徐骥将心腹众人叫到跟前,颇为兴奋地道:
“众位,五皇子不日便来胶东,日后殿下将亲自带着咱们,从季远中那老儿手中夺回咱大楚江山!”
杨挺当然也在场,听闻这消息后心中大喜,觉得不枉自己费了那么多本钱,总算要见着正主了。
想到等这仗一打起来,再夺了金銮殿,到时加官晋爵,光宗耀祖,这一辈子便算是值了,杨挺不免要得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