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老板娘指着墙上的一幅图画继续对我说:“你瞧,这就是拉市海,一块湿地。”她手指的方向,一张绿色为主的湿地地图挂在那里,鲜翠欲滴的绿,一下子就把我的热情撩拨起来,说真的。长到这么大,到了这个时候,华服美食已经很难让我动心,唯有来自自然的、人文的稀有物景,能让我垂青。
“可以骑自行车,或者徒步去吗?”“当然可以。只要你不怕辛苦就OK了。”走了很多地方,我大概对骑车和徒步悄悄地上瘾,不管到哪儿,动不动就动这方面的脑筋,嘿嘿,不知道我办公室里的朋友们,会不会嘲笑我老土,权且不管他们了。
“拉市”为古纳西语译名,“拉”为荒坝,“市”为新,意为新的荒坝。此地位于丽江古城西面7000米处,是去迪庆、虎跳峡、长江第一湾的必经之地,也是一个湿地自然保护区,高原湖泊水平如镜,水中玉龙雪山的倒影清晰可见。秋末冬初是最隆重盛大的日子,有数万只越冬候鸟在此汇集。阿丹驾驶着他的迷彩吉普车开向拉市坝子内。四十多分钟就到。阿丹想说的话,我想提的问题,就在这四十多分钟里继续。
“丽江和拉市海哪个好?”我问道。“这怎么比呢?就像苹果和香蕉,你说哪个更好?不好比的”,阿丹回应。和很多人的感受一样,近年的丽江更接近都市商业化,从真正旅游的角度讲,商业化也要有个性。多了,比较像小资集中的村落。拉市海从地理位置上讲最接近丽江,除了几处农家乐外,鲜有开发,还好,没有都市的元素闯进去,商业元素还是一片空白。
如果要充分地了解丽江,就不能错过拉市海。但是到拉市海也要去对地方——公路边的湖泊对岸才更漂亮。离湖边最近的那个村庄叫打渔村,村子里所有的猪槽船都停泊在那里。阿丹的船最多,都是整根木头打造出来的,拖进水里被人看好就卖掉一个,他很自豪。我想象不出他的神农寨是个什么样子?他解释:用一种最简单的方式把生活表达出来……他说得轻松,我还是不懂他的意思,那就等我到了地方看了后再说吧。
车子接近目标。四周群山环抱,北面是玉龙雪山,拉市海流域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人与自然关系和谐,是生态旅游的好地方。走进纳西村寨,我也就走进了流域中的村庄。先看到的就是纳西传统民居,这里居住着2万多纳西族和彝族村民,当地人还保留着传统音乐、舞蹈和建筑等。这里海拔2500米,是丽江县最大的湖泊,也是滇西北最重要的越冬水禽栖息地,有57种候鸟在此越冬,不乏黑颈鹤、天鹅、黑鹳等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候鸟主要食物有庄稼、鱼类和水生植物等。而拉市海呢?有7种鱼类和47种水生植物,包括国家3级保护植物海菜花。而环湖山区的周围,山川挺拔俊秀,多数山峰海拔在3000米以上。这些高山是动植物的天堂,山上不但有猛禽和野兽,还有许多珍贵药用植物和松茸等野生菌类。一到春天,山上的10多种杜鹃竞相开放,把所有的山头都点缀得色彩斑斓。而每年12月到次年4月,成千上万的候鸟就会来拉市海越冬,是观鸟爱好者观鸟的良机……
站在神农寨的观景台上,眼前一片汪洋,难得的安静,恍若异域,有一种心境置换的触动。过了不长时间,天空丝丝缕缕飘起细雨丝来,凉意袭来,沿着村路和水边走,以最快的速度拍摄拉市海景致,以免被浇在外面成落汤鸡……疾风知劲草,娇颜色不改,这只是拉市海流域的一角,烟雨迷蒙的拉市海让我看到了它感伤梦幻的另一面。
云来了,光没了,景物在变幻。
