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俩经常探讨在图书这个行业中间最有价值的是什么?李国庆觉得肯定是出版社和读者的直接联系。而在传统上,出版商和读者之间往往要经过许多环节,而借助Internet出版商和读者可以直接联系,这是最有价值的东西。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上书店肯定是未来一种很好的发展方向。夫妻二人相信,中国图书销售的未来必然是基于互联网的。于是,李国庆俞渝开始着手创办网上书店。
在遇到俞渝之后,李国庆的事业才真正开始起步,这一点李国庆自己也承认,创业10年,此前虽然一直在苦苦拼争,但是事业始终没有发展起来。李国庆觉得自己不可能干什么都挣钱,但是有的行业总要过去试一下。毕竟李国庆在图书行业干了10年,所以试着去做网上书店也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
从当时来看,图书在中国是一个小生意,全行业只有300亿,算上教材是700亿。而一个短信就能冒出一个100亿、200亿的市场这让在图书界做了10年编书、出书和卖书工作的李国庆感到很苦闷。“穷则思变”的他通过各种方式来卖书,结果却发现怎么做都不赚钱。登报卖书连广告费都挣不回来,办书友会发现邮寄目录的成本太高,而传统书店的房租又不便宜……思前想后,李国庆觉得网上书店还是可以试一试的。
不过,想法和实践总是存在距离的。尽管李国庆和俞渝是非常优秀的龙凤组合,然而当时的国内却并不具备创办网上书店的条件。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由于中国的互联网刚刚起步,网民的基础人数还没有超过700万,因此尚不具备开办网上书店的要求;二是中国没有一个适合做图书配送的物流系统,如果要自己建立的话成本投入会相当大;三是中国当时缺少一个动态更新的书目数据库。因为图书不同于普通商品,它没有固定的种类及内容,建立一个权威的、覆盖全国的数据库尤为重要,但建库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面对这些横亘在开办网上书店面前的困难,敢于创新和挑战自己的创业狂人李国庆,确信机会就在困难的对面,奇迹总是在别人的否定和怀疑中存在。而且,网络技术和现代物流这种新的事物必将很快在中国发展起来,这一点是可以预测到的。至于建立可供书目数据库,对于已经在国内图书和出版市场摸爬滚打了六七年的李国庆来说,只要下工夫都是能做出来的。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果断地未过河先架桥,开始着手建立中国可供书目的数据库。
建立数据库,是一个耗费大量资金的工作。李国庆需要强有力的合伙人来帮助他共同完成。很快,就有了结果。1997年,IDG、LCHG和北京科文(集团)三家公司合资成立北京科文书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其中李国庆出资50万元人民币,IDG出资50万元人民币,LCHG出资10万美元,成为最大股东。所有资金加起来,总共折合人民币183万元,同时由李国庆担任董事长。新公司专做可供书目的数据库,并得到了新闻出版署的大力支持。
IDG全称是International Data Group,即美国国际数据集团,创建于1964年,集团创始人以及董事长是戈麦文,总部设在美国波士顿。IDG是全世界最大的信息技术出版、研究、会展与风险投资公司。在全世界8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子公司和分公司,拥有数万名高级研究专家和编辑人员,采用各种现代化信息处理和传递手段,建立了快速而全面的世界性信息网络。自1980年在北京创办了中美合资《计算机世界》周刊以来,至今IDG公司在中国合资与合作出版的计算机、电子、通讯有关的报纸与杂志30种,例如《IT经理世界》、《网络世界》、《微电脑世界》。可以说,IDG强有力地参与了中国IT专业媒体的发展,但这还不是IDG的主要贡献。IDG真正的贡献是它在风险投资方面,已经为中国投了不下150个项目。
