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八月,刘邦交代让萧何守卫关中,建筑宗庙、社稷、宫室、县邑,发展生产,抚育新炮灰,一切得便宜从事,自己则再次回到荥阳督战。
光在荥阳对抗项羽,他知道占不到便宜。楚军一直采取攻势,就现有的资源来看,无论他征发多少新炮灰,都不能挽回被动局面。何况比军事才华,他远远不是项羽的对手。在此情况下,只有开辟第二条战场,扩大“解放区”,胁持更大数量的炮灰队伍,才能以人海战术取得最后胜利。但要开辟第二条战场,南部是项羽分封的临江国,不会放他过去,南方人烟稀少,就算占领了,炮灰资源也不丰富,最好就是走北线,先搞定魏国,然后是赵国,再消灭齐国,就可以对楚国形成包抄之势。
所以首先要把魏王豹重新拉拢过来。刘邦派郦食其去魏国游说,郦食其对魏豹说:“汉王很怀念和您一起战斗的日子,您现在通电和他绝交,他非常伤心,寝食不安,日夜思量,不知哪里得罪了您,一定有什么误会,特意派臣来请示,希望您能指正他的错误,让他有机会亲口向您道歉。”
魏豹气鼓鼓地说:“当然得罪了我。想我阿豹也是贵族出身,从春秋以来,世系连绵不绝,高贵无匹。他刘邦一个泼皮无赖,老爸老妈包括他自己连个正式的名字都没有,活脱脱一群文盲,却对我阿豹颐指气使,开口闭口都是生殖器。如此没教养的人,我不想再见,请你回去告诉他,让他找块好点的裹脚布,认真擦擦自己的嘴巴,不要出口成脏,否则一切有尊严的人都不屑与他为伍。”
郦食其虽然是个辩士,口才一级棒,魏豹却嗤之以鼻。老郦规劝没效果,恫吓无用处,只好怏怏的回去了。他或许还有些佩服,这个魏豹,骨头确实硬,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具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但郦食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魏豹之拒绝刘邦,话虽然冠冕堂皇,背后其实还有更为深刻的原因。原来他有个姓薄的姬妾,有一次去看相,相士说她的儿子将来会当天子,贵不可言。魏豹当时大喜,心想,我的姬妾会生天子,那我自然也是天子罗;既然我命中注定要当天子,何必依附你刘邦?于是下决心和刘邦翻脸。当然饶具讽刺的是,他后来兵败被杀,薄姬也就被当成战利品,成了刘邦的床上玩物,果然生了个儿子叫刘恒,就是后来的汉文帝。这说明人家相士没相错,只是魏豹一厢情愿,以为自己老婆生的一定是自己的儿子,殊不知就算在现在文明社会,也不是所有男人都能保证自己不戴绿帽子的,更何况在那个脑袋随时不保,老婆随时会被人夺走的乱世。魏豹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世界观不行的话,就会全盘皆输。魏豹没有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他眼中的世界是孤立的、静止的。如果要给他开药方,应该开《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反杜林论》之类,当然那时还没有这么高级的书,那么《墨子》《韩非子》的部分章节也可以勉强代替。
