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我们中学生不但要学好各门功课,还要阅读一些课外读物。眼界开阔了,思想才能更加活跃,不但能掌握前人创造的知识,还能大胆设想一些前人没有想过的事情或是解决前人没有解决了的问题。但是读什么,就需要有一个量和范围的选择。
(一)怎样选择课外书
有的同学认为“中学时代要博览群书”,因而见书就读。这其实是不合适的。“博览群书”的概念由于时代的不同,“群书”所表示的数量是不同的。今天,人们常用“信息爆炸”来形容信息量的增长速度,一个人能力再强、阅读速度再快,也不可能把世界上的书读完。因此提高信息检索能力,比如说选择图书的能力就尤为重要。
选书,目的是区别哪些书应当精读,哪些书应当泛读,哪些书只要读部分章节,哪些书要放在案头随时备查,哪些书暂时可以不用读,以便在有限的中学课外生活中读点有益于自己身心健康的书。
(二)讲究读书方法
读课外书并无固定的程序和方法,但是怎样读效果好一些,还是有一些方法的。
1.分类读书法
不少优秀学生的读书经验是:分门别类地读书。每一类书,借来几本,预计一下要多长时间可以读完,安排好正常上课、做作业时间之后,将空余的大部分精力放在读课外书上。这样分类读,可以保证知识的系统性,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读的时候,容易懂,有兴趣,能持久,记得牢。如果不管什么书,拿到就读,泛泛一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连贯性,收效不会大,忘得也快。
2.快速读书法
快速读书法要求在30分钟内读完2000字的文章。程序是首先用5~10分钟时间将文章读一遍,再用5分钟时间记下或画出好的词语,标出段落,然后用10分钟时间归纳并写出文章的结构提纲。有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立即查字典、词典弄懂,最后用5分钟时间把文章再看一遍。这样一篇2000字的文章30分钟就搞定了。以后,抽空可看看自己写的结构提纲,回忆一下文章的内容,思考一下文章的写作技巧。如果印象模糊了,就再看看。发现第一次写的提纲不合适,可以修改补充。读的文章多了,还可以对同一类文章作综合分析,找出它们成功之处与不足的地方。有这种阅读经历的同学说:“通过这样阅读,每当我看到老师布置的作文题,读过的一些文章就会浮现在眼前,怎样构思,怎样开头,怎样展开,怎样结尾,都有了参考的内容。然后和老师出的作文题相联系,很快就可以确定我要写的内容,作文写得顺利多了。”
3.兴趣读书法
中学时,有位同学读过爱因斯坦、英费尔德合著的《物理学的进化》、盖莫夫的《物理世界奇遇记》,还有《量子史话》、《原子物理学和人类知识》等。他说:“这些书中,那些动人的情节、优美的文笔、简练的数学和高深的哲理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以至于我在报考大学的时候,全部志愿填的都是物理系。直到今天,我的兴趣一点也没有改变。”这就是兴趣读书法的经典例子。你对哪方面知识有兴趣,可以凭兴趣多读些这方面的书。不论哪方面的书,只要有利于身心健康,多读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