LCHG在英国、美国做可供数目的历史有100多年,他们做出可供书目后,一是靠销售这些书目赚钱,二是他们也从书目制作上收取额外费用。他们制作标准信息不要钱,比如书名、定价、版本、作者等信息。但是如果要录入封面、目录、促销情况等信息,就必须收取额外费用。他们在东欧地区包括匈牙利、乌克兰、波兰、爱沙尼亚、立陶宛等国都投资了可供书目数据库。因此,LCHG建议李国庆也用这个方法赚钱。
李国庆将北大图书馆系、北大分校图书馆系的学生整班整班地进行训练,训练结束了再到各个出版社进行数据的普查。普查的内容包括每个月出了什么新书,定价是多少,同时普查还没有卖完的库存图书情况。开始时,出版社觉得李国庆制作可供书目数据库根本没用,仅仅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给科文公司提供了一些便利的条件。
李国庆带着这些兼职工作人员在出版社的仓库里,一晃就是好几天,没日没夜地翻阅那些发黄蒙尘的资料,终于拿出了一张数据库普查清单——中国可供书目数据单。
这个收获,确实让李国庆感到兴奋,但是问题也很快出来了。因为要做一个动态的数据库,难度是相当大的。1997年他们就做成了比较“毛胚”的数据库,然后对这个数据库不断地加以完善。可以说,这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因为中国依靠卖信息的企业都很难成长,盗版也很严重。李国庆之所以甘冒风险,也是因为有亚马逊作为参照的样本,所以不怕赔本。
皇天不负有心人,1999年初,历时两年、投资近6000万人民币的数据库终于做成了,而这个时候中国的网民人数也跳跃发展到600万——时机渐渐成熟了。
作为一个创新公司,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在中国率先建立了如此庞大的图书信息数据库,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中国第一个独立的图书信息数据库的诞生,不仅引起了许多商家的关注,而且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不过,这对李国庆和俞渝来说,仅仅是他们大展宏图的一个小前奏而已。
3.“爱子”横空出世
图书信息数据库做出来之后,李国庆夫妇便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一个新鲜事物上面——网络书店。
网络书店这个概念,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而产生的。
在美国,计算机的热潮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已经持续了30年,在它的强大作用力之下,产生了微软、IBM、苹果等一大批生产计算机硬件或者软件的公司。90年代中后期,随着雅虎、eBay、亚马逊、谷歌等基于互联网应用的公司的兴起,整个世界开始由个人电脑时代向网络时代急剧转变。
1998年,微软在海外悄无声息地发布了Windows 98。与旧版的Windows95相比,新的版本可靠性更高,操作更为快捷。从这一年开始,人们对互联网的体验似乎更为深刻——网络时代正在到来。
当门户网站的概念进入中国的互联网产业时,国内的ICP、ISP一拥而上,纷纷向门户网站挺进。当时中国只有100多万网民,其中几十万网民还属于电脑和网络从业人员,但所有的网站都明白:网络门户将是未来发展的一种大趋势,所以攻占山头才是正确的战略决策,只要能够占领先机就能够赢得未来。
1998年7月13日,中国第一支网络概念股——中华网在纳斯达克上市。中华网的上市,引起了投资者对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好奇,也极大地刺激了其他谋求上市的互联网公司的热情。自从那一天起,上市,特别是在美国上市仿佛成为了众多网络公司的终极目标。
1998年的9月15日,张朝阳推出了Sohoo2.0版,明确宣布要做中国第一网站,他在这一年也因此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50位数字英雄”之一,成为名重一时的网络新贵。9月22日,网易全面改版,向中文网络门户方向迈出了第一步。12月初,四通利方公司与海外华人互联网企业美国华渊资讯公司合并,成立了新浪网。很快,它就一跃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
