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禁止自己去做被禁止的事情,更多的是由于对行恶的自我抑制,而不是出自于行善的意愿。
——《沉思录》
烛下解读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历来大有争论。我们不应该看“人之初,性本善”或“人之初,性本恶”有没有人说过,是谁说的,说的那个人、那个团体又是多么的权威和高贵,这些我们都不去管它,谁说的都不算,我们自己扪心自问:人性之初,到底是善还是恶?
有人说恶是后天的,人性之初不知何为恶,恶是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所以“人之初,性本善”。
有人说何谓善呢?既然“恶是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那么善也是“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人性之初既不知何为恶又不知何为善,什么都不知道,只有本能,本能的东西没有善恶之分。所以“人之初,不分善恶”。
有人说人一生下来到懂事之前,只会抢吃抢喝,高兴了就笑,稍有不适就哭,“抢吃抢喝、大哭大闹”的行为不是“恶”吗?有人说抢着吃奶、大哭大闹是它先天的本能,本能不是恶。那么性欲也是本能,若无社会制约,人类也可以想和谁来就和谁来,只要双方愿意。这也是本能的体现,能算恶吗?也不是恶吗?若不是恶,人类社会为什么会制定夫妻制度,谴责通奸、婚外恋,不提倡未婚同居呢?所以“人之初,性本恶”。
至此,我们认为,善与恶是人类在社会行为中设定的言行标准,人类的有些行为在社会中不能提倡、必须约束,不然的话“文明社会”就建立不起来,所以那些“不能提倡、必须约束”的言行被定义为“恶”,所以我们说:人性之初,有着善的基因,比如说对母亲的爱,也有恶的基因,比如说排斥别人保护自己的自私、生理机能上的对所有异性的性欲念。但恶的基因明显多于善。
直到这里,我们才能去理解塞涅卡的话。醉酒会失态,失态就是不文明的、不善的,表现了恶是因为醉酒丧失了自制力,自制力没有控制住恶,不小心让它跑了出来。
同样的道理,“人们禁止自己去做被禁止的事情”正是因为通过自制力去控制自己的恶,而不是善的意愿能起到抑制的作用。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占卜者,从苏格拉底的外表看到他本性淫荡。当他在熟知苏格拉底的人们中间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们都嘲笑苏格拉底。
但是苏格拉底却说:“我身上确有强烈的卑下的欲念,不过我控制了它,而不是它控制了我。”
自制力正是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所在,如果一个人任由冲动和激情支配,他就会沦为欲望的奴隶。人类之所以能抵制本能的冲动,就是因为人类拥有了自制力。
智慧不会从天而降
智慧不会幸临于每个人的头上,无论何人都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获得它。
如果智慧是无偿奉送的,那也是无价值的,也是不会被人所用的虚假的智慧。
——《沉思录》
烛下解读
在寻求智慧的时候,我们必须透过认真地思考和勤奋地努力去获得,不然的话,即使智慧向我们走来,我们也会视而不见,甚至是避开它,找不到它。
鉴真大师刚刚遁入空门时,寺里的主持让他做了谁都不愿做的行脚僧。
有一天,日己三竿了,鉴真依旧大睡不起。主持很奇怪,推开鉴真的房门,见床边堆了一大堆破破烂烂的瓦鞋。
主持叫醒鉴真问:“你今天不外出化缘,堆这么—堆破瓦鞋做什么?”
鉴真打了个哈欠说:“别人一年一双瓦鞋都穿不破,我刚剃度一年多,就穿烂了这么多的鞋子。”
主持一听就明白了,微微一笑说:“昨天夜里落了一场雨,你随我到寺前的路上走走看看吧。”
寺前是一座黄土坡,由于刚下过雨,路面泥泞不堪。
主持拍着鉴真的肩膀说:“你是愿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想做一个能光大佛法的名僧?”
鉴真回答说:“做一个能光大佛法的名僧!”
主持捻须一笑:“你昨天是否在这条路上走过?”
鉴真说:“当然。”
主持问:“你能找到自己的脚印吗?”
鉴真十分不解地说:“昨天这路又坦又硬,哪能找到自己的脚印?”
主持又笑笑说:“今天你在这路上走一趟,你能找到你的脚印吗?”
