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开通了微博后,陈奕迅便开始顶着一张名为“吹神”的帽子。确实,他十分热衷于吹水,你甚至会觉得他也能像黄子华、张达明、林海峰那样搞一场栋笃笑。在近年的一些演唱会上,他总是口水多过茶,在一首歌的停顿里,对着台下上万名观众,吹个十来分钟不是问题。“接下来……你们想听什么歌呀?”这是他最喜欢问的问题(尽管大家都知道他接下来肯定还是会按照歌单走)。这时,台下观众就会声嘶力竭地喊出各自的心头好,这喧哗声吵成一片,几乎无法分辨。但在这无数股势力里头,《浮夸》通常是呼声最高的一支。陈奕迅会说:什么?《傻瓜》?你们老是让我唱《傻瓜》,那就成全你们吧!
自《浮夸》诞生的那一日起,它就渐渐成为一张陈奕迅的专属名片。若是更贴切的形容,它是一件华丽至极的外衣,有着过分夸张的闪耀吊坠镶嵌于其中。每当钢琴前奏响起,观众们就开始着了魔似的尖叫,期待陈奕迅那从未冷场的表演。Eason在电子合成器所打造的哥特世界里穿行,他钻进了德古拉伯爵的斗篷,在只属于他的独角戏里卖力演出,并随着歌曲最末那一个怪力乱神的高音,一股脑儿地把情绪全宣泄出来。大家不仅喜欢听陈奕迅的《浮夸》,还喜欢自己亲身到KTV里一展身手,即使已经唱得完全找不着北,即便是用半念半吼的方式把这首歌给唱完,也无碍大家高涨的兴致。这不仅是因为这首歌具有充分的娱乐性,纯粹要好玩你大可以点Eason的《第五个现代化》《谢谢侬》,更重要的是,《浮夸》唱出了每个人心里那些敢想却又不敢做的事。
我所做过的最叛逆、最轻狂、最自大的事,完成于大学毕业典礼的那一天。对于许多人来说,穿着学士服照毕业照,这是一个神圣而隆重的时刻,这不仅代表着学生时代的结束,更代表着藩篱高墙之外全新生活的开始。它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人礼。有同学甚至还千里迢迢地把父母接来,一同见证这一时刻。我知道,当我粉墨登场的时候,一定破坏了不少人的好心情。
当我向承担统一租借学士服任务的班长说不的时候,大家就应该有心理准备,我会搞出什么意外来。这天,我穿了一件科特·库本的圆领T恤,下身是一条素色的运动短裤,穿着噼里啪啦的拖鞋,走向盛装的同学们。出门之前,我还考虑到他们的学位帽上会有流苏垂下,那自己也别示弱,于是便把连电吉他用的音频线绕成了一圈,挂在了肩膀上,远远看去应该像学校的电工模样。我也知道他们拍照时手上会端着用红缎带扎着的文凭——尽管那只是一张卷起来的没有用处的白纸,那我手上也得拿个什么,翻箱倒柜的结果是选择了一把老虎钳,为了让我的电工形象看起来更完美。总之,我就这样出现在大家面前。按照惯例,系主任会和班主任一起站在最前排的中间,他见了我,吹胡子瞪眼地对我说:“怎么,你就穿成这样?”我用自我解嘲的口吻回答说:“是呀!就穿成这样呀!反正又找不着工作,哪里有心思穿学士服、拍毕业照嘛!”
