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至上的图片
中华民族有句训诫:成由俭,败由奢。李嘉诚正是用它勉励自己作为节俭的典范。还声言:“不是老板养活员工,而是员工养活公司。”这种崇高思想品德,赢得了社会爱戴,信守诺言,有口皆碑。这一真情寡语的形象回馈了他无尽的生意。
一、朴素简单就是幸福
1995年8月,香港《文江报》刊出有关李嘉诚的访谈录。李嘉诚说:“就我个人来说,衣食住行都非常简朴、简单,跟三四十年前根本就是一样,没有什么分别。”
李嘉诚的房子。仍是1962年结婚前购置的深水湾独立洋房,30多年一如既往。作为香港首富,他并没有住进顶尖级的豪宅区。
李嘉诚有两艘游艇,已用了多年,现在已算不得豪华了。
最有目共睹的是李嘉诚的衣着。他常穿黑色西服,不仅不是什么名牌,而且还比较陈旧。
李嘉诚自己曾说:“衣服和鞋子是什么牌子,我都不怎么讲究。一套西装穿十年八年是很平常的事。我的皮鞋10双有5双是旧的。皮鞋破不了,扔掉太可惜,补好了照样可以穿。我手上戴的手表,也是普通的,已经用了好多年。”
在公司里,李嘉诚与职员一样吃工作餐,他去巡察工地,工人吃的大众泡沫盒饭,他照样吃得津津有味。
李嘉诚不抽烟,不喝酒,也极少跳舞,唯一为超人推崇的嗜好,是打高尔夫球。
李嘉诚为公益事业“挥金如土”、一掷千金,但是他的个人生活却是如此俭朴,确实令人深思。
中华民族古有训诫:成由俭败由奢。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可以积沙成塔,集腋成裘,1994年11月轰动香港的“垃圾婆”梁美春是一个典型例子。
她的身家财产保守的估计也超过了3亿港元。但是,她却天天以拾破烂度日,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家,一日三餐,就以捡来的隔日面包、残羹剩余充饥。
《明报周刊》的记者曾问梁美春为什么要对自己这么苛刻时,她十分简单然而富蕴哲理地说:“小富由俭,大富由天。”
梁美春的做法并不足取,但她的思想和言语确实能予人启迪。
诚然,李嘉诚的财富并不是单靠节俭积攒而来,更多的是靠诚实经商赚来的。但我们仍然不能排除节俭在财富积累上的重要作用。
二、“君子生财取之有道”
李嘉诚庄严宣告:“我的金钱,我赚的每一毛钱都可以公开,就是说,不是不明不白赚来的钱。”
在香港这个鱼龙混杂的竞争社会,巧取豪夺而致富的人肯定不会太少。因此,金钱的多寡并非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
能像李嘉诚这样完完全全清清白白赚钱的,商界中堪为楷模。
1995年夏,李嘉诚、李兆基、郑裕彤、邵逸夫、曾宪梓、何鸿燊等多位富豪捐款筹建“香港明天更好基金”。
这是一个非牟利和非政治性的组织,目的在于凝聚力量,建立信心。使香港在1997年后继续维持国际商贸及金融中心的领导地位。
李嘉诚创造了一个神话,他的不凡业绩,将载人中国和世界华人经济发展史册。
1996年2月6日,长实集团宣布集资53亿港元,这被舆论界看成超人又有新行动的信号。李嘉诚的神话并未划上句号,他在内地数百亿投资,大都是长线项目。进入全面回报期,超人还渴望一飞冲天。
