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对打工群体的影响:北京中坞村拆迁案例调查报告
全国上下都在进行着拆迁,北京进行的是城乡一体化改造,而在西安和武汉等地进行的是城中村改造。关于拆迁的报道有很多,多数是关于当地居民利益受到侵害的报道。如果对城边村和城中村有所了解,就会知道,在这些地方外来人口比当地人口多很多,少则多几倍,多则多几十倍。可以想象,在这些地方进行拆迁,对外地人的影响远远大于对本地人的影响。但是,我们很少看到关于外地人受到拆迁影响的报道。
在这里我觉得我们需要区分两个概念,那就是所有权和居住权。打工者的确对城市的土地和房产没有所有权,但是打工者租了房子居住在一个地方是有居住权的,这个居住权同样要受到尊重和保护。许多国家都有法律规定,当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居住(即使是违法居住)超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享有了在此地的居住权。从这个角度来看,外来打工者同样有权力在拆迁过程中申诉自己的权利。
一、北京城乡结合部改造的政府政策背景
综合各种报道的信息,北京市政府认为需要改造的行政村一共有227个,2010年开始北京对需要重点改造的50个村子进行改造35。这50个重点村均位于北京市城乡接合部,分布在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房山、通州、顺义、昌平和大兴9个区,总面积约117平方公里,涉及户籍人口18.3万人,其中:农民14万人、居民4.3万人、流动人口近69万人。另据报道36,计划拆迁农居民约13万户,解决搬迁安置农居民30万人,疏解流动人口120万人。不同报道口径中对所谓流动人口的数据一下子就差了50多万。报道中,对当地居民是“安置”,对所谓流动人口是“疏解”,从中可以读出完全不同的态度。
二、调查地点和调查方法介绍
该案例调查的地点在北京市景山区的中坞村。据居委会介绍,当地人口有7千多,外地人口有2万多人。根据我们的观察和了解,外地人口数应该高于甚至大大高于这个数字,但是我们无法估计具体的数字。与中坞临近的北坞村是北京城乡一体化改造的第一个村子,已经在2009年拆迁了。北坞村当地人口2千多,外地人口有2万多,外地人口是本地人口的10倍。在城乡结合部打工者聚居的村子里,外地人口一般是当地人口的5到10倍,最高也有到20倍的。2010年1月,我们对中坞村进行了实地调查。参与调查的是几位同事和志愿者。一共访谈了32名工友,其中男性17名、女性15名。我们采用的是问题单调查的方法。也就是说,针对观点和看法性的问题的回答是开放式的。在下面的调查统计中,经常可以发现,有些问题的统计的人数不到32人,这是因为有些工友没有回答我们的一些提问。
三、在中坞居住的打工者状况
打工者的年龄
根据中坞的调查,打工者的平均年龄为38岁。调查对象中最小的年龄是25岁。从下表可以看出,占多数的打工者属于第一代打工者,占69%。
打工者的职业和收入情况
打工者所从事的职业包罗万象,访谈了三十多位工友,有二十多个不同的工作内容。给别人打工和做生意开店的打工者的人数最多,分别占了40%。
打工者的收入很不稳定。一个导致收入不稳定的因素是季节性,很多生意受季节、天气等非人为因素的影响;当然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拆迁就是最大的影响之一。而给别人打工的工友也会受到失业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收入不稳定。
在访谈对象中,收入很不稳定而无法估计月收入的有7位。处于赔本状态的有1位。打工和自谋职业的12位工友的人均月收入是2058元。做生意和开店的平均家庭月收入是3760元,人均月收入约为1880元。
打工者的居住状况
根据调查,在中坞打工的工友平均外出打工的年数是9年,已经在北京平均居住7年了,已经在中坞平均居住3年半了。
工友的居住条件都很差。平均每户的居住面积是10平米。平均每月的租金为341元。家庭平均每户有2.7个家庭成员,也就是说平均每人的居住面积是3.7平米。
有7户做生意的工友告诉了我们他们商铺的面积,排除一个做修车的工友(因为他的商铺面积很大,有200平米,比较特殊),平均商铺的面积为21平米。平均每月的租金为1630元。
所有访谈的工友的出租屋里都没有任何必要的生活设施,没有厕所、没有厨房、没有水龙头。大家去公共厕所,去公共澡堂。有的在屋子里的一个角落做饭,大部分在外面搭个篷子做饭,有的就在露天里做饭。
一位做保洁的工友告诉我,她租了一个12平米的房间,每月房租300元,水费一年50元,电费1块钱一度,网费每月40元,闭路电视每月10元。
一个工友租10平米的小屋开小卖部并维修电器,这10平米的空间既是店铺也是居住的地方,住的地方占一小部分,大概有3平米。租金每个月700元,不包括水电和暖气费。
四、拆迁的知情情况
知情的途径
多数人都是从口口相传途径知道拆迁的消息的。在问及从哪里知道拆迁的信息的时候,回答了这个问题的24名工友中的21名(占88%)说是从别人那里知道的,别人包括:老乡、邻居、房东等。一个人说是从宣传栏里看到的,一个人说是从报纸上看到的,一个人说:“看到有人测量土地,猜测到的。”
知道什么时候拆迁吗?