话说刘邦听到郦食其的回报,骂道:“魏豹,你这个狗杂种,当老子治不了你。”他问郦食其:“魏豹派谁当大将?”郦食其道:“柏直。”刘邦道:“无名鼠辈耳,打不过我的韩信。骑将呢?”郦食其道:“冯敬。”刘邦道:“这家伙是个贵族,秦国丞相冯无择的儿子,貌似还不错,但和我的丝绸贩子灌婴比,似乎还差那么一点。步卒将呢?”郦食其道:“项它。”刘邦再次点评:“打不过我的曹参,魏豹,你死定了。”
于是刘邦当即下令,以大将韩信为左丞相,与灌婴、曹参一起进攻魏国。韩信赶忙去问郦食其:“魏国不会让周叔为大将罢?”郦食其说:“怎么,这个人很厉害?”韩信讷讷地说:“反正我没把握胜他。”郦食其道:“放心,大将是柏直。”韩信笑了:“那傻逼啊,容易对付。”于是下令进兵临晋。
魏豹也赶忙发兵抵拒,两军在蒲坂对峙。蒲坂在黄河的东边,今天属于山西;临晋在黄河的西边,今天属于陕西。魏军只要守住蒲坂,韩信渡不了黄河,就无所作为。但韩信自有他的一套办法。
他下令一部分军队假装想渡河,以迷惑魏军;另派主力沿黄河上溯,从夏阳(今陕西韩城南)偷偷渡河。没有那么多的渡船怎么办,每个人腰间缚着一个木质的大腹缶,可以浮在水面上。韩城一带的黄河不宽,我曾经亲自考察过,渡过去应该不难。当时又是夏历八月,天气暖和,也没有冻馁之患,就当在黄河里集体洗了个澡。这支队伍湿淋淋地爬上岸,衣服贴在身上,曲线分明。他们解下身上的大木缶,个个好像海龟褪壳似的获得了新生,立即撒开脚板南下袭击魏国重镇安邑。魏王豹正全神贯注防备对岸临晋的汉军,哪料到韩信从北袭来,大惊,立刻回兵救援安邑,两军交战,魏军大败。而临晋的军队在曹参的率领下,也趁机渡河,在东张(今陕西永济北)大破魏军,斩魏将孙遫。汉兵两军联合击破安邑,俘虏魏将王襄。魏王豹南逃至曲阳(今河北曲阳),曹参在后紧追不杀,在东垣(今河北石家庄东)将其活捉,又还击魏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把魏王豹的父母妻子全部俘虏。
韩信将魏王豹押往荥阳。听说魏王被俘,其余魏邑纷纷投降,刘邦下令以魏国地为河东、上党、太原郡。
张耳这时向刘邦请求:“下一个该打赵国了,能不能派小弟去,让小弟恢复旧国,小弟要杀了陈余报仇雪恨。”本来他比刘邦年纪大,辈份高,这时却不得不低声下气。
话说陈余当年被刘邦骗了,参加刘邦进攻楚国的队伍,后来刘邦大败,逃归荥阳,陈余也发现受骗,马上通电和刘邦绝交。刘邦见张耳毕恭毕敬,毕竟是自己以前的老大,不能不动恻隐之心,答应了。恰巧这时韩信派人来报告,说希望能再给他三万人,他可以一举击破燕、赵,再南下击齐,斩断楚国内地到荥阳前线的粮道,为彻底消灭项羽创造条件。刘邦更高兴了,当即派张耳带着三万人,去韩信军中,和韩信联合进兵。
这年的后九月(闰九月),韩信进兵赵国,这时在北方代国的丞相夏说,大概得到陈余的命令,赶忙领兵南下,想堵截汉兵。两军在阏与(今山西和顺)发生大战,这是当年公元前270年赵国马服君赵奢大败秦兵的地方,来自秦地的士卒折戟沉沙,这回却相反,韩信轻松战胜夏说,将其生擒,汉军威势大震。
刘邦听说后笑得合不拢嘴,但在荥阳前线,楚兵的攻势依旧不减,他还是感到很艰难,于是派出使者去代国,要韩信把刚俘获的精兵运送到荥阳来当炮灰。说起来项羽也真是可怜,手下没有像韩信这样的人才为自己俘获炮灰,换一般人早垮了。也只有项羽这样真正的军神,和刘邦交战仍旧屡占上风。自古以来人们多同情项羽,忘了他也是一个杀人魔王,大概还是因为这家伙有真本事,和刘邦这样光靠别人打仗的流氓不一样的缘故。
