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我们知道,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两个精神文明建设《决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又通过了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决定》。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文化是相对经济、政治而言的;精神文明是相对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而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讲的文化建设与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十四届六中全会讲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一脉相承的,是根本一致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其主要领域包括思想建设、道德建设、文化建设(小文化)。其中,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叫“核心价值体系”。文化建设是指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两个精神文明建设《决议》中主要强调了这些领域中的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决定》中在强调这些领域中的事业建设的同时,更突出了其中的产业发展。
社会主义荣辱观讲的就是社会主义道德。纵观整个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我们不难看出,社会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处于中心环节之中;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位于核心价值体系之中,地位十分重要。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二、社会主义道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仅是“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搞得好不好又会对其它组成部分产生积极或消极作用。
首先,从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来看:搞经济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讲就是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既要解决好生产关系的问题(改革),也要解决产生产力本身的问题。在生产力三大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要素,没有较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人,难以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特别是现阶段我们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契约经济,客观的要求生产经营者要讲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一个不讲诚实守信的企业它是做不大做不强的。许多企业出了问题,很大程度也是道德方面出了问题。有的企业做了几十年,花了很多心血,搞得很大,但一夜之间破产了,纠其原因,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缺德,由于缺德而破产。因为忽视职业道德建设,不讲诚信,每年失去消费者、失去市场的企业有许多许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惊人的。同样,相反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如海尔集团曾经砸掉一批不合格冰箱,这一锤是维护消费者利益的一锤、是构建企业职业道德的一锤,这一锤砸出了企业的员工素质、砸出了企业的信誉、砸出了一个大的市场,砸出了一个具有国际品牌的大企业。我省的全国道德模范,柏乡粮库总经理尚金锁,靠诚信建设,把一个县粮库搞成了全国最大的粮库,经济效益居全国同行业之首。由此可见,道德建设搞不好,就会对经济建设带来巨大的破坏作用,良好的社会道德,对经济的健康发展举足轻重。
其次,从对社会管理的作用上看:社会学中有一个理论叫做社会控制理论(社会管理理论),认为社会管理包括“硬管理”、“软管理”两个方面。社会硬管理主要靠法律、警察。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是对人们行为的最后防线,因此也叫制度化管理、消极的、被动的管理。社会软管理主要靠社会道德,通过道德建设,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社会风气,使井然的社会秩序建立在人们的自觉行为之上,所以这也叫非制度化管理,积极、主动的社会管理。没有社会硬管理、不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不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只靠硬管理、忽视软管理更不行,假设人人都不讲道德,都去触犯道德底线——法律,就会出现“法不责众”的问题。同时“硬管理”需要投入,而“软管理”基本没有投入,忽视社会道德建设,不抓社会“软管理”就必然会带来巨大的社会管理成本。上世纪60年代学雷锋,其中最好的时期做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那时候不需要那么多警察,我们的社会管理成本很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讲,“一个雷锋顶十万警察”。我们现在要创新社会管理,构筑社会道德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十分重要的内容,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其三,从对民生的作用上看:道德建设与民生问题有着直接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一些不道德现象的存在,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比如,去医院做手术要送红包,办营业执照要送红包,甚至办身份证也要送红包,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由于一些不道德现象的存在,诸如假红酒、瘦肉精、地沟油等等,搞得人们生活很不安宁。前不久发生的小悦悦事件为什么引起那么多网民的热议,这背后反映的是人们的利益诉求,人们都在思考,在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需要别人帮助的问题,如果我遇到,是不是也会遭到社会的冷漠。所以抓道德建设也是抓民生问题,搞好道德建设,对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至关重要。
总之,无论从经济建设,还是从社会管理、民生保障上看,道德建设都是不可或缺的。按照木桶理论,哪一个板儿都不能短。同样,道德这块板儿要是短了,其他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也会流失掉。30年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就向全党说过一句语重心长的话,他说:“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他还告诫我们:“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抓精神文明建设,就有很大危险”。“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不可能胜利”。今天重温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话,仍令人震聋发聩!我们要科学发展、我们要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我们要建设小康社会,离开道德建设是万万不行的。我们要做到“不变质”、规避“危险”“少走弯路”,取得“胜利”,就不能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就不能不抓好思想道德建设领域中的工作。
三、建设社会主义道德要依靠群众,重在实践
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成就任何一项事业,都必须能够做到相信和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上走群众路线,就是要引导人们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平凡事做起,通过实践使人民群众认知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的好处,通过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所产生的力量来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第一,应从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出发。人民群众是在争取自己利益的过程中推动历史前进,人民群众看不到自己利益就不会去奋斗,没有人民群众的奋斗,我们任何一项事业都办不成。道德建设也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当前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社会上存在的一些见难不助、以怨报德,诚信缺失、违诺违约,人口流动带来的空巢老人得不到照顾等等,抓住这些群众的利益诉求来组织道德建设,我们才有可能做到一呼百应,把道德建设变为群众的实践,为道德建设聚集巨大的社会力量。
第二,应从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领域做起。人们的道德诉求来源于人的生活。人们的生活领域概括起来包括三个方面;即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依次对应的道德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任何一个人只有在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都讲道德,他才能成为一个有良好品德的人。中央提出“四德”建设,前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是种概念,后一“德”是属概念。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是具体的、具有实践性,抓道德实践应从这“三德”做起。这“三德”包括的内容很多,比如社会公德包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等,职业道德我们讲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等,家庭美德我们讲孝老敬老、夫妻和睦、邻里团结等等。所以,在组织道德实践中还必须突出重点。道德建设的重点,就是群众主要的道德诉求。根据群众的主要道德诉求,我们提出了在公共交往中乐于助人,大兴互助之风;在职业活动中诚实守信,大兴诚信之风;在家庭生活中孝老敬老,大兴孝敬之风。这些都与群众的生活紧密联系,反映了群众意愿,做好了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都有好处,群众愿意去做这些事,人们有了参与的积极性,道德建设就会有内在活力。
第三,应有强有力的组织指导工作。群众性的道德实践,既要靠群众的自觉参与,同时也不能忽视组织指导工作。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指导工作,把各界群众和各行各业都最大限度地引导到道德实践中来。在这方面,一是要发挥党群部门作用,把各界群众组织起来。组织、人事部门把党员、公务员组织起来,发挥带头作用。工会、共青团、妇联发挥联系企业员工、青少年、妇女的优势,把各方面群众组织起来。二是要发挥具有行业管理职能的政府有关部门的作用,把各行各业的道德建设、特别是把职业道德建设抓起来,把各条战线的干部、职工、生产经营者组织到道德实践中来。三是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有关的理论研究、媒体报道、文艺宣传一起上,形成扬善抑恶的舆论强势。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指导工作,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力量,依靠人民群众,我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才能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