滩上,船靠岸,人撤尽,雨落下。
孤独在心境,寂寞也芬芳。
雨霏霏,手不停,纳西妇女穿梭忙……柴禾、猪草背身上,披星戴月最辛劳。
驼峰后面神出鬼没
连绵无际的耀眼的金黄,
从进入山门的那一刻起就铺天盖地地放射着,
艳丽的防沙鞋套在近处移动着,
高大健壮的骆驼列着或长或短的队伍,
向着海拔最高处蜿蜒而去,越来越远,直到消失为一条线。
驼队神出鬼没着,一会儿从某个沙谷中露出头,
一会儿又隐没在某个沙梁后。
鸣沙山的独一无二不在平面,滑翔机直驰蔚蓝,在空中画下一道醒目的红线。从1000米以上的高处俯瞰时,不由地被它的神奇壮阔和汹涌澎湃倾倒。那是特有的金黄和锋刃般的沙脊构合而成的金色波浪鲜有的气势磅礴,黄浪滔天。有人说它连绵起伏的样子似虬龙蜿蜒,又如大海中的波涛奔腾涌来,晶莹闪亮着,不被一丝灰尘蒙垢。
滑翔机腾空飞跃的刹那儿对于从没有过此番经历的人的确是一次魂动心魄的记忆,随着机身的上行和不同线路的
移动可以居高临下窥到各种不同的景致,常常令你血脉喷张;坐圆形的大轮胎滑沙,半路突然大头朝下的疾速行驶,让我禁不住万分惶恐地、大呼小叫地发泄,太爽了!而驾驶沙地摩托车或者吉普车朝沙漠深处进军的诱惑,总是有一种探险和豪壮的气势催你开拔……
千古传颂的奇迹在于鸣沙山的绝响。虽然古时候被称为“沙角山”和“神沙山”,但是,因为沙动有声而得名“鸣沙山”被最终定名。响声只在下山时出现,顺坡而下,一跳十步,只觉得两肋生风,长了翅膀,羽化成仙一般飘飘然进入仙境。多人结伴下滑时,奇迹猝不及防地出现了,沙浪滚滚,犹如山洪奔泻,巨雷炸响,咚咚咚的响声从沙雾中传来,一忽儿声似敲锣打鼓,一忽儿声像笙笛吹奏,在浩渺的天宇下,真是令人惊心动魄,又百思不得其解。
最动人的版本源自一个撼天动地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这里不是茫茫无际的沙山,是苍郁茂盛的青石山,山旁有一汪水叫月牙泉。泉畔神庙多,每逢庙会,都要唱戏敬神。这年的正月十五闹社火,一时间泉畔周围火队云集,锣鼓喧天。响声惊动了瀚海沙漠中的黄龙太子。这家伙凶猛残暴,大吼一声就会黑风四起,积沙如山。
这晚,他偷跑出来看社火,精彩处激动得大声叫好,没想到,霎时飞沙倾泻,一座沙山平地而起,将所有看热闹的人全都压在黄沙下面。闯了大祸的黄龙太子自知罪行深重,回去也是死路一条,便一头撞死在青石山上。从此,月牙泉前后都有了沙山,山地下的无数冤魂经常敲锣打鼓诉说不幸。直到今天,敦煌民间还流行着一句说法,叫做“后山响,轰隆隆。前山响,锣鼓声。”
没有哪里的沙子是分五色,而这正是鸣沙山的沙子奇异之处,也是吸引人的“三宝”之一。捧一把在手掌上,红、黄、绿、白、黑晶莹醒目,在艳阳的照射下,发着灼灼的光亮,像有生命的小珠子。沙子五种颜色的形态一直耐人寻味,也引来无数的猜想和传说。
传说之一:古时候有位将军所率人马的旌旗和铠甲有红、黄、绿、白、黑五种颜色。将军带兵西征西域获胜归来,兵入阳关,在鸣沙山安营扎寨。当时鸣沙山是座水草茂盛的青山。将军见兵马连日作战,辛苦疲惫,便下令刀枪入库,马放青山,安心休息。没想到,有一天黑夜,敌兵突然偷袭,众将士毫无防备,赤手空拳和敌兵肉搏厮杀,直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惨不忍睹。正当敌兵得意洋洋之际,霎时黑风骤起,铺天盖地的黄沙暴雨般倾泻下来,顷刻之间,敌兵和将士的尸体全都被掩埋在下面,形成如今看到的累累沙阜连成的大沙山。之后,每逢大风飞起,除了轰鸣奏响之外,更有漫天的沙雾遮天蔽日。刮起的沙粒有五种颜色,就是五色旌旗和五色铠甲变的。不论真实、科学与否,权且相信这种寄托了美好意愿的说法,算是对正义和勇士的褒奖吧。