接下来,韩信的目标就是赵国本土了。
很快到了年初,依旧以十月为岁首,秋高气爽。赵王和陈余听到夏说被俘,韩信军很快就到,立刻发兵守住井陉口(今石家庄市西北)。井陉是太行山东面的通道之一,道路极为狭窄,我们前面讲过,当年李良想通过井陉进入魏地,被王离军堵住,一步也不能进前,可见其地势的险要。
井陉口的赵军号称二十万,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陈余身边有个封号为广武君,名字叫李左车的人,劝陈余道:“韩信、张耳屡战屡胜,一举击灭了魏、代两国,其锋锐不可挡。我听说有这么一句谚语:‘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也就是说通过千里运粮来提供后勤,士兵肯定吃不饱;临时砍柴来烧饭,肯定饿得发慌。井陉道如此狭窄,只能走一辆车,一匹马,他们的粮食运输肯定成问题。希望您给我三万精兵,让我从小路去截断韩信的粮道,您呢,深沟高垒,不理会他的挑战。他战又不能,粮食又接济不上,不出十天,全军就会变成饿殍,他的头颅自然而来就会来到您的案上。如果和他硬碰,只怕打他不过。”
陈余当即把脸拉下来了:“什么?他韩信有那么厉害?几万疲兵千里迢迢欺负到我家门口来了,我还得躲着他?传到国际上去,我陈余脸往哪搁?好歹我还是一名人,自幼读儒家书,这贪生怕死的事我可不做。老子今天就要和他硬碰硬地干一场。要不然是人是鬼,都要找上门来欺负我。”史书上说陈余是儒生,平生最讨厌阴谋诡计,这当然是个好品质,平时待人处世,完全应该这样,但战场乃是斗智斗力的地方,忠厚绝对吃亏。何况这是在中国,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还不讲信用呢。陈余的失败,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李左车一听叹气,他的计策也沸沸扬扬传到韩信耳中去了。韩信开始吓出一身冷汗,这家伙太黑了,井陉就一羊肠小道,两边都是高山,他要截断我的后军实在太容易不过。要这么做,我可不能进井陉。他派人赶快出井陉,去打探一下。探子看见赵国军队丝毫没有深沟壁垒的迹象,而是跃跃欲试,又听说陈余已经下定决心拒绝李左车的计策,大喜,赶忙跑回去报告。
韩信当即像吃了定心丸,把剑一挥:“陈余名气这么大,原来是个傻逼,给我进军。”
大军像蚂蚁一样紧贴着山壁从井陉道上往前挪,走到井陉口三十里地的时候,韩信下令扎营。夜间亲自挑选轻了骑两千人,每个人发了一面红色的旗帜,给他们训话说:“你们从小路出发,躲在山里遥望赵军营寨。一旦发现赵兵齐出追逐我军,你们就立刻驰入赵军壁垒,拔掉他们的旗帜,换上我们的旗帜。”又吩咐偏将:“给我传令下去,杀猪宰羊,明天击破赵军后回来会餐。”
诸将都不相信,这牛逼吹得也太大了,赵兵二十万已经占据险要之地,你明天就想击溃人家,是不是疯了。但将令下来,谁也不敢违抗,都口头答应,分头去准备了。
韩信又说:“要想让赵军全部跑出来追杀我们,我这个大将不能躲着,必须要亲自出面。”他命令一万人先出击,渡过绵蔓水,背依水为阵。赵军望见,皆哈哈大笑,哪有这么布阵的,我们往前一挤,你们不都要变成鱼鳖吗?真蠢。
