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142900000002

第2章 养成教育的四种方法

一、榜样法

1. 解释

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榜样对儿童的心灵是一抹非常有益的阳光,而这种阳光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的。”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美妙的故事。

18岁的少年海格里斯,正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这时,他碰见了两位女神,一个叫“恶德”,一个叫“美德”。恶德女神千方百计诱惑他去追求能使人享乐一生、却有害他人的生活;美德女神则劝导他走为人除害造福的道路。最后,海格里斯听从了美德女神的呼唤,拒绝了恶德女神邪恶的诱惑,选择了始终为同胞做好事的人生之路。后来,海格里斯成长为希腊人千古传颂的英雄。

海格里斯从美德女神身上看到了美的品质,把美德女神作为榜样,自己也成为英雄。如果他以恶德女神为榜样,可能会出现完全相反的结果。看来,古希腊寓言学家说“榜样是最好的老师”并不过分。

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需要一个好的榜样,好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力是很强的,会成为他们前进的目标和动力之源。孩子以什么样的人为榜样,他也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当他们以英雄人物、伟人、智者、科学家等为榜样,就可能找到动力和方向,成为有用的人;当他们结交小人、盲目追星、盲目攀比、从父亲那里学会吸烟等,结果将非常糟糕。

《苏氏家语》说:“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所能然者,生而善教也。”父母是孩子天然的榜样,但是,父母除了给孩子当好榜样,也要给孩子寻找别的尤其是同龄的榜样。为什么呢?

仔细观察会发现,孩子长大一些后,常常喜欢模仿同龄人中比较优秀的、自己喜欢的人,模仿他们的言行举止。这是正常的现象。美国学者哈里斯提出的“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认为,到了孩子的儿童期、少年期,家庭的影响渐渐在减弱、淡化,群体的影响渐渐增强。所以,每一个儿童都应该参与并认同一个社会群体,从而在群体中学习在社会公众中的行为方式。

2. 案例

很多人忆及学生时代时,最难以忘怀的往往是那些可爱的伙伴。很多事实也证明,孩子有一个好的同龄榜样,终身受益。

有一位学生回忆自己高中时的同桌时说:

我高中的同桌叫赵连城,他和我住一个宿舍,我们每天形影不离,学习、吃饭、睡觉……所有的事情都在一起。我们是当年中考的前两名,他只比我高 1.5分。我们是好朋友,也是竞争的对手。他的英语和数学比我好,我的物理和化学比他好,所以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问题。我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鼓励,当有一个人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另外一个总是鼓励对方。

和连城同桌两年时间,其中经历了无数的考试。记得我们的班主任数学老师经常在晚自习的时候突然进来,一脸严肃地对大家说:“先把手上的东西收起来,咱们考一下!”每当这个时候,就是我和他的一次较量。我们总是在考试的过程中暗暗赛着速度,在考试的结果上赛着分数。一般的时候都是我的速度比他稍微快一点,而他的成绩比我稍高一些。

因为有了这个竞争对手,我在高中枯燥的学习中才更有动力。大学四年和连城的联系并不是很多,但是每每打电话时,都感觉到和他的友谊之诚、之真,那些情谊和关爱正是我们的进步之源。

这样看来,榜样 (尤其是同龄榜样)在孩子学习、生活中的位置十分重要。萧伯纳曾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刘邦也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如果孩子能与自己的榜样(尤其是同龄榜样)充分共享有利条件,就能营造出一种你追我赶的氛围,形成海纳百川的胸怀。这不仅是一种学习和竞争,也是一种高层次的人生境界。

3. 要求和原则

“孟母三迁”,为的是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榜样也是孩子身边环境的一部分。给孩子选择榜样应遵循什么原则呢?

父母是孩子最天然、最近的榜样,运用榜样法,父母首先就要“正己”,想方设法从各个方面为孩子做出表率来。

除了父母外,其他人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也许有人说,那就“择优为邻”,找那些各方面表现都很优异的人作为孩子的榜样。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是不是一定要这样呢?

