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小故事:
一节课上,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玻璃罐子,然后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教授把石块放完后问他的学生:“你们说这个罐子是不是满的?”“是。”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教授笑着从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它们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问:“现在罐子是不是满了?”大家都有些不敢回答,一位学生怯生生地细声回答:“也许没满。”教授不语,又从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倒进罐子里,然后又问学生:“现在呢?”“没有满!”全班学生很有信心地回答说。是的,教授又从桌子底下拿出一大瓶水,缓缓倒进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的玻璃罐。
一个平常的玻璃罐居然装下了这么多东西,但如果不是事先把最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也许以后永远没机会把它们再放进去了。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其实都可以像往这个玻璃罐里放东西那样,先进行时间级别分类,如根据学生的日常安排,按照“事分轻重缓急”进行组合,确定先后顺序,做到不遗不漏。如:
第一级:时间紧、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非常重要的事情。如即将到来的考试必须多花时间进行准备。要注意的是,很多人惧怕这一级别的事情,觉得太复杂,要耗费太多的精力,同时因为怕困难完不成或者完成得不完美而采取逃避的态度。
第二级:很重要,但在时间上没有特别要求。这一级别的事情当前不需要马上交差,但又非做不可,容易在不急的心理中被人遗忘,在最后关键时刻演变成第一级别事件,如两周前老师布置的期中检查作业。
第三级:时间上紧迫但并不是很重要的、可以请别人代劳的事情,如取快件,可以请同学顺便去取。
第四级:时间上不紧迫也不是很重要的事情,有些可以请别人做;有的可以降低标准;有的必须要做则放在零碎时间中完成;有的对生活没有益处的事件则建议选择放弃,如毫无意义的闲逛。
对时间进行科学管理,应该把握以下几条黄金法则:
学会适度搁置法则。不要固执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把问题记下来,让潜意识和时间去解决它们。这就有点像踢足球,左路打不开,就试试右路,总之,尽量不要“钻牛角尖”。《论语·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孙子兵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做准备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的度由勉强变更为能行。在生存的范围限度内,改变我们的度,从而使得自己有可以办事之度。
现在就做法则。许多人习惯于“等候好情绪”,即花费很多时间以“进入状态”,却不知状态是干出来而非等出来的。请记住,栽一棵树的最好时间是20年前,第二个最好的时间是现在。
不得不走法则。要学会限制时间,不仅是给自己,也是给别人。不要被无聊的人缠住,也不要在不必要的地方逗留太久。一个人只有学会说“不”,他才会得到真正的自由。
严格规定完成期限法则。帕金森在其所著的《帕金森法则》中,写下这段话:“你有多少时间完成工作,工作就会自动变成需要那么多时间。”如果你有一整天的时间可以做某项工作,你就会花一天的时间去做它。而如果你只有一小时的时间做这项工作,你就会更迅速有效地在一小时内做完它。
做好时间日志法则。你花了多少时间在做哪些事情,把它详细地记录下来,早上出门(包括洗漱、换衣、用早餐等)花了多少时间,搭车花了多少时间,温习功课花了多少时间……把每天花的时间一一记录下来,你会清晰地发现浪费了哪些时间。这和记账是一个道理。当你找到浪费时间的根源,你才有办法改变。
理解时间大于金钱。用你的金钱去换取别人的成功经验,一定要抓住一切机会向顶尖人士学习。仔细选择你接触的对象,因为这会节省你很多时间。假设与一个成功者在一起,他花了40年时间成功,你跟10个这样的人交往,你不是就浓缩了400年的经验?
学会列清单。把自己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写下来,这样做首先能让你随时都明确自己手头上的任务。不要轻信自己可以用脑子把每件事情都记住,而当你看到自己长长的清单时,也会产生紧迫感。
同一类的事情最好一次做完法则。假如你在做纸上作业,那段时间都做纸上作业;假如你是在思考,用一段时间只作思考;打电话的话,最好把电话累积到某一时间一次把它打完。当你重复做一件事情时,你会熟能生巧,效率一定会提高。
每1分每1秒做最有效率的事情法则。你必须思考一下要做好一份工作,到底哪几件事情是对你最有效率的,列下来,分配时间把它做好。
要有成本观念法则。在生活中,有许多属于“一分钱智慧几小时愚蠢”的事例,如为省两元钱而排半小时队,为省两毛钱而步行三站地等等,都是极不划算的。对待时间,就要像对待经营一样,时刻要有一个“成本”的观念,要算好账。
避免争论法则。无谓的争论,不仅影响情绪和人际关系,而且还会浪费大量时间,到头来还往往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说得越多,做得越少,聪明人在别人喋喋不休或面红耳赤时常常已走出了很远的距离。
积极休闲法则。不同的休闲会带来不同的结果。积极的休闲应该有利于身心的放松、精神的陶冶和人际的交流。
集腋成裘法则。生活中有许多零碎的时间很不为人注意,其实这些时间虽短,但却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做一些事情。比如等车的时间可以用来思考下一步的工作,翻翻报纸乃至记几个单词。
提前休息法则。在疲劳之前休息片刻,既避免了因过度疲劳导致的超时休息,又可使自己始终保持较好的“竞技状态”,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80/20法则。应该把精力用在最见成效的地方,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美国企业家威廉·穆尔在为格利登公司销售油漆时,头一个月仅挣了160美元。他仔细分析了自己的销售图表,发现他的80%收益来自20%的客户,但是他却对所有的客户花费了同样的时间。于是,他要求把他最不活跃的36个客户重新分派给其他销售员,而自己则把精力集中到最有希望的客户上。不久,他一个月就赚到了1000美元。穆尔从未放弃这一原则,这使他最终成了凯利—穆尔油漆公司的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