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见之药】一生未见之物,可以当药。欲得未得之物,是人皆有,如文士之于异书,武人之于宝剑,醉翁之于名酒,佳人之于美饰,是皆一往情深,不辞困顿而欲与相俱者也。多方觅得而使之一见,又复艰难其势而后出之,此驾驭病人之术也。然必既得而后难留之,许而不能卒与,是益其疾矣。[清·李渔·闲情偶寄]
任何东西都有一个度,有的时候过了头,医就成了巫,或者说“意”就成了巫。
人生了病就要吃药,有时不生病也要吃药,但是好药在哪里呢?在药厂里,在医药代表处还是在医生手里?这个问题从古至今就没有解决过,而且现在已经到了假药猖獗致人死命的地步了。所以以前我们说治不好也吃不死的话可不能乱说了。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质问好药要哪里,有时说跟真理在哪里一样,让人可以上下求索不停。李渔显然不是医生,但是他照样要对这个问题发表看法,在他以意为医的前提下,好药就可能是一种精神,而在唯物者看来,好药首先是一种物质,是有分子式的。至于说八大山人的一幅古画有没有分子式,这我就搞不懂了。
有的药疗效明显,比如什么伟哥之类的,一吃下去可能就立竿见影了,你道德高尚以德服人都没用的,他就有这个生理反应。至于说他能不能增进男女之间感情的深度和长度,这个就不好说了。有的药呢也很灵光,如果你每天按规定吃下去,他保证给你每天一泡大便,他给你畅通地排泄这是可以保证的,至于说如此的排泄法对人体生理机能有什么帮助,这个我也搞不懂了。还有的药,我同样也是每天都吃,但看不出明显的疗效,怎么说呢,比如说增加人体健康的什么微量元素等,这种微量在一时之间是看不太出来的。但是你长期服用了,至少在心理上有一种安慰了。有的时候睡眠特别好,有的时候脑子特别清醒,有的时候运动起来特别来劲,你就会想,我可能就是服了那个药产生效果了——有这样的想法,那个药就是好药了,或者说你就是一个好“病人”了——如果有“好药”们一起开
会评选年度最佳病人的话。这种时候是精神变物质还是物质变精神我也搞不懂了。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要有用,哪怕是童子的一泡早尿,那就是好药呀。不过任何东西都有一个度,有的时候过了头,医就成了巫,或者说“意”就成了巫。这个话题太大了一点,我吃不消来说,不过巫也总有它存在的道理,也不能动辄就跟封建迷信联系起来。
从有用的角度说,那首先要用了之后才知道的,而这个用就有了实践,就有了神农尝百草。从另一角度说,也就有了死马当活马医之后的许多例子,治好了,治死了——这就要从什么角度来看的问题了。治好和治死,都讲不出什么道道来,也都没有什么分子式的,即使有,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一般和特例,这也是说不清楚的问题。那就不说了。当一台机器上所有的部件都老化之后,你加上最好的机油让它运转,这可行吗?也有人说,名医就是因为有多少人前赴后继栽在了他手里,正如战争年代的将军那都是一刀一枪打出来的,想想有点可怕,其实也属正常。你现在再去找名医,因为他有经验了,你就有可能不栽在他手里,而是他帮你挺了起来。
这就不排斥我们继续寻找好药的努力。下一个进球永远是最好的,那么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比伟哥更伟哥的,也在前头招手呢。要么你脑子里永远有着美好的记忆,要么你永远期待着明天会更好——不管你怎么想,我觉得我们有理由相信,好药会有的,更好的药也会有的,这是可以告慰神农、李时珍和李渔他们的,但是再怎么好的药,他们本人是不可能活到今天了。他们活在文字里,活在药方里,这还不够好吗?
特别是李渔,在今天看来就是一江湖术士啊,他用意念给人看病,不开丹方却教人颐养保健,他知道“文士之于异书,武人之于宝剑,醉翁之于名酒,佳人之于美饰,是皆一往情深……”那么一往情深就是好药,至少是能治心理疾病的吧。
【养生小贴士】
职业女性的“加塞儿减压法”
针对那些想要家庭与工作双赢的职业女性,有专家推荐了一种新的减压方法,叫“加塞儿减压法”,即越忙越要让自己“加塞儿”做一件事,“加塞儿”的是“自己想做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事情。
“加塞儿减压法”具体方法如下:首先是预约时间,将自己最想做的一件事硬塞进自己的工作日程里。比如自己一直想去练瑜伽,因为你认为这对自己很重要,只有去练了才没有亏待自己,那你便可以在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程里寻找出可以加塞儿“练瑜伽”的时间,比如中午。
其次,将“练瑜伽”这件事“加塞儿”到日常工作安排中,形成程式化。尹璞指出,最想做的事情往往是最能缓解职业压力的事情。这样,自己想做的事情得到的待遇不再是“剩余时间”,而是得到了优先。为此哪怕业余时间加一点班,心情也会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