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在广交会期间,深圳市某进出口贸易集团公司总经理叶总通过下属海外经济贸易公司经理李某认识了陈某。听李某一番介绍,叶总决定聘用“能人”陈某,以扭转海外公司不景气现状。
2003年1月,来海外公司报到上班的陈某得知公司去年曾从澳大利亚进口有2万多吨氧化铝,眼下正交与国内某铝厂加工成铝锭,以便出口,当即向李某建议:“这批铝锭应该拿到国际期货市场买卖,能起到保值作用。”“什么是保值?期货是怎么回事?”不懂此道的李某、叶总等初闻此言,便虚心地向陈某讨教。为此,陈某专程去香港请来一位港商对他们进行“期货交易”的启蒙教育。在陈某的热情鼓舞下,叶总、李某渐渐头脑发热,早已把国家禁止国有企业擅自参与国际期货交易的规定忘得一干二净。叶总、李某等共同拍板定案:国际期货交易,可以干!
2003年2月,经陈某策划,一个秘密的冒险计划开始实施:即刻以叶、李、陈三人组成一个国际期货运转操作小组,先用该进口公司的名义与美国P公司签订了参与期货交易的有关文件,随即在美国纽约某银行建立账户。经商议决定:动用该账户的期货保证金要由叶、李、陈三人中的两人同时签字方能生效。至于其他生意业务,可由陈一人独自决策。案发后,查阅叶、李、陈三人订立的《转移资金授权书》,发现一个极容易钻的空子:交易所“在任何时候,无须事先通知就可将资金从调节商品账户转移到其他账户,具体可以事后用书面通知李、陈两人。”
为使陈某能卖力地为公司工作,叶、李二人特为其在新园大酒店包租了一豪华写字间作办公室。该写字间月租金为9000元,内设有电脑、国际直拨电话等现代办公通讯设备。就这样,陈某开始独自一人操纵着海外公司期货交易的大权。
经过短时间的“精心准备”,叶总听从李、陈的谋划,在2003年4月,将那批铝锭投进国际期货市场。为使此项工作能较顺利开展,叶总奔走于深圳市经济发展局、外汇管理局和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很快便办理好了参与期货交易所必需的文件和手续。5月5日,叶总拿着外汇管理局的批复,从中国银行深圳分行分批付出贷款200万美元作为期货保证金存入公司在海外炒期货的账户上。
尽管市外汇管理局在办理该进出口公司和海外公司的批复时强调:“汇出的外汇必须专款专用。”此笔款项“只限于用作出口铝锭期货交易保值,交易完毕后,要及时将资金调回国内”,“不宜搞专门买空卖空的期货交易活动”。但叶、李、陈等人却是“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他们凭着自己的胆大,毫无顾忌地跨过了前述规定:他们手中仅有1825吨铝锭,却在期货市场中卖出26000吨,由此造成的虚位空锭多达24175吨。由于到期供不出实际现货,叶总等人便只好用保证金作冲抵赔偿。因上阵决定草率,第一笔期货交易便给公司造成300多万美元的亏损。
眼见第一笔期货交易白白丢失300多万美元,叶总为迅速弥补损失,在陈某的鼓动下,同意扩大生意范围,空炒铝、铜、锌、金银、外汇、棉花、大豆、石油、食糖等多个品种的期货。
可是,出师再次不利,仅2004年春节期间为一桩铜材的期货交易,叶总的公司又损失掉800万美元。这犹似一次大赌博,越输越想赢回。叶总再次听从陈某建议,在缺乏铝锭现货的情况下,干脆“以锌换铝”。可是期货市场进入者须得先交保证金。这钱从哪里来?一急之下,叶总想到了自己的妻子,向她借钱救急。
叶总之妻黄某是深圳市免税商品供应公司的总经理,一听叶总呼救,她便立即伸出救援之手。为了避违纪嫌疑。她先让自己属下公司与丈夫属下海外公司签订合伙经营期货生意的假“协议书”;然后便以免税公司进货为名,利用开具给免税公司的假发票,蒙骗市外汇管理局,轻易将500万美元汇出境外。资金一到境外,黄某即刻便将其中的400万美元转到她丈夫在美国炒卖期货的公司账户上。然而,这一着也未能圆叶总的美梦。到2004年8月,不到3个月的时间,黄某为救丈夫划出的400万美元已全部亏空流失。而她自己留的那100万美元,也因使用不当,同样流失干净。
面对“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惨局,叶总曾有过懊悔,但他并不善罢甘休,他发誓:非要赢个大盘不可!可这几个月的实际运转结果是叶总总亏空已达1200万美元。
正当炒期货屡屡失手的叶总在为上千万美元的流失而惶惶不安之时,他又接到了期货交易所的明白告示:“贵公司所属的海外公司账上已无剩余资金,请马上追加保证金,如果不马上补足应交的期货保证金,我们将向国际法庭起诉,追诉罚金。”
面对这最后通牒,叶总更是慌了手脚。在此之际,李某献上一策:国家储备局正委托该进出口公司代购矽钢片,已汇入800万美元,何不先动用一下该款,以解燃眉之急?叶总一听,马上叫李某策划办理,很快他们便编造了一个理由,骗取了主管部门的同意,将其中的300万美元直接汇入到在美国的公司期货账户上。对那余下的500万美元,叶总也没用来替国家储备局购买矽钢片,而是交由李某所在海外公司使用。李某拿到这笔钱后迅速购买了大批棉花,准备加工成棉纱出口,以赚一笔大钱。可没想到国家很快实行了对棉纱销售采取保护价格的限制,这样一来,不仅赚头不大,销售也日见困难。结果,这批积压的几百万美元的货物只好困守在海外公司的库房里……