其实,孩子身边的伙伴,哪怕他身上有一点值得孩子学习的地方,比如学习特别认真、特别守时、很有礼貌、遵守交通规则等,都是值得孩子学习的榜样。如果刻意寻找那些最优秀的同龄人做比较,由于目标太高,反而不利于孩子的进步。因此,选择合适的目标,应当成为寻找榜样的一个重要原则。

4. 操作方法

父母自身给孩子树立榜样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1)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修养

现代教育家陈鹤琴说:“做父母的不得不事事谨慎,务使己身堪有作则之价值。”父母不管做什么,不管有意无意,对孩子都是榜样。孩子最善于模仿,父母如果不注意自己的小节,言行举止不当,很容易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2)欲正人,先正己

就是说,父母要求孩子做到什么,自己首先要做到。一个言而有信的父母才能培养出讲诚信的孩子;一个邋里邋遢的父母很难培养出喜好整洁的孩子。无论做人、做事还是学习、生活,都应该先用同样的要求去要求自己,再去要求孩子。否则,让孩子做这做那,自己却得过且过,孩子怎么会愿意听你的话呢?

(3)身教重于言传

很多时候,孩子更愿意看看父母是怎么做的,而不是听父母说。因此父母最好少“说”多“做”,父母做了什么比说了什么更重要。比如要教育孩子诚实,父母首先做一个诚实的人,比说一千遍、一万遍的大道理有用得多。父母身体力行,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再也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了。

而父母在为孩子选择好的榜样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把握好交往的“度”,找到合适的榜样呢?

(1)全方位了解孩子

这一点是很重要的。父母要明确:孩子有哪些优点?哪些不足?在哪些方面有待改进?对什么更感兴趣?比如孩子在清洁卫生方面有待改进,不妨让孩子交一些卫生习惯很好的朋友作为榜样;孩子喜欢阅读,不妨让他们与那些同样具有阅读兴趣的伙伴多交往,在交往中交流读书心得,等等。

很重要的一点是,了解对方的情况。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了解一下对方的家庭背景。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重要,通过他的家庭可以更加了解孩子的朋友。

(2)与孩子多沟通

一般情况下,父母不应轻易反对孩子的正常交往,不过很多父母总是希望孩子与“好孩子”多交往。但是,孩子的衡量尺度可能和父母有所偏差,但他们的意见也值得考虑。如果孩子不听父母的意见,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让孩子理解父母的出发点是为他们好。

一般而言,父母觉得孩子的朋友坏,无非是因为他们身上缺点较多,怕他们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父母完全可以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说明自己的担忧,表明立场,只要态度真诚,孩子是会考虑父母的意见的。

其次,可以见见孩子的朋友。

也许你并不喜欢孩子的朋友,但硬要强行阻止他们交往是不好的。你可以请孩子的朋友到家里来,近距离地了解他,然后还可以结合具体的情况给孩子的行为加以指导。

(3)为孩子规定一些行为原则

孩子判断是非的能力有限,而父母又不可能一直跟着他们,所以,父母有必要告诉孩子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比如,父母不在家的时候,可以请朋友到家里来玩,但是不要随便翻家里的东西,要注意用电安全,等等。

(4)鼓励孩子和自己的榜样共同进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由于孩子各自的局限,常常是你在这点比他好,他在那点比你强,大家各有优势,不相上下。这种情况下,孩子们可以互为榜样,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克服自己身上的缺点,同时以自己的优秀之处影响别人,帮助别人进步。父母既要鼓励孩子进步,也要提醒孩子,千万不要被别人身上的缺点或坏毛病影响,好习惯没养成,坏毛病又形成了一大堆,这就背离了初衷。

二、训练法

1. 解释

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说过这样的话:“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可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甚至在可能的时候创造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这些练习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可以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

这段话非常明确地指出了练习(也就是训练)的作用。可以说,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习惯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

篮球巨星乔丹曾为了一个单手投篮习惯而靠墙苦练三个月,时装模特为了一个台步习惯甚至苦练终身。“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想形成良好的习惯,首先要经过严格的训练。

训练对于小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小孩子常常不大能明白一些大道理,但这时若能给予他们很好的训练,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渐体会那样做的好处,等到他们长大了,自然也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而此时,良好的习惯也已经养成了。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强调训练的重要性。因为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而训练恰恰是最合适的、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实践证明,再好的理想,一味地空想而不去脚踏实地地做,永远不可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2. 案例

历史上,大凡有所成就者,无不与足够的训练有关。

曾获得 196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英国有机化学家巴顿,小时候就得益于父亲将他从“蜜罐”送入“火坑”,接受了严格系统的训练,最终得以走向成功之路。

