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曾经见到这样的事情:一家总经销商的老板,每天利用晚上的时间,访问一两家相关的零售店。所到之处,他总是强调商品要陈列整齐、清洁,并且热心地亲自帮助整理、清洁。他的这种做法使零售店的主人们深受感染,从而以身作则,关顾此事。就因如此,这些零售店的生意逐渐红火起来,作为总经销商的老板自己也财源广进。松下认为,这是做买卖的一个秘诀。“不论买卖做得大小,对于所经销的商品,都应如对待金钱一样。”
卖掉的产品,已经归属了新的主人,经营者也因此获得了应得的利润。但松下认为,这并不是整个经营过程的完结。他强调,对自己的产品应该“始终加以注视”,“不仅要注视它,同时要缠到底,商品到了厨房就缠到厨房,到了客厅就缠到客厅,到了外国就缠到外国,决不放松。对于产品的使用情形如何,有无缺点等等,都要关心到底。”
松下指出,要告诉那些先买新产品的人,是他们促成了产品的改进、成本的降低,给这种产品以勃勃生机,这样做,就能使购买新产品的顾客觉得自己伟大。
我们都知道,人类社会的几乎任何产品,都经过了这样的过程:起初的试制、初创阶段,性能不稳定、功用不全面,价格却比较贵;而在成熟、发展阶段,性能稳定、功用齐备了,价格却降了下来。电视机是典型的例子,从黑白到彩色,从弧形到平面直角,从小屏幕到大屏幕,从单一画面到多重画面……年年出新,月月出新。
也许有人会说:“真后悔!不该那么早就买那种电视机,等几年,甚至等几个月,多花不了多少钱,就能买到更好的!”因此,人们往往会产生这样的一种心理定势,即后买的人,往往能买到更好的东西,先买是不合算的。
这样的观念,无疑给新产品的促销带来了困难。那么,怎样扭转这种观念,说服顾客购买新产品呢?
松下认为,任何新产品,在当时都是最好的,这是应该首先树立的一个理念,新产品的意义就在这里。同时,新产品的使用,促进了其品质的不断改良,对此,购买新产品的人是有功劳的。
有一次,一位买了早期电视机的人抱怨说:“电视机刚生产出来的时候,我花了十二万(日元)买了,但最近价钱却跌到了一半,这真叫人后悔。廉价的优良产品总会不断出现,我以后再也不急急忙忙地买新出的产品了。”
松下却说:“你说得不错。可是,如果没有你这样肯先买新产品的人,制造电视的技术怎么会进步呢?正因为定价12万元的时候你肯买它,今天才有6万元的产品供应。也许你觉得吃了6万元的亏,但却因此造福了很多人,也最早享受到了电视机的好处。你这样做是一种伟大的举动。如果大家都想等以后才买,电视机就不会有销路,就会永远保持12万元的价格。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的。”
那人听了松下的话,深有感触地说:“你说得真有道理,还是先买的好,先买的人比别人伟大。”
松下在别的场合还谈到了汽车也有类似情形:汽车刚问世的时候,品质也不怎么理想,但仍然有许多好奇的人买了它。虽然一年之后,厂商就推出了性能提高三倍的汽车,但消费者不必认为自己吃了亏,而应该想:“是我当初肯花钱去买,汽车才得以普及。我是有功劳的,又最早享受到了汽车的好处,怎么能说是吃亏呢?”松下认为,如果大家都没有这样的观念,没有这样的行为,社会就不会进步。
爱是建立在一种和另一人“共嘱”的感觉,而不是“属于”另一人。
——[美]尼娜·欧尼尔
松下认为,不论光顾者身份如何,都是商家的贵客。身份高贵的有钱人固然不可慢待,那些舍数月积蓄而来的顾客,更值得欢迎,对他们更应心存感激之情。
社会上的人各种各样,身份不一,职业不同,富贵不等,但对于商家来说,他们没有什么分别,人人都是平等的。那种嫌贫敬富、看人做事的习气,在现代社会已经很不适宜。
但是,无论如何,商家似乎还是更欢迎那些有钱人光顾,因为他们有钱买东西,高档商品店的人更容易有这样的想法或心态,并见诸言行。有这样的想法并不为错,因为事实也确实如此。不过,如果在行动上表现出来,就不那么合适了。松下以为,那些虽然穷困但却肯于下决心光顾的顾客,才是最可贵的,他们的光临,才最能体现商家的吸引力和存在意义。
松下开始做生意不久,一位前辈曾经给他讲述了一个商家善待乞丐的故事。那是一家远近驰名的糕点铺,所制糕点很有好评。一天,一位乞丐专程去买一块豆馅包子。这种事,在这家店铺是相当稀罕的,以致于店员有些不安,把事情告诉了店东。东家听说了,亲自把商品交给乞丐。他把商品交给了对方,收了钱,然后恭敬地鞠躬说:“谢谢您的惠顾!”
