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英
咨议局
清朝末年,内有人民革命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外有西方列强侵略,腐朽没落的清朝政府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为了苟延残喘,清朝放府开始重视民意,中央和地方层层设立了民意机构。在清廷中设立的是咨政院,各省设立咨议局,州、县设议事会。宣统元年(1909)七月,甘肃省咨议局在兰州县门街中段中协衙门内西院(今陇西路3号省政协家属院驻址)正式成立。这是甘肃省最早成立的民意机构。陕甘总督长庚还给成立大会送来了书面讲话稿。成立大会上选举张林焱(兰州人,翰林院检讨)为议长,王黼堂(定西人)为副议长,后继补遗缺为副议长的有郭铸嘉(肃州——今酒泉人),何念忠(永昌人,拔贡)二人。全省共有议员43人,其中驻防甘肃满族专额议员3人。议员产生的程序是:先由各州、县选民在候选人中投票初选。初选当选的议员,由州、县报请上一级政府——知府再举行投票复选。经复选后才正式由知府衙门当众公布当选为咨议局议员,并由选举监督颁发当选议员“执照”,即当选证书。
省咨议局每年九月举行一次大会,闭会期间由正副议长及常驻会议员在会办公。在第一次大会上议员提议的案件有民族、禁烟、蚕桑、水利、矿务、农林、交通、衙役等主要大类,送请政府认真办理,并要求将办理情况向议会报告。在宣统三年(1911)九月的全体大会期间,辛亥革命爆发了,迫于形势,议员便自动离会赶回原籍,开张不久的省咨议局也就无形中结束了。
临时省议会(一次)
武昌首议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1912年2月24日,甘绅马福祥、王之佐、水梓等人鉴于共和大势已定,倡议组织临时省议会。
第一次大会在兰州文庙省教育会(今兰州市第二中学)召开成立大会。前省咨议局议长张林焱对共和政体不甚热心,为当时甘肃政局中的守旧派,并不愿继任议长,而议员中也有些人有遗老思想。在这种形势下,会议一致选举具有民主思想的进步士绅李镜清(临洮人,前清拔贡)为议长,刘尔炘(兰州人,前清翰林)、张林焱二人为副议长。同时选举了马福祥、周务学、王之佐等33人为议员。
3月15日,兰州官绅共推代理甘肃布政使赵惟熙代表官方,临时省议会副议长张林焱代表地方,通电承认了共和。北洋政府大总统袁世凯任命赵惟熙为甘肃都督。清朝陕甘总督长庚宣布了清帝宣统退位诏书,离开甘肃,清朝对甘肃长达二百多年的统治从此结束。
临时省议会在李镜清议长主持下,短暂的三个月中办理了以下重要事件:一是和平解决了秦州(今天水)起义问题;二是调处省城驻防兰州东教场周务学忠武军炮兵队索饷哗变事件;三是弹劾甘肃都督赵惟熙十大罪状及其他问题。赵惟熙被弹劾后,临时省议会与赵惟熙冲突愈演愈烈,赵深感恐慌。于是他从各方面挑拨回汉感情,同马安良(回族)部进行离间,说李镜清“欲灭回种”,致使军阀马安良对李镜清恨之入骨,公然派兵把守议会大门,不准议员出入,逼迫议会停止活动,并采取各种威逼恫吓手段,逼李离兰。后来在马安良授意下,李镜清被刺于家中,年仅41岁。李镜清为实现民主宪政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的遇刺,在甘肃近现代史上是一个重要事件。他被刺后,议员纷纷逃回原籍,临时省议会陷于完全停顿状态。
临时省议会(二次)
1912年8月,为了缓和局势,赵惟熙与马安良密谋后,由马安良出面召集在省城议员开会,决定于当月恢复临时省议会(二次)。
在恢复会议上,选举张林焱为议长、慕寿祺(镇原人,前清举人)为副议长,议员多名。这个临时省议会完全受军阀马安良操纵,成了摆设,没做实质性事情。
第一届甘肃省议会
1913年3月,在第二次临时议会五个月之后,第一届甘肃省议会在兰州成立。在成立大会上,选举闫士璘(陇西人,前清进士)为议长,杨思(会宁人,清末翰林)、赵守愚(徽县人)二人为副议长。
