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都已经到场了,实乃张某的荣幸,在下就不必多说了,”张元从一旁小童手中,接过精致的托盘,上边倒入一杯佳酿,顺流而下。
溪水九曲宛转,潺潺流过,那杯佳酿若一叶扁舟般随波逐流,打了个旋儿,就在一个帷幕前停下。
此时一个青衣小童忙跑出取回托盘,恭敬地将佳酿奉上,从中走出一位朱红色广袖深衣的少年,虽然长得也是美丽,与何晏相比还是落了下风。
“那个是李御史之子,李昊天,倒是有几分才情,”隔壁曹植的声音悠悠传来,为曹冲解了疑惑。
李昊天原地走了两步,倒是自有一番风流,许久缓缓道,“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规规矩矩地五言诗,既不出风头,也没有太过平庸,曹冲看着那人兴趣盎然,有意思。
话音刚落,李昊天接过小童端来的美酒,一饮而尽,“承让了。”
众人皆纷纷叫好,此时传酒的任务有一位身着白衣的妙龄女子代替,她微微俯身道,“素玉坊夙玉,替张公子斟酒。”
语罢,不少帷幕传来惊奇声,“夙玉姑娘居然来这里了。”
如此清涟不妖又淡然若仙的女子,真是难得,曹冲远远望着就觉得不由自觉的沉沦下去,更何况其他世家子弟。
“怪不得张元如此神神秘秘,居然把素玉坊第一乐师夙玉姑娘请了过来,难怪难怪,”曹植又在旁边大发感慨,又巧妙地解开曹冲的疑惑。
乐师虽然身世可怜,比起青楼女子,身份又高出不知多少辈,加上时常被世家子弟请去做夫子的比比皆是,自然不会被一群自视甚高的世家子弟厌恶。
夙玉轻轻撩开洁白的宽大衣袖,素手轻抬,斟满酒杯,自有小童放入溪中任其漂流。
举手投足,自是一副赏心悦目的水墨画。
有美人在旁,周围的流觞就成了众人想要表现的工具,皆屏息看着托盘在一顶青色帷幕前打个旋儿停下,没有得到酒杯的人不免露出失望的表情。
幕内童子高兴地取过托盘,走进帷幕,一位紫衣少年迫不及待地走出,脸色喜悦,长相几分阴柔。
“光禄卿之子沈鹤,追着夙玉姑娘良久,这次倒是得偿所愿,能好好表现一番,”曹植声音又及时响起。
曹冲忍不住挪耶,“没想到三哥倒是如此‘博学’。”
曹植摇晃的纸扇停下,自然听出了弟弟的暗讽,“总好过弟弟的无知。”
曹冲也不好在公共场合逞口舌之快,就继续看去。
沈鹤招来童子,取出一把古琴,观之也是极其珍贵的,手指拨弄了几下琴弦,一曲凤求凰和缓又流畅的传出。
琴音渺渺,带着一种渴求,希望能得佳人一丝垂青,有了几分琴意在其中。
众人都这道这段趣事,只管往夙玉那里看去,依旧冰雪无恙,冷冷清清,一曲作罢的沈鹤颓唐地拿过佳人斟来的美酒,仰头饮下就走入帷幕中。
倒也是痴情男儿,曹冲惋惜地摇摇头。
新一轮又即将开始,有了夙玉姑娘这个美人在,场面来来回回也没有冷清下去,一旁的张元乐的合不拢嘴。
曹冲看了几回就觉得无趣,往远处青黛色的山峦看去,微微转了一个视线,却发现一直闭目的曹丕不知何时醒来,此刻一脸专注地望着他。
曹丕没想到曹冲会突然看过来,像被发现一些秘密一般,慌忙扭过头去。曹冲想他也是不好意思,并未多想。
“公子,到你了,”童子悄然进来,手里拿着托盘小声提醒。
曹冲微微一愣,没想到打个酱油也这么难,一时没有想到要做些什么,早有在帷幕中喊道,“何人在此?想赖账不成。”
正在出声催促的众人,突然就看到一个五六岁的娃娃,长得粉雕玉琢,却带着少年的长身玉立,俊美无双。
曹冲走出帷幕,微微躬身,“二哥,借你的佩剑一用。”
对岸帷幕中一把华丽的宝剑,自帷幕中飞出,曹冲飞身接过拔掉剑鞘,衣袂反转立于河岸,引起一片叫好声。
寒光乍现,搅动溪流水起,“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歌声虽然稚嫩,却唱出了歌中的凄凉,又是一个飞身侧转,舞起一朵华丽的剑花,“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此时对岸,黑衣冷冽的少年走出帷幕拿起树枝和着起舞,“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一旁的曹植兴致盎然击节和之,也随着吟唱。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
月白色长袍的曹植,此时桃花眼中也是一片认真,众人无不被如此悲怆苍凉的歌声感动,均纷纷沾衣拭泪。
曹冲浑然不觉直直吟唱了三遍,方收回剑势,傲然而立。
曹丕丢掉树枝,踏溪而来,姿态风雅,一边击节而歌的曹植也风流无限地站在身后。
那一刻无数的世家贵族子弟,自帷幕中走出,脸色带着欣赏,恐怕任谁也不会忘记今日曹氏三公子的风采。
一旁的夙玉姑娘脸色动容,亲自走来,拿起酒壶斟下三杯美酒,一一递过。
这首将军百战死的悲怆,对于醉生梦死的贵族子弟就如黄钟大吕,震耳发匮,哪怕多年习性难改,也对了民生疾苦、乱世白骨有了一种新的认知。
曹冲接过酒杯,微微一笑,“承让。”
早有童子将宝剑装好还给曹丕,他点点头又踏水离开,三人皆回到了帷幕之中。
许是曹氏三公子风华难掩,接下来的节目任是如何精彩,都比不上刚才,自此人们不在会拘泥于曹冲的称象奇才,开始对他从新有了新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