千百年前,月牙泉就躺卧在鸣沙山的怀抱里,一汪泉水碧波荡漾,清澈见底。虽然经年累月身处在干旱的沙漠地带,却是水清不浊也不干涸。近年泉水的面积开始逐渐缩小,但是仍然清亮亮地躺在沙山的臂弯间,安详地如一面女子梳妆打扮的镜子,引得中外无数的游人慕名前往。
没有人不惊讶于它酷似一弯新月的外形,也明白了它有这个美名的象形含义。梦一般的谜,几乎是每个游人来到此地想要向它讨教的私语。而它永远含情默默地沉默着、迎候着,羞怯地守望着心里的那份秘密顾自喜悦和美丽。于是它的故事开始传递:
从前,这里没有沙,也没有泉,而有一座雷音寺。某年的四月初八,寺里举行一年一度的浴佛节,善男信女们都在寺里烧香敬佛,顶礼膜拜。当活动进行到“洒圣水”时,住持方丈端出一碗雷音寺祖传圣水放在寺庙门前,忽听一位外道术士大声挑战,要与方丈斗法比试高低。只见术士挥剑做法,口中念念有词,霎时间,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黄沙铺天盖地而来,把雷音寺埋在沙底。令人奇怪的是,那碗圣水却是安然无恙,术士不罢休,使出浑身法术往碗内填沙,但凭妖术变换花样,碗内始终不进一粒沙子。黄沙在碗的周围堆积成一座沙山,水碗依然如故。术士无计可施,只好离去。可是,刚走了几步,忽听身后呼隆一声巨响,那碗圣水半边倾斜变化成一湾清泉,而术士则变成一滩黑色顽石。
原来,这碗圣水不是普通之水,本是佛祖释迦牟尼赐予住持,世代相传,专为人们消病除灾的“圣水”,由于术士作孽,便显灵惩罚他,使得碗倾泉涌,形成了如今的月牙泉。以往,大自然的奥秘难得科学的解释,丰富的想象被人们赋予了太多的神话和善与恶的感情色彩,不论怎么说,泉水清澈着没有干涸都是不争的事实,都是世上罕见的奇迹。月牙泉内的鱼被称为“铁背鱼”,能医治疑难杂病;泉边的草被称为“七星草”,有催生壮阳的作用。据说吃了鱼和草,可以长生不老。因有“药泉”之誉,一度被讹传为“渥洼池”,清代时正名“月牙泉”。“月泉晓澈”成了敦煌八景之一。
泉的美色从前往的沙路上就要开始寻觅。不论徒步,还是骑骆驼,越近,看到的面积越大,像猜谜似的,画面一点点放大。它泊在两片人工培植的绿地后,仿古建造的深灰色雷音寺的后身,夕照门的右前方,可以发现那种沙山环绕的独特意境。早、中、晚不同时段看泉景,会有不同的形状。甚至同一时间转换不同的角度观察水面都是不同的姿态。但不论怎么变化,水面上,只有一处或大或小、蓝色透明的如天幕倒挂,一尘不染,鲜亮剔透,而其余则是沙山在水中的倒影,昏黄如镜框。
在途中的休息亭小憩,游人们着古代装束拍照纪念,女的扮王昭君,男的当霍去病。然后脱掉鞋、袜,挽起裤腿向月牙泉走去。光脚前行是因为鸣沙山的沙子可以治病,如果是盛夏,疗效是最好的,但是沙子往往烫得双脚无法站稳,即使像个大蛤蟆一跳一跳地往前蹿也坚持不了多久。此刻,不管你是大人小孩,男人女人,发现自己都回归了童真时代,开心得不得了。
和你牵手香格里拉
其实,我一直在心里等待绿色晕染的香格里拉。香格里拉无疑是天堂,是迪庆藏族自治州最美的草原,现在,我脚下踩着的就是天堂的一角依拉。依拉在藏语里的意思是“豹山”,传说中它是一座神山。美丽、神秘、变幻、传奇……这是书本、歌曲、绘画、诗词、宗教等表现形式传递给我的香格里拉,那是别人描绘和言说的香格里拉,我看到的香格里拉是什么样子?是否能够找到我梦寐以求的香巴拉……
