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疑心太重是用人的大忌
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
——马云(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曾在北大发表演讲)
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将这句话运用到现代企业的管理上,更多提的是与下属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问题的关键是,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你如何在用权的时候能得到下属的信任呢?如果得不到下属的信行,你即使不怀疑他,他心里也没底,不知道如何做才能让你满意。正是如此,有些管理者一直紧握手中的权力,不肯轻易相信下属。
如果上下级之间缺乏信任,彼此之间就不能很好的沟通,这样很难把事情做好。这样的管理者用起人来很困难,下属做起事来也很吃力。管理者在决定让下属做某些事情时,一定要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用人。
在企业里,领导的信任就是对下属最大的支持。下属得到领导信任了,才会放开手脚去做事。另外,对下属的信任还包括当他们犯了错误或走了弯路时,管理者要敢于承担责任,而不能把责任推到下属头上。
用人不疑还表现在敢于使用那些才能比自己强的下属。在这方面,有些管理者缺乏自信,对那些能力超过自己的下属总是避而不用,担心自己无法驾驭他们,即使用他们做一些事情,管理者也会设置种种限制,这种管理者宁愿将职权交给那些平庸之辈也不肯交给超过自己的人。时间一长,他所领导的企业会形成“武大郎开店”的局面。真正有胆识、有作为的管理者,会十分乐于使用那些比自己强的下属,这样他所管理的企业才能快速发展。
当管理者信任自己的下属时,这种信任关系会使内部交易成本降低,减少内耗,企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反之,企业的管理成本会因为内耗而迅速上升,发展就会受到阻碍。所以,疑心太重是用人的太忌。
张涛是一家图书公司的创始人,他在上世纪80年代就进入出版领域了。那个时候图书市场非常容易做,张涛迅速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经过数年打拼,他已经积累了巨额财富。
这几年,图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像张涛这样的老书商已经有点跟不上市场的变化了。从去年开始,张涛策划出版的图书在市场上反响平平,造成了严重积压。于是,张涛只好大力招聘优秀人才。
后来,他招到了一位叫高健的策划编辑。高健既在图书公司工作过,也在出版社工作过,在做策划编辑之前,他们还做过两年图书发行,对图书行业有着独到的见解。高健来公司不久,就为张涛策划了几本非常畅销的小说。
张涛十分赏识高健,提拔他做了公司的策划总监。
后来,张涛在一次行业交流会上,听很多同行都私下谈起过高健,张涛心里开始对高健有想法了。他觉得高健一定是去这些竞争对手那里应聘过,他一旦离开自己这里,跑到竞争对手的公司去工作,那对自己的公司来说可是重大损失。从这之后,张涛开始处处提防起高健来。他尽量不让高健知道太多公司的运营情况。
有时候,张涛正打着电话,看到高健走过来,就会立即走开或挂断电话。他的举动让高健心里很不舒服,觉得张涛根本不信任自己。
后来,两个人在探讨一套新书策划方案时起了争执。张涛觉得高健根本没把自己放在眼里,高健觉得张涛是在故意为难自己。
终于有一天,张涛找了个理由免去了高健策划总监的职务。高健心里十分生气,第二天就从公司辞职了。
在现在的企业中,有很多张涛这样的领导,他们平时看上去很信任下属,可一旦涉及到比较敏感的问题时,就会排挤下属。管理者觉得自己是为了公司的信息安全考虑,下属则感觉领导是故意排挤自己,最后大多会在一气之下离开公司。
有一些辉煌的民营企业,管理者在企业创办之初总是能很好地信任下属,这是由于企业条件差、人手少的缘故。这一时期管理者和员工的关系亲如兄弟姐妹,大家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可当企业有了一定规模之后,管理者开始对当初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下属也提防起来。时间一长,这些曾经为什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员工,都会感到心寒,一个个离开企业。此时,企业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可见,信任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对管理者而言,信任不是简单而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种必须做到的行为准则。当管理者对下属宣称自己的用人标准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时,下属大多会有受宠若惊的感觉。他们为了对得起领导的这份信任,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去为公司效力。
一般来说,在小型企业建立信任关系并不难,因为小企业在行业竞争中没有任何优势,惟一的优势或许就是人才优势了。所以,管理者通常能对下属产生足够的信任。不过,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信任就不是件容易事了。企业做大后,管理者思考的事情多了,考虑会越来越谨慎,疑心自然也随之越来越重了。下属一旦感觉自己失去了领导的信任,就会慢慢丧失工作热情,成为在企业里混日子的人。
