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学习和记忆过程,能很好地体现现代认知心理学中关于学习和记忆的理念,能充分发挥人大脑的潜能,使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信息的建构更加主动、积极。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Tony%Buzan提出的一种记笔记的方法。它采用中心向四周发散的结构,即由中心主题引出相关的子主题,再由子主题引出次主题。整个思维导图是由线条、图形、颜色、词汇等元素构成的。
思维导图的英文名称是Mind%Map,其实就是思维地图,意思就是把思维用线条画出来。人们在联想和想象的环境下对事物的记忆会非常深刻,而思维导图恰恰还原了人类思维的天然方式:运用图像和网络般的联想,构造一幅对象的全景图。它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同时以视觉形式和语言形式呈现信息能够增强记忆和识别。
思维导图在提高记忆绩效方面的优势有以下几方面:
(1)“左脑+右脑”的记忆模式。思维导图根据左右脑不同的功能,按照大脑自身的规律组织知识,并使之结构化,从而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的潜能能充分地释放,最终极大地发掘人的记忆潜能。思维导图采用图像、关键词、网络般的联想和想象来构造记忆信息的关系图,而人在这一环境下记忆会更深刻。
(2)思维导图能促进识记编码。认知心理学在研究记忆时采用三个基本概念:编码、贮存和提取。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是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在这三个过程中都涉及编码、贮存和提取。
(3)思维导图能识记的动机。影响记忆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学习者的觉醒状态、识记的意识状态、加工的深度和组块。
觉醒状态: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它直接影响识记的效果。要提高大脑的兴奋水平,必须充分调动大脑的各个器官。在制作思维导图时,首先运用的是图像和网络般的联想。其次,在绘制的过程中根据需要使用不同的颜色。还有,思维导图的分支采用自然弯曲的线而不是直线,每条曲线上都会标注一个关键词。
识记的意识状态:直接影响记忆的效果,有意识的识记效果明显优于无意识识记的效果。大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是有效记忆各种材料的必要条件,思维导图的建立是一个深度加工信息的过程。加工过的信息贮存在大脑中才能更牢固、更持久。
思维导图采用组块的方式,通过关键词和连线把知识联合成更大范围内的知识。人的短时记忆的广度为5~9个项目。通过思维导图的末端开放式功能,可以很方便地控制记忆的数量,使之符合人大脑的承受能力。
(4)思维导图能促进信息的保持。保持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方式存储在人们头脑中的过程。同时就思维导图的某一个分支追沿下去,可以发现下层主题与上层主题是按照某种特殊的、连续的、系列的关系组织起来的。思维导图在组织主题与主题时,更多的是采用联想方式进行的。另外,思维导图在表现一些有层次关系的知识的时候,采用层次组织的方式来组织知识,这也符合人类把较多的概念和知识是按层次贮存在记忆中的这一规律。
(二)基于思维导图的记忆应用
记忆的一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在这些环节中,引入思维导图,可以大大提高记忆的绩效。
(1)制作丰富多彩的思维导图。一张丰富多彩的思维导图,能迅速地调动学习者的兴趣,引起注意。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记忆的唯一窗口。人的大脑在注意某一事物时,大脑皮层就会在相应的部位上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所有的神经细胞都要为它“服务”。
(2)思维导图用于记忆的评价、反思和调控。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很方便地对记忆的效果进行评价,思维导图的每一个分支末端都可以根据需要予以展开或隐藏,同时分支上的关键词为学习者的记忆提取提供帮助。
(3)思维导图在记忆创新中的运用。人的学习首先是学习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是在学习和记忆的过程中,能够有所创新,以此不断丰富人类的知识宝库。思维导图采用可视化的方式表现知识和知识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