大理认识的藏族朋友安排车子把我带到这个地方。虽是4月,草色还没有彻底返青,但草原的美丽与迷幻依然存在。强壮彪悍的黑家伙棋子般散落在黄绿色编织的地毯上,形成一道纯美自然的风光画卷,仿若我正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
那不是一些普通的牛。中甸的牦牛,必须生长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带,才得以生存繁衍。食物都是无生态污染的牧草,而这里的牧草又多是虫草、贝母、野三七、人参果等高山药用植物根茎叶构成,难怪牦牛肉味美鲜香,而且营养价值极高,此刻我恍然大悟……当后来,我把牦牛食品采购回去和家人朋友分享时,情不自禁就会想到这一幕。
小牦牛小可爱,样子实在招人怜惜,老牦牛憨态可掬,幸福的一家子。我远瞧近观瞩望着它们,受到传染
一般,不得不安静下来,那份沉稳与悠闲令人羡慕。当脚步走过千山万水,置身于这片土地,与高原动物为友,那也是天堂之乐的一个插曲!草原上一派空旷,无遮无拦,只有一个小木屋,谁说浪漫只属于塞纳河畔,属于帕格尼尼岛上的情欢,如果可以遇到真情,真的是想牵你的手在这个清静美丽的地方,一起沐浴一段清风明月……
依拉草原的隔壁就是传说中的纳帕海,有水的时候称为“纳帕海”,没水的时候叫“纳帕草原”。其藏语意为森林背后的湖泊。告别牦牛群,我换上藏族女子的服饰,随着马行走的路线,开始在海拔3270米的纳帕海上四处游逛。
纳帕海有41平方千米。不仅是云南省保护的重要湿地,更是《国际湿地公约》保护的重要湿地,保护的对象主要是濒临灭绝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和亚高山草甸、湿地。给我牵马的格桑额吉告诉我,这里也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亚高山沼泽草甸,是茶马古道上的马帮在云南的最后一个休整之地……
骑马其实没有牵马走过瘾,我翻身下马,接过缰绳,开始一个人信步而行。是的,有一种感受只有身临其境才会留下甜蜜的记忆。而牵一匹骏马远行,不是潇洒或者浪漫能够解读的,有些时候,goout,就是一种绝妙的生活方式。忽然发现,路上,因为远离了人群,马成了唯一可以交流的对象。它无语,却善于倾听,且不会讹传,难怪会成为马帮最好的伙伴。
这里四季风景大不同。春夏时节,绿草如茵,牛羊成群,此时徜徉其中,定能感悟到物我皆一的境界;秋天,金色的草原,清澈的湖水,蔚蓝的天空,绘成动人的画卷,让人忘情于天地间无限的遐想;冬天,在雪原中,清脆的牛铃声伴着黑颈鹤的欢歌,谱成一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华美乐章。
女人有时候也需要一点点飒爽,热爱自然,算是一种最扑朔迷离的优雅。此时,我禁不住就要眺望或者沉思。思考会变得智慧,比方爱抚,幼儿需要,成人需要,动物亦如此,任何一种生灵都是大地母亲慷慨所赐。适度地索取,适度地给予,适度地生存,只有这样才不会误读我理解的精神圣地——香格里拉。
有一种感觉无法言说,瞬间爆发,只要心里愉悦,过程是最明亮的图画。我想告诉你,人间的一切烦恼、悲伤、不幸都逃不掉,遇到了笑脸迎对,错过了祝福幸运,快乐在你的心里,幸福都是善待的。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