这个时候,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反思自己了。只有在企业中建立一个信任的平台,才会增加员工的责任感,激发员工内在的潜能。
2.信任是提高下属积极性的强大动力
对那些期待成功的人,我只想告诉他们: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对事业充满信念,对伙伴充满信任。
——潘刚(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在北大发表演讲)
据调查显示,有超过20%的职场人对自己的顶头上司不信任,这种不信任是表现在多方面的,诸如对他的承诺不信任,对他的能力不信任等。更加神奇的是,这种不信任同时也会在主管身上复制,之后再射回下属身上,形成恶性循环。
或许,有些企业的管理者信为员工是不是信任上司都没有关系,因为他们最后还是得按照上司的意图去工作。但是,真正有经验的管理者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员工对上司认可与否,将决定着他们的最终表现,甚至直接影响整个团队的绩效。
只有上下级之间互相努力才能建立信任与被信任的关系。在日常工作中,很多管理者对下属都抱怀疑态度,时常疑这疑那,这样会打消员工的积极性,他们很难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诺曼底战役中,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任命一位军官到第三集团军当师长。第三集团军的司令巴顿将军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表示了强烈反对。他告诉艾森豪威尔,这名军官很无能,自己不想要这样的下属,但艾森豪威尔根本听不进去。
这位军官到巴顿军中任职后,把事情搞得一团糟,还打了败仗。艾森豪威尔得知消息后,打算命令那个军官辞职。这时巴顿又坚决反对他辞职,他告诉艾森豪威尔:“虽然他表现不佳,但他现在是我的部下了。我要信任他的能力并会为他的过失负责。我会尽力让他成为一名合格的将军。”
这话让很多人为之动容,那位军官对巴顿更是感激不尽,他从此发奋努力,最终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指挥官。
巴顿之所以能得到将士的拥护,主要归功于他对下属的信任以及对责任的担当。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企业管理。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认为,信任可以让下属心情舒畅,干劲倍增,能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他领导的松下集团从来不会对员工保守商业秘密,当新员工第一天上班时,松下集团就会对员工进行毫无保留的技术培训。或许,有人会问,松下公司不怕泄露商业机密吗?对此,松下幸之助的理念是,如果为了保守商业秘密而对员工进行技术封锁,会让员工由于缺乏技术而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从而导致公司的生产成本增加。这样产生的危害反而比泄露商业机密更大。从这个角度来看,信任员工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北欧航空公司的董事长卡尔松,在改革北欧航空系统的旧制度时,曾经对下属给予了充分信任和活动自由。最初的时候,他为公司设定的目标是:将北欧航空公司变成全欧洲最准时的航空公司。
可是,卡尔松思来想去,不知从何处着手。他到处寻找合适的人来负责此事。最终,他如愿以偿地找到了最佳人选,卡尔松亲自登门拜访这个人。
双方一见面,卡尔松就对他说:“我想把公司打造成欧洲最准时的公司,你能不能帮我实现这个目标。”对方说:“我需要花时间考虑一下。”
几个星期后,这个人约见卡尔松,他对卡尔松说:“我想我有办法做到。但是,我需要花费6个月的时间和大约150万美元的费用。”
卡尔松高兴地说:“太好了。”因为卡尔松本来估计要比150万美元花费5倍多的代价。
这个人对卡尔松说:“接下来,我把我的计划详细向您汇报一下。”卡尔松立即说:“去干吧,不用汇报了,你尽管放手去做,我相信你的能力。”
大约过了4个半月后,这个人请卡尔松过去,并拿出这几个月的业绩报告。这个时候,北欧航空已经成为了欧洲最准时的航空公司,而且只花费了100万美元,比之前的预算节省了50万美元。
可见,当管理者信任下属时,下属除了从内心中感激领导的信任外,还会加倍工作,用业绩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以生产优质的轿车而闻名世界,素有“汽车王国”的美誉。然而,在20世纪后期,福特汽车公司却被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取代而屈居第二。
本来,一家企业在行业中的兴衰是件正常的事,但福特公司的三次跌落,却戏剧性地展示出一个规律:信任下属则公司兴,不信任下属则让公司走向衰落。
任何一家企业,当领导信任下属时,下属与领导之间的距离会被无形中拉近。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既然你选择用某位下属,就要给他一定的发挥空间,不要常常怀疑他的能力。只有充分表达出你的信任,下属才能更高效地工作。