这时天色逐渐大亮,韩信和张耳两人,乘着他们华丽的专车从井陉道出来,专车上架着大鼓,竖着“大将军”的大旗,周围簇拥着全身闪亮的甲兵,看上去威势非凡,不是大将,绝没有这排场。车上力士举起鼓槌猛擂,杀声震天。陈余大喜,看来今天有望捉住对方大将,他一声令下,赵兵精锐冲出,汉兵也齐齐冲上去迎战。双方厮杀得不分胜负。韩信、张耳假装很害怕,鸣金下令撤退,扔掉大将旗鼓,仓惶逃入背水为阵的那支万人队,那支军队打开壁垒接纳韩信。赵兵一看大喜,空壁齐出,争先恐后上前抢掠韩信的旗鼓,追杀韩信。如果能抓到这位大佬,功劳之大,赏赐之多那是可以想见的。但韩信跑得快,很快就遁入了水边驻军,赵军追来,背水为阵的汉兵也齐齐冲出迎战,两军又是一番厮杀。汉军后无退路,皆拼死抵抗;赵军虽多,却怎么也不能攻拔。这时韩信早就安排好的两千轻骑立刻乘虚驰入赵军壁垒,把赵军军旗扯下,换上汉军军旗。追逐韩信的赵军见仓促间不能取胜,想回到自己军营先填饱肚子再说,谁知转头一看,发现自己的营寨已经插满了汉军旗帜,大惊失色,以为汉军已经俘获了赵王,顿时丧失了斗志,像蟑螂一样四处乱跑。赵国督战队虽然极力阻止,也没有办法控制乱局。于是汉兵前后夹击,赵军大败,陈余带着赵王向南逃窜,在泜水边被汉军追上,再战,依旧大败,轻松被汉兵割了脑袋去,赵王歇则被生擒。
诸将都纷纷来向韩信请功,疑惑地说:“将军,兵法上说:‘右背山陵,前左水泽。’也就是说,打仗一定要背靠高山,有助于负隅顽抗;营前有水,则让敌军不能靠近。今天将军却让我们背水为阵,一旦不利,士兵都要被敌军赶入江中喂鱼。没听过您这种打法啊,能不能说说秘诀?”
韩信笑道:“我这也是兵法啊,只是你们没悟到罢了。兵法上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我韩信不是什么世家大族,也没有当过多久的将军,手下这些兵不但没受过太多训练,也没有得过我多少恩惠,怎么可能让他们发自心底里为我卖命呢?我其实等于‘驱市人而战之’啊,一群乌合之众,如果不把他们投放到死地,让他们绝境图存,他们岂肯拼命?要是在平原广隰,我怕他们稍微遇到挫折就全跑光了。”众将皆说:“将军真厉害,不服不行啊。”
这就是著名的“背水一战”,说实话,我觉得这个胜利还是有侥幸性,韩信的理论说服力不强。我感觉汉军之所以能胜,主要在于赵军的战斗力太弱,组织性也差,所以一发现不对,首先就自乱了手脚。要是碰到的是项羽,只怕掉脑袋的就是他韩信了。想当年项羽只率区区三万特种兵,就将刘邦五十六万大军像赶鸭子似的赶入大河,淹死二十多万,那时汉兵怎么不背水一战了?可见主要还是战斗力的问题,陈余太弱,才让韩信一战成名。写《汉纪》的荀悦说,项羽之所以当时能把汉军赶入江中,而赵兵不能者,是因为项羽之兵见国都被占,满怀愤激之气;而刘邦之兵安于逸乐,毫无斗志,以愤激之兵战逸乐之众,破之必矣;而赵兵背靠城池,有内顾之心,无决死之志,所以战背水之兵,却无所作为。但我觉得这是强词夺理,你刘邦那时再无斗志也是五十多万啊,却打不过项羽的三万,只怕怎么也说不过去。况且韩信兵临赵国城下,也是欺负到人家家门口了,赵兵怎么不怀愤激之气,一鼓而消灭韩信的疲卒?而且见汉兵占了自己的营寨,也没有生愤激之气,怒战夺回家园,除了战斗力差,没有别的理由。
韩信下令:“其他人都可以杀,但是李左车不能杀,一定要生擒,谁捉到赏谁一千斤金子。”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李左车果然捕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