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那种追求金钱、炫耀金钱的虚荣心态实在该改一改了,疯狂地攫取金钱,买一些只能说是垃圾的东西,目的就是展现给别人看,以此来显示自己的价值,而实际上却失去了生命中更为宝贵的东西:本质、自尊以及真实的生活。
住在阿巴达锁镇阿巴达街的莫瑞德夫妇,有两个小女儿,他们是一个真正经济独立但并不富裕的家庭。他们靠着一份差不多只有一半的收入,就过着很好的生活。莫瑞德夫妇都是只受过专业训练的学校老师,如果他们想,1年加起来可以挣十多万美元,可是只有丈夫布兰特在工作,而且是一份半职的工作,他们一家四口,1年只用不到3万美元就过得很舒服,因为他们学会了聪明地花钱,所以能够达到经济独立。莫瑞德一家过去10年来都过着简单的生活,他们说这种生活一点都不难过,他们觉得自己很好,因为他们对环保尽了一份力量。事实上,他们的哲学已经变成了“少就是多”。他们的收入虽然比一般人低,但却买到了一个珍贵的东西,很多收入比他们高上10倍的人却还买不起这个东西。这个珍贵的东西就是大量的休闲时间,他们可以用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只要稍微谨慎一点用钱,大多数人都能减少可观的花费,人们如果能充分运用创造力和机智,不花什么钱,都可以过上逍遥快活的生活。
避开负债陷阱
每年因债务纠纷而丧生的人,比因战争而死的人要多出数十倍以上。
假如你认为只要借得一笔资本,就能够创业了,那你就完全想错了。实际上,即便你已经借到了资本,你也未必会创业成功。由于据我所知,那些毫无商业经验的人靠借来的钱做生意而最后能成功的实在不多见。
一个毫无成功把握的人去创业,没有不遇到经济困难的。但是,假如他确实有相当能力和充分的成功把握,这样无形中就已经在别人面前树立了信用,那么即便他靠借来的本钱创业,也没有太大关系。
一个立意要创业的人,首先必须掌握所要从事的业务范围的详细情况;其次,还要有挑选录用合格雇员的眼力。假如这两点做不到,你对于所要经营的事业竟然毫无头绪,在挑选录用员工方面也不加区别,那么即便你做事很忠诚,待人很诚恳,当你向别人开口借钱以作为你的创业资本时,其他人也会毫不犹豫地一口回绝。
当你准备创业之时,最好不要心存太大的奢望,开始规模小些也不要紧,只要你确实是一个杰出的人、能干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划经营后,自然能发展得非常喜人。假如你能做到这一点,即使资本是借来的,倒也无妨。
比彻教导他的儿子说:“你得像逃避恶魔一样避免借债。”你要快下决心,不论你怎样急需金钱,也不要让你的名字出现在人家的账簿上!
富兰克林那“贫穷的查理”里有句话说得好:“借钱等于自投苦恼的罗网。”是啊,法庭上每天又有多少的民事纠纷案都能够为这句话作证。
当然,这句话并不适用全部的情形,也有一种例外。当一个人由于意外事件而陷入困境时,当遭遇很多从天而降的祸患时,往往任何人都难以靠自己的努力去避免,即便是满怀希望事业也难免遇到意外的困难和阻力,到了那时,不论你怎么小心谨慎,无论你思想上如何正确,无论你怎样不爱向人借钱,为了应一时之急,你都必须硬着头皮去向银行贷款。但就是到了那时,也要谨记一条:“借得慢,还得快。”
这一原则也适用于生意上的放账和借款,事实上放账和借款都是在所难免的,但你在两个方面都得有一个限度。
一个步入生活的正轨、沿着事业的健康道路前进的人,首先要注意的是,要在自己的才能、意愿、目标之间建立适当的平衡。不要因为野心太大,眼光太高,便走上举债经营的道路。
一些年轻人由于大意的缘故,经常因为借贷不立契约或不立书面的凭据而发生许多有损名誉的纠纷,使他们的前途受到不利的影响,渐趋暗淡,并且还使他们在道德与精神上受到极大的伤害。