在最终冲洗出来的毕业照上,你一眼就能从人群中认出我来。照片一共有两张:一张扬着头,摆出了一个鲍勃·迪伦式的不屑一顾的表情;另一张则是皮笑肉不笑地咧着嘴。反正,“你叫我做浮夸吧,加几声嘘声也不怕”。
但这不可一世的表情,只能定格在此处。每个人都有一颗哗众取宠的心。如果你觉得这个说法刺耳,那就改成:一颗奋力地想证明自己存在的心。纵观《浮夸》全曲,就算作曲和编曲的C.Y.Kong再怎样极尽光怪陆离之能事,其核心还是离不开一句:“在世间平凡又普通的路太多,屋村你住哪一座。”屋村不只是千篇一律的、远眺如矩阵格子的肉体居所,它更是心灵的安置之地。我们都在用力地寻找自己来时的路,并做无意义的思考。我担心在遥远的以后,是否会有人知道我的英雄事迹呢?这个星球是否会因为我的离开而感到寂寞呢?因此,古希腊人说:认识你自己。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黄伟文则说:放大来演吧,让我做,大娱乐家。
在专辑《U87》里,一曲《浮夸》结束,立即转入的是《葡萄成熟时》,陈奕迅在歌中展示熟男魅力,如箴言一般规劝着你,但这并不是对博出位行径的回答。“留低击伤你的石头”,这是明显的答不对题。《浮夸》一役抛出的问号,到五年之后《Time Flies》中的《陀飞轮》,才由“黄伟文+陈奕迅”之组合亲手了结。当年那个毛头小伙,现在摇身一变已然是成功人士,美酒、跑车、金表应有尽有,可他依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活着多好,不需要靠物证。”无论你有怎样的社会地位,受到的敬重能把你撑死,可若非活着,有什么意思呢?
我想象着陈奕迅摆出他无厘头的表情,不痛不痒地说:“人生本来就是有很多事情是徒劳无功的呀。”
飞机降落在成田机场的时候,天正在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习惯了一到下雨天便满脚污泥的我们,从踏足这个国家的第一步开始,就开始不由自主地惊叹其干净整洁。但同时也有点小懊恼,毕竟在旅途中碰上下雨是谁也不太乐意的事。导游小梦是一位来自北海道的女生,祖籍台湾,尽管父母均已无法用中文拼写交流,但她却从小怀有中文梦,大学时到台湾学习中文,也因此在这一刻能用一口标准的台湾腔宽慰我们说,根据最新发布的天气预报,明天会有一个好天气,大家别担心。
果然,第二天起来的时候,东京终于放晴。后来我们发现,无论是城市或者乡村,只要不下雨,日本的天空就一定是那种能淌出水的蓝色。因为空气很好,能见度非常高,那蓝色会从眼前一路绵延到天际,纯净得无法形容。东京日和,当你亲身体验了之后,会更加明白个中含义。
在皇居前拍了照片,在秋叶原买了《新世纪福音战士》的手办,在银座逛了优衣库和唱片店,我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站:富士山。
在刚驶离东京都的高速公路上,我们曾经有一瞬间远远地瞧见了富士山。尽管此刻距离它还有100公里,但在这晴朗的一天里,我们还是清楚地发现了它。然后我便开始小声哼起了“拦路雨偏似雪花”,轻快的曲调也和陈奕迅的幽怨悲凉大相径庭。但在这惊鸿一瞥后,我们便陷入了令人抓狂的大塞车。抵达富士山山脚,开始沿着上山公路攀爬时,更是步步维艰。眼看天色一圈比一圈暗,我们的心情也随之跌到冰点。抵达富士山五合目时已是傍晚5点,在秋季里,四周已沦为一片黑夜。小梦指着黑乎乎的影子,告诉我们,这就是富士山顶。想到漫长车程的煎熬只换来眼前所得,以及入夜后那刺骨的寒冷,只觉得满怀期待被辜负了许多。勉强用闪光灯拍了几张到此一游的照片,浑身哆嗦的我们返回了山脚的温泉酒店,例行公事地吃晚饭、泡温泉,内里还是因为看不到富士山而心有不甘。没办法,只能期待明天了。那一晚,我们推开了房间的窗户,熄了灯,在榻榻米躺下后,一路听着风声入眠。如果此时这座活火山忽然爆发,滚烫的岩浆以席卷一切之势喷薄而来,把我们都给掩埋了,这样的死法倒也挺浪漫。不知道夕爷在富士山下游历时,是否也有这样的奇怪念头。管它呢,睡吧。
睁开眼醒来的时候,完全在意料之外。从来只是出现在明信片里的富士山,如此鲜活地横亘在我们眼前。
