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诊器的由来
很早以前,医生是用耳朵直接贴在病人的胸部来诊断病情的。有一次,法国名医雷纳去给一个贵妇人看病,病人的身份不允许雷纳用耳朵直接去听她的胸部。怎么办呢?他根据声音可以通过圆筒传播的道理,随手取了几张厚纸卷成圆筒,用线扎牢,一端放在病人胸部,一端用耳朵细听,顿时喜出望外。原来他听到了清晰的心跳声。这就是最初的“听诊器”。随后,他又多次做了改进,用木筒代替纸筒,并装上金属振动片。在长期的实践中,后人又用传音更好的胶管代替木筒,并由单筒改为双筒,就发展成为今天医生使用的听诊器了。
注射器的由来
据医学史书记载,注射器出现的最初形态是****器。我国汉代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伤寒论》(写于公元219年)“阳明全篇”中写道:“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在此书的“猪胆汁方”一文中又明确指出:“大猪胆一枚,泻汁和陈醋少许,以灌谷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如何“灌谷道”呢?他写道:“以小竹管……内入谷道中。”这种小竹管就是****器——注射器的雏形。
到了15世纪,欧洲进入文艺复兴时期,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家们为了深入研究人体组织,纷纷进行尸体解剖。为解决尸体防腐问题,意大利著名解剖学家欧斯达狄士等先后将防腐剂通过“注射器”注入尸体的血管里。至1851年,法国医生普拉威茨制成一个金属注射器。在同一时代里,爱尔兰医生德林也用自己制造的金属注射器给病人注射镇痛剂。1896年,德国科学家路尔制成第一个玻璃注射器后,它才广泛地应用到临床上。
体温表的由来
人们感冒发烧了,量体温成为一种习惯的程序。小小的体温表帮助医生了解病情,那么体温表是如何发明的呢?体温表是由欧洲人桑克托留斯医生发明的。桑克托留斯医生是伽利略的朋友,他一直都在留心寻找可以帮助自己判断提问的方法。一天,桑克托留斯医生去访问伽利略,发现伽利略正在研究气体温度表。他运用的工具和测量方法,正是桑克托留斯医生久久所要寻找的。
1595年,伽利略完成气体温度计后,桑克托留斯医生按自己的设想和诊病的需要,对气体温度计加以改进,终于在1600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支体温表。
血压计的由来
众所周知,测量血压是检查人的身体是否健康的重要项目之一。但是,临床上正式应用血压计,迄今只有100多年的历史。
最初,人们测量血压是在马身上施行的。约在18世纪初,英国人哈尔斯用一根长达9英尺的玻璃管,以铜管连接,插入马腿动脉内,血液在垂直的玻璃管内上升到8英尺3英寸高度,测到了马的血压。
以后,法国人普塞利考虑到测量血压时为了方便观察血液在玻璃管内的高度,提出在测量血压的玻璃管内先装入水银。
1896年,意大利人里瓦·罗克西发明了不损伤血管的血压测定计,其构成主要包括橡皮球、橡皮囊臂带以及装有水银的玻璃管三部分。测量血压时,将橡皮囊臂带围绕手臂,捏紧橡皮球,观察玻璃管内水银柱跳动的高度,以推测血压数值。以上几种方法所测得的血压是动脉收缩压,数值并不太准确。
1905年,俄国人尼古拉·科洛特科夫介绍他改进的血压测定法,即除了血压计之外,还需要用听诊器置于橡皮囊臂带之后动脉处,根据听诊器所听到的第一个脉搏声以及其后脉搏声音的突破减弱,分别定为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这种测定方法一直沿用到现在。
X 射线照片的由来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意外地发现了一件怪事,放在抽屉里、用黑纸包裹得很好的照相胶片总是自动感光。这是怎么回事呢?
经过多次反复研究,终于在11月3日深夜发现了其中的奥秘。这种奇怪的现象原来是由阴极射线管里发出的一种射线造成的。这种射线穿透力很强,木板和纸都挡不住它。因为对它的性质不完全了解,伦琴便把它称为X 射线,俗称“X 光”。
12月22日,伦琴拿一张用黑纸包好的照相胶片,放在阴极射线管旁边,然后让妻子把手放在胶片上,给阴极射线管通了电。不一会儿,胶片冲出来了,伦琴的妻子一看,不禁大吃一惊,这是一张手上的骨骼都清晰可见的手掌照相底片。世界上第一张X 射线照片诞生了。
病历的由来
病人生病去医院看病,总要建立一份病历,记载病人每次生病的各种病状及治疗情况。那么,病历是如何由来呢?