全省十二个选区经初选、复选,选出议员56人。其中属国民党籍者48人,属共和党籍者8人。同年11月4日,大总统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甘肃支部,收缴国民党议员的证书、徽章,取消他们的议员资格,这样,省议会议员仅七八人,不足法定人数,只得停会。到第二年的2月28日,袁世凯干脆下令各省省议会予以解散。甘肃省民政长兼署都督张广建执行命令,解散了第一届甘肃省议会。第二届甘肃省议会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人民反复辟声讨中死亡,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同年10月,在黎元洪命令下,恢复了甘肃省议会。1918年10月,第二届甘肃省议会在兰州成立。选举王世相(兰州人,清末进士)为议长,王之佐(张掖人,清末举人)、王佑曾(秦安人)二人为副议长。议员与第一届省议会相同,仍为56人。本届议员任期为3年,先后召集了三期年会。但当时政府施政情况,根本不送议会审议,都以行政命令让各地执行,议会形同虚设。
第三届甘肃省议
第二届议会期满后,1921年10月10日,在兰成立了第三届甘肃省议会。杨思被选为议长,田玉丰(甘谷人)为副议长,之后慕寿祺、周之翰(武威人)依次递补为副议长。第三届省议会议员61人。
省议会成立之后的10月6日,总统徐世昌任命甘肃禁烟大员潘龄皋为甘肃省省长。10月14日,也就是省议会成立才4天,潘龄皋因故非法逮捕并殴伤数名议员,惹起很大风波。省议会决议停会一年,以示拒潘。事平后,潘氏已不能安于其位,终于辞职。1922年9月4日,议长杨思调任兰山道尹,补选张维(临洮人,前清拔贡)为议长。田玉丰为副议长。到1925年4月,议长张维到甘凉任道尹,补选狄世襄(皋兰人)为议长。1927年3月,国民军第二师师长刘郁芬解散甘肃省议会,档案交兰州公安局保管。会址由国民党甘肃省党部占用。前后活动了十余年的甘肃民意机构——省议会,被冯玉祥部队的一个师长刘郁芬扼杀。
第一届甘肃省临时参议会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权迫于人民大众要求参与建言献策压力,于1939年10月,国民党政权决定在甘肃省成立第一届甘肃省临时参议会。其组建程序是,先在各县知名人士中遴选参议员(实为官方指定),后报请国民党政府核准并公布。
全省参议员为25人,候补参议员13人。国民党政府遴选张维为议长,范振绪(靖远人,清末进士)为副议长,赵元贞(正宁人,留美冶金博士)为秘书长。1940年2月3日,甘肃省第一届临时参议会在兰州“举院”(今兰医二院驻址)正式成立。在第一次大会上,听取省政府施政报告,选出驻会委员5人。以后省临时参议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除提交政府应办议案外,还选举国民党政府立法院、监察院、国民参政会分配甘肃的立法、监察委员、国民参政员等,干了一些实际事情。当时定临时参议会每届四年,1943年8月,国民党政权又公布了第二届临时参议会,直到省参议会成立。
甘肃省参议
会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反内战,要民主呼声高涨,国民党政府为了进一步欺骗愚弄人民,假以“结束党治,还政于民”的幌子,将原来由其一手操办的甘肃省临时参议会改为各县、市“选举”省参议员,然后于1945年11月12日成立了甘肃省参议会。在筹备中,甘肃省政府还公布《县参议会组织暂行条例》、《县参议员选举条例》等,让每县、市各选一名省参议员。合水、环县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不让选举,卓尼、肃北二少数民族地区的设治局,也没有选举,代表性可见一斑。
会议开幕时,当时的省政府主席谷正伦主持开幕式,并任选举监督。但选举议长时,张维获34票,另一位候选人李世军获33票。
公布李世军落选后,李的支持者强烈抗议,指责谷正伦操纵了选举。
有的拒不出席会议,省民政厅长赵龙文等三人居然飞往重庆向国民党中央政府告御状。后经有关人士调解,又委李的支持者郭维屏为副议长,这场明争暗斗的闹剧才结束。当时兰州街头巷尾对这一“选举”编成顺口溜:“三青团丢钱,赵龙文丢官,李世军丢人,郭维屏丢丑。”是对国民党控制的省议会选举的概括。国民党的这个丑一直丢到兰州解放才结束。
(《甘肃文史》200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