巴顿出生于一个富足之家,是全家宠爱的独子。上小学时,他被送进一所走读学校,但因为那里环境与家里完全不同,老师也不像家中长辈那样百般呵护他。小巴顿很不适应,学习很糟糕,与同学关系也紧张。父亲感觉这对小巴顿的成长不利,于是在他刚刚 10岁时,把他送到一所寄宿制学校。

这所封闭式学校实施军事化管理,学生们都过着军营型的生活。早晨,只要钟声一响,学生们就要以最快的速度起床、穿衣服、叠被子、刷牙洗脸、出操跑步,日日如此。如果跟不上节奏,就会受到惩罚。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要用凉水洗漱。伙食也就勉强算得上是“粗茶淡饭”……小巴顿简直是从天堂掉进了地狱。

由于条件确实艰苦,小巴顿对这所寄宿学校更不适应,每逢星期一早晨送他去上学时,他就大哭大闹,不愿意去上学,希望父亲能给他重新换一所学校。折腾了几个星期,小巴顿瘦了很多。母亲和姑姑对他父亲的做法很不理解。但父亲仍然坚持,始终认为磨难和锻炼对巴顿不是坏事,反而是一道十分有益的“营养剂”。

这段生活为巴顿日后事业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此,巴顿成名之后十分感谢父亲当年给自己吃的这些苦头。可以想象,若是一点苦头都不能吃,一点委屈都不能受,他怎能承担起科学研究的重任?怎能耐得住科学研究的辛苦和寂寞呢?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被称为“二王”。他们的故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攻草书、隶书,也善画画。由于众人的夸赞,他不禁有些飘飘然起来。

一天,献之问母亲:“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母亲摇摇头。“五年总行了吧?”母亲又摇摇头。献之急了:“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 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献之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背后。

献之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 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添了一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献之仍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母亲认真地看了 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唯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听后泄气了。母亲见他傲气已经消尽,鼓励他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 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他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和父亲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倘若没有这样严格艰苦的训练,恐怕历史上就没有“二王”的出现了。

3. 要求和原则

(1)“苦练”与“趣练”相结合

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以后是非常愉快的,但要养成好习惯,把不经常出现的行为训练成经常出现的行为,则是一个十分艰苦甚至是“痛苦”的过程,需要咬着牙战胜许多困难,更要经过许多枯燥单调的练习。特别是针对已经形成的不良习惯,矫正起来颇有些“难于上青天”的味道,要克服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不少人半途而废,功亏一篑。

虽然如此,我们并不提倡苦行僧式的训练,如果孩子光是苦练,过不了多久就会感到厌烦。所以,不妨“苦练”与“趣练”相结合,采取一些有趣的形式,如通过游戏、活动、竞赛、绘画等途径,不断变换形式来进行训练。

例如培养使用礼貌用语的好习惯,就可以在不同的场合来进行,抓住去商场购物、乘车买票、外出游玩等机会,提醒和训练孩子在不同的场合使用好礼貌用语。如乘车时不小心踩到了别人的脚,要诚恳地向对方道歉,说声“对不起”;售票员递过来车票,最好道一声“谢谢”;中途下车跟朋友分别,要记得说“再见”,等等。这种自然的生活场景对孩子培养良好习惯十分有利。

(2)严格遵守,不能放松

训练的过程是痛苦的,即使孩子不愿意,也要鼓励他咬着牙坚持下去。训练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好的习惯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巩固,不可能一蹴而就。

严格的训练要避免情绪化。千万不要一高兴就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或者是因为心情不好而对一个小细节斤斤计较。没有相当的磨炼,很难养成好的习惯。不同行为习惯有不同的标准,确定标准之后,就要严格遵守,不能放松。

(3)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存在美的东西其本性都是在娇弱的时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但是长硬以后就不容易改变了。 ”“前紧后松”、“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在习惯培养中都是不可取的。

习惯培养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如果不坚持,今天训练,明天放假,行为就难以变成自动化的习惯。培养习惯是个长期工程,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

由于人的行为往往具有惯性,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如果稍加放松,孩子就会出现反复。所以,在进行训练时,一定要反复抓,不能放松,即使孩子在某种行为上已经表现很好了,还是要反复抓。

4. 操作方法

关于如何运用训练法,关鸿羽教授在《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中曾作了详细的阐述,这里结合该书进行说明,供大家参考。

(1)目标明确,要求具体

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通过反复的分解操作练习,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有些操作过程较复杂的行为要求,可采用分解操作。