东家的举动,让店员们莫明其妙:以前,货品都是由他们经手,顶多只是店主出面,还从来没有看见东家出货的情形。大家询问,东家说:“平常的顾客多是有钱有身份的,他们的光临没什么稀罕。乞丐想吃一口久已向往的糕点而倾囊,这实在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怎么可以错过呢?这正应该是生意人应有的态度。”
对于这桩视乞丐为贵客的故事,松下至今记忆犹新,他觉得,从这件事中表达对客人的感激,才能算是真正的商人。能有这样的态度,才说明商家有了真诚服务的意识和行为。
松下体会道,如果卖家能站在顾客的立场,从顾客的需求出发,为顾客挑选、采买,则一定能赢得顾客的信赖,生意没有不兴隆的。商场上,这种主客易位的做法,往往能引出别致的思想,获得意外的效果。
自古以来,生意场上的买家和卖家,很少能和睦持久的。他们往往如仇似敌,充满敌意地讨价还价、挑拣货品、成交商品。松下认为,这是不正常的,起码现代的经营者再也不能这样了。
松下认为,卖家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销售,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做生意的时候,更应该站在顾客的立场,卖家变成买家,替顾客当掌柜、当管家。顾客的管家当然愿意买进物美价廉的货品,那么,你卖家就应该如此来为顾客挑选货品。这种真诚的服务,没有不让顾客满意的。这种做法,比只顾一时蝇头小利的行为,不知要高明多少倍。现代商厦的所谓导购,如果能出自真诚,也会起到这样的效果。
松下曾谈及一桩和他的这种观念吻合的笑话。主人公是一家大钱庄的退休职工安田善次郎。退休后,安田开了一家小店铺卖鲣鱼干,每当顾客来买,他总是挑选上品给顾客,因为反正顾客挑选也是挑好的。对此,松下评价说:“销售时若能作顾客的掌柜,替顾客挑选好物品,那么这家商店或公司一定会繁荣的。”
爱情是一种幻想;为了追求人的完美性,它还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幻想。
——[美]莱克
松下说安田的商店会繁荣,这可能吗?把上品都挑给了顾客,剩下的怎么办?也许有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是卖家在当买家进货的时候,也能为顾客当掌柜。经办采购的人,或是从厂家,或是从批销商那里进货时,无论品种、质量、数量、价格,都要首先考虑到顾客,不能因为价廉而采进质次的货品,不能因为有利可图而采进积压的货品。这样采进的货品,自然都有优良的品质,合理的价格,如此做法,当然就不存在上述的疑问了。
买卖人总是要赚钱的,不赚钱就没有必要做买卖了。但是,赚钱要建立在合理的信念之上,尤其要从大处着眼。松下关于采购的一段话,对商家改进经营管理不无作用:“经办采购的人,往往会为了公司的利益,贪图便宜而一味地要求减价。这虽然是人之常情,但我却不以为这是正常的现象。因为只有双方满意、共同受益的买卖,才是合理的,才能持续。因而,应该以顾客采卖货品的态度,一方面坚持公道的买卖原则,一方面也要为顾客着想,注重货物的品质。”
松下还谈道,一个经销人员,应该有自己掏腰包为顾客服务的精神。殷勤、周到而又出于至诚的服务,必然换来顾客的频频惠顾,生意当然兴隆。
松下幸之助对于日本古代人物,最佩服的要数丰臣秀吉。秀吉的经历与幸吉(松下在五代自行车店学徒的时候,人们都这样称呼他)有相似之处,为人处事也有许多地方相通。从某种角度来说,有时候松下是以秀吉为人生榜样的。
丰臣秀吉在未发达以前,作过管草鞋的侍仆,也当过喂马人。但在这些平凡“低贱”的工作中,秀吉却显示出他人格的伟大,表露出将来必成大器的苗头。秀吉管草鞋,在寒冷的冬天早晨,他总是把主人的草鞋放入怀中,用自己的体温温暖它。在做马夫的时候,他非常疼爱主人的坐骑,自己掏腰包买胡萝卜喂马。当时的秀吉,虽然工资很低,但他却不看重金钱,而是看重为主人的服务。
对于这些民间传说,松下始终记忆犹新,从不忘怀。松下认为,“这种敬业精神给丰臣秀吉带来了后来的成功,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惊人的敬业精神。这样的民间故事对生意人或做人,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
