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洁净的白大褂,一头银白的发丝。每天,在大河卫生院,年近七十的副主任医师吴东继都是全院最忙碌的人,等候在候诊室的病人都在60人以上。而这位温和的老人总是和善地微笑着,给病人精心治疗,在患者心上撒播温暖。
从走上卫生工作岗位至今,吴东继在内科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了五十年。五十年来,伴随着风风雨雨和坎坎坷坷,吴东继以高度的责任感、执着的敬业精神和无私无畏的奉献态度战斗在与疾病作斗争的战场上,用青春和汗水在卫生事业的旗帜上写下了执着和忠诚,向组织和人民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五十年来,经吴东继治愈的病人数以万计,未出现一例医疗伤亡和责任事故,被县委、县政府多次评为“先进个人”,还被市人事局、市卫生局表彰。
黄梅县大河卫生院担负着黄梅县两个乡镇以及临近县市武穴市部分群众的医疗保健工作,责任重大。而吴东继五十年来的行医经历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良好口碑,使他所在的内科成了一种无形的招牌,每天求诊者成群结队,络绎不绝。他暗暗告诫自己,要做“三个代表“的忠诚实践者,为党旗添光加彩。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思想上树立群众观念,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需,解人民群众之所难。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摄入脂肪的增多,胆囊炎患者日益增多。武穴市徐政村三组农民袁艳桥就是其中的一个。慢性胆囊炎折磨了他多年,四处求医,均无功而返。耗费了钱财,人还被折磨得形销骨立。吴东继用自创的“加味茵陈虎杖汤”给予治疗,患者吃了六副药就治愈了。如今,这个患者成了一个活广告,把周围的患者全介绍到了这里。黄梅县城附近的一个农民抱着孩子找到吴老。这个孩子慢性腹泻,他的父亲抱着他四处求医,九江市的大医院、甚至省级妇幼保健院都治疗过,均不见好转。吴老仔细检查后,发现医生将消化功能性腹泻当作感染性腹泻治疗,这种南辕北辙式的治疗使孩子的病愈治愈严重。几副药下去,再加上外敷药物,孩子的腹泻明显减轻。孩子的父亲笑了。
医术的精湛使吴老成了大忙人。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甚至大年三十的上午他还在忙。而正月初一,吃过早饭,他就早早赶到医院,穿起了白大褂,坐到了门诊部。与病人亲切交谈,问寒问暖。寒冷的冬季,他仍经常加班加点。夜晚,常常有急诊病人找到他家,无论是否睡熟,他都立即起床,赶到医院,为患者治疗。
1959年,吴东继以优异成绩考取了黄梅县中医班。从此,他在卫生工作的道路上迈开了坚实的步子。在学习中医理论的同时,他向洪畴等名家学习西医及外科手术。在漫长的乡村行医过程中,他用驾轻就熟的医技为患者解除了疝气、大隐静脉曲张、骨髓炎痛苦。随着技术的提高,他对知识的渴求愈来愈强烈。组织满足了他的愿望,让他到湖北中医学院中医理论提高班学习一年,随后又在该院专家门诊部进修一年。他跟随王梧川、谭银章、任国顺、童孝惠等老教授学习妇产科囊肿、乳腺炎、糖尿病、胃炎、小儿支气管咳喘等疑难杂症。他还跟随知名老中医吴国强学习,仿效神农尝百草。在继承大师优秀技术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实践,合理添加药物,使疗效达到最佳效果。
黄梅杉木乡王寨村民向定姣因严重颈椎病,导致颈动脉供血不足,常感眩晕,失去了劳动能力,家庭生活非常困难。患者求助于吴东继。在运用传统药方治疗的基础上,他给患者施以药物外敷的办法,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在,患者早已消除眩晕,能正常下地劳动了。
在治病救人的同时,吴东继刻苦钻研,认真细致观察,写下了《辩证治疗慢性肝炎35例临床小结》、《浅谈痹症诊治与体质的关系》等医学论文在《世界名医论坛》《江苏中医杂志》等刊物发表,在同行中引起良好的反响。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吴东继常常以自己的高尚品格影响着同事和后辈。在行医过程中,吴东继始终严谨认真,为病人负责。在观察过程中,绝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为治疗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多年来,他从不逗留病人,能治疗的病,他认真去治疗,而对于自己没有把握的病,绝不为了钱财的目的将病人逗留,使病人的病耽搁。
今年6月初,吴剑楼村村民吴水松刚出生不久的孙子因呕吐、啼哭来院就诊。多年的经验告诉他,这不是一般的儿科疾病。再三检查后,他确信自己的诊断没错。建议患者的父亲将病孩转院治疗,并开出了转院证。谁知,吴水松坚持在本地治疗。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吴水松将病孩让别的医生看。结果是孩子的病越来越厉害。不得已,转院九江、武汉,被确诊为先天性肠管狭窄。
正是这种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五十年来,他未出现一起医疗纠纷。
吴东继的医技和品德在患者中流传,成为良好的口碑和佳话。一些条件较好的医院想以高薪挖走他,但被他婉言拒绝。在大河镇这片土地上生活了近七十年,他已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建立了深厚而朴素的感情。他说,如果为了钱,我何必要这样做。
是的,这句话道出了他的心声。每天他看过的病人是全院最多的,但是,他没有向单位额外索要报酬。为了病人,他经常半夜起床加班,病人生活困难付不起医疗费的,他还及时给垫付。
这就是吴东继,在偏远的乡村,在医疗条件艰苦的基层,他用五十年的艰苦努力服务人民,实现了他的入党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