如学习洗衣服这项训练内容,要求较高,过程较为复杂,在训练时不妨分为四个步骤:一浸泡,二揉搓,三漂洗,四晾晒。在进行训练之前,最好是先让孩子观察父母是怎样洗衣服的,父母洗衣服的时候应给孩子讲解洗衣服的要领,然后再让孩子自己动手,这样形成的印象往往比较深刻。

再比如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时,说“谢谢”二字,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注意的细节其实很多。这时,不妨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给孩子一些适当的建议,如:

首先,说“谢谢”时必须诚心诚意,发自内心,要让人听起来不做作,不生硬,不是为应付人家,而是真心实意地感谢,只有真心才能使“谢谢”二字富有感情。

第二,说“谢谢”时要认真、自然,要让人听清楚,不要含含糊糊,不好意思,更不要轻描淡写地凑合,好像不太情愿、应付差事。

第三,说“谢谢”时要注意对方的反应。如果对方很高兴,就是达到目的了;如果对方对你的致谢莫名其妙,就要说清谢人家的原因,以使对方感到你的真情实意。

第四,说“谢谢”时要用整个身心说,除了嘴里说以外,头部要轻轻地点一下,眼睛要注视着对方,而且要伴以适度的微笑。

第五,别人帮助自己解除了困难之后,应表示谢意。表示的方式可以说“谢谢”、“多亏您帮助”,也可以握手致谢,还可以赠物致谢。

表达谢意的方式因人、因场合而异,一定要根据实际,选择最恰当的行为方式,这样的训练才能既规范又不机械。

(2)层次分明

由于青少年年龄层次不同,各个年龄段掌握良好习惯的要求也就不同。如养成“文明乘车”的习惯时,最好是先训练孩子上车能主动买票、乘车时不向窗外扔杂物、不把头伸出车厢外等较为基础的要求,然后再进一步要求孩子能主动为乘客让座、为乘客传票等更多的要求。

(3)及时检查

只有要求而没有检查,要求就容易落空,因此检查和评价必须坚持经常性。比如训练做作业仔细认真就要天天检查,哪天写不整齐就要求哪天的作业重做,一点也不能马虎,最好是准备一个专门的本子,对作业的情况进行登记,以便一个阶段作一次总结。再比如让孩子养成每天早晨自己叠被的好习惯,就要每天检查他的被子叠了没有,叠得整不整齐,发现没有叠或叠得不好,一定要及时纠正,这样训练才能形成好的习惯。这些工作虽然比较琐碎,但是必须长期坚持。

三、层次目标法

1. 解释

循序渐进,按步骤进行,是我们做事情要遵循的基本规律。所谓层次目标法,就是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时候,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按照层次将较大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这样孩子便能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地渐渐养成好习惯。

有的父母过于心急,恨不得孩子在朝夕之间就能变个模样。大人都做不到的事情,要求孩子去做到,岂不可笑?一会儿让孩子做这个,一会儿让孩子做那个,甚至想让孩子一步登天,这非但不能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反而让孩子无所适从。时间久了,还会引发孩子对父母的反感和不信任,使养成好习惯难上加难。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梅玲研究员曾经指出:习惯之间不能机械地用年龄划分开,比如几岁到几岁培养学习习惯,几岁到几岁培养做人习惯,只能说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在不同年龄阶段要有不同的要求,在要求、水平、层次上要有差异。

孩子不是“标准件”,习惯培养要注意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点,要考虑到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而不是用同样的标准要求不同的孩子。

2. 案例

“天下大事必成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从最简单的开始做起,往往能帮助孩子获取更多的自信,同时使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热情。

有一个小故事。

一位著名的大学教授多才多艺,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能把曲子拉得如此流畅时,他说:“我是这样来练习的。每当练习曲目前,必定先了解曲目是由几小节构成。比如,准备练习 30小节,一天练习一小节,一个月即可练习完毕。不过,我并非从头到尾依次练习,而是从最简单的一小节开始,第二天,再从所剩的 29节中挑选最简单的练习。用这种方法练完整首曲子,不但轻松自如,而且还在练完之后找到了各个小节之间的呼应关系,从整体上理解了这首曲子的境界。”

从心理学上看,这位大学教授的练习法是非常合理的。因为人总是具有惰性,往往会找出各种借口逃避学习和工作,尤其是有一些难度的学习和工作。而这位教授的方法恰恰满足了人的成就感,每完成一小节,就增加一份信心。