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没有人有确切的消息,但是都人心惶惶的。这个调查是2010年1月份做的,后来了解到中坞是2010年5月份拆的。
问关于拆迁的消息时,工友是这么回答的:
“村里没有什么消息,也和村里不打什么交道。”
“房东也不肯说,房东想的是要租房子,他们怎么可能跟我们说实话呢!房东说拆不拆不一定。其实他们可能也不清楚。”
“大家都说不准,有说明年的(2011年),有说(2010年)五一之前的,但是肯定会拆,因为都量过地了,我看到过。”
五、拆迁对打工者的影响
经济影响
很多工友都有过搬家的经历,导致搬家的原因不只一种,但是在北京拆迁引起的搬家是很普遍的。访谈中遇到一位叫张丽的工友,她32岁,来自河南信阳。她和丈夫收废品为生。她们是2001年来北京的。来北京以后已经搬了快10次家了。她说,尤其是刚来的时候,北京到处都在拆,差不多每半年就要搬一次。2004年来中坞后,算是住的时间最长的了,一直住到现在。
当问工友上次搬家有哪些经济损失的时候,有20位工友给予了回答,有10位工友说,经济上的损失不大。有10位工友说经济上有损失,其中有几位工友说很难计算具体的经济损失有多大,另外有几位工友估计上次搬家损失分别约为:6000元、3000元、1200元等。上次搬家损失6000元的工友是开超市的,已经在中坞开超市有2年多了,他说:“上次搬家,物资上有损失,已经交的房租不退,搬到新的地方刚开始生意一般不好,合起来的损失大概有6000块。”
只要是做生意的,换地方是一定要蒙受经济损失的,搬家要停业,会有经济损失;搬家以后要重新培养客户,所以经济收入会降低;做生意的搬家时往往要搬运一些货物和器具,那么就要产生相应的搬运费,等等。
子女上学受到影响
所调查的工友中有22个家庭有学龄和学龄前的孩子共30个(在统计时去掉了一个有7个子女的家庭,因为实在是特例),有17个孩子和父母在中坞一起生活,占57%。其他的孩子被留在老家。在如此艰难的物质条件下,在入学如此困难的情况下,都有至少半数的孩子跟随父母在城市中生活。可以推测,如果北京的入学和升学政策对打工子女一视同仁,那么和父母共同生活的孩子会更多。
孩子处于上学阶段,家长面对拆迁最着急的就是搬家后孩子去哪里上学。有学上是一个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这样居无定所导致孩子频繁转学,对孩子的身心和学习成绩有很消极的影响。工友张丽告诉我们,她有两个儿子,一个9岁,一个1岁零1个月。大儿子由于经常搬家换学校的原因,学习断断续续的,成绩很差跟不上,没有考上中坞的学校。现在把孩子送到位于香山的巨龙文武学校,是一个民办的学校,封闭式管理,每年收费10000元,孩子一个月回家一次。孩子去这个学校以后状况好些了。
对职业选择的影响
当问及工友搬家以后是否还会做同样的职业的时候,30位工友中的24位说“会”,占绝大部分;3位说“不能”,3位说“不确定”。可见,拆迁对大多数工友的职业选择没有影响。
一位做清洁工的工友说:“搬家以后,一般情况下会继续干这个,因为干的时间较长,公司也比较信任。”
一位收废品的工友说:“先还收着吧!觉得自己文化不行,也找不了一些大公司的工作。”
一位卖床上用品的工友说:“还会做这个工作,也没别的可以做的,也不会别的技术。”
一位开熟食店的工友说:“当然继续做这行,没有别的可做,这行也熟悉了。”
拆迁不会让工友离开城市
当问及工友会不会回老家的时候,回答了这个问题的29位工友中有24位回答说“不会”。有5位回答“可能会”,其中3位妇女说有可能陪孩子回家念书,因为这里学费贵,家里又没有人照顾孩子。有1位工友说在老家买了房子,可能考虑回老家发展。
工友具体是这样说的:
*“没有(考虑过)。老家没有经济收入,只能种地,地又很少。”
