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还准备了一些手写的小字条,在某个同事取得成绩,或者那天打扮得特别有品味,或者是在某个同事为她提供了帮助之后,她就会在小纸片上写上一些感谢、祝贺、赞美之类的言辞,悄悄送到别人桌上,既热情友好,又不会显得过于郑重其事。
有时候,她看到某位同事穿得较为单薄,就会在纸条上面写上“天气预报:西北强冷风进入我市!”既有一点调笑的味道,又适度地起到了调侃的作用。
这些温情而善解人意的表示,帮助周玉迅速地和同事们建立起了比较亲密的关系,办公室的气氛也因此变得轻松活泼起来,不但提高了办事效率,而且也让一些人的“职场倦怠症”得到了缓解。
有几次,公司接到大笔业务,需要大家加班,因为周玉刚加入不久,对业务还没有完全上路,老板便“恩准”她可以准时下班回家。
但是,周玉却笑着对老板和同事们说:“我也要加班,我要加班为你们喊加油!”
老板笑了,同事们也笑了,而周玉如愿以偿地留了下来,为挑灯奋战的同事找资料、买夜宵、倒咖啡,间或说一两个笑话为他们提神。
一段时间下来,老板和同事们都对她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表现赞誉有加。
在不知不觉中,周玉不仅在新公司建立了上佳的人际关系,也很快地适应了工作业务,将自己完全融入到了整个团体之中。
事实上,“温情”一下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因为善解人意的人永远都比公事公办的“冷血动物”显得亲切、受人欢迎!因为善解人意的人,能够制造一些温暖、增添些许活力,自然也就会因此赢得最佳人缘奖的荣誉。
雯雯是一家化妆品公司广告部的经理助理,进公司以后,她依靠着自己的细心和体贴,很快就获得了经理的赏识。
经理有一台专用电脑,可是每次使用后鼠标后,手腕都胀痛不已。雯雯有一次在周末逛街时,便为他买了个可以护腕的卡通立体鼠标垫。后来,经理再使用鼠标,手腕就没那么不舒服了,看着雯雯的眼光便充满了赞许。
每次经理和重要客户会谈,雯雯都会主动打扫经理的办公室,还会喷上空气清新剂。虽然雯雯做的这些事情很琐细,但是却为经理在“外人”面前撑足了面子,甚至给公司许多业务的促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自然又加深了雯雯在经理心目中的好印象。
有一次,经理让雯雯打印一份商业合同。当时,经理心急火燎,但雯雯却依旧耐着性子,在影印之前细心地将合同仔细地阅读了一遍。
结果,她竟然发现了合同中的一处数据错误,申报经理后她立即做出了修改。雯雯此举,不仅为公司避免了接近三百万元的损失,同时也让她在经理心目中的地位又提升了一级。
有一段时间,公司开始了新的一轮广告战,广告的载体以公共汽车车身为主,图案是公司聘请的某香港歌星拍摄的。可是,当部分广告样印上公共汽车车身后,却发现歌星的头部刚好在车窗位置,当车窗开启后,歌星的头和身子就被分隔了,远远看上去非常难看。
这样的结果,自然令公司总经理非常不满意,在总结经验的会议上,他便当着广告部员工的面狠狠地批评了广告部所有的人,弄得经理十分狼狈。
而就在同事们都在一边旁观的时候,雯雯却突然挺身而出,主动向总经理承认:广告策划是经理的意思,但图案的大小和排列却是因为自己的疏忽。她同时承诺,会在最快的时间内交出新的广告案。
听了雯雯的话,总经理果然没有再继续斥责大家,而刚才还灰头土脸的经理也因此挽回了一点颜面,对雯雯自然是一脸的感激。
不久,广告部需要一个副经理,大家一致推举雯雯坐上了这个位置。
雯雯在上司最需要她的时刻,挺身而出做了大家的“挡箭牌”,为上司化解了尴尬、窘迫的局面,在赢得了大家的感激的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崭新的事业契机。这正是“解语花”的魔力所在!
要知道,人们对于那些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心领神会、体贴入微的人,都有一种由衷的感激与喜爱的。如果你能够从细小末节处入手,处处为他人着想,就会为你赢得更多的好感与青睐,具有更强的影响力,会让别人提携、支持并热情洋溢地帮助你成功,使你一步一步地往金字塔的顶峰攀登,最终成为令人尊敬的人。这时,你还有谁不能战胜呢?