设定一个正确的目标不容易,实现目标更难。把一个大目标科学地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落实到每天中的每一件事上,不失为一种大智慧。

两次在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夺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在比赛中,就运用了一种十分巧妙的目标分解方法。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结合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又请他谈谈经验。

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还是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揭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 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很多时候,孩子做事之所以半途而废,往往不是因为难度较大,而是觉得成功离自己太远,确切地说,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倦怠而失败。在人生的旅途中,如果稍微具有一点山田本一的智慧,一生中也许就会少许多懊悔和惋惜。

3. 要求和原则

我们看看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教授结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而提出的几条原则。

(1)运用“循环说”理论

行为习惯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循环反复,是螺旋上升的。低年级训练过的,到了中高年级还要经常重复训练,否则很难巩固。因此,如果孩子小的时候已经培养过某些习惯,父母依然不要放弃,可以选择不同的时间进行循环,每过一段时间就有意识地强化一下。

(2)运用“阶段说”理论

习惯形成各有不同的关键期,小学低、中、高年级有各自的训练重点,可以抓住各种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来进行教育。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要选择适合本年龄阶段的习惯进行培养,不能心急。

(3)运用“中心扩散说”理论

行为习惯是一个纷繁复杂的体系,要把所有的行为习惯都在短时间内培养好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培养孩子的习惯时,就要抓主要的习惯进行培养。重点习惯培养好了,就可以带动其他好习惯的形成。

4. 操作方法

(1)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

孩子的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父母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时候,不能只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办事。

《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一书对此进行了举例说明。

根据儿童心理学研究,左右儿童观念的形成和发展需要经过 3个阶段。第一阶段, 5岁~7岁。儿童以自我为中心辨别左右,因此能够分清自己的左右手。直到7岁左右才可以分清站在他们对面的人的左右手。第二阶段, 7岁~9岁。儿童能对直观、形象的事物分清左右空间关系,形成直观表象,并能初步掌握左右方向的相对抽象性,但对非直观、抽象的空间关系还比较模糊。第三阶段, 9岁~ 12岁,儿童能够形成左右方位的抽象概念,能根据表象、记忆建立其空间关系。从上面的发展规律来看,儿童从小到大,对空间和距离的知觉是逐渐完善起来的。因此,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果要他们理解几何图形结构及其空间关系,要他们理解圆形,老师要先讲解皮球;理解长方形,老师要先讲解电视机等,这样把实物和概念连接起来,他们才能逐渐理解。

孩子的成长和认知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要有不同的要求,因此父母在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时候,一定要讲究科学性,了解、尊重、利用好孩子的成长规律,少走弯路。

(2)分层次确定目标

例如,同样是要培养小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就要求他们保持正确姿势,一笔一画地认真写清楚;对于中年级的孩子,就要求他们不但要认真写,还要尽可能做到整洁美观;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就要求他们树立一定的汉字意识,做到写出的字有一定的“艺术性”。有了这样的要求和层次,孩子就比较容易一步一步去做,容易达到目标。

(3)目标分解要具体

山田本一的成功表明,目标不仅要分解,而且要具体。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人随机分成两组,让他们去跳高。两组个子都差不多,先是一起跳了 1.2米,然后把他们分成两组。对第一组说:“你们能跳过 1.35米。”而对另一组说:“你们能跳得更高。 ”然后让他们分别去跳。结果,第一组由于有 1.35米这样一个具体要求,他们每个人都跳得很高。而第二组没有具体的目标,所以他们大多数人只跳了 1.2米多一点,不是所有的人都跳过了 1.35米。由此可见有没有具体目标的差别。

在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时,我们要帮助孩子学会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把远目标变成近目标,把模糊的目标变成具体的目标。

四、家校合作法

1. 解释

大家都知道,教育不只是家庭的事,也不只是学校的事,所以光靠父母和老师某一方的力量,要想教育好孩子是不够的,必须要联合父母和老师的力量,让家庭和学校的步调一致,劲儿往一处使。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会成长得更好。

在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时,我们也提倡“家校合作”。尤其提倡父母和学校主动配合。父母只有及时与学校沟通,并相互做好配合,才能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

2. 案例

在《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中,有一则《家务劳动承包合同》的案例,大意是这样的:

四年级学生正在与家长举行《家务劳动承包合同》的签订仪式。在班主任的协调下,全班学生与家长一一对应,认真商讨起来。有的学生选择了洗衣扫地,有的选择了洗菜、烧饭,大多数学生都选了两三个项目作为承包内容。双方在合同书上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姓名。校长和大队辅导员应邀担任了双方的见证人,在每一份合同上盖上了公章。

老师说:“这次家务劳动承包为期 3个月,主要是为全班同学提供一个劳动岗位,促使大家学本领、练毅力、尽义务,从小懂得信守自己的诺言。我们也希望各位家长积极支持,帮助和督促子女学做家务,同时也应避免给子女过重的负担。希望双方共同履行合同。”

在这个基础上,学校还印发了“家务承包中期联系卡”,请班主任走访部分家长,督促家长履行合同。

从此,全班同学的家务劳动热情高涨起来,不少人除了坚持完成合同规定的家务外,还主动帮父母做其他力所能及的事,还有人悄悄地学会了几手“绝活”……看,很多父母为之头疼的问题,通过家校合作,就变得十分轻松了。父母和老师在教育孩子方面是站在一条线上的。父母和老师对孩子有着共同的爱心,教育目标也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好,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形成合力,争取最大的效果了。

其实,上面的这个案例也是前面“行为契约法”的延伸。通过家校合作,契约也发挥了最大的效用。

3. 要求和原则

父母与学校沟通配合,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注重协调,并形成教育合力。

20世纪 70年代,德国科学家赫尔曼 。哈肯创立的“协同论”,不仅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里取得了瞩目的成效,在教育领域里也得到了广泛认可。该理论认为:任何一种事物都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要素组成的系统,当各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关联要素彼此协调、合作、同步一致、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地向同一目标运动时,就会形成整体合力,就会产生大于各个要素孤立相加的力量,这就是所谓的协调效应。

1 1不会简单地等于 2,必须形成合力,才会产生协调效应,也才可能使 1 1>;2.有很多人常说“ 5+2=0”,就是讲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相互抵消,没有发挥出作用。

4. 操作方法

父母该怎样主动和学校沟通呢?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冉乃彦研究员给父母提出了一些有用的建议,具体如下。

(1)主动联系

父母往往认为老师很忙,如果总是和老师联系,老师会因为工作繁忙而没有时间接待,或者感觉被打扰。其实,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育孩子,如果父母主动与老师联系,老师会感到非常高兴的。因为通过沟通,会更方便老师了解孩子的全面情况。一个班主任整天要面对几十个孩子,任务很重,不要说是家访,就是给每个孩子的父母打电话,也要耗费好多时间。父母与老师沟通,重要的是把孩子生活、学习、发展中出现的重要信息告诉老师,及时与老师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及时与老师配合,或者获得老师的有效配合。

(2)经常联系

父母千万不要忽视针对孩子的点滴进步与老师交流,更不要等问题成了堆再去和老师联系。平时,孩子的发展是一种平稳的量变过程。但是质变就孕育其中。要想发现微小的变化,抓住闪光点,在萌芽状态时实施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与老师经常联系。

如果可能,父母最好能够与老师定期保持联系。这样,每一次联系就会变得越来越简单,时间短而且有效果。由于是经常联系,不必每次都介绍前面的情况,只需突出主题,交流新情况,研究新措施即可。

经常联系,还可以使双方增进了解,发展友谊。很多父母在和老师的交往过程中,成为很要好的朋友。

(3)适时、适度联系

父母与老师沟通的频率,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来定,但也要尊重老师的意见。一般一周或两周联系一次就可以了。如果联系过密,会给老师增加负担。联系过疏,则不容易了解孩子的情况。

父母与老师的联系方式,一般可以通过电话进行。何时打电话,要根据老师的工作和生活规律来定。如果是课间 10分钟打进去电话,老师急着准备上课,匆忙说两句,效果肯定不好。最好打通电话后先询问:“我现在准备和您交谈几分钟,您看方便吗?”父母也可以与老师商量一个固定的时间。

与老师交流的时候,父母要有所准备,尽量避免东拉西扯地聊天,最好直奔主题。父母不要光顾着自己说,还要注意听老师的意见,不仅要询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还要提出自己的措施,也征求老师的建议。

(4)对交流内容要进行教育性的加工,化消极为积极双方交流的内容,父母切记不要简单地、直接地传达给孩子。有些内容只是教育者了解就可以。必须让孩子知道的,也不要给孩子一种“告状”的感觉。比如,老师提到孩子最近上课走神儿,父母就应该对这个信息进行加工,对孩子讲:“老师真喜欢你,他发现你最近上课有时走神儿,可为你着急了。老师觉得你从来都是专心听讲的,是不是没休息好?”