病历的起源和欧洲的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公元前6世纪,在古希腊阿戈利斯湾的东海岸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一个村子里,竖立着一尊石像,这个石像就是传说中的医神阿克勒庇斯。这里几乎每天都有不少病人前来顶礼膜拜,祈祷自己的病情早日得到根治。为此,庙内的祭司们便专门腾出一间房子来,为这些虔诚的病人治病,并将每个病人的病情、症状、治疗结果一一记录在案,作为病人档案妥善保管起来。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病历。
在我国,最早的病历出现于公元前3世纪。当时称为“诊籍”。首先使用这种诊籍的是一位叫淳于意的著名医生。他从小就非常好学,从名医那里学得一手好医术,行医于民间,使不少病人起死回生,深得人们的爱戴。他在长期的行医过程中,深感医师的记忆有限。为弥补这一不足,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提高医术,他想了一个办法,每次给病人看病,总是将病人的姓名、住址、病状、处方、日期等等加以详尽地记录,同时还认真记载了治愈和死亡的病例。这就是我国病历的由来,到了今天,记录病历已成为每个医生必做的工作。
“叩诊”的由来
中医在看病时,讲究“望闻问切”。西医也大致相同,只不过说法不同,其中叩诊却是西医所独有。叩诊的形成经历过一段不寻常的历史。
300多年以前,奥地利南部格拉兹镇上有个酒店,终日顾客盈门。酒店老板有个儿子名叫奥延布斯加,他常到酒店来玩。有一次,奥延布斯加发现父亲在酒桶上用力拍打,甚为纳闷,便向父亲请教。父亲向他解释说,根据拍打所发出的不同声响,可以估计酒桶里究竟有多少酒;还告诉他假如酒桶上部声音响亮,而酒桶下部却声音沉闷,说明这桶酒就只剩下半桶了。
后来,奥延布斯加并没有继承父业,而是当了医生。当时医生看病,只能根据病人的体征和表象来观察判断病情,因此常造成误诊。善于思考的奥延布斯加想起儿时父亲拍打酒桶的情形,遂产生一个念头:为何不用这种方法来帮助诊断疾病呢?
这样,他先后在家人、病人身上进行叩打试验,终于发现健康人与病人的腹部、胸部在叩打时所发出的声音截然不同。根据这个原理,他在1761年写作并出版了《新的诊断法》一书,详尽阐述了叩诊法。但是,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此书问世以后,非但没有给奥延布斯加带来荣誉,反而招来了一片嘲讽诽谤。因此,叩诊法始终得不到社会的承认。
40年过去了,法国医生柯尔比萨在旧书摊前发现了《新的诊断法》一书,遂欣然买下,并认真地钻研起来。他经过反复验证,最后证明了奥延布斯加发现的实用价值,于是向世人大加宣传。不久,这种叩诊法终于为医学界应用于临床。这种方法和视诊、触诊、听诊、嗅诊共同组成西医的检查体系,直到今天。
“诊脉”的由来
中医为病人看病时,总是用手为病人把脉,即“诊脉”,亦称“把脉”。为什么要诊脉呢?这是和中医治病的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医医理中讲究七经八脉,认为经脉是人体气血活动的通道。所以,在中医看病时要摸脉,中医学上叫切脉或脉诊,是医生诊断病情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于诊脉起源于何时,具体时间已无从考证,但成书于战国时期的中医理论著作《黄帝内经·素问》中已有对脉象的生理、病理和诊脉具体方法的论证。可见诊脉至今至少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中医的治病之道为世人所惊叹,把脉几乎成了中医的标志。
绝育手术的由来
绝育手术源于欧洲,自诞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绝育手术为人类控制人口的爆炸性增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上第一例结扎输卵管使女性绝育的手术,是于1897年4月13日在德国由妇科医生凯勒所施行。
1899年,美国医师沙普又首创了结扎输精管的方法使男性绝育。但当时,这些手术绝育的方法却受到很多人特别是宗教界的责难和干预。然而,实践证明了这些手术轻而易举,既达到了绝育目的,又无损于健康和性功能。因此,在8年以后即1907年,美国的印第安那州就正式通过了一条法律,准许实施绝育手术,于是绝育术在世界上首次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此后,这种绝育手术在其他许多国家普遍推行。
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药物逐渐代替了手术,成为人们避孕的主要手段。