同时,1997年后,李嘉诚及他的旗下公司,将会为香港的繁荣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这以前,李嘉诚在董事袍金上的做法,早已成为香港商界、舆论界的美谈。
李嘉诚出任10余家公司的董事长或董事。但他把所有的袍金都归入长实公司帐上,自己全年只拿5000港元。
这5000港元,还不及公司一名清洁工在80年代初的年薪。
以80年代中的水平,像长实系这样盈利状况甚佳的大公司主席袍金,一间公司就该有数百万港元。进入90年代,便递增到1000万港元上下。
李嘉诚20多年维持不变,只拿5000港元,按现在的水平,李嘉诚万分之一都没拿到。李嘉诚的经商天才在这里表露无遗。
李嘉诚其实是小利不取,大利不放。甚至可以说是以小利为诱饵钓大鱼。李嘉诚每年放弃数千万元袍金,却获得公司众股东的一致好感。爱屋及乌,自然也信任长实系股票。甚至李嘉诚购入其他公司股票,投资者莫不步其后尘,纷纷购入。
李嘉诚是大股东和大户,得大利的当然是李嘉诚。有公众股东都守,长实系股票被招高,长实系股值大增。就这样,李嘉诚每欲想办大事,总会很容易得到股东大会的通过。
对李嘉诚这样的超级富豪来说,袍金算不得大数。大数是他的持股份所得的股息的价值。
1994年4月至1995年4月的年度,李嘉诚所持长实、生啤、新工股份,所得年息就共计有12.4亿港元——尚未计他的非经常性收入,以及海外股票的年处。
有人说,一般的商家,只能算精明。唯李嘉诚一类的商界超人,才具备经商的智慧。舍小取大,李嘉诚又是其中最聪明的人,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一些人目光只会停留在眼前利益,做生意不舍一分一厘,只求自己独吞利益。恰好是一时赚得小利,而失去了长远之大利。可谓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李嘉诚却正好相反,他舍弃了小利,而赢得了大利。
小利不舍,大利不来。这是定则。
李嘉诚说过:“如果一单生意只有自己赚,而对方一点不赚,这样的生意绝对不能干。”
李嘉诚的意思是,生意人应该利益均沾,这样才能保持久远的合作关系。相反地,光顾二己之利益,而无视于对方的利益,只能是一锤子买卖,自己将生意做断做绝。
同时,李嘉诚是个鱼与熊掌兼而得之的非凡之士。
李嘉诚控有香港最大的综合性财团,成为香港首富乃至世界华人首富。同时他又是个道德至上者。他说的每句话,莫不符合道德规范,堪称道德圣典。他既是这般地说,亦是这般去追求的,谨慎小心,唯恐有什么闪失。
西方商界,多推崇达尔文主义——优胜劣汰,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要讲道德,就匆匆涉足尔虞我诈的商场;要追求利润,击败对手,就可以不择手段了。
在他们看来,既要拜金,就没有资格谈道德、谈仁慈、谈友谊。
信誉不是做人的目的,仅仅是经商的手段,是为了下一单生意,为了更多的盈利。在西风氤氲的香港,李嘉诚能将发大财与守道德较好地结合一体,实在难得。对这样的一个“完人”,谁不愿意与他做生意呢?