世界上每年有无数本来大有前途的年轻人由于借债而遭到了意外的失败。当他们刚跨进入社会时,或许还没有染上借债这种恶习,他们原先或许非常看重名誉,也从不喜欢到处去借钱来胡乱花用,那时他们的前途是非常光明的。但后来由于一点小小的用途无意中开启了借债的大门后,他们便渐渐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危险境地。
每年因债务纠纷而丧生的人,比因战争而死的人要多出数十倍以上。现代的天才人物中,居然有7个人因举债而丢掉了性命,包括一个小说家、一个学者、两个法学家、两位政界名人和一个演讲天才。
美国的一位闻名人物斯蒂芬逊做人是特别小心谨慎的,这为人所共知,人皆敬仰。可是他在描述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时,还战战兢兢地希望自己不要陷入借债的漩涡中去。
斯蒂芬逊说:“我们对他人必须示以爱和忠诚,平时应当量入为出。对于自己的家庭,应当保持快乐的气氛。对朋友,必须竭力避免仇恨,当然也绝不可忍受无谓的屈辱。假如遇到蛮不讲理的人,最好还是早些避开为好——这是通向理想生活的捷径。”
纽维尔·希里斯博士也说:“你要使自己过上一种安稳的生活,要保持自己良好的名誉,必须要遵守一条规律,那就是赚得多花得少。”在这个随处布满陷阱的现代社会,好像没有什么比这件事更需要人们加以小心防范。
有的人之所以喜欢向人借债,是由于他们看不到借债背后所隐藏着的危险。假如他们考虑到万一不能还清债务的严重后果:包括丧失人格、迫不得已的撒谎、可能的营私舞弊、为逃避债务而东躲西藏等等,他们真不知道要急成什么样子,甚至连觉也睡不香,饭也吃不下。假如他们弄清了一旦戴上了债务的手铐无法挣扎的情形,他们一定会喊起来:“宁可穷苦而死也不做债务的奴隶。”
负债是世界上最苦恼不过的事情。只要那些因债务缠身、时刻受着债主的要求与压迫、因债务而吃尽苦头的人,才了解负债是人生最大威胁。债务会把一个人的体力、气魄、人格、精神、志趣、雄姿消磨得一干二净,因为债务对人的压迫,还会把一个人一生的希望全部毁灭。
为你的明天而储蓄
有的年轻人从来不存钱,到中年以后仍然是不名一文。一旦失去了职业,又没有朋友去帮助他,那么他就只好徘徊街头,没有着落。
你孩提时是否拥有过储蓄罐呢?它是在金属盖上开一个小缝,有杯子作装饰的铁罐,还是底部有紫色墨水写着“Hechoen Mexico”,油彩斑斓的猪型石膏储蓄罐?那时候我们是储蓄的一代,每个家庭起码都会存一点钱。而在每个领薪水的日子,父亲都会到银行存款,就是在最艰难的时候,每个家庭也总要在每个月存上一点。
现在时代改变了,美国比其他国家的储蓄率低,只不过隔了一代,我们的平均存款便较以往下跌了6%。相对于日本人平均每月储蓄薪水的19.2%,瑞士人每月储蓄薪水的22.5%,美国人只存2.9%。
你每月储蓄多少薪金呢?你的银行存款有多少足以用来度过危机?记住基本的储蓄原则你起码需要有一个月的薪金存款,以保障你在危难时可以应用。根据这个标准,你超过了或仍然未及?
《我们在哪儿》(Where We Stand)的编辑总结道:“长期来说,不断下降的存款,非但危害家庭安全,也严重削弱了国家未来的投资资金。”
存钱对某些人来说是困难的,特别是在负债时和日常必须要有充裕资金来周转的情况下。但是长远来看,假如你每天存下一小部分钱,你会惊讶地发现,就是在最恶劣时期,你仍有可观的金钱可供使用。
记得伽纳——那做冰箱维修生意的人吗?1929年股市崩溃时,他还是一个年轻小伙子,他把宝贵的经验传授给女儿。
“家父教我对金钱要有责任感,”她告诉我们,“他这样说道:‘假如你还有钱可花,就该为明天而把这钱存起来!’”