(5)如果出现了误解,解决的原则是——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老师也不是神仙,难免出现失误,例如老师误解了孩子,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当。这时父母首先要做到诚恳地承认并重视孩子自身确实存在的缺点,而不是急于大讲孩子的优点;二要在理解老师的基础上去看问题;三要摆出事实,语言委婉但观点鲜明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四要给老师改正失误的余地。

同类推荐
  • 喜羊羊财商日记(小学版)

    喜羊羊财商日记(小学版)

    阅读本书,能让学生学会怎样赚钱,怎样花钱,怎样致富,让孩子们了解金钱,认识财富等,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和投资意识,为他们的未来生活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寓意深刻,语言不多,平易近人,又多有回味,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代影响很大。其中《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龟兔赛跑》《乌鸦喝水》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本书不仅是孩子树立善恶美丑观念的启蒙教材,还是一本生活的教科书。
  • 丑女生和霸王同桌

    丑女生和霸王同桌

    诺小米认为自己是班里最丑的女生,自卑的她只能在网上与“快乐王子”聊天时才能得到一点点自信。她羡慕好朋友杨梅希果的美丽,甚至想过存钱去烫洋娃娃般的睫毛……在思雨老师和“快乐王子”的鼓励下,诺小米渐渐走出了自卑的阴影,还主动给妈妈找新爸爸,可是最后,诺小米发现,一切都出乎意料,“快乐王子”的真实身份让诺小米恍然大悟。
  • 科普乐园·用车轮走遍地球村

    科普乐园·用车轮走遍地球村

    本书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愉快地把读者带到交通的世界。使读者不仅可以了解神奇的陆上、水上、空中的交通工具,还可以了解到丰富的交通史话、不可思议的交通设施、古代和现代人们对交通的管理,以及人们对未来交通工具的设想等。
  • 又选错的班长

    又选错的班长

    孔秀林是一个在班里几乎没有存在感的少女,常常像蜗牛一样慢吞吞,说话就像蚊子叫一样小声,做任何事情都没有自信。她唯一的优点就是非常善良,在偶然间发现这一点的班主任的推动下,她成为了班长,并且为了做好这项工作而努力成长。然而,同班的马佳希出于好胜和自傲,非常不服气,她和两个好友一起,想方设法要把班长的位子夺回来,为此做出了很多错误的举动。经过一番波折,两人最后和解,成为朋友。
热门推荐
  • 婚意绵绵:总裁不请自来

    婚意绵绵:总裁不请自来

    “女人,这三年,你爱过我吗?”“过去三年我们的见面不超过十次,没有一见钟情也没有日久生情,爱上你?还是等下辈子吧。”她冷冷的挣开他的手,后退一步将自己放在安全距离之中。顾寒生手指一挑,“可,我对你感兴趣了呢。”苏浅卿仿若听见笑话一般,她嗤笑后,“兴趣?”他单手搭在苏浅卿一侧的肩膀上,笑的暧昧,而后扬长而去。她用力的将门摔上,“呸呸呸!臭男人!”
  • 苏筱的战争

    苏筱的战争

    一则媲美《欢乐颂》的女性职场、成长的典范之作现代灰姑娘遭遇职场危机,“贿赂门”“内奸门”“桃花门”事件应接不暇。她被人称为“苏妲己”、“上司杀手”,在众人眼里仿佛是一个蛇蝎魔女。在集团风情万种的HR玛丽亚口中,她看上去是个楚楚可怜的小白花,可实际上却是裂变中的铀235,和她接触的每一个人都存在变异的可能。
  • 那个地方有她