在2003年5月至2004年8月期间,叶总属下的海外公司先后21次向美国纽约化学银行汇出期货保证金,总计达3066.62万美元,以上款项除已经汇回中行深圳分行1222.94万美元以外,截止2005年9月为止,期货账户上仅有余额1.2万美元,也就是说有1842.48万美元,加上银行利息521万美元,总计2636.48万美元,经叶总等人的国际期货买卖折腾,竟像打水漂似地在短短的时间内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叶总以为天上有馅饼掉,上了陈某等人的大当。
经商要避免落入欺诈的陷阱,必须以防求稳,以诚实致富作为座右铭,不要企求轻松可以获得巨大财富。
6.经商要有应变能力,未雨绸缪最保险
商场变化莫测,一个微小的变化能让人大赚一笔,顺势大展身手,也能让人倾家荡产,走上不归之路,因此,经商要想尽量降低危险,尽可能赚取利润,未雨绸缪就必不可少。
在商业经营的过程中,再精明、再厉害的商家也不可能把其可能遇到的危机想得面面俱到,做得十全十美,总会有疏漏的地方。再加上受个人能力的限制,商家再会防范,也难免不出错,难免不遇到风险和危机,只能在若干个商业处事的基本原则基础上加以概括性、原则性地防范。因此,这就给商家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也是进一步的要求,即善于去应变。应变作为防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具有一种灵活的主动性,不仅能有效地防范住危机的进一步蔓延及困难的加大,而且也能对以后更成功地进行防范提供依据和借鉴。
广东金龙集团在创业时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企业,但其老总黄达却很有应变能力,他当时看准了中国的保健品市场,于是想方设法与广州某科研机构联系,希望他们能帮他研制出一种怡口爽神、健体增智的新型保健饮料。在金龙集团提供了市场构想及饮料部分原始数据后,这个研究所答应了,签订合同后,金龙集团向这个研究所提供了500多万元的研究经费。在这一过程中,黄达考虑到了万一对方失败或中途退出,造成研制计划不能如期完成所带来的后果,于是多了一个心眼,要求研究所把他们的研究进展情况列一个详细的书面报告,并且派了几个刚从某化工厂挖来的研究人员以协助之名参与开发研制,了解进展情况及实验细节。
果然,当这个研究所把饮料试剂开发出来后,该所的领导打起了小算盘。因为这个饮料试剂的效果无论在色泽、口感还是成本上都是相当成功的,于是他们想自己筹措资金建立饮料厂独占市场,而不愿与金龙集团分享成果。研究所对外宣布开发过程由于种种因素陷入停滞状况,无法继续下去,该研究所愿意赔偿300万元并向金龙集团道歉。
面对这个情况,黄达并没有感到突然,因为他从研究所递交的报告及他派去的研究人员的汇报中就隐隐感到不对,觉得研究所想背信弃义,独自享受成果。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的公司也只好自认倒霉,接受不足的赔偿。然而黄达却有了自己的防范措施及应变措施,他马上想出了高招:用高薪高福利去挖人才,尤其是这个研究所的几个对试验起关键作用的专家,同时他抢先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专利。双管齐下,专家如约而来,研究所既失去了人才,又无法合法地生产,最终金龙集团如愿以偿,得到了新型保健品饮料的科学配方,在两个月后一炮打响。黄达的应变能力在这场风波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一般来说,商家在防范危机的同时要做到善于应变,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针对与发生危机有关的各种可能因素,拟定一份周详的切实可行的防范危机的措施计划。
(2)按照防范措施计划进行周密的布置和安排,对每一个环节进行逐一落实,明确具体防范办法。
(3)要建立早期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危机的苗头并高度重视,宁可“小题大做”,要彻底灭绝那些易引进危机之火的小火星。
(4)把防范危机的注意力向那些易被遗忘的角落里延伸,因为很多危机的出现都是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萌发的。
(5)防范措施要切实可行,不能做表面文章,摆花架子;否则,危机一旦来临就会招架不住。所以,对防范措施的贯彻要深入,要有严格的要求。
