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见惯】人能屏绝嗜欲,使声色货利不至于前,则诱我者不至,我自不为人诱。苟非入山逃俗,能若是乎?使终日不见可欲而遇之一旦,其心之乱也,十倍于常见。可欲之人不如日在可欲之中,与若辈习处,则是“司空见惯浑闲事”矣,心之不乱,不大异于不见可欲而忽见可欲之人哉?老子之学,避世无为之学也;笠翁之学,家居有事之学也。二说并存,则游于方之内外,无适不可。[清·李渔·闲情偶寄]
所谓历经沧桑,一个意思是虽九死而不悔;还有一个意思是,反正都是活呗,何必斤斤计较呢?
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要想颐养好,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李渔的厉害在于他不开丹方却教人颐养之道,这正如医生给你看病却不开处方一样。李渔讲的是生活的艺术和态度,而非开中药铺抓药,而且他是一种有为之学,并非老子的无为之说。人的难处就在于如何掌握在有为和无为之间的那种分寸。李渔在承认快乐人生的大前提下,以为颐养之道,一是要节欲,二是要防病。防病的关键是什么呢?李渔认为就是要让身体处于一种“和”的状态中。家不和,被邻欺;体不和,被病欺。古人认为所有的病也都是一种心病,因此要让心和才是关键的。我们已经早就知道家和万事兴,现在可以继承并发展为——心和才能家和,你和我更和。那么要怎么样才能做到心和呢?李渔是这样教导我们的:略带三分拙,兼存一线痴。微聋与暂哑,均是寿身资。他的意思我知道了,那就是人有时不得不装疯卖傻,难得糊涂。这也是一种防病的方法。
难得糊涂,心里其实还是很清楚的。不仅清楚,而且还是有理想和追求的。这方面的例子当以小说《红岩》中的华子良为代表,因为他心中有理想,所以才能以苦为乐,装疯卖傻,或者也是特定环境里的一种需要吧。从这一点上看,李渔也是继承了徐渭的思想,徐渭所说的难得糊涂,一直来被一部分人所追捧。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当一个人处在逆境时,他常常会想到难得糊涂,于是采用以守为攻的办法。而人在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要下马来就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中国的那些教人做人的道理,有的时候也不得不辩证地看。人在不如意的时候,很多话是听得讲去的。比如做第一把手和做二把手,他的人生策略肯定是不一样的。做二把手难得糊涂还容易些,做了一把手就糊涂不起来了。他一旦糊涂那就不是身体的问题,而是会面临权力失控的问题了。
糊涂也有一个真假的问题,我们现在常说的闭一只眼睁一只眼,心里还是很清楚的。心里清楚又要装得糊涂,这实际上是一种很痛苦的事情。这种痛苦的事情一多,对身体有没有好处呢?我想从唯物和唯心的角度上说,都是没有什么好处的。凡事只要往心里去,心就不好受了。除了你的心是一只垃圾桶,什么东西装进去,总有一些给漏出来了,否则你这心怎么受得了呢。凡病皆为心病,这应该是一条规律了。所以为了不往心上走,你就得让心糙一点,糙一点好啊,就好比是吃粗粮。在一个讲究细的时代里,你糙一点,你狼心狗肺一点,你的身体可能会好一点。在中国“轰轰烈烈”时期,多少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饿其体肤,苦其心志,N年之后,再赐你一个回城的名额,那个时候你还有什么想法没有?
大诗人聂鲁达说过,我承认,我曾经历经沧桑,但是你历经沧桑,有些东西你得把红尘看破才是,否则你会受不了的。所谓历经沧桑,一个意思是虽九死而不悔;还有一个意思是,反正都是活呗,何必斤斤计较呢?我们有的时候会提倡做人要正直,要刚强,这当然是好的,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但是另外一面我们也应该懂得,刚强容易被折断,所以人生态度中就得有中庸和柔弱的成份,中庸之道既然成道了,总有他的道理吧。
所以装疯卖傻之人,实际上是有人生的大智慧的,这种智慧就是会寻得平衡和平静,我们知道,风平浪静时端平一碗水易,大风大浪中要端平一碗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