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言语要比沉默更有益
一个人应该做到言语谨慎,与敌人交谈时,要存谨慎之心,与他人交谈时,也要保持谨慎。说话容易,然而话一出口,就不可能再收回。说话就像是立遗嘱,言词越少,日后的纷争也就越少。要想非常顺利地完成大事,就应该在细微的小事上注意谈吐。深藏不露的秘密带有神谕的意味,那些口无遮拦的人,很容易遭受失败。
——《智慧书》
语言是既有煽动力的艺术行为。想当年意大利宗教改革家萨伏那洛拉运用动人的言辞,使得15世纪的佛罗伦萨从荒淫奢靡转变为严谨自律;千千万万的男女老幼在罗马教皇的蛊惑下,纷纷拥入中东,为把耶路撒冷从异教徒手中夺回,参与了血腥的“十字军东征”。
语言表达能力和所造成的影响大得惊人,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会,总有一些人在与人交流时会遇到各式各样的语言障碍。那些漏洞百出的言谈,就像肢体伤残人士,如果不进行手术矫正,既会吓到别人,也会让自己感到自卑。优秀的表达能力,既易于让他人对你表示理解和赞同,也会让你显得高贵和谨慎。但是如果你发现自己实在无法让舌头跳起桑巴舞时,请管好自己的嘴巴。
有一家汽车制造公司准备购买一大批用于车内装潢的布料,参与竞争的有三家纺织品厂商。
在做最后决定前,该公司要求三家纺织品厂商各派一名代表于特定日期来该公司进行最后一轮洽谈。
道尔是其中一家纺织品厂商的业务代表,当时正好患了严重的咽喉炎,但这一点却使他最后“因祸得福”,获得了成功。他事后回忆当时的情景说:“我被引进一间会议室,面对的是那家公司的多位高级主管,诸如丝织品工程师、采购经纪人、业务经理及该公司总裁等。我站起身,尽最大努力想讲几句话,却只是徒费力气而已。
“众人环绕着会议桌而坐,都静静地注视着我。我只好在纸上写道:‘诸位先生,我因咽喉炎发不出声来,我没办法讲话。真抱歉!’‘我来帮你讲。’该公司总裁说道。于是,他便代我展示样品,并说明那些样品的种种好处。接着大家开始讨论,也都极力称赞我的纺织品的优点。那位总裁由于取代了我的位置,便代替我参加讨论。而我自己唯一能做的,只是微笑、点头或打几个手势而已。
这个极其特别的会议带来的结果是:我得到了那份价值160万美元的合同——那是我有生以来争取到的最大订单。”
道尔带着庆幸的口气总结说:“我知道,如果不是我不能开口说话,我一定得不到那份订单,因为我对整个事情的估计完全错误。经过这次经验,我发现多让别人开口讲话,实在是有极大好处的。”
当人们感到自己不善言辞的时候,千万不要因为激动而口不择言,不经大脑的话,不但是废话,而且还会陷你于不义的危言。嘴巴常常是祸患的根源,很可能因为你的不慎而为你带来灾难。
对于那些善于言辞的人,也应当经常深思熟虑后在发表言论。因为每个人都会随兴所至地产生种种看法,并例举诸种理由来阐释自己判断的正确性,但这些判断通常受自己的情感驱使,它常常带有偏颇。是以,当我们说话的时候,必须仔细思考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再进行有效且有说服力的发言。
你有权保持沉默,这对你来说有好处,但你不能总是沉默,因为那会使你变得默默无闻。不过,当你开口的时候,必须让你的言谈听起来沉默更贵重,这才是言谈之法。
学会清楚而流畅地表达自己
要善于表达自己,这不仅需要清晰的思路,还需要活跃的思维。有的人善于孕育思想,但最后总是难产,因为缺少清晰的表达方式,思想的产儿(思考和判断)就难以诞生。有些人就像下大上小的酒坛,装得很多,但倒出来的却很少。决断为意志所生,表达为思想所用,两者都是伟大的天赋。思路清晰的受人欢迎,,头脑混乱的人则遭人摒弃。在某些时候,含糊的表达要比粗俗的表达强得多。但是,如果我们自己都不清楚在说什么,听众又怎么能够接受它呢?