    那个地方有她

    讲述一座小城学校的故事,如果你不知道恋爱是什么味道,建议你看一下。
  • 人格分裂的团宠

    人格分裂的团宠

    白幽落在四岁的时候父母被杀,她被父母藏在衣柜里面,看到了一切。之后生了场病,被老街的人带了回去,一直在想如何报仇。按理说一个四岁的孩子,还生了一场重病,应该不会记得这些事情,但是白幽落病好之后,觉醒了,属于她自己的异能。不过这个异能有点奇怪。她没有跟任何人说她像是生活在黑暗里的人身上,没有一丝光明,直到那个人的出现。厉绝尘,一个神话。但是无法否认的是,两个人的命格是互相交错在一起的。就是结婚有点麻烦。红鹤:我们家落落只招婿,不嫁人。钟爷爷:就算你是总裁也不行,我们这里这群人虽然老了,但是哪个不是卧虎藏龙?想来订婚赶紧走,我再见你一次,我打一次。白幽落:……你们是想让我孤独终老吗?厉绝尘:……终于知道为什么落落不让我来了,原来是怕我被打。【冷酷马甲大佬×忠犬马甲大佬】本书又名:《两个冷酷大佬的生活日常》《那个臭小子又来拐我家落落了》《今天大佬娶妻成功了吗?》《大佬们今天掉马甲了吗?》《那些年大佬们掉下的马甲》
  • 替身爱

    替身爱

    你放心,我不会让你白白受委屈。你放心,他们一个也不会好过。你放心,我会好好活着
  • 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仙木溪灵

    仙木溪灵

    三生石旁,女子红锦妖娆,青丝舞动,她容颜绝美,眉间血色鳳凰隐隐展翅,神色悲戚,红唇轻齿“君清墨,是你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失去,凤凰泣血,神力苏醒,我...冷木溪以血凰第九百三十代守护神的名义苏醒已逝的亲人,同时也生生世世诅咒你......永生永世得不到爱,不受病痛,夜饱相思”“啊........”聚集神石精元,冷木溪仰天长啸,飞沙走石,周围众仙无不气守丹田护住心脉,只见血色双翅傲天飞翔不断的盘旋与三生石上的结界,白衣仙姿,容貌出尘,眼前的女子迷伤了他的眼,也刺痛了他的心,“不....木儿....不可......”“君清墨,此生你为了天下,为了瑶池,让我一次次的放弃了我所拥有的,我无欲无求,只想平淡,可事与愿违....”血瞳一一扫过底下凝聚元气的众人,她血色加深,“些许年来,各门各派有难我都竭力相助,守护神石,劝说百里刹一次次的放掉你们,一心向善,然你们却一次次的对他痛下杀手,我守护之人,亲近之人,皆因你们而亡,今日,我便要毁了你们”体内不断爆发出神石之力,她杀红了眼,迷乱了心,趁她气息迷乱之际君清墨终而下定决心唤出体内尘封已久的轩辕神力灌入她的体内,“不.....君清墨....”元神聚散他看着眼前那熟悉的眉眼“木儿,莫要太过执着于仇恨,若我的死能换回曾经的你,那么就用我的一生来弥补于你吧,愿醒来的你能忘掉这一切....重新开始...渐渐地他越发消散,“木儿....记住,要快乐的活下去......”“啊......”心如刀割,冷木溪痛不欲生,那一日她用尽全身最后一点元气吐出女娲神石,瞬间天地刘六界狂风乍起,那一日瑶池众仙灰飞烟灭,百里刹麟儿苏醒,君清墨恢复元神,而她却一夜白了发...沉睡于三生石内,只等待着下一千年轮回.....
  • 至尊狂宠:妖孽逆天大小姐

    至尊狂宠:妖孽逆天大小姐

    她,21世纪S级异能杀手,穿越成慕家废柴弃女丑八怪。父母被杀,她和弟弟被家族抛弃,堂妹为夺她婚约逼她决斗,在决斗场上任她苦苦哀求,却依然要置她于死地,未婚夫却冷眼旁观无动于衷!他,邪肆霸道的冰山宸王,帝国第一天才。不近女色,惟独对她霸缠溺宠绝不放手。不料废柴竟是天才,欺她辱她者必百倍奉还。别人对她敬而远之,他却为她倾尽一切绝不罢手!
  • 这个世界有鬼吗

    这个世界有鬼吗

    不管是超能力鬼怪还是什么在这个平凡的世界总能找到一点不平凡的事情吧,无聊的科技只有被选中的人才能够探索,这些看起来有趣的怪力乱神该不会也是这样吧?
  • 重生请点赞

    重生请点赞

    事业小成的梁东被命运一脚踹回了即将高考的档口。2002年梁东没有什么特别的追求。他只想是希望人生重来,在实现财富自由的同时,不辜负那些曾经在他的整段青春里如流星般闪过的影子。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