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下属善于在关键处多向上司请示,征求他的意见和看法,把上司的意志融入正专注的事情。关键处多请示是下属主动争取上司的好办法,也是下属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
上司的职权主要是把握工作大局,掌握关键环节。许多企业上司中不乏能力和精力超群的人,但即使这样,他们也不可能对管辖范围中的所有事情、所有地方都能关注到。一些很有办法的上司总是把自己从众多纷繁复杂的具体事务中摆脱出来,专事宏观管理和控制关键环节。因而,关键地方成为上司关注和敏感的区域。
许多人并不了解上司的这种心理,使自己的请示无的放矢,把握不住关键,凡事不论大小,从不自己决定,统统推给上司,给上司增加了负担,弄得上司不高兴。常德新是办公室的新来之人,在他心目中,主任是绝对权威,凡事都得经过主任批示自己才敢执行。一次,其他部门来借一份文件,常德新立刻跑到主任那里请示能不能把文件外借,主任正忙于一件很棘手的事情,很不耐烦地回道:“什么事都来问我,没看见我正在忙吗?要你干什么事的?”常德新讨了个没趣。
凡事无论大小都向上司请示是不明智的,上司主要精力是管理大事和把握关键,无关紧要的事会让他产生权威性被降低的感觉。因而,请示的问题必须是关键的、有价值的,才能更好地使上司感受和体会到自己权力的有效性和价值。
还有一些人喜欢自作主张,事无大小,只要上司交给他办,就不用上司再过问了,一切由他包揽。也有人害怕请示,总是想:“我向上司请示问题,他会不会觉得我水平低、独立性差?”不请示害处更大。如果在关键处出了问题,下属肯定是“吃不了兜着走了”;同时,上司也受到牵联,不能不承担责任,结果对大家都不利。
中国古代就有很多能臣非常重视于关键处多请示的技巧,徐达便是其中一个。徐达原为朱元璋的老部下,在攻打张士诚时,朱元璋任命他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命率20万水师进逼苏州。一路大捷,最后把张士诚部队团团包围在苏州城,在城外筑起三层土台,鸟瞰城内动静,并架起弩弓火枪,台上高架大炮,攻下苏州城可以说如探囊取物不费吹灰之力了。但此时徐达非常谨慎,他平时深知朱元璋的脾性和虚荣,经过冷静地深思熟虑后,立即派心腹密使赶到朱元璋那里请示攻城计划。朱元璋听了汇报后很高兴,他自己也拿不出主意,就写信大大夸奖了徐达一番,大意是“将军向来勇谋绝伦,故而能够粉碎乱谋,削平群雄,现在事必禀告请命,这是将军的忠诚,我甚为安慰。然而将在外,君不必御。军情轻重缓急,将军应相机而行,我不从中制约。”徐达接到指示后,既然朱元璋放权于他,便立即挥军直捣苏州城,活捉张士诚,收降敌兵25万人。朱元璋满心欢喜,封徐达为信国公,犒劳三军将士。
徐达之所以屡立战功而又深得朱元璋信赖,与他的老谋深算是分不开的。朱元璋身为主帅,在他江山还没坐稳的时候,对他自己的权威性很敏感,担心部属能力超过他而心怀野心,关键事情不请示无疑是对他的忽视和挑战。徐达深明此道,巧妙地经常使用请示的技巧赢得了朱元璋的信任,值得借鉴和学习。
这里介绍一种把握“关键”的“5W法”,也就是要把握好what(关键事情)、where(关键地方)、when(关键时刻)、why(关键原因)、how(关键办法)进行请示。
关键事情(what)——上司主管的领域的事情,如某上司抓财务、人事,那么,财务、人事的事一定要向他请示;牵扯到其他上司与部门的事,需要上司决定或出面,一定要多请示;影响面大,涉及利益关系的事情也是关键事情。
关键地方(where)——上司擅长的领域,如你写了一篇综合性文章,对经济方面的哪一部分把握不大,就要向擅长经济工作的上司请教;排名或座次安排也应向上司报告;调查地点、会址等的安排也需要争询上司的意见。
关键时间(when)——请示也要把握好“火候”,该请示的时刻不要懈怠,不该请示的等待机会。上例中的徐达请示的不早不晚,攻城已很有把握但还没攻下时向朱元璋请命,既保证了能够取得胜利,又表现了大功告成之际不忘主帅的精明。
关键原因(why)——向上司请示问题不是随随便便的,请示前你应该对请示的原因有个圆满的说法,才能在请示时让上司感觉到事情竟然这么重要,很值得自己慎重考虑,觉得你肯动脑子了。
关键方式(how)——方式不同,请教的效果也不一样。以徐达为例,围城之后,如果他亲自到朱元璋那里请示,抛下苏州城不管,朱元璋一定认为他作为主将,擅自离开军队可能会动摇军心,敌我形势对比也可能会顷刻万变,岂不是小题大做?徐达派了自己的心腹密使是最好的执行这个任务的办法。所以,在请示方式上应灵活机动,有的需书面请示以表严肃性,有的当面口头请示就可以了,还有一些不必亲恭,打个电话请示一下也就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