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营造城市森林,建设森林城市,应注意解决一些认知问题
建设森林城市,总的讲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人们对它认识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在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这样问题,需要大家共同讨论、探索。
第一,为什么要在城市造林,造什么森林。我们知道,“森林城市”的概念是发达国家首先提出来的。他们之所以能提出这个概念,根本原因是对工业化过程中城市环境破坏惨痛代价反思的结果,是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对“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追求的结果。我们国家还处在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的过渡期,从农村走到城市,我们头脑中对城市的憧憬往往是高楼大厦、霓虹灯和五彩缤纷的广告等超自然的这一面,而对建立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问题相对考虑少些。这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完全经历整个工业化进程对环境的破坏,我们对其带来的病苦还不像发达国家感受的那样深刻。(我们仅仅在刚刚感受,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深痛的感觉)因此,我们在城市绿化问题上还在一定程度上沿续着在长期农业社会中所形成的,以艺术造景为主导的传统园林模式,不经意地偏重楼台亭阁、树木造型、种花种草,而忽视更近自然的东西。这是我们的“历史局限性”。我们非常需要尽快地意识到这个问题,非常需要自觉地克服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的历史局限性的束缚,非常需要向前跨一步来思考问题,吸取一些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的教训,学习、借鉴他们在后工业化时期城市建设中的“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力争做到减少损失,少走弯路。这里,还有一个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这就是提到同样的历史阶段,我们工业化速度比同期的西方国家要快得多,我们这二三十年走过了他们一二百年的路,这个“时空压缩”使我们对迅速出现的问题来不及思考,其中就包括我们对城市生态问题上还来不及深思熟虑,这就更需要我们能够有跨越的思维,能够超常规地思考、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当然,我们建设森林城市,并不是在城市里搞原始森林、热带雨林,更不能全盘否定我们祖国的园林艺术,而是要从工业化、城市化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建立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着眼,建设包括继承祖国园林艺术优良成果的森林城市,使城市有限的土地拥有更多的绿色植被,使我们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更加宜居。
第二,在哪里造林,种什么树。有的同志说,城市土地有限,哪有那么多地方种树,搞森林更是不可能。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没有想不到的,只有做不到的,只要开动脑筋,还是有办法的。营造城市森林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城中林、一个是城外(周边)林。在营造城中林上:一是向路要林。按照2+2模式,即在快车道与慢车道之间各种一行,在慢车道与人行道之间各种一行,加起来是4行;如果快车道中间有一定宽度的分车线,也可再种一行,变成1+2+2,共5行树;小街小巷可搞1+1,两行树,使路成林。至于树冠可能遮拦路灯的问题,可把路灯降到树冠下端,离路面近即可相对降低灯泡瓦度,节省能源,又可缩短灯筒钢材,节约资源。二是向河畔要林。增加市区内滨河树木种植数量,在河畔已有的草坛中加种乔、灌疏林,形成林水相映的生态景观,使河畔成林。三是向机关、企事业大院、居民区要林。在所有大院、居民区内的道路两侧种树,大院和居民区的草坛加种乔、灌疏林,使大院、小区成林。四是向城中村改造要林。搬迁、改造城中村时,留下一些空地,建造城区片林。五是向房地产开发商要林。审批项目时,要求他们严格按有关规定,保证有一定规模的绿地,验收项目时不合格的不予通过,使城市新的开发、建设的区域有足够树林。六是向户外停车场要林。停车场车位之间尽可能用树木隔离,既利用这个空间多种些树,又给车辆遮阳,解决夏日车辆暴晒问题。通过在这些地方种植,就能形成城中林。在营造城外(周边)林上:一是在环城公路造林,尽可能地把环城公路两侧建成宽带林网。二是在主城区与卫星城之间造林。在不侵占基本农田的前提下,搞一些规模片林,连接主次城区的公路尽可能搞成宽带林廊。三是在城市近郊、远郊的荒山、荒坡、荒滩和所能利用的废弃地大量植树造林,形成环城森林带。通过这样的努力,最终实现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目标。