(6)危机的发生,有的是因为客观原因酿成,有的是因为主观原因。如果只顾眼前利益,就会发生决策上的失误,一步走错,满盘皆输。最好建立科学决策系统,防止由于最高决策者的失误而造成的危机。这种对自身失误的防范是很明智的做法。
(7)要留有预备队,作为补救战场危机的机动力量。公司要有防范危机的物质准备,比如,要留有一定的机动资金等,以应急于危难之际。
要有应变能力防范危机。在公司巩固成果、继续发展的过程中,再周密完善的防范也不能完全杜绝危机的发生,只能够尽量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
因为在商业领域所涉及的变数太多,有政治上的突发事件、经济中的政策调整、法律上的变动,还有自然界的风险、市场需求风险、财务风险等,举不胜举。而这些复杂的情况也不是一个人、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能面面俱到地考虑到的,更不可能事事都能未雨绸缪,预先做好准备。那么,公司要顺利地继续发展不避免失败,就必须要有应变的能力。
7.商不厌诈,经商要三思而后行
凡事三思而后行,这对降低生意场上的风险很有帮助。因为骗子再高明,总难免百密而无一疏。而三思就是发现“一疏”的方法。
在商业活动中,人往往是因为一时头脑发热而上当受骗,而待事过之后,仔细一想,才会发现其中的漏洞,才想到某些值得怀疑之处。但这时受骗已成为事实,追悔莫及。
中华民族的国宝景泰蓝,是华夏千余年来工艺美术的智慧结晶,其制作之精湛,堪称世界艺术的奇葩,向为世人所瞩目。
一次,一个自称身居东瀛的外籍华人跑到了北京,对我工艺品出口部门信誓旦旦地声称:虽为日本的工艺品代理商,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必欲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大陆的出口创汇一尽绵薄之力……
我接待人员不由喜出望外,顿生相见恨晚之憾,连忙满脸堆笑地说:“欢迎!欢迎!”
“我虽然从事工艺品的进出口代理,但一向注重中国景泰蓝的经营。我在香港、台湾、东南亚有大宗客户,与欧美客商也有广泛联系。”代理商搅动如簧之舌在自我介绍,其实是牛皮捡大的吹。
不知就理的接待人员赶忙说:“希望合作,希望合作。”
“景泰蓝是我们祖先留下的非凡之作,炎黄子孙都有责任把它的美妙介绍给全世界。我如果不再做转口贸易,而是直接获得经营的荣幸,将是一生中最大快事,也不枉经商一世!”代理商说明来意。
“对所有惠顾的客商,我们一概提供方便、尽心服务。”接待人员热切地答道。
“我们是不是先谈谈合作意向?比如我要是订购3000万人民币的景泰蓝,贵方能否在单价上给予优惠?”代理商故意用大宗订单引诱对手上钩。
“3000万?”接待人员从未遇上这样大的买卖,极想把它做成,于是建议说:“我可以跟厂方联系一下,争取以批发价出售,这样在单价方面就会有些优惠了。”
“很好!明天请厂方也来,还请贵方准备一份批发价目细表,我希望尽早达成合作意向。”代理商爽快地说道。接待人员在对方的好话中、笑脸里没有看出一丝一毫的歹意,全无防范的心思。
第二天下午,谈判既简短又出乎寻常的顺利,代理商看着批发价目表,挑出热门品种稍作还价便逐项通过,双方很快达成3000万元的订购意向书。接待人员欣喜至极,厂方代表如遇财神,无不企盼订购意向变为实质性的购销合同。代理商却说意向与合同只是一步之遥,应该先为意向的达成而举杯庆贺。
当晚,喜庆宴席在豪华宾馆中排开。接待人员为初步成交而干杯,厂方为财大气粗的买主而祝贺。宾主正当酒酣耳热之际,代理商起身举杯:“我代理过非洲的木雕、爱斯基摩的海象牙雕,此番有幸经营故国的景泰蓝,荣耀可谓无以复加!敝人根据以往的经验,要把这桩买卖做好,必得在广告、宣传中细下工夫。我以为,对景泰蓝的民族特色,应作一番工艺背景的介绍和制作艰难的说明,使洋人切实感到妙不可言,高不可攀!为此,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不知当不当说。”
“有话请讲,只要能办到的,我们绝不会拒绝的。”接待人员回复道。
“先生尽管说出来,我们厂将尽力配合。”厂方代表满口答应。
“我想参观一下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将以亲眼目睹的生动事例向客户介绍中国工艺品的妙手独湛、巧夺天工!做生意嘛,总得设法让买主惊奇万状,并对他们的购买欲望加点强烈的刺激。不知道我的想法能否行得通?”代理商说罢察言观色,生怕我方识破他那“卑甚以袭,半进半退以诱”的狼子野心。
“符合情理,我方将给予满足。”接待人员自醉不醒地应允道。
“行,我们会作出妥善安排。”厂方代表惟恐失去顺水人情。
观察工艺制作的时间用了整整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