同情他人——获得好感的第一步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我们接触的人群中,无论是小孩,成人,还是老人都极度渴望得到他人的同情。同情他人,是获得他人好感的第一步。
戴尔·卡耐基的小儿子,有一年与同学准备到近郊去春游,可是碰上了下雨。儿子一起床就不高兴,卡耐基本来想说:“天下雨没办法,你不高兴,老天能不下雨了吗?”可是话到嘴边,卡耐基又改成了这样说:“这天气也真让人失望!”
“是啊!烦死人了!”
“这次春游,你盼了好久了。”
“就是嘛。”
“什么都准备妥了,又下起雨来,这老天真不讲理。”
“就是那么回事,下星期我们又不能去,要考试了。”
卡耐基看见儿子望了一会儿窗外,拿出了课本复习功课。如果卡耐基说的是起初他想说的话,肯定父子俩会顶起来。父亲生气,儿子一肚子委屈,功课也就复习不成了。
由此可见,对人应该迂回地进行说理,用他们比较喜欢接受的“通情达理”的说法,同情他理解他,符合其心意,才能达到好的效果。用自己的言语和行动准确明白地体现出同情、博爱、真理和永恒。“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同情他人,是人性中最美的闪光点。只要我们与同情在一起,世界上所有的人我们都可以征服。
那是初夏的一个午后,汤普森来到一个内地城市出差,天气异样闷热,加之旅途的疲惫使他不禁加快步伐赶去招待所。走到一个拐弯处,那里一片喧闹声,大概是一些为路人擦皮鞋的摊贩与顾客发生了争执,相骂声一阵阵传来,围观的人越聚越多。“臭小子,你不就是个破擦皮鞋的,神气什么?没擦干净老子今天就不给钱,你敢怎么着?”随着这些话语,一个穿着入时的年轻人走出人群,满脸不屑,扬长而去。围观的群众也渐渐散去,惟留下一个约莫十五六岁的男孩子,手中捏着擦鞋布和一个沾满灰尘的鞋刷,泪水在他眼眶里打转。出于职业的敏感,从事记者职业的汤普森并未立刻离去。这时,一位老人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微笑着指着自己的鞋说:“小兄弟,你看我这双鞋能给它擦擦吗?我听说你擦鞋特别认真,价格还便宜,特地找你来了,我们这些经常在外面跑的人,鞋特别容易脏,幸亏有你们这些人,才使我们仪表能整洁些,不耽误正事儿。”男孩子迟疑地接下了鞋。
“你今年多大了,小兄弟?”
“十五。”
“这么小就出来做事,挺不容易的,现在外面社会挺复杂的,各式各样的人都有,刚才的事你一定受委屈了吧?”
听到这,男孩的眼泪扑籁籁地掉下来,老人问及他家中的情况,得知男孩子家在附近贫困的山区,父亲卧病在床,只靠母亲一人维持生计,家中还有两个妹妹,无奈只能出来挣钱,以擦鞋为生,老人一面仔细地听着,一面同情地应着:“哦!原来如此。”
鞋擦好后,老人说:“谢谢你,你给了我一双全市最亮的鞋。”当老人掏出钱给男孩子时,男孩子说什么也不要。老人把钱塞进男孩子的兜里,说:“别跟我客气,我就住在前面的招待所,以后我会经常来这儿擦鞋,你给我优惠些就行。”
碰巧的是,这位老人和那位记者汤普森同住一屋。更为令人惊讶的是,第二天,那个小男孩居然等在招待所门外,准备帮老人擦鞋,老人把他请进屋与他交谈,于是一段有些不可思议的友谊在两个完全迥异的人间滋长起来。
临别前,老人对记者汤普森说了一段令他终生难忘的话:“与别人建立和谐的关系,纯真的友谊,真实很简单,同情他人是获得好感的第一步——多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他的所作所为所感,了解分析他的感受,给予他情感上最渴望的东西——同情——便足够了,他就会为你所感动。”
期望得到赞许和同情,它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中。人与人之间正是因为有了相互同情才有了和谐完美的合作。
亚瑟·盖兹博士在他那本精彩的好书《教育心理学》中说:“所有的人类都渴望得到同情。小孩子急于展示他的伤口;或者甚至把小伤口弄大,以求获得充分的同情。大人为了同样的目的展示他们的伤痕,叙述他们的意外、病痛,特别是外科手术的细节。从某种观点来看,为真实或想像的不幸而‘自怜’,实际上是一种世界性的现象。”因此,如果我们若是希望获得别人的好感,那么就不要吝啬,对他人的想法和愿望表示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