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对风暴潮的防御
沿海是各个海洋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近20年来,各国沿海经济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人口和资产密度均急剧增长,因而遭受灾害的损失也随之加大,在一些地区灾害已成为沿海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为此如何防范和减少灾害的损失正为各国所重视。日本是经常遭受风暴潮袭击和影响的国家之一,日本政府和有关部门对防灾减灾工作极为重视,不仅加强有关这方面的科学研究,还制订了一系列应急措施。美英等一些国家,目前正以高科技装备实现了预警系统的自动化、现代化,对风暴潮的监测、监视、通信、预警、服务等基本做到高速、实时、优质。美国不仅由所属海洋站的船只、浮标、卫星等自动化仪器实现对风暴潮的自动监测,还通过世界卫星通信系统定时进行传输,有效地提高了时效,整个预警过程的时间间隔不超过3小时。此外,美国在现行联邦体制下,将处理自然灾害的主要职责放在州政府一级上,为此州政府运用税收和增加公益金等手段广泛收集资金,以从事广泛的灾害管理和应急自救等活动。近几年美国有些州遭到几次大飓风风暴潮灾的侵袭,州政府及有关部门都能掌握风暴潮的动向,在短时间内组织数十万人有序转移,大大减轻了灾害的损失,并有效地实施灾后工作。
我国对风暴潮的防范
我国对风暴潮灾的防范工作,随着事业的发展和客观的需要,也日益得到重视和加强。风暴潮预报业务系统比较好地发布了特大风暴潮预报和警报,同时沿海省市有关部门和大中型企业也积极加强防范并制订了一些有效的对策,如一些低洼港口和城市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历来风暴潮侵袭资料,重新确定了警戒水位。位于黄河三角洲的胜利油田和东营市政府投入巨资,兴建几百千米的防潮海堤。随着沿海经济发展的需要,抗御潮灾已是实施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风暴潮灾害的防范
防范风暴潮势在必行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社会经济和工业的发展,沿海各国越来越重视风暴潮的防范。因为大陆之间相隔的是海洋,人们要跨越海洋进行交流,这样许多沿海地区就成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因而遭受灾害的损失也随之加大,在一些地区风暴潮和海啸等灾害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经济发展。
日本和美国也经常受到风暴潮的袭击。
日本政府很重视防灾减灾工作,不仅建设了良好的工程设施,还对全民进行防灾教育,政府还制订了一系列应急措施。
我国是风暴潮频发的国家,因此对风暴潮灾的防范工作也十分重视,在设备和技术方面都得到了日益加强。目前在沿海地区建立的由海洋站、验潮站组成的监测网络共280多个,而且都配备了比较先进的仪器和计算机设备,并利用电话、无线电、电视和基层广播网等传媒手段,进行灾害信息的传输,对特大风暴潮的预报和警报都起到了比较好的作用。与此同时,沿海城市相关政府部门对灾害的防范也制订了较为周密的应对措施。
我国遭受风暴潮灾害的地区集中在东部沿海一带,这一带地区因特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而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的黄金地带。近年来,沿海地区的海洋事业正方兴未艾,各省(市)都提出了以海兴省(市)的宏伟目标。但由于海洋产业大都布局于滨海区,而且随着养殖业、石油矿产业及沿海滩涂的开发,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已与沿海地区台风风暴潮灾日趋加重的事实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我国沿海几个工业基地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江三角洲及汕头、温州、台湾海峡地区都是风暴潮灾的重灾区,所以防止和减少风暴潮灾害已成为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风暴潮防范措施
国家在防灾减灾方面的战略已从过去的减轻灾害损失调整为减轻灾害风险。
从单纯的减灾调整为减灾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总结为八个字“以防为主,关口前移”。风暴潮防灾减灾的措施包括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两个方面。
采取工程性措施防止风暴潮灾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中国沿海的许多区域,尤其是大江大河的河口三角洲区域,对自然灾害,如风暴潮、热带气旋(台风)等极其敏感和脆弱。
在国际上,一般认为海拔5米以下的海岸区域为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和风暴潮灾害的危险区域。中国沿海有这类低洼地区14.39万平方千米,常驻人口7000多万,约为全世界处于危险区域人口总数的27%。仅辽河平原、华北大平原、华东大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平原,就共计有面积达9.28万平方千米的地区高程还不足4米(即极端脆弱区)。这里目前生活着约6500万人,集中了70个县(市)。这些区域历来受台风、风暴潮影响严重。自古以来,人们都用修造海堤的办法来抵御海潮的侵袭,而今它仍为防潮减灾的有效措施。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共建有海堤12000千米,但这些已修海堤大部分为未达标海堤,50年一遇的标准海堤很少。临海城市现有海堤5869千米,保护着7300万人、13300多亿元产值。在临海城市海堤中,目前实际完成标准海堤2055千米,仅占海堤总长度的1/6,整体防御能力还很低。
为此,未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需要加强:
(1)把全国沿海防潮工程措施纳入中央和沿海各级政府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计划中,做到统一规划,多方筹措资金,使防潮工程的修建与维护有可靠的资金保障。
(2)海堤的修建应根据其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经权威的职能部门的专家论证,依靠科学技术,确定合理的海堤设计标高和选择适用的海堤断面形式。
(3)在南方沿海省市达标海堤建设中,应该考虑在堤外适合的滩涂种植和恢复红树林。