由此可见,既守道德,又生财有术者,实在是商家之上乘者。
三、名誉就是第二生命
李嘉诚视名誉如生命。他常说:“名誉是我的第二生命,有时候比第一生命还重要。”
在社交场合,李嘉诚对女明星、女艺员、港姐亚姐,素来敬而远之,更怕与这些靓女合照。据说某刊重金悬赏,若哪位女艺员能像与阿(何鸿燊)一样,同超人合照,可出40万港元买她的照片。
有不少传媒都谈论到这么一件事。
在何鸿燊的海港酒店开幕酒会上,李嘉诚正兴致勃勃地与何鸿燊聊天。这时,珠光宝气的艺员狄波拉笑容可掬地走来。李嘉诚见状,“脚踏风火轮”,逃之夭夭——躲过了记者的镜头。
何鸿燊则与狄波拉贴站在一起,让记者从各个角度拍个尽兴。
照拍完了,何鸿燊回头招呼李超人,却没有了人影,原来超人早逃得不见踪影了。
李嘉诚视名誉为生命,他看重的实际上是清誉,而非荣誉。
比如香港人叫了他10多年超人,但他至今不认可这个称呼,强调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李嘉诚从小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及父母对他的谆谆教诲。因此,李嘉诚时时处处都表现出一派谦谦君子之风,被人称为儒商。
李嘉诚很懂得形象的重要性,尤其是形象的一贯性。
香港虽为英国人统治,但实属华人社会。君子作风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因此,假若行为不慎或者不检,都会破坏这一形象,从而带来商业上的损失。
四、“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北角的长江大厦是李嘉诚拥有的第一幢工业大厦,是他地产大业的基石,又是他赢得“塑胶花大王”盛誉的老根据地。
70年代后期,香江才女林燕妮为她的广告公司租场地,跑到长江大厦看楼,发现李嘉诚仍在生产塑胶花。而此时,塑胶花早已过了黄金时期,根本已无钱可赚。
长江地产业当时的盈利已十分可观,就算塑胶花有微薄小利,对长江实业来说,增之不见多,减之不见少。但李嘉诚却仍在维持小额的塑胶花生产,林燕妮甚感惊奇。她说李嘉诚“不外是顾念着老员工,给他们一点生计。”
“长江大厦租出后,塑胶花厂停工了。不过,老员工亦安排在大厦里干管理事宜。对老员工,他是很念旧的。”
在另一场合,有人提起李嘉诚善待老员工的事,说:“怪不得老员工都对你感恩戴德。”
李嘉诚说:“一间企业就像一个家庭,他们是企业的功臣,理应得到这样的待遇。现在他们老了,作为晚一辈,就该负起照顾他们的义务。”
“李先生精神难能可贵,不少老板待员工老了一脚踢开,你却不同。这批员工,过去靠你的厂养活,现在厂没有了,你仍把他们包下来。”
李嘉诚急忙解释道:“千万不能这么说,老板养活员工,是旧式老板的观点。应该是员工养活老板、养活公司。”
商人皆为利来,只要赚钱。商人不是慈善家,工厂没有效益,关闭是无可厚非的。
都说商场是无情的。李嘉诚却化无情为有情,上演一幕动人的人情戏。李嘉诚“是员工养活老板养活公司”的观念,很值得我们深思,给予我们教益。
唐太宗李世民将舟比喻为皇帝,将水喻为民众,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嘉诚的观念与唐太宗的十分相似,不同的是,李嘉诚将其阐发在商场上。
确实,没有广大的员工卖力苦干,最有本事的老板也是孤掌难鸣,成不了气侯的。相反,企业富有凝聚力,员工精诚团结,为老板出力,这个企业必定大有前途。
李嘉诚在谈到员工与公司的关系时说:
“员工是替公司赚钱的,是对公司有贡献的人。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大企业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一个员工都是家庭的一分子。
“就凭他们对整个家庭的巨大贡献,他们也实在应该取其所得。
“不是老板养活员工,而是员工养活了整个公司,公司应该多谢他们才对。
“对我自己来说,股东相信我,我能为股东赚钱则是应该的。我一向这样想:虽然老板受到的压力较大,但是做老板所赚的,已经多过员工很多,所以我事事总不忘提醒自己,要多为员工考虑,让他们得到应得的利益。”
李嘉诚深深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真理。
李嘉诚是这样说的,同时他也是这样做的。而且是一贯身体力行。一致同心同德,肯替上司卖命的军队才会坚不可摧。一个光杆司令是打不了天下的。同样的,如果没有员工全心全意的工作,公司又怎么能赚大钱呢?而要员工全心全意地工作,将心比心,就要让员工得到他们劳动的所得,关心他们的利益。
员工养活公司及感谢员工的观念无疑是李嘉诚企业成功的一条决窍。
五、克制自己平易近人
善待他人,是李嘉诚一贯的处事态度,即使对竞争对手亦是如此。商场充满了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能做到这一点,不少人认为是不可能的事。
香港《文汇报》曾刊登李嘉诚专访,主持问道:“俗话说,商场如战场。经历那么多艰难风雨之后,您为什么对朋友甚至商业上的伙伴,都十分的坦诚和磊落?”