鉴真说:“当然能了。”
主持听了,微笑着拍拍鉴真的肩说:“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世上芸芸众生莫不如此啊。那些一生碌碌无为的人,不经历风雨,就像一双脚踩在又平坦又硬实的大路上,什么也没有留下。”
鉴真恍然大悟。
恍然大悟的不应只是鉴真一人,智慧的果实不会不劳而获,不会那么轻易地被得到。没有人会碰巧成为一个智者,智慧需经艰苦勤奋的研学与实践,而后才会开花结果。
贪婪会使人陷入贫困
哲学其实曾经给人带来了很多的财富,贪婪却使人重又陷入贫困。因为一旦人们想把一切都据为己有,他们便会失掉一切。
——《沉思录》
烛下解读
“贫困者所缺甚少,而贪婪者缺少一切。贪婪的人对谁都不行善,但受害者却正是自己。”
即使永不知足的人也同样会赞同这句话,甚至会公开地宣称他们也反对贪婪、是厌恶金钱的。
但是他们总是难以消除自己的贪婪之心,直到他们在不断地攫取的过程中,不满足的贪念敲打自己的幸福的时候,他们才会意识到:贪念的增多是以幸福的减少为代价的,他们贪的越多,幸福就越少,幸福越少,无论拥有再多的物质也是贫困的。
曾经有人问哲人德谟克利特:追求财富是不是一件好事情?
德谟克利特回答说:如果对财富的欲望没有满足,这就比极端的贫穷更难堪,因为最强烈的欲望产生出最难当的需求。
诚如德谟克利特所言,贪婪实是贫困,满足实是富有。若想拥有那根本就不可能拥有的远处的一切,那么眼前拥有的也无非是空空的难忍的欲念,这欲火会使我们将已拥有的看作是微不足道甚至是不存在的,因而无法享受它们给我们带来的满足。永不知足的贪婪,会使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满足。
我们自己使生存变得不再简单容易
如果哪个人把关心自己的身体当作是一件极为简单的事,那么他即使不是哲学家,也离着哲学家不远了。
——《沉思录》
烛下解读
奢侈,是追求无关紧要的东西甚至是有害的东西,最终它会使人类把头脑交给躯体,命令头脑成为躯体的奴隶,成为躯体寻欢作乐的帮凶。
以前受支配的躯体,如今成了主人,一切的生产和商业活动,都是为了躯体的享乐。如今谁要是对得到足够的东西而感到满足,那就会被认定为贫穷和无能。以前自然赐予我们的财物,如今却要借助技术、金钱才能有限的获得。
使人类的生存变得不再简单、容易,使财物变得昂贵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人类自己。
曾经有一位富有的父亲带着小儿子去乡下旅行,想让他见识一下穷人是怎么生活的。在农场最穷的人家里他们呆了一天一夜。
旅行结束后,父亲问儿子:“旅行怎么样?”
“好极了!”
“这回你知道穷人是怎么过日子的了?”
“是的!”
“有何感想?”
儿子回答:“咱家有一条狗,我发现他们家里却有四条狗;咱家仅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的中央,可他们竟有一条望不到边的小河。我们的花园里只有几盏灯,可他们却有满天的星星;还有,我们的院子只有前院那么一点儿,可他们的院子却有整个农场那么大!”
儿子说完,父亲哑口无言。
接着儿子又说道:“感谢父亲让我明白了我们有多么贫穷!”
在孩子的眼里,生活上的奢侈并不是富有和幸福的代表,经过修饰的庭院、花坛、彩灯,各种各样的科技的、昂贵的物品,并不能使生活过得幸福,只有心中有了幸福和快乐,即使在大自然的夜空下,在小河旁也会快乐无比。
可是大人们往往在为着奢侈的、虚荣的事物而努力着,他们越努力,奢侈的、虚荣的事物就会越奢侈、越虚荣,从而使大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越来越需要更多的努力才会感觉到幸福。
不要总把生活当作是舒服安逸的事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迎面而来,而且有些事情会把我们击中。
不要总把生活当作是舒服安逸的事,它是一条漫长曲折的路。
我们已然踏上了这条路,就必须做好摔跤、滑倒、有时甚至爬行的准备。
——《沉思录》
烛下解读
没有一条通向光荣的道路是铺满鲜花的。幸福生活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最曲折的路有时却是最简捷的。
曾有人问第欧根尼:“你从哲学中得到了什么?”第欧根尼回答说:“我至少学会了要做好准备去迎接各种命运。”
生活的道路不总是平坦的石板路,它有时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是穿过尘埃,有时是穿过泥泞,有时是横渡沼泽,有时是行经丛林。
一切真正美好的东西都是从斗争和牺牲中获得的,而美好的将来也要以同样的方法来获取。
如若想成就伟大的事业,就要走过荒沙大漠,才有可能登上光荣的高峰。同时面对人类最大的痛苦和最高的希望才能造就英雄的伟大。害怕受伤的人不能作木匠,害怕失败的人不能成为科学家。科学是在头脑笨拙的无所畏惧者的尸骨上建起的宫殿,是在鲜血汇成的河岸上开辟的花园。
若想到达黎明,我们必须踏过黑夜的道路。好运不会在我们期望的那个地方坐等我们,而是在弯弯曲曲的、困难得难以想象的道路上欢迎着勇敢的跋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