结扎法的由来
“结扎”,顾名思义,是用小绳子扎住的意思。它不是绝育中的“结扎”,而是作为一种止血方法。它是由法国医生帕累发明的。古时手术后,是用烧红的烙铁烙烧伤口,使伤口表面结疤而止血的。这样非常危险,有人因此被烧伤甚至死亡。一次,一个动过手术的伤者大血管正在大量出血,而慌乱的助手却没有把烙铁准备好,帕累急中生智,用手中的手术刀按住大血管,血流停止了。这一方法给他深刻的启示:如果用夹子夹住大血管,岂不是可以止血?但是夹子不能长时间的夹在伤者身上,帕累经过多次试验之后,提出了用丝线结扎血管的新方法。中医也有结扎法,又名“缠绕法”,是外治法之一。用线头紧扎病变组织的基底部使其坏死脱落,适用于头大蒂小的瘤、赘疣、脱疽、内痔等症。
按摩的由来
按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古书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的医生扁鹊就曾用按摩来治疗疾病。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指出:“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其病多瘘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摩。”
《内经》中讲的“导引按摩”,就是流传至今的推拿疗法。有关推拿疗法的内容,历代医籍都有记载,它是我国医学宝库的一件珍宝,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世界的许多国家,推拿法已经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
云南白药的由来
云南白药是我国最常用的损伤止血的药物,是我国最著名的中草药之一。直到今天,云南白药仍是家喻户晓,其神奇的疗效深得百姓信赖。相传,云南白药是云南民间医生曲焕章研制出来的。据说,曲焕章原是一位猎手,擅长打虎。有几次他打中了老虎,请人去抬,却不见老虎踪影。人们议论纷纷,疑是“神虎”,曲焕章不信。一次他又打中一只老虎,立即跟踪观察,只见重伤的老虎去找药治伤,寻到一种草药吃了,伤口很快止住血。曲焕章如获至宝,就把这种草药采回来试验,治疗损伤果然有特效。后经多方搜集和整理民间有效的治疗草药,反复筛选配制,于1914年正式生产出“曲焕章白药”,也叫“百宝丹”。现在,云南白药已经成为我国一家著名的股份公司,老店在新时代焕发了青春。
何首乌的由来
何首乌是我国特有的一味中药材,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茎、根皆可入药,而且药用价值很高,被人们视为与人参一样的高级滋补佳品和良药。
提起何首乌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相传在唐代,有一个姓何名叫田儿的人,因其体弱多病,不能生育,到了50岁仍无子。有一天晚上他饮酒醉卧田野,在朦胧中看见两株树藤相距三尺,苗蔓相交,觉得奇怪,就连根掘回,但无人识得此物。有人对何田儿开玩笑说:“你年老无子,这可能是天赐神药,为何不吃吃试试呢?”田儿就把它切碎,每天服用少许。说也奇怪,连服数日后感觉精力强盛,旧疾都痊愈了;继续服用一个时期,原来已经花白的头发也都变乌了,并且在10年内连生几个子女,他改名能嗣,活到100多岁。能嗣的儿子延秀,孙子首乌,终身服用这种药,都得到健康长寿,晚年须发仍然乌黑。因此,这一药材传开了。后来用何家第三代的姓名为药名,叫这种药材为“何首乌”。
仁丹的由来
康熙年间,苏州有个叫雷允上的走方郎中,用蟾酥、麝香等六味药制成小药丸,声称是经天神指点而制成的,故取名六神丸。别看药丸像菜籽,疗效却显著。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口疮、疗疮,一吃就好。顿时名传四方,到处来人争购。雷允上发了财,便在上海等地开了雷允上中药店。
六神丸传到日本,商人们看到它有那样神奇的功效,赞叹不止。后来,日本一商人来到中国,想用重金购买配方,雷允上不愿把秘方出卖,更不愿出让给东洋人。日本商人便派了几个略懂医道的“中国通”接近药店的账房先生,套出了六神丸配方的秘密。但由于不知道药的剂量和制造工序,虽经无数次的试验,药丸还是达不到六神丸那样小,功效也没有六神丸大,日本商人只得作罢。好在那药丸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便以八字胡须为商标,名为“仁丹”出售。从此,日本的仁丹也出了名,但总不及六神丸名震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