伴随着国际互联网经济的整体发展,中国的电子商务也开始兴起。
1998年和1999年,中国互联网处于一种极度活跃的状态,投资人和创业者都惟恐落后,使出全身力气追赶互联网这趟快车。他们认为伟大的互联网时代正在到来。虽然谁也说不清互联网公司到底是靠什么才能赢利,但是,冥冥之中的力量却在吸引着那些富有冒险精神和开拓精神的人,前去拼杀一番。
李国庆和俞渝经过全面的考察和论证之后,决定在这块大蛋糕中分得属于自己的一份。
建立一个网上书店,前期工作之一是要为它取一个上口且便于记忆的好名字——这也是建立一个响亮品牌的第一步。
李国庆夫妇为名字的问题纠结了很长时间,可谓绞尽脑汁。开始俞渝在想名字的时候,唯一考虑的就是要简洁明了。她最早想出来的名字叫“网上”,结果一查,这个名字已经被别人抢先注册了。于是,她发动亲朋好友们集思广益,要求只有一个:响亮。
没过多久,大家就贡献出了“幽静”、“开卷”、“梧桐”等30多个名字,但是没有让俞渝中意的。
偶然间,俞渝发现当时的搜索引擎比较落后,企业的名字一般是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首字母靠前的明显占优势。于是,俞渝就从字母A开始想名字,像什么A字头的“阿诗玛”、B字头的“斑马”……一直到以D字打头的“当当”和“叮叮”……经过几番筛选之后,就剩下了几个名字。
但这几个名字,更让俞渝难以取舍,无奈之下,她让大家都坐在一起,然后挨个把这些名字都念出来,听着哪个响亮就用哪个。结果,经过大家的一致推选,认为“叮叮”和“当当”最响亮,好记而且上口。那么用哪个比较好呢?最后到注册中心一问,才知道“叮叮”这个名字已经被别人抢注,于是最后选择了“当当”。
“当当”这个名字取得非常好,因为它是两字连用,带有卡通味道和几分童趣,给人感觉像是在呼唤一个小朋友的名字似的。这就使得“当当”这个名字听起来特别亲切。后来,这种命名法也在互联网流行起来,如拍拍和圈圈等等。
现在,响亮的名字有了,数据库也有了,没有太多经验的李国庆夫妇开始着手办理网上书城的下一步事项了。
创业的开始往往都是很艰辛的,当当网的诞生也不例外。在刚起步的阶段,当当没有办公地点,没有员工,俞渝就在李国庆的图书公司里辟出一间没有窗户的小屋,然后在新浪的首页上面放了一周的招聘广告,然后招了几个员工就开始运营了。在招聘了几名网络工程师之后,把网页做好,再把可供数目数据库放上去。1999年底,这个构架简易的网上书城就开张了。
从某种角度来看,当当网也是个“苦命的孩子”。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面临着来自众多竞争对手的挑战。在当当网宣布正式运营的前后一两年,中国的网上书店业务经历了一轮可怕的膨胀。最多的时候有300多个竞争对手,比如同样号称是“全球最大中文网上书店”的“博库网”,科利华的“全国购书网”,席殊和许晖的“旌旗网”、方正科技与人教社的网上书店,联想和金山共同投资的“卓越网”等相继冒出来,各有各的资源优势。在2000年,风险投资向网上书城注资的时候,当当网在第一轮只融到了600多万美元,而竞争对手卓越、八佰伴、8848都比它要多。
如果单从这个数据来看,当当网的前途可以用“生死未卜”来形容。但是李国庆却充满信心,他认为从售书、销售额、客流量3个指标来看,当当网肯定是第一。因为当当网强调的是书店模式,并不跟那些图书馆相比。俞渝一直坚持当当网的图书战略,她表示如果品种不全的话可以慢慢增加,但分类不好就得年年修改,搜索引擎流行就增加图书搜索,海量计算累积用户的购书品种和爱好。
2000年,当当网在李国庆和俞渝的精心策划下,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李国庆宣称,当当网不是第一家网上书店,一年前全球中文书店有87个,半年前有140多个,现在大概有300多个,现在数一数一年前的那80多家差不多都销声匿迹了,而有幸存活的那些可以称它们为网上书摊。
李国庆讲这番话是带着几分豪气和霸气的,此时的当当网的确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因为它有一支“梦之队”的超强组合:来自风入松的王曦(运营总监)、瀛海威的海洋(技术总监)、贝塔斯曼的吴迦南(信息总监)、微软中国的阎光(市场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