——《智慧书》
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世间有一种途径可以使人很快完成伟业,并获得世人的认可,那就是优秀的口才。”
言语是思想的衣裳,它能完全地表现出一个人。一个粗浊或优美的品格,在粗浊或优美的措辞中会自然地流露出来。人们最喜欢那种出自真诚的言语。
一个人虽然不一定能完全说出自己,但却多数能鉴别及透露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在有意无意间,在别人的眼前,他往往以每一句话描绘自己的轮廓与画像。
言语是一种严肃的东西,有口才的人决不会滥用它。同时也劝你不要强求别人听你的话;如果别人不愿意听,最好还是住口不说。因为对方或许对言语的重要性有相当的认识,以致无法乐观地接受。
自以为永远说得不够的人,常流于多言而必定是多言多失。长舌头与头脑简单往往结成亲家。最要紧的是说得少又说得好,那便可被称为懂得说话的艺术。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各人的生活经验,思想情感,千差万别,如果我们不能善于跟各式各样的人交谈、讨论,我们必然陷于孤寡闻、自以为是。孤陋寡闻而又自以为是的人,正是一个到处都不受欢迎的人。而且,只要每个人想一想:自己的各种看法、意见、兴趣和主张,是不是天生就有的呢?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是不是从来没有错过呢?答案一定为:不是。正相反,它们是慢慢地经过长期培养而成形的,并且它们是会常常改变的。
人们平常似乎很少人知道谈话在生活中有这么宝贵的价值。人们常常安排自己的生活、办公、看电影,可是很少安排自己去找一些什么人,好好地谈几个小时的话。
人们没有想到在一起谈些什么好,人们很少替客人们互相介绍,使他们在一起谈些共同有兴趣的事情。人们也没有想到,必要的时候,自己应带头谈起一个所有客人都会有兴趣的话题。人们特别不要使那些没有熟人的客人感到闷气、难堪,只呆呆地无聊地一声不响地坐在那里。在拜访人的时候,人们穿得很整齐。可是对于见了人之后,应该讲些什么,却模糊得很。有许多人不但没有随时准备和别人谈话,事实上,简直有点怕谈话,甚至于觉得谈话是很讨厌麻烦的一件事。有的人害怕遇见陌生的人,见了比其地位高一点的人,他们就不但害怕,而且还有点儿害羞。如果遇到不得不参加的会议时,他们坐在那里,出了举手表决以外,什么事也不作,他们不能站起来反对,补充自己同意的意见;也不能反驳,批评人们反对的意见。
为什么人们变成这样的人呢?可能是因为从小缺乏集体生活,对人太不了解;也可能是因为某几次谈话失败了,为了避免谈话的失败,于是索性就不肯开口;也可能是误解了多做事,少说话的真意,把不说话当作一种美德;也可能是受了祸从口出这个成语的影响觉得不说话是一种保护自己的安全之道。
一个人如果既没有擅长于辞令的才智,也没有缄口不言的判断力,那是一件可悲的事。
思如精英,口随大众
逆流行舟很难纠正错误,并且危机四伏,只有苏格拉底敢冒这种风险。自以为另有高见,其实是在侮辱别人,因为这意味着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你批评了某种见解,也就间接的批评了赞同这种见解的人,所以你会让许多人感到不愉快。真理只被少数人掌握,庸俗卑劣的欺诈行为却很常见。你很难根据人们在大庭广众之中说的话来判断他们是否明智,因为他们说的并不是真心话,或许只是为了迎合大众的趣味,但在内心中却对这种心口不一的行为深恶痛绝。明慎的智者既避免被人反驳,也避免反驳他人。虽然他早就做出评判,但却不轻易在大庭广众之中发表。人们的思想是自由的,不应该受到侵凌触犯。它们隐匿起来默默等待,在没有遇到贤达之人前绝不轻易显露。
——《智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