李嘉诚答道:“最简单地讲,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较难,生意跑来找你,你就容易做。
“一个人最要紧的是,要有中国人的勤劳、节俭的美德。最要紧的是节省你自己,对人却要慷慨,这是我的想法。
“讲信用,够朋友。这么多年来,差不多到今天为止,任何一个国家的人,任何一个省份的中国人,跟我做伙伴的,合作之后都能成为好朋友,从来没有一件事闹过不开心,这一点我是引以为荣的。”
对于这点,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老竞争对手怡和。李嘉诚鼎助包玉刚购得九龙仓,又从置地手中购得港灯,还率领华商众豪“围攻”置地,李嘉诚并没为此而与纽璧坚、凯瑟克结为冤家而不共戴天。每一次战役之后,他们都握手言和,并联手发展地产项目。
“要照顾对方的利益,这样人家才愿与你合作,并希望下一次合作。”追随李嘉诚20多年的洪姑娘洪小莲,谈到李嘉诚的合作风格时说:“凡与李先生合作过的人,哪个不是赚得盘满钵满!”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商场上,人缘和朋友显得尤其重要。善待他人,利益均沾是生意场上交朋友的前提,诚实和信誉是交朋友的保证。就像在积累财富上创造了奇迹一样,李嘉诚的人缘之佳在险恶的商场同样创造了奇迹。李嘉诚生意场上的朋友多如繁星,几乎每一个有过一面之交的人,都会成为他的朋友。
李嘉诚在生意场上只有对手而没有敌人,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我们目审李嘉诚的箴言:“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较难,生意跑来找你,你就容易做。”那如何才能让生意来找你?那就要靠朋友。如何结交朋友?那就要善待他人,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利益。“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
跟随李嘉诚创业的“老臣子”盛颂声在1980年谈到长江实业的成功原因时说:
“靠李嘉诚先生的决策和长江实业同仁上下齐心苦干。
“李嘉诚先生作决策快速而准确,这么多年来从没有看错过人,没有作过错误的决定。
“长江实业盈利近10亿港元。这么大的生意,公司的工作人员总数不足两百。
“李先生每天总是8点多钟到办公室,过了下班时间仍在做事,公司同仁也都如此,这就使长江实业成为一间最有冲劲的公司。
“事业有成之后,李嘉诚又尽量宽厚待人,使和他合作过的个人或集团,全赚得盘满钵满。这便奠定了长江实业今后更大发展的基础。”
兢兢业业是一家公司兴旺的基础,而与合作者利益共享,更是李嘉诚一贯的精神准则。
愿李嘉诚的故事能给我们深思与启迪。
六、九大要点句句语出惊座
李嘉诚曾经给自己规划日常管理的9个要点。
一、勤奋是一切事业的基础。要勤奋工作,对企业负责、对股东负责。
二、对自己要节俭,对他人则要慷慨。处理一切事情以他人利益为出发点。
三、始终保持创新意识,用自己的眼光注视世界,而不随波逐流。
四、坚守诺言,建立良好的信誉,一个人良好的信誉,是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五、决策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应开阔胸襟,统筹全局。但一旦决策之后,则要义无反顾,始终贯彻一个决定。
六、要信赖下属。公司所有行政人员,每个人都有其消息来源及市场资料。决定任何一件大事,应召集有关人员一起研究,汇合各人的资讯,从而集思广益,尽量减少出错的机会。
七、给下属树立高效率的榜样。集中讨论具体事情之前,应预早几天通知有关人员准备资料,以便对答时精简确当,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八、政策的实施要沉稳持重。在企业内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注重培养企业管理人员的应变能力。决定一件事情之前,应想好一切应变办法,而不去冒险妄进。
九、要了解下属的希望。除了生活,应给予员工好的前途,并且,一切以员工的利益为重,特别在年老的时候,公司应该给予员工绝对的保障,从而使员工对集团有归属感,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