*“不可能回老家,地都包给别人种了,没有可能自己再回去种地。”
*“老了,干不动了再回去,近期没打算回老家。”
*“老家没地,是煤矿地区,地被征收了,有一些企业,但是收入太低。老家都是通过钱来衡量你,人情淡薄。如果能在北京买房,回去干嘛!可是买不起房,最后还得回去。回去都是混不下去的了。”
其他影响
当问及工友“面临即将到来的拆迁,你觉得要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时,我们发现,经济损失并不是工友担忧的最大问题。接近半数的工友担心的首要问题是:要找房子做生意也要找住的地方。
工友具体是这样说的:
*“主要面临的问题是找房子和孩子上学的问题,到处都在拆,不知道要搬到哪里去,住楼房肯定住不起。几个孩子的读书也是大问题,学校肯定也得拆,但是孩子去哪里读书呢?”
*“主要是房子问题,找房子不好找,而且搬迁的消息出来后,村里走了不少人,感觉至少走了三分之一,生意也受到了影响,我是开熟食店的。”
*“自己干活再苦再累也无所谓,但是孩子上学怎么办?打击太大了!”
*“刚盘下来的店就都赔了,无能为力,难过。”
*“经济上也会有损失,虽然是开车的,但是我们是黑车,要靠老熟客才行,没有认识的人也赚不了钱,到了新地方,不知道多久才能生意好。”
*“茫然。还没有适应又要搬走。”
*“习惯了这个地方,不太想搬。”
六、工友对拆迁的看法
拆迁现状是否公平
当问道工友这种拆迁现状是否公平的时候,18位工友做了回答,其中13位工友说不公平,同时表达了对这种现状的无奈。5位工友说无所谓。
工友是这样说的:
*“不公平,但是能有什么办法呢?这个社会本来就很不公平,有的老板在那边俱乐部一辆车不少于20万的,还有很多人吃不饱饭呢!”
*“觉得不公平,但是我们是外地人人,又有什么办法?”
怎么能改变现状
8位工友表达了“没有办法”或者“不知道”的态度。7位工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主要的看法都是希望政府能够有所做为。工友具体的看法和建议如下:
*“希望有自己的房子,就不会老是搬家了,但是又觉得没有可能,做一辈子也不可能在北京买房子。”
*“有一个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外来人口的事务,包括孩子上学和稳定的住所等。”
*“政府多考虑外来人口的需求、状况以及子女的上学问题;多建一些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希望能给外来人专门批一块地方。”
*“国家盖一个集中的几百间的房子专供外来务工人居住,有保安看管,即有自己的社区管理,安全稳定,至少5年不用搬迁。”
*“政府想拆就拆吧。希望有好的政策,给我们提供便宜的房子,廉租房之类的。”
*“政府给予适当补助。”
这里选用北京皮村同心实验学校阳光少年队2009年到2010年演出的《流动的心声》音乐剧的一首歌曲来反映拆迁对孩子们的影响:
《是不是又要搬家?》
词曲:熊亚州
根据皮村同心实验小学黄婧涵的故事整理
访谈者:李清等
妈妈呀,今天怎么了?时间还很早,你已经回家。
家里呀,怎么空空的?是不是,又要搬家?
这些年呀,搬了好多次啦。每一次,都那么慌张
同学们啊,会舍不得我呀,还有老师,他会牵挂。
妈妈呀,这次走得匆忙,来不及,说些心里话。
再见吧,我的同学呀,我们不能,再一起玩耍。
再见吧,我的老师呀,我不能再,听您的课了。
再见吧,我的同学呀,我们不能,再一起学习啦。
再见吧,我的老师呀,我不能再,跟您聊天了。
妈妈呀,新家在哪里呀?那里的村庄,有没有学校?
妈妈呀,新家在哪里呀?那里的学校,有朋友吗?
那里的学校,有朋友吗?有朋友吗?有朋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