另一方面是种什么树,搞什么林。有的同志认为,在城市植树造林与在荒山、野地、田间不同,要种观赏性强的树。讲究观赏效果是对的,但更要注重科学性。一是要多种乡土树种。一些城市引种南方的棕榈树、芭蕉树等,实践证明在北方城市成活率不高,造成不少浪费,加大了绿化成本。这里有个绿化审美问题。各种树木都有各自的美感,北方人到南方旅游,欣赏南方的树,同样南方人到北方旅游欣赏北方的树。落叶林到冬天也是一景,爬山虎冬季爬在墙的枯干滕条,拍上一张照片,照好了也是一幅艺术品。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要克服在绿化审美上的落后观念,树立现代绿化审美意识。二是多种大树,种多树种的树。种大树不是移栽长大长粗了的树,而是种大种树的树,移栽大树不易成活。树种不能单一,易发生病虫害。这些年,为了加快城市造林,我们植了不少速生杨,特别是在城市道路两侧。几年过去了,这些树慢慢长大,密度加大,已到了间移的时候,要结合间移,在这些林中应适当间种其他树种,以提高树林的品质。三是要按照乔、灌、草、花、滕相结合来造林。在乔、灌、草、花、滕的比例上,一定要以乔木为主,乔木形成的绿色空间大,生态效益是花、草的数倍。在此基础上,附之于灌、草、花、滕。乔木有高大乔木和低短乔木,在乔木的选择上要多选高大乔木。
第三,为谁植树、为谁造林。在这方面,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城市绿化也要如此,做到为群众、为市民着想。我们做领导都有车坐,夏天,行驶在宽阔的城市公路上,车内开着冷风、放着音乐,透过车窗,看着外面通透绿化带的青草和鲜花,感觉很好。而在外面骑自行车的百姓却头顶烈日、大汗淋淋。有的城市的绿化带种满草坛和鲜花,铺有弯曲的甬道,甬道边设有石桌、石櫈。夏天,火红的太阳当头照,石櫈的温度都可以摊鸡蛋,又有谁能进去散步、休闲。还有的将公路边、小区中的大片绿地、林地用石阶、栅栏围起来,人们只能看、不能用。城市绿化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都不能说是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我们为群众着想,就应当在路旁种大树,给行人以绿荫;就应当在甬道边、坐櫈旁种上树,给散步、休闲的人遮阳;就应把护栏打开,让人们进去享用。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些,就可以说我们在城市绿化中想到了群众,做到了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绿化工作还有个正确的政绩观问题。十年树木,种树见效慢。而草坛、花木种下就能看到效果,政绩来得快。这可能是一些地方在城市绿化出现重种草、轻植树、重景观、轻生态的原因之一。绿化工作中还要注意防止一些不正之风。个别地方非常热衷于种植不易成活、寿命短的植物,年年种、年年更换、年年申请经费,年年发包,背后的问题不言而喻。多植树的好处大家都知道,为什么有些该植树的地方多年不植树,这可能是其中原因之一。没有强烈的群众观点,立场不对头,什么工作都难以做好,城市森林也难以建成。只要我们做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建设森林城市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第四,怎样造林、怎样植树。城市绿化,群众是主体。营造城市森林,建设森林城市,应实行工程造林与义务造林、政府行为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在城市的义务造林,群众参与方面,应采取营造公益林的方式来进行。首先,由有关部门在城市周边、城市市区规划、开辟出造林的地块、地段,确定适宜种植的树种、苗木,整合技术力量、提供技术指导。在此基础上,将有关部门规划和开辟的地片、地段,划为各种形式的公益林,组织单位、家庭、个人认领、认种、认养。依托机关工委组织机关干部义务种植“公务员林”,依托驻军单位组织广大官兵义务种植“八一林”,依托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企业员工、团员青年、广大妇女义务种植“青年林”“巾帼林”,依托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组织居民在社区中和社区周围义务种植“社区纪念林”“家庭纪念林”;鼓励热爱家乡的海外侨胞和关心城市造林并有一定实力的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家、个体工商户等成规模地认领、认种、认养公益林;给认领、认种、认养公益林、公益树的单位、家庭、个人立功德碑、挂功德牌、造功德册,对在这一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人物和先进事迹进行表扬,调动和保护人们的积极性。这样,既可以使群众在参与中愉悦身心、受到教育,培养人们的公共观念,提高人们关心生态、保护环境的公德意识,同时,也可大大降低城市绿化成本,为城市绿化注入强大的力量。
营造城市森林,建设森林城市利国利民、立在当今,功在千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8年前,在我们提交的开展营造城市森林的报告上,有的省领导就批示“举双手赞成”。我们相信,再经过在坐的同志若干年的努力,当我们把我省的城市都建成森林城市,到那时,河北人民,特别是广大城市居民就会举双手赞成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