在个人和国家财政赤字日益升高之际,大家不妨记住这句法国的古老格言:“远离债务就是远离危险!”前美式足球员布莱恩·布络辛曾如此说:“我这一生中,一直带着破口的钱袋,直到有一天,我才警觉自己要赶紧把它缝起来。”
我们花了一生追逐金钱,时常想象金钱用之不尽,如今钱没了,这岂不是一个大好时机,可以问一下自己:我真需要它吗?还是我可以等?我们是否每次都有必要从皮夹掏出信用卡,或拿着存款簿提钱呢?我今年今月今日,存了多少钱?我们必须学习以所存的钱,而非所花的钱,来衡量成功。我认识一个非常有才气的年轻人,他挣了很多钱,对未来很有信心,所以他总是把钱花得精光。突然有一天,他年轻的妻子得了重病,为了保住妻子的生命,他不得已请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医生为妻子做一个性命攸关的手术,但是,医生要等他交足费用以后才能动手术。年轻人只好去借钱,这可是一笔巨款啊!妻子的命终于保住了,但是妻子随之而来的疗养和孩子们接二连三的生病,加上饱受焦虑的折磨,终于使他积劳成疾,赚的钱一年比一年少。最后,这个人职业受挫,全家穷困潦倒,没有钱渡过难关。在妻子害病之前,他本可以在1年之中就轻而易举地存上千美元,但他当时认为没这个必要,相信以后挣钱也这么容易。
美国节俭协会主席向全国教育协会所作的名为“伟大的节俭”的演讲中说:“法庭的记录显示,在去世的男人中,只有3%的人留下了10000美元以上的遗产,另有15%的人留下了2000美元到10000美元的遗产,而82%的男人根本就没有任何遗产。因此,这就造成了只有18%的寡妇良好舒适的生活条件,而有47%的寡妇被迫出去工作,35%的寡妇则一无所有。”
罗斯福上校说:“我鄙视那些不养家糊口的男人,每个男人都有责任拿出一定的收入来养家糊口。这不是一个生意上的投资问题,这是每个男人的责任!要他的亲人跟着他自己去冒险是很不公平的。就他个人的能力来说,让他自己独自去冒这个险还差不多。而且,想到自己去世,或发生变故,或由于经营不善造成生意失败以后,亲人们可以得到安顿,这种感觉对任何男人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满足。”
我不知道还有什么东西能在需要的时候代替存款,存款是我们为生活中的不幸购买的保险,否则,没有人能承受不幸的打击。
一次,葛列格·邓肯问我:“假如你受聘为幕僚,你要选择每个月收入1万美元,抑或第一个月1分钱,第二个月2分钱,第三个月4分钱,第四个月8分钱,如此类推为期30个月?”我还没有明白过来,葛列格便建议我采用第二种法子,他证明若这样能增加每月所得,那第30个月你便会有10727418.24美元。
存下每个月赚来的辛苦钱,先撇开暂时的物质诱惑,为你的长远目标努力。开始时你可能毫无收获,一段时间后必能满载而归。
有许多年轻人经常向别人夸耀说,他们每月可以赚很多的钱,但拿到之后总是花个精光,他们从来不愿存1分钱。这种年轻人将来到了晚年,一定不会剩下几个钱,他们晚年的景象可能会很凄凉。
许多年轻人往往把他们本来应该用于发展他们事业的必备资本,用到雪茄烟、香槟酒、舞厅、戏院等无聊的地方。如果他们能把这些不必要的花费节省下来,时间一久一定大为可观,可以为将来发展事业奠定一个经济基础。
不少青年一踏入社会就花钱如流水一般,胡乱挥霍,这些人似乎从不知道金钱对于他们将来事业的价值。他们胡乱花钱的目的好像是想让别人夸他一声“阔气”,或是让别人感到他们很有钱。
关于这个问题,有位作家的一段话说得特别好。他说,在我们的社会中,“浪费”两个字不知使人们失去了多少快乐和幸福。浪费的原因不外乎三种:一、对于任何物品都想讲究时髦,比如服饰、日用品、饮食都要最好的、最流行的。总之,生活的一切方面都愈阔气愈好。二、不善于自我克制,不管有用没用,想到什么就去买什么。三、有了各种各样的嗜好,又缺乏戒除这些嗜好的意志。总结起来就是一个问题,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要修养自己的性格,克制自己的欲望。造成这种追求浮华虚荣的最大原因就是人们习惯于随心所欲、任性为之的做法。
当然,节俭不等同于吝啬。然而,即便是一个生性吝啬的人,他的前途也仍然大有希望;但如果是一个挥金如土、毫不珍惜金钱的人,他的一生可能将因此而断送。不少人尽管以前也曾经刻苦努力地做过许多事情,但至今仍然是一穷二白,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储蓄的好习惯。
有的年轻人从来不存钱,到中年以后仍然是不名一文。一旦失去了职业,又没有朋友去帮助他,那么他就只好徘徊街头,没有着落。他要是偶然遇到一个朋友,就不断地诉苦,说自己的命运如何不济,希望那个朋友能借钱给他。这样的人一旦失业稍久,就容易落到饥肠辘辘、衣不遮体的地步,甚至到了寒冬沦落到可能会挨冻而死的地步。他所以落到这种地步,要吃这样的苦头,就是因为不肯在年轻力壮时储蓄一点钱。他似乎从来没有想到过,储蓄对他会有怎样的帮助,也从来不懂得许多人的幸福都是建立在“储蓄”这两个字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