所以,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摒弃老一套的管理方式,不要处处怀疑员工,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这样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创造。如果管理者做到这些,员工就会为企业带来一流的创意、强劲的竞争力和瞩目的经济效益。
3.有效激励,引爆下属的潜能
如果我用个人的能力,可以赚一个亿,可能100%是我的;但我用十个人的时候,我们可能赚到十个亿,可能我只有10%,我同样是一个亿,但我们的事业变大了。
——张近东(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在北大发表演讲)
美国企业家艾柯卡曾经说过:“企业管理无非就是调动员工积极性。”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有效激励员工,引爆下属的潜能,会为企业带来更大价值。
实际上,有效激励就是成功激励,它包括适时、适度、适当三个因素。在此基础上,管理者应该了解下属的需求,这样在采取激励措施时才会更有针对性。否则,激励就如同纸上谈兵,起不到任何效果。
周泰是一家民营企业的总经理。最近一段时间,周泰发现员工们没有什么进取意识,大家每天按部就班上下班,定时定量完成任务,工作积极性不高。周泰认为这不是一种好现象。于是,他问自己的秘书长赵文明:“小赵,你觉得我应该做点什么才能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赵文明对周泰说:“我前几天去一位同学那玩儿,发现他们公司里到处都是花花草草,十分漂亮。如果我们也在公司里多摆放些花草,相信大家工作起来会很舒心,这样工作积极性自然会提高。”
周泰听了,觉得这个想法不错,便欣然同意了。他花了一大笔钱买来很多花草,用来装点公司。然而,他做梦都没想到的是,摆放了这些花草之后,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不但没有提升,反而更加消极了,部分花草还被员工毁坏了。
周泰心里很不高兴,他随机找来一些员工了解情况,询问大家为什么把这么漂亮的花草毁坏掉。员工回答说:“公司提供的宿舍条件不是很好,卫生间的水管没人修,房间里的线路老化了没人管,我们每天都休息不好,可公司还花这么多冤枉钱买花草,大家心里就更不舒服了。”
听大家这么一说,周泰立即明白了问题的关键所在。于是,他找人把员工宿舍重新整修一遍,然后为每个宿舍都配备了空调。从这之后,员工的心情渐渐好了起来,工作效果明显比以往提升了很多。
后来,周泰又颁布了一系列激励员工的方案,极大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每位员工都拼命工作,努力为公司创造性更大的价值。
故事中的周泰最初时没能抓住员工真正的需求,盲目采取激励措施,结果不但没有获得成功,反而引起很多员工的抵触。在抓到关键点后,他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励方案后,员工才真正从心底感到满意,工作积极性从而得到了明显提升。
在企业中,员工好像是一块原石,管理者必须竭力“雕琢”,才能让他们变成“美玉”。这里的“雕琢”就是激励。有人说,过度的压力能让天才变成白痴,有效的激励却可以把白痴变成天才。这句话直接道出了激励的重要性。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学会发现员工身上优点,并适时的加以褒奖。做出成绩时,及时激励是使员工迸发激情的灵丹妙药;发生偏差时,及时批评是组织防微杜渐的苦口良药。在自己的领导过程中,要懂得用恰当的鼓励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主动地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来。
美国最大的连锁店沃尔玛百货,成功的秘诀就是激励员工,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沃尔玛对员工的激励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公司的管理者经常到各地的下属公司去巡视,激励大家完成工作。另外,管理者还不定时召开一些座谈会,在会上鼓励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使得每位员工都对工作投入了极大热情,大家纷纷为公司的发展献计献策。
俗话说:“你也许能够牵一匹马到湖边,但是你并不一定能让马低头喝水。”同样的道理,管理者无法强迫员工努力工作,除非他们本人愿意。而想让员工自主工作,激励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威廉o詹姆士在研究对员工的激励效果时发现,那些受到充分激励的员工,其能力可以发挥出80%~90%,而那些没有受到激励的员工,其能力仅可以发挥出20%~30%。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员工在受到激励之后,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其自身的潜能会有效激发出来,从而完成其他人无法完成的任务。
既然激励如此重要,那管理者应该如何做才能有效激励员工呢?
(1)用目标激励员工
在企业中,每位员工都有自己追求的目标。对此,管理者可以为大家设定一个有诱惑力并且能够实现的目标。当员工有了目标后,工作来就会有动力,工作的积极性就会提高。需要注意的是,用目标激励员工,最重要的就是要与大家站在同一个立场,这是上下级之间的一种默契,也是一个企业不断发展的前提。在激励员工的过程中,管理者要注意挖掘员工的长处并适时提出鼓励。
(2)能够发挥多数人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