松下觉得,掏腰包的服务,表达的是对顾客的感谢,这种行为,必然能赢得顾客。当然“掏腰包服务”的精神,并不仅仅限于替顾客支付买商品时少付的几角、几元的金额,而是有着更广泛的内容。松下举自己公司的一个例子加以说明:顾客买的电视机出了毛病,厂家保修,如果就这样把电视机从顾客家里搬走修理,对顾客是相当不便的。出于对顾客的考虑,就应该送一部代用品给顾客,使他们不因保修而耽误了收看节目。然后,应该尽快把顾客的电视机修好送回来,而且不收分文。
松下认为,雇员既然进入公司,公司就应该提供家庭般的温暖;同时员工也应该对公司有家一般的关心,在一些时候肯于掏自己的腰包来维护公司的利益。松下电器的一位干部去荷兰菲利浦公司,负责接待的菲利浦公司职员认真接待了这位来自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的干部,并在晚上请他到家里用餐。松下听了部下的报告,认为这正是菲利浦发展的原因之一。这种由衷、周到的服务,才使公司、社会得以发展、繁荣。
爱情所需要的唯一礼物就是爱情。
——[英]盖伊
松下指出,因为自己的货品好而得到顾客的称赞固然可喜;遇到难缠的顾客,被挑剔、抱怨甚至“欺负”,也都应该持欢迎的态度。因为,这些都会成为以后不断改善、前进的动力。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在生意场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顾客,有的随和,有的冷漠,有的挑剔,有的抱怨,有的刁难……做生意的人,就人情而言,自然欢迎那些随和、不挑剔的顾客,但对别的类型的顾客,也要同样地欢迎,甚至心存感激。
对难缠、挑剔、刁难的顾客同样欢迎,道理很简单,那就是“顾客第一”、“顾客是上帝”的信念。秉承这样的信念,心中就会常存“没有不是的顾客”这样的想法,从而设法满足顾客的要求,在顾客的抱怨中寻求改善、发展的契机。
举例来说,在价格方面,客户都希望物美价廉,这是人之常情。而且,有时候看起来货品的品质和价格是相称的,客户也会提出降价的要求。这样看似不合理的要求,也不应该置之不理。当此之时,经营者千万不要说出“那样我们会亏本的”的话来,而应当说:“我们也想以这样的价格出售。请您给我一些时间,努力试试看。三个月后,我们一定会按照那样的价格和您交易。我们一定会努力达到您的要求。”这样一来,眼下的生意可能做成,而且又有了改进的压力,也必将能以新价格的产品做成将来的生意。倘若客户正好是行家,他对你的“欺负”更是你的幸运,你可以从他的挑剔中获取如何改进的信息,那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吗?
再比如服务方面。有些顾客非常严格,对约定的要求丝毫不肯放松,对商家的特殊情况一点也不肯通融:“说好今天下午三点送货,就必须在那时候送来!”碰到这样严格的顾客,不可能求得他的通融,你或许会感到对方不通人性,会感到恼火,但为了做成生意,必须按时送去。有了这一次的经历,肯定就不会有下一次的延误,因为你会从各个方面加以调整、改进。
对于以上的这些情形,松下留给后人颇有启迪意义的格言:
“在严格的要求下,才会有进步。这实在要感谢那些严格要求的顾客。”
“如果碰到的尽是美言有加的顾客,并不见得是好事,反而是有害的。社会的纵容,很容易使我们产生怠惰。没有挑剔的顾客,我们也是不会长进的。”
“当你的顾客是经营非常严格的公司的时候,你会常受‘欺负’。但不要觉得这种欺负很可恶,而要把它转化为学习、进步的动力。只要你能够作出让难缠的顾客吓一跳的价廉物美之物,你就能有突破和收获,不仅自己进步,最终也会让顾客满意。”
在现代商界,视顾客为上帝,已经成为响亮的口号。这一点,无论是在西方民主化进程起步较早的国家,还是在东方脱离君主制不久的国家,都是一样的。松下接触过的一位西方大公司的董事长就说过:“我认为顾客就是君主,而我们所经营的公司就是他的臣民。即使顾客说了什么过头的话,我们也应该乐于听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