这家温泉酒店的位置极佳,透过顶楼餐厅大堂的落地玻璃窗,就能看富士山的全貌。尽管都说它是羞涩少女,每当密云或雾水天气,山的轮廓就会消失不见;而在夏季,山顶没有积雪,富士山则少了那一抹白,无法呈现最美丽的那一面。可是,可是,那个清早的富士山,却让人那么意外地展现了完美的全貌。
小梦说,你们好幸运耶。富士山上周还没有积雪,只是光秃秃的,如果你们再晚点来,又会因为山上积雪太多而关闭登山(她也不介意我们上到五合目其实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时间点上你们卡得好准。
被前一天的失望和惊吓困扰,哪里还顾得上吃早餐?猪八戒吃人参果似的扒了两口,我们就直奔酒店的观景台。可想而知,那边已经挤满了争先恐后的游人,实在有点扫兴。我看到酒店外围那一片或红或黄的森林,还有错落在其中的民宅,便提议不如到下面去看看。于是我们又穿过了酒店的侧门,来到这片富士山下的居民区里。
这是我们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走入日本民宅。我们才发现,日本民宅的美不只是存在于影像和漫画中,而是存在于随处可得的日常生活里。在乡村,在城区,民宅都是这样让人惊讶的精致艺术品。我们牵着手,近似耳语地小声交谈,生怕打扰到了哪户人家的好梦。这时有秋田犬跑来我们面前,带着百无聊赖的表情,摇晃着尾巴打量着异国的客人,又优哉游哉地走开。
这时我们再抬头看富士山。电线杆和电缆从它的身前划过。如果说在酒店观景台看到的耸立于世界舞台上的富士山,它是一个国家的化身、一种文化的符号,那在一片民宅区中抬头看到的,就是卸了妆的富士山,还原了生活中的本来样貌。山脚广袤的土地上布满了民宅,每家每户的清晨都是从推开门见到富士山开始的。在他们眼中,富士山并非什么观光景点,他们的家门口有一条普通的乡间小路甚至能直抵富士山五合目。对于山脚的居民来说,富士山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和森林、电线杆、蓝天一样寻常。“谁能凭爱意要富士山私有。”以前总觉得林夕为什么会用这样天外飞仙的一句,来劝慰人走出已逝去感情的影子,但当你真的身处富士山下时,又会对这样的表述无比赞同。
谁都只得那双手
靠拥抱亦难任你拥有
要拥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
曾沿着雪路浪游
为何为好事泪流
谁能凭爱意要富士山私有
——陈奕迅《富士山下》
林夕的歌词中总有许多日本元素。为张敬轩写的《迷失表参道》,表参道是东京都著名的潮流圣地;为杨千嬅写的《再见二丁目》,“丁目”是日语中“街”的意思,在银座游览时抬头就能看见“银座二丁目”“银座三丁目”等路牌;为彭羚写的《赏味期限》,在日本的超市里,拿起所有的食品,都会标注“赏味期限”,这是比汉语冷冰冰的“保质期”要美好许多的说法。《富士山下》以日本民众心目中的圣洁之山为题,锻造了陈奕迅最广为传唱的作品。身为K歌之王的陈奕迅,永远是钱柜里最受欢迎的男歌手,许多人唱陈奕迅的歌都很出色,甚至包括难度极高的《浮夸》,但唯独《富士山下》是不可逾越的高峰。这并不是源于它的海拔。陈奕迅不断地编制一个又一个的借口:我们的爱情已不在,但人生的路还有这么长,为什么你还要为我做无价值的纠缠呢?为了已经消逝的感情,你值得割破自己的手腕,放弃自己的生命吗?人总要在失去中学会珍惜拥有,我们的这一次失之交臂,岂不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我们曾经一起走过皑皑白雪,回首甜蜜的日子,为什么要为此哭泣呢?最终引出“凭爱意要富士山私有”一句,你也不会介意“一个人像一座山”这样看似文艺却禁不起推敲的比拟。和林夕的许多经典作品一样,我会把《富士山下》从情歌提升到咏叹世间万物之歌,就像我再喜欢富士山,我也无法将它搬走,无论是照片、影像、文字等各种载体都无法还原此时,任凭记忆掉色,直到苍老。在我来到这里之前,富士山已经存在了几十万年;在我离开之后,富士山还会继续耸立很久很久。不管我在或不在,富士山就在那儿。它的存在并不因为我是否存在而改变。
心中作此念的我们,握着的手更紧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