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指加股权等于理想加财富,这就是典型的马云聚人留人之道。从那以后,六年陈、七年陈、八年陈相继出炉。这些“陈”的后面就是一支阿里巴巴打天下的骨干队伍,就是马云借以成功的团队方阵。
有人说,阿里巴巴的雇员每人每年有1 800元的“outing”(游玩)费;有一个连厕所也充满人生哲语的办公室;这里以客户利益至上,“六脉神剑”的各个要素都积极向上;如果工作卖力,销售人员的提成其实相当不菲,何况这里还“温情脉脉”,如果离开(包括被淘汰)也有重新回来的机会,因为每个人的编号都被无限期保留。
【业界看台——只要普通人才,不给任何人许诺】
中国自古就有“求贤若渴”、“爱才如命”的优良传统,清朝诗人龚自珍更有诗云,“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但是,即使是君子爱“才”,也应取之有道。如果优秀的人才不能与企业有共同的使命感、价值观,即使得到重用,对企业的发展也未必是好事。
今天,中国的教育也开始由过去的“惟成绩论”过渡到注重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在一个企业里,“德”其实就体现在价值观、企业文化上。俗语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正是这个道理。创业的道路是艰辛的,只有和志同道合、荣辱与共的人一起战斗,才会让旅程变得更轻松、更有激情。
在选人、用人上,马云对价值观的要求几乎达到了苛刻的程度,价值观就是“六脉神剑”。他还经常说:如果你觉得自己是精英,请你离开!在任何时候,马云“六脉神剑定人才”的原则从来没有动摇过。
阿里巴巴公司不承诺任何人加入阿里巴巴会升官发财,因为升官发财、股票这些东西都是每个人自己努力的结果。马云说,他会承诺每个人在阿里巴巴公司一定会很倒霉、很冤枉,干得很好领导还是不一定喜欢你,“但是你经历这些后你出去一定满怀信心,可以自己创业,可以在任何一家公司做好,你会想:‘因为我在阿里巴巴都待过,还怕你这样的公司?’”
在马云看来,在阿里巴巴工作的人必须都是有梦想的人,因为只有把工作当作一种深造和学习来对待,才是创业型企业所应该具备的素质。
马云这样阐述他对人才的认识:21世纪什么最重要?我觉得是人才。
对阿里巴巴来讲,期权、钱都无法和人才相比。员工是公司最好的财富,有共同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员工是最大的财富,今天银行利息是2个百分点,如果把这个钱投在员工身上,让他们得到培训,那么员工创造的财富远远不止2个百分点。
马云说,许多人认为专家很重要,中层管理人才很重要,但是他们往往忘记普通的员工对企业的重要性。他举了这样的例子:我们家保姆,我给她1 200元,杭州市场价800元。她做得很开心,因为她觉得得到了尊重。而那些高层他们月薪四五万元,即使你给他加一万元、两万元,他也不会感到什么。但是你对广大员工增加一些,那么士气会大增。
马云告诉所有在阿里巴巴门口徘徊的人才:只要是人才我们都要。我们2004年在广告上没有花钱,但在培训上花了几百万元,我们觉得这将会给公司带来最大的回报。阿里巴巴现在有了120万会员,而且连续两次被哈佛评为“全球最佳案例”,连续两次被《福布斯》评为“最佳B2B网站”。在网络电子商务领域,我们会员数跃居全世界第一位。没有我们优秀的员工,根本没法做到(这些)。
事实上,招揽人才一直都是阿里巴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阿里巴巴还喊出了口号“天天招聘”。
其实我们经历了很多,到今天为止我们招人还是很艰难。最艰难的是在2001年,互联网进入冬天的时候,我们第一没有品牌,第二可以用的资金非常少,整个市场形势不是非常好,大家听到互联网转身就跑。当时很多人进来,也有很多人出去,我记得有一位年轻人,刚刚进入公司我跟他说希望最艰难的时候坚持下来不放弃,这个年轻人说我记住,5年之内我是绝对不会走,这5年来他们一起来的人都走掉了,当他快坚持不住的时候我就跟他说我记得你当时讲的话。现在他坚持下来,无论他的做事风格还是他的财富都已经非常成功了。
自创业以来,阿里巴巴公司最初的18个创业者,现在一个都不少。别的公司出3倍薪水,员工也不动心。对其中奥妙,马云是这样解释的:“在阿里巴巴工作3年就等于上了3年研究生,他将要带走的是脑袋而不是口袋。”
【相关链接——遭遇猎头公司】
今天,在人才争夺白热化的IT行业,“挖墙角”是再普遍不过的事情。为了能从对手那里挖来骨干员工,许多企业除了高薪诱惑之外,更是不惜使用各种“杀手锏”,比如期权之类的激励手段。人才的不正常流动,已经成了摆在各大公司面前一道不容回避的难题。它已经不再是只发生在中小型企业身上的问题了,包括微软在内的跨国公司也在为此头痛。
2007年,微软成了IBM的物色对象,并最终挖走了公司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陈永正。陈永正2003年加入微软中国,通过与中国政府的密切合作,令微软在华获得了巨大发展。微软亚洲工程院人力资源经理康兆宁承认,公司的确存在不少压力,很多公司想到微软挖角,比如Google。微软一手培养起来的李开复,就跳槽去了Google。
相比欧美,亚洲的人才流动更频繁,这里面,除了包括不可回避的员工待遇外,也有其他的外在因素,比如就业环境的不完善,员工地位不高,等等。美国企业管理顾问史密斯的研究显示,中国IT企业人才年平均流动率为60%,也就是说一年之中,每10个人里就可能有6个人更换工作,这样的流动比率,肯定会对企业的稳定发展和知识积累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翰威特公司人才咨询分析亚洲业务总监尼什查·苏里对亚洲企业颇有研究,他认为,亚洲与欧美比,员工流动率相当高,企业应当制订合理的战略,以做到留住员工。
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上,挖人也成为商业竞争的重要手段。但是马云对挖墙角却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显得非常“保守”,他绝不主动向竞争对手挖角。
马云对挖墙角从来都是不屑一顾与鄙视的。这还得从2005年“阿雅联姻”之后说起。2005年8月11日,马云率领他的阿里巴巴公司收购了雅虎中国的全部资产,这让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公司一夜之间身价达到了40亿美元,跻身于中国亿万富豪的行列。
但是,在鲜花、香槟的背后,马云首先遭遇的烦恼不是整合,而是来自猎头公司此起彼伏的挖人电话。当时,无数雅虎中国的员工都接到了“挖角”电话。马云承认当时的形势比他想象中紧迫,他说,“好像全世界的猎头公司这几天一下子出现在这个公司。”从那以后,马云对“挖人”的行为深恶痛绝。
2005年,Google打出了招聘50个李开复“关门弟子”的大招牌时,马云就对此说,“这些人每人违约金5万,即使我们全挖过来也不过250万。但我们绝对不会这么做。我们不但绝对不允许自己公司挖竞争对手的人,同时也不允许我们的猎头挖;同时也强烈地鄙视、排斥和谴责竞争对手挖我们的人。”
但是,如果竞争对手的人主动跳槽过来呢?阿里巴巴会接收他们吗?马云说:“如果不是剧烈竞争的对手,可以考虑一下;如果是剧烈竞争的对手,绝对不会接收。”
关于不挖人的做法,马云除了出于遵守“江湖规矩”的侠客风范,他更有自己独特的“马氏”用人理论。马云认为,从竞争对手那边挖来的人,如果让他说原来公司的机密,他就对自己的旧主“不忠”;如果不说,他就对现在的新公司“不孝”;即使不让他说原来公司的机密,他在工作中也会无意识地用到,这样他就“不义”了。所以,他觉得,“挖人”不符合阿里巴巴的价值观,他不希望挖过来的员工变成“不忠、不义、不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