在防灾减灾的非工程措施中应强调增加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加强全国海洋灾害预报系统建设。
(1)由于风暴潮预报难度很大,目前准确或比较准确的预报、警报时效不可能太长,加强预报部门与防灾指挥部门的密切联系十分重要,以便使预报警报发挥更好的作用。有时候即使预报准确,但有些干部和群众抵御大风暴潮的思想准备明显不足,有些群众遇难,就是因为不肯转移,留恋财产。我们必须认识到风暴潮是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面对这种灾害,“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2)防潮指挥部门要根据管辖区潮情、防潮设施及其他环境条件等具体情况,制订长远的防潮规划和应急性的救灾抢险方案,包括人员撤离路线和避难场所以及物资转移场所等。
(3)合理开发利用沿海资源,科学规划沿海占地。必须充分考虑到风暴潮与天文潮以及向岸浪相结合而成大灾并加剧海岸侵蚀后退的不利因素,做到合理开发建设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4)珊瑚礁、红树林、防护林带等都是保护海岸不受大潮巨浪侵蚀的天然屏障,必须停止采伐并加强保护。
风暴潮灾害的信息发布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自1970年起开展风暴潮预报和预报技术研究工作,于1974年正式向全国发布风暴潮预报。预报警报服务的主要单位是国家防汛总指挥部、沿海省(区、市)政府及其防汛指挥部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化总公司、海军以及受影响的潮(水)位站等。发布预报的方式从最初的明码、代码电报、电话,发展到今天的传真、代码电报与电话并用以及电台、电视台播放等多种手段。40多年来曾多次成功地发布了强风暴潮警报,大大地减轻了风暴潮造成的危害。
国家海洋局所属青岛、上海、广州三个分局的海洋预报台、海南省海洋预报台和部分中心海洋站(例如厦门、温州、广西北海等)、海洋站,水利部所属的沿海部分省、市水文总站、分站,海军舰队气象台等单位,也先后开展了所辖省(区、市)、地区和单站的风暴潮预报,形成了上下结合的预报网,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风暴潮灾害的应急预案
由国家海洋局组织编制、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负责起草的《海洋预报和警报发布第一部分:风暴潮预报和警报发布》国家标准,于2005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的实施对规范风暴潮预报、警报行为,提高预报警报服务质量,适应海洋开发、海洋管理、海洋防灾减灾和国防安全的需求,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轻风暴潮造成的损失,更好地服务于沿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预计热带气旋将登陆我国沿海地区或在距沿岸100千米以内(指台风中心位置)转向以及温带天气系统将影响我国沿海地区,即使受影响海区岸段不出现超过当地警戒潮位的高潮位,也须发布风暴潮(含台风浪)预报。
在2006年10月由国家海洋局发布的《风暴潮、海浪、海冰和海啸灾害应急预案》(以下简称不《预案》)中规定了各级预警报发布的流程和授权范围等,例如《预案》规定,风暴潮玉级紧急警报(红色)由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发布。在1小时内报送国务院值班室、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国家海洋局、总参谋部等有关部门,受风暴潮影响的沿海省(区、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以及海区、沿海省(区、市)、计划单列市海洋预报(中心)台等。风暴潮玉级紧急警报(红色)应通过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应在2小时内送达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负责与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协商,在就近整点新闻或新闻联播中播放,跟踪播放情况,并将播放情况报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
目前国家和沿海省市各级政府一般都制定了防御风暴潮的应急预案,预案规定防范风暴潮灾害的组织指挥体系及相关单位的职责、应急响应、保障措施和善后工作等。目的是全面提升防御风暴潮灾害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风暴潮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风暴潮灾害防御
中国风暴潮灾害防御1.领导重视,部门联动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历来高度重视风暴潮防御工作。1969年6903号强台风风暴潮袭击了汕头,造成严重灾害,在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下,全国各有关单位开展风暴潮预报方法研究,并于1970年在国家海洋预报总台试报全国沿海的风暴潮,到1974年正式向全国发布风暴潮预报和潮灾警报。目前已建立起了全国性的风暴潮监测预警网络。国家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了风暴潮灾害防御工作,提出了抗潮与避潮并重、防灾与减灾并举的原则,加强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建设,使得沿海保护区抵御风暴潮灾害的能力不断提高。每次台风来临,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都高度重视,国家防总统一部署、精心安排,国家水利、气象、民政、国土资源、海洋、卫生、建设、信息产业、交通、电力、财政、公安、农业、教育等部门反应迅速、密切配合,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广泛动员,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时启动相关预案,强化措施、主动防范,广大干部群众奋起抗灾,有序有力开展各项防御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
例如,1989年第8号台风登陆广东省珠市口以西地区,海洋环境预报部门预报台风将在这一带沿海产生特大高潮,酿成潮灾。各级防汛部门在接到预报后,立即紧急动员,疏散危险地段居民,抢运物资,抢收稻谷,将经济损失减小到了最低限度,且人